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疯狂升官

“陛下,大喜啊……呃,陛下,臣是说,山海关前线,今日总算传回些意外之……好消息。”

想好了如何推卸松锦大败的最后那部分罪责、搞明白了张名振郑成功的军功后,陈新甲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官场老油条,当然是连夜进宫求见,要跟崇祯分享。

前天惨败覆没的噩耗传回时,可没见他这么积极、怎么着也得“先核实确认”一天半宿的才上报。而喜报的待遇就截然不同了。

或许是因为太兴奋,饶是他觐见之前,已经想好了怎么说,可事到临头还是差点没忍住,几乎嘴瓢了数次。

最后才算是硬生生把“大喜”憋回去,改口成“意外之喜”、再改口成“意外的好消息”。

没办法,松锦大败的凄凄惨惨主基调摆在那儿。

明明是大败撤退,难道撤得相对有序一点、多救回了一点部队、杀了点冒进追击的小股敌人,就特么能算喜了?

崇祯原本已经有些神经衰弱了,这几天听到陈新甲出现就烦躁,就像一个去开家长会的差生家长,每次拿到成绩单都会不由自主心惊肉跳几秒钟。

面对陈新甲咋咋呼呼的样子,崇祯当然是气不打一处来:“有话就说,吞吞吐吐到底什么消息!”

陈新甲这才敛容正色回禀:“回陛下,刚才下午得报,塔、杏之战好歹为松锦之战挽回了一些败局,接应救回部分兵马,并歼灭追击之敌一部。”

陈新甲灵机一动,临时创造了一个专有词组“塔杏之战”,似乎把塔山和杏山的战斗从松锦大会战中拆分出来,那就可以独立为一场新的胜仗战役了。

输掉的是前一场战役!但后一场战役稍稍找回了些场子!

这个话术果然说得崇祯一愣,心理账户的暗示预期也随之变化,似乎觉得“松锦大战确实已经盖棺定论了,松锦大战的损失已经是沉没成本,后续翻盘回来的都是新赚的”,那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陈新甲擅长察言观色,看皇帝表情,就知道这次暂时蒙混过去了,连忙趁热打铁详述战果:

“陛下,详情是这样的:上个月,南京户部侍郎沉廷扬上奏,言及因漕运改海已至第三年,且承运辽东军粮,以至渐为倭寇、鞑子海盗及水师觊觎。

周阁老当时集议,准许比照原漕运总督故例,设海路护漕四营,暂以历任宁绍海防、黄随游击的张名振督领,另有海运提举郑成功负责统筹。

不想此番张名振、郑成功运粮至山海关后,返航时突遇风浪,不得不变更航道、贴岸绕行,渐近塔山沿岸,遇塔山守将李辅明部突围士卒,得知塔山李辅明、杏山曹变蛟,均粮尽急需突围。

张名振、郑成功便不及请示,自行靠岸夺回被建奴占据的笔架山水寨,接应两部人马。最后竟在塔山、笔架山、及附近海面连胜建奴三战!

于塔山歼灭建奴一个甲喇,击毙阿济格麾下参领额尔逼,又于笔架山歼灭建奴一个甲喇,击毙阿济格麾下参领庸桂。

再于笔架山阻击中数次击退阿济格、阿巴泰与济尔哈朗一部进攻,杀敌千余、伤敌无算。

并大破由汉奸降将孔有德所率、迂回偷袭笔架山的建奴水师,杀敌俘敌数千、灭建奴汉军旗正红旗一部,缴获战船数十艘。

张名振、郑成功于笔架山前后坚守四日三夜,五战五捷,杀伤建奴真鞑五千余人,斩首两千三百余级。伤梅勒额真一人、杀参领二人、杀伤左领十一人。

杀伤汉蒙奸逾万,斩首两千余级、生俘两千余人,杀汉军旗参领一人、伤一人,左领无算。只因大部分为海战击退孔有德部所取得战果,海上敌船沉没,难以斩首。

另救回李辅明部五千余人、曹变蛟部近万,皆已海路护送运回山海关!”

陈新甲洋洋洒洒,语气激昂,说得中气十足。

要不是松锦大战十三万明军主力、最后除了这小两万人回来、十一万整都或死或降。那这场胜利,还真就值得大明举国欢庆了。

而且,陈新甲显然再次做了假账,如果郑成功或者李辅明在场,听了他粉饰后的数据,肯定会瞠目结舌——

刚才报的那些数字里,对于建奴真鞑的杀伤人数,陈新甲倒是没怎么敢造假,因为鞑子都是陆战中杀的,还是守水寨,大部分人头都能砍到。

但是对于杀汉奸蒙奸军队的战果,陈新甲已经在前方报回来的数字上狠狠注水了好几成,为了好看一点。

而对于救回来的曹变蛟李辅明部人数,就更是疯狂注水——郑成功送回给曹李二将的旧部,第一批只有五千人。

后续又激战数日,产生了一批新的伤员,郑成功就又送了一千人,加上那三十条无法越海远航的朝鲜战船,就由这一千人开着船回去,也不用返航了。

所以前前后后,曹变蛟李辅明只找回了六千旧部,外加三十条还算坚固的战船。

剩下的郑成功都说跟鞑子和孔有德连番血战、损失掉了,两人也没多怀疑。或者说就算稍有怀疑,但想到张名振、郑成功冒死来援的救命之恩,他们也不计较了。

要是没有援军相救,他们连回来六千人都做不到。

可是,曹李二人在向上汇报时,却加了点添头,他们觉得只逃回来几千人听上去太惨了,就按照“突围一万一千人”上报,直接翻了将近一倍,好歹够到了五位数。

而曹李敢于虚报的理由也很明显——大明的军队吃空饷都吃了快二百年了,难道皇帝和兵部还能实际核查?就算是凑数的,多报点人来年继续拿军饷才能多拿。

只是曹李虚报之后,到了陈新甲这儿又虚报了一道,跟崇祯说时,一万一千人又变成了一万五以上。

反正层层吃空饷,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这普天之下的正牌官军,估计也就沉树人和郑芝龙那些顶级富商的部队,没有吃空饷了。

他们是巴不得朝廷多给点招兵额度,给多少编制就塞满多少人,至于军饷可以自筹都没问题。

崇祯听陈新甲详尽报账,脸上终于也渐渐恢复了血色。

不幸中的万幸啊!

“好!好!好!我大明果然还是有忠勇奋迅之士,竟能因缘际会,主动救援友军、奋战击奴!可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此忠义之士,怎能不赏!陈卿,此事当如何处置?兵部可有议赏草桉?”

陈新甲松了口气,连忙说道:“以我大明军法故制,职方司评定,往昔有副将、参将力战击毙建奴参领、并歼灭其部者,即可酌情升为总兵。

只是这张名振原先升为副将,便已是临时破格,只因护漕各营草创,缺乏军官,由其暂代,如今若是在升……”

崇祯想都没想,直接拍板:“如此忠勇悍将,当然该直升总兵!无需多疑,就以张名振为护漕总兵,统领我大明护漕水师各营!”

大明的军功赏罚还是很有章法的,灭一个建奴甲喇、杀其参领,升总兵并不过分。

别看一个参领只领一千五百真鞑士兵,可满洲八旗一共四十个甲喇,也就有四十个参领。

要是大明能出四十个总兵的官职,就把建奴全军杀光解决掉,怕是崇祯做梦都要笑醒,这买卖太划算了。

于是大笔一挥之下,不但张名振直升总兵,他麾下之前担着各营守备职务的中层军官,也都纷纷再次升迁。

比如原本两年前还只是沉树人身边一个家丁的沉练,这次出战已经是张名振麾下三守备之一,此战打完也直接升到游击了,可以统领两个营。

中间还跳过了“都司”的级别,直接跳级升官。

从家丁到游击,只用了两年,自然会让这些家丁对少爷愈发忠心不二,这支大明的军队,其实就是沉树人的私兵了。

而升官之后,带来的一个更显着的好处,就是沉家可以名正言顺地扩大“护漕”兵力的规模了。

大明制度,漕运总督一贯可以拥有六营漕兵,满额编制是两万多人。

当年沉树人穿越之初、漕运总督还是朱大典时,就已经占满了这些编制了。后来去年年底漕运总督改成史可法后,也占据了这个编制。

沉家原本靠周延儒的帮衬,只是搭建了三个不满编的营、实际上账面才五千战兵,都是从沉家家丁和黄州军抽调来的。

这次出动的一万人,实际上还有五千是沉家的海运水手,法理上不算兵,朝廷也不用给军饷,工资全是沉家私掏腰包。

周延儒当初也不是不想帮沉家争取更多,而是朝廷上有阻力,财政也吃不消,反对派的理由也很充分:

朝廷不是说好了要花五年时间,彻底实现漕运改海么?现在才第三年呢!如今海运理论上也只占到六成运力,还有四成需要陆运走运河。

所以,海运那边当然不配足额配满六个护漕营、给三个就不错了。史可法这边还要留三个营编制和钱粮,毕竟运河沿线的流贼、盗匪还是要继续剿的。 wωω тт kǎn c ○

如今这一战打完,算是帮沉家的海军编制提前走完了这两年路,直接一步到位成长为了完全体。

而扩军所需的兵源,其实也不用朝廷操心——张名振弄回来曹变蛟部突围士兵,实有一万余人,李辅明部,实有七千人。

外加后续几天收编了零星逃来的洪承畴部四千余人,俘虏的孔有德部东江战俘千余人,合计增加了汉族边军老兵两万三千余人。

这里面要刨掉还给曹、李的六千人,剩下大约是一万七千余人,另外还有一千五百名朝鲜鸟铳兵成建制投降。

再加上这几天守营战中、张名振本部人马的数百名战死、上千人负伤(最初攻打笔架山水寨时,死伤的都是沉家军精锐,但后续几天守营,沉家军死的很少,因为都是让李辅明曹变蛟的兵扛线近战承受伤害,沉家军以躲在防御工事里远程输出为主),还有郑成功打海战的损失。

全部加减相抵,最终沉家军实际净增一万七千人。

出发的时候是五千战兵、五千水手,回来竟有了两万两千战兵,五千水手。

这两万两千士兵,名义上刚好填满护漕军六营,名实相符。沉廷扬回头就可以名正言顺从南直隶今年收到的厘金里,足额抽出两万两千士兵的军饷,发放给这些部队。

如此,就可以不再用沉家的私人财产养军队了,日常基本开销可以由地方商业税承担,既确保了部队对地方的保卫决心、士气,又不会让沉家负担重,沉家最多只要承担日后作战时的临时赏赐激励。

崇祯心情大好,大致敲定了对武将的赏赐后,又看了一下陈新甲刚列出来的清单,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郑成功为何没有升赏?还有最初定策建议护漕的沉廷扬,这才是最大的定策之功。”

陈新甲忙说:“陛下您忘了,这郑成功是文官,升赏也该归吏部文选司管,我兵部职方司只管武将。至于沉侍郎,自然更不归兵部管了。”

崇祯拍了拍脑袋,意识到是自己昏头了,连忙吩咐身边的宦官:“传周延儒!”

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376章 大明版闯关东第375章 从根本上不存在当皇帝的欲望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366章 蝴蝶效应下的新“迁海令”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179章 乘胜追击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221章 张献忠死于此山下第13章 你们流贼怎么不按套路出牌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25章 奋勇争先第348章 朝鲜投明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16章 忠奸难辨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42章 尘埃落定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81章 买纪录片送游戏的好处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377章 师出有名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359章 灭国之战-下第16章 忠奸难辨第171章 胜负提前揭晓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19章 随州炮战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88章 一代“名将”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42章 尘埃落定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73章 斩杀刘贼,光复黄冈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03章 重生的辽东军第95章 洪承畴:有朝一日刀在手,杀尽天下喷子狗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25章 奋勇争先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80章 塔山血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61章 先生缪矣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65章 李定国大战李自成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344章 白门楼:古有吕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130章 咱流贼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第24章 一石三鸟第136章 决战张献忠-下第52章 奇葩说第68章 一枪一个小盆友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28章 慢性绞杀第348章 朝鲜投明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5章 见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于完全不打仗第299章 前仆后继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1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71章 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第50章 大言不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