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

张名振和郑成功返航泊靠苏州,就已经是三月二十二了。

再算上从苏州逆流而上、沿长江航行一千多里,经南京、九江直到武昌,至少也得四月上旬才能跟沉树人取得联系。

相比之下,北京城距离辽东战场就要近得多,仅仅三月初十这天傍晚,就已经有第一波小道消息传回,说是洪督师镇守的松山城已经被鞑子攻破。

相比之下,倒是塔山、杏山等地区的部分部队被运粮船队海路救回的事儿,影响力没那么大,山海关那边也没急着用六百里加急回报,反而比松山陷落的消息更晚送回京城。

兵部得信之后,陈新甲还没敢第一时间让崇祯知道,还怕不准确,让人再去核实——因为沦陷的消息是山海关吴三桂送回来的,没有亲历者作为直接人证。

可惜,兵部也只瞒得一夜,第二天早朝时,一些不知从哪儿风闻到蛛丝马迹的言官们,就直接跳了出来。

当然,这第一批反对者,而非陈新甲的政敌,反而是一些自以为一片公心的“正直之士”——明处的反对者往往不是最可怕的,也不是最阴险的。

那些躲在后面扇风点火,让暴脾气的同僚先上的,才是官场上最可怕的。

所以,这第一批言官,就以左都御史刘宗周、东宫詹事林欲楫、少詹事黄道周为首。

刘宗周率先出言抨击:“陛下!臣等风闻松山失陷、洪承畴部覆没,松山之战迁延半年,兵部却不能救,足见兵部人浮于事、迟钝无能!”

林欲楫紧随其后:“臣附议,臣亦弹劾兵部尚书陈新甲渎职怠惰之罪!”

说句良心话,刘宗周、林欲楫、黄道周这几个人,人品气节都是有的,历史上大明亡国时也都能殉国。只是有点过于迂腐、不知变通。

言情小说吧免费阅读

比如刘宗周当初第一次被罢官,就是因为反对杨嗣昌劝皇帝加征“练饷”,认为流贼四起就是因为税负过重,皇帝不该加钱练兵,反而应该解散一些军队减轻财政负担、然后靠轻徭薄赋就能感化李自成张献忠放下武器。

这番话也算有点道理,很符合儒家的“仁政”要求,可惜没操作性——李自成张献忠都尝到甜头了,岂是皇帝减税就能放弃造反的?

而另一位黄道周当初之所以被罢官,也是因为反对杨嗣昌、陈新甲跟鞑子议和、暂时虚与委蛇。

历史上杨嗣昌忧惧病死后,黄道周才被崇祯请回来。而这一世因为沉树人的蝴蝶效应,杨嗣昌倒是还没死,只是重病离开了京城的权力中枢、在南阳奄奄一息阻击李自成。不过这并不妨碍黄道周依然被崇祯请回来了。

于是,这些曾经或反对练饷、或反对议和的文官,就自觉大公无私,率先发难了。

崇祯还不知道松山失守的消息,听几个言官捅出来,顿时大惊,连忙质问陈新甲:“陈卿!果有此事?兵部为何不上报!”

陈新甲大汗淋漓,连忙出列、免冠谢罪:“臣昨夜才得到消息,因为只是山海关吴三桂送回的败报,有些细节尚未核实,也不知洪承畴生死,故而未敢连夜搅扰圣听。”

崇祯这些年听败报也听出经验来了,立刻痛苦地长叹:“那就是说,多半就是大败了!只是不知道具体损失而已!”

陈新甲语气愈发卑微:“陛下,松山被围,已经半年。臣两次派出过援军,每次六千人,可都是未过宁远,即被建奴击退、或直接被歼灭。

我大明已经损失不起了,否则,如何还有余力拱卫京畿?此事还请陛下给臣几日时间,慢慢了解前线损失详情!”

崇祯气得法令纹乱抽搐,连连发火。而就在这当口,黄道周也跳了出来,继刘、林二人之后,补上第三刀:

“陛下!纵然兵部无兵可调、不能救援。但去岁洪承畴与黄台吉决战之前,兵部职方司曾数次趣战,迫洪承畴不得持重。

‘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将在外,而后方文臣不明敌情、胡乱指挥,自古便是兵家大忌!如今关外十余万精兵终致丧尽,臣以为当追究兵部相关诸人误军之罪!”

崇祯其实也知道陈新甲没什么过错,但是兵部肯定是有一群喷子该担责任的。被黄道周一提醒,他立刻回想起来了,也找到了宣泄怒火的口子。

于是崇祯立刻想起一茬算一茬,拍桉怒吼:“朕想起来了!确实曾有这回事,陈新甲!你们兵部下属职方司,去年有多少人反复上书、劝朕催促洪承畴速战的!”

陈新甲心中暗暗叫苦,但也只能如实供出来:“确曾有此事……去年九月决战前,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员外郎张若麒,都曾上书请求催促洪承畴速战。

当然,臣也有不察之罪,当时觉得他们所言有理。因为松锦之战,前后迁延年余,朝廷十几万大军长期驻扎在外,军粮靡费已然消耗不起……”

陈新甲心里很清楚,其实当时崇祯也是因为后勤拖不起,想要洪承畴速战的。

而马绍愉、张若麒这俩人,无非是希望揣摩迎合上意的小人,想挑皇帝希望说而没人敢说的话,由他们说出来,好换取升官发财。

当时的局面,就有点像长平之战、其实是赵王自己被廉颇拖得后勤受不了了,这才让赵括速战速决。赵括只是执行了赵王的意思。

洪承畴当时的境遇有点像廉颇,他明知道主动寻求决战希望不大,还是得前进。

去年马绍愉、张若麒刚上奏时,崇祯还觉得这俩人有担当,夸奖了几句。现在洪承畴终于全军覆没,崇祯需要寻找撒气的,陈新甲把这些名字一说出来,崇祯就跟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大怒下令:

“那还不把马绍愉、张若麒二贼拿下!洪承畴覆灭之过,他们至少要承担大部分责任!蒙蔽圣听,误导部堂,简直罪不可恕!”

刘宗周、黄道周见至少咬掉了陈新甲两个爪牙,今日也就暂时不为已甚,见好就收。

而退朝之后,兵部内部也是一团大乱,一边不得不把两个郎中、员外郎抓起来移送有司,一边疯狂搜集更多关于前方的军情消息,

想方设法弄点败中求胜的好消息,或者是希望洪承畴本人最好别死、能突围出来,或者是力战殉国。只要有好消息,就能减轻兵部的罪责。

崇祯是很忙的,倒也没空每天责问一次陈新甲,他回宫之后就越想越气,竟气得病倒了,不得不稍微调养了一两天。等病好后再跟陈新甲算总账。

……

陈新甲当然知道皇帝病倒的这两天有多么宝贵。

所以,他先亲自参与了对马绍愉、张若麒的预审,还跟刑部派来协查的人一起,拷问相关口供。

马绍愉、张若麒这俩去年逼着洪承畴决战的大喷子,当然也不是甘心坐以待毙的主,所以这两天里咬死了口径,

还拼命想办法搜集前方当初各阶段作战的细节情报证据、想证明“并非当初催促洪承畴决战这个决策有问题,而是洪承畴战术指挥无能,调度失计,统兵无能”。

找到一些证据后,他们就跟陈新甲商量,挑选对兵部有利的留下、对兵部不利的就想办法隐匿不报。

说白了,就是把尽可能多的黑锅,往洪承畴身上推。

陈新甲当然知道,这么做要担着干系。但他也知道,马、张二人的这番龌龊操作,对于整个兵部而言,确实是有好处的。

于是他也就昧着良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往洪承畴身上多泼脏水。

这边刚把揽功推过的活儿做的差不多,另一方面,前方军队在这两天之内,还真就带回两条败中求胜的好消息。

三月十二傍晚,陈新甲正在焦头烂额时,一份山海关方向来的塘报,又送到了他桉头。

“部堂大人!意外之喜啊!算是败中求胜了!今日山海关方向才有曹变蛟、李辅明回报,说是之前给山海关吴三桂部运送军粮的护漕船队,自上个月底运粮抵达山海关后,得知塔山、杏山等地守军至今被鞑子围困。

所以护漕副将张名振、漕运提举郑成功二人,在返航时决定迂回航路,试试能不能救出一些塔山、杏山沿海的逃散军兵。

谁知,竟让他们刚好赶上了塔山、杏山二城守军粮尽援绝,不得不突围。张名振因此突袭塔山、杏山之间的笔架山水寨,歼灭清军一个甲喇,成功从海路接应救回万余兵马!还在随后的阻击中,又歼灭清军反攻笔架山的人马约一个甲喇!”

“什么?还救回一万多人?!歼敌三千?快快拿来我看!”陈新甲只觉一阵头晕目眩,心情和血压都是大起大落。

他已经被皇帝的怒气逼得至少要自断两个属下了,要是再没好消息,怕是他自己都得降职,他实在是太需要这条喜报了。

虽然,只是一次败中求胜。

就好比英国老丢了法国之后,告诉你好歹远征军在敦刻尔克撤成功了一部分,说到底还是败仗。

陈新甲展开之后,稍稍看了几眼,就决定好好好集中一切资源,宣扬这场胜利,劝说皇帝对塔山、杏山突围战的一切有功人员,都尽可能奖励升迁,这样才好稳住人心士气。

“护漕副将……这事儿是南京户部沉廷扬要求的吧?记得好像是周阁老都跟我打过招呼,要批准南京户部模彷原漕运总督职责、设置护漕漕兵。

难道周阁老提前知道这事儿?还是说,他们只是要了编制,当时还没有作战计划、这一切都是返航护航途中的随机应变?”

陈新甲决定赶快去找周延儒,连夜统一一下口径。

然后,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立刻回头追问刚才来送喜报的属下:“对了,都两天了!洪督师那边的情况确认了么?松山守军是不是全军覆没?洪承畴死了么?”

属下一脸为难,解释说:“职方司已经动用一切情报打探了,目前为止只能打探到松山守军应该是覆没了,洪承畴没能突围出来。

但洪承畴究竟是殉国还是被擒,就实在打探不到了,毕竟城破时在洪承畴身边的人,也都跟着或死或俘,咱去哪儿打探?”

陈新甲点点头,看来,能确认的只是洪承畴回不来了。

他想了一下,一咬牙:“那就向陛下上报,就说已经确认洪承畴殉国了!想来洪督师身居高位,圣恩深似海,如此位极人臣,怎么可能投降鞑子呢。就算当时是被生擒的,最终应该也会如文天祥一般殉国吧。

宣称他死了之后,就可以按照马绍愉、张若麒的口供,和其他情报,把一切战败罪责,都归罪到洪承畴指挥不力上,跟兵部催战无关!

还有,到时候给洪承畴的家人送去一些抚恤,陛下对于殉国的将领,还是会优容的,哪怕兵败之责在他,也不会罪及家人。既如此,就让洪承畴废物利用,让死人抗下全部罪责吧。”

——

PS:澄清一下,这些卑鄙无耻的官场揽功推过,确实对主角有利,但真不是沉树人的计谋。只是陈新甲为了自己的利益,跟沉树人的利益恰巧重合了。

沉树人没想过陷害洪承畴。

第20章 屡败屡战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359章 灭国之战-下第50章 大言不惭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235章 不是国姓爷不给力第98章 虚实相济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190章 四川巡抚之位和令嫒的婚事之间,只能选一个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248章 正朔无小事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82章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第29章 想桃子呢?还指望诈降?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222章 先剐张献忠,后斩陈新甲,又丧孙传庭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50章 大言不惭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385章 大明新时代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69章 秦淮金粉第44章 初到黄州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第98章 虚实相济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77章 沈道台手下,只有文武平等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00章 阎应元 撞墙也是一种刹车的办法第46章 忠臣的家属未必不是坏人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97章 挖新坑填旧坑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34章 儿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29章 简在帝心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217章 亲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96章 炼丹炼出无烟发射药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61章 诸葛难得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