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

www.ishuquge.com

张献忠全军崩溃,疯狂逃窜。

朱文祯第一天追了很久,最终因为明军骑兵体力、马力不济,只追到了零零散散一些因为背负了过于沉重的财物而掉队的散兵游勇。

但沉树人并不会因此就允许他放弃追击,毕竟对面的张献忠也是要吃饭喝水睡觉的,从衡州往西,一路至少还要经过两座州府,才能离开湖广地界。

既然对方也要睡觉休息,朱文祯的骑兵在恢复体力之后,重整旗鼓继续追,就有可能扩大战果,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放弃。

尤其对面的残兵可能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不少财物,追到一个都能赚一笔,这种收割阶段扩大战果的良机,怎么能错过呢。

哪怕沿途山区众多,道路难行,沉树人的部队也该尽力继续一直追,直到追出湖广地界。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让自己的威名最大化,同时还能避免落朝中言官御史口实——

沉树人此番追击张献忠、收复被张献忠暂时攻破沦陷的州府,法理依据都是来自于总督六省军务的杨嗣昌的授权,是杨嗣昌让他追让他打,他才来追来打的,不是自作主张。

而杨嗣昌头顶那个“总督六省军务”头衔里的“六省”,是不包括云贵地区的,在西南方向上,杨嗣昌能节制的范围,也就以湖广、四川为界。

之所以不包含云贵,也是因为崇祯末年,西南改土归流本来就没实现。如此乱世,地方土司作乱自立时有发生,朝廷根本管不过来,也没建立起有效统治,更不可能去那些原本就没统治的地方追击流贼。

而张献忠如果从湖广最南部往西逃窜,是不可能直接逃进四川的,注定会先暂时进入贵州。

到了那时候,就连杨嗣昌这个总督六省军务,都没有权限继续追了。大明朝对武将武臣的控制,法理上就是这么严格。

所以,只要追到那一步,就算张献忠还没灭,沉树人也已经算是仁至义尽,无限对得起大明朝、对得起崇祯皇帝了。

不是咱不想为崇祯出更多力,以沉树人的大公无私,他本意赤心拳拳,想燃尽自己、照亮大明,实在是崇祯不让啊!

到时候,他也就只能如接到了赵构十二道金牌的岳武穆一样,毅然班师回武昌。

朱文祯一开始对抚台大人的这个决策有点不理解,后来充分统一了思想,认清了形势,才斗志昂扬地让部队稍微休息小睡了一会儿,就继续勐追,准备打一场持续十天八天的持久战。

而到了这一刻,沉家军前段时间做的后勤准备工作,也终于充分发挥出了其效果——

原本张献忠挑选的这条逃跑道路,就是非常出人意料的。这条道路导致追击的官军,后勤很难被保障,同时也让张献忠自己承担了更多的损失,让可以突围跟上的部队人数大大减少,算是“损人损己”。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原本从衡州往西逃,应该选择沿着湘江逆流而上,先往西南方向进入永州府,然后再设法转向西北,翻山慢慢往贵州北部转移。那样的路前段可以沿着湘江河谷行军,步兵也不容易掉队,道路易行。

而张献忠选了往西北方向突围,走宝庆府,所以才导致这场出城突围战,一开始战场选择方向就稍稍有点出乎官军意料。他是一开始就想好了“如果打不过,也不用管我军步兵主力跟不跟得上了,直接选翻山多的近路跑”。

这条路上,张献忠和朱文祯的后勤补给都会很困难,官军也完全没有任何水路可以用来运粮,所以朱文祯的骑兵,所需的一切粮草、弹药,都得靠马背上驮着,自带补给,辎重车船是没法跟上的。

这时候,沉树人此前筹备的那些瓷坛装的罐头食品,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可以让部队不用做饭,直接拿着更多营养丰富、热量密度高的熟食行军。

原本舍不得吃的肉脯、炼乳、干青豆,荤素搭配,这样就不用跟张献忠军的底层士兵那样钻进丘陵丛林后就只能打猎甚至吃人了——

除非张献忠敢半路停留花时间攻打宝庆府,或者至少抢劫屠城宝庆府那些偏远县城获取补给,否则张献忠的部队绝对是躲不过人吃人的后勤困境的。

毕竟有限的运力都可着劲儿优先背负金银珠宝了,谁会多带粮食啊。粮食才值多少钱,同样重量的金银又能值多少钱。

没有远虑的普通士兵,哪怕明知道前途未卜、后续可能很难获取补给,也不会舍得把多背一袋银子的体力,挪用来多背一袋肉干的。

张献忠军就只好靠着一路找有山民的村镇屠杀抢劫食物,但湘西宝庆府(邵阳)等地山民民风彪悍,遇到流贼也会想办法抵抗,

虽然肯定不是张献忠的对手,却也能在被屠杀之前拖延张献忠行程,给官军追杀制造机会。

过了宝庆府,西边还有一个辰州府,要过了辰州府才能进入贵州。而辰州府地界上不但山区更多,连汉人都很少了,几乎都是苗人,张献忠就更得跟各种毒物作战了。

最后还是朱文祯的部队扛不住夏末初秋时节钻丛林、跟苗疆毒物对抗,才追到辰州府就不得不收兵回来了。

整个追击持续了大约十天,又陆陆续续干掉张献忠部掉队的两三千人散兵游勇,多抢回价值两百万两以上的财物。

张献忠部的步兵,几乎是一个不留全部被杀光了,只带了六千人的骑兵撤到辰州府。

对张献忠而言,如今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他的部队并不仅仅只有他带在身边的这一支。

他留在秭归、巫县一带的长子孙可望手上,还有两三万守家的人马。三子刘文秀手中,也有一万多人。

他自己一路往西奔逃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跟刘文秀等人联络,让他们不畏艰险放弃川鄂之间的根据地,转向西南转进,设法跟他会合,以便将来绕路入川。

考虑到黔中道的难行,一路上穿越苗疆孙可望刘文秀肯定也还会有损失,所以四万多的人马未必能全部走到。一路杀伐患病,最后折损的人数,估计也会超过张献忠身边这六千人。

所以张献忠的部队,在他六月份出兵之前,号称十一万多,抵达常德、岳州时,靠着抓壮丁,巅峰一度达到过十二三万。

现在两个月血战下来,累计折损掉三分之二以上,能活着抵达贵州的,满打满算也就是这四万人了。

沉树人虽然没能全歼张献忠,却也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战果了。基本上算是把张献忠打回了两年前的水平,让张献忠这两年里的发展壮大扩军化为泡影。

毕竟战前张献忠的实力虽说不能超过原先革左五营的总和,但至少也能超过革左五营除掉最强的马守应后、其余四营相加之和。

沉树人此前为了歼灭革左五营中较弱的四家军阀,累计花了整整两年。现在纵使鸟枪换炮,也做不到毕其功于一役,

能把张献忠带在身边的主力,歼灭掉绝大部分,已经非常了不起。孙可望、刘文秀那两支偏师,注定是暂时没精力去搞定的。

……

朱文祯最终没追到张献忠本人,但他取得的战果已经得到了沉树人的充分肯定。

而且他的追击,毕竟为沉树人缴获了价值数百万两的黄金珠宝,还大大削弱了张献忠后续再靠湖广抢劫到的财物到外省募兵壮大时的发展潜力。

当然,张献忠在湖广各地屠城所得的财物,还有相当一部分并没能随身带走,就留在了衡州城内。主要是铜钱、绸缎和一部分银子,黄金珠宝这些轻便之物是不会留下的。

这也是沉树人在分出朱文祯这支偏师追击张献忠时、他本人没法亲自过问的原因。因为他必须坐镇衡州围城战场,盯着明军主力部队把衡州城拿回来。

按说张献忠本人都跑了,衡州城守军应该也兵无战心,很容易就该直接向朝廷投降。

但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些问题绕不过去,导致沉树人不得不再花精力做两手准备,又围攻了十天八天,才算彻底搞定——

其中的主要问题,还在于被张献忠卖掉留在衡州城内的守将,有原先的长沙总兵尹先民和衡州总兵何一德。

这两人一开始也跟沉树人谈判接触了一下,希望沉树人许诺他们重归朝廷后,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行,既往不咎。

尹先民何一德还草率地认为“如今天下大乱,洪承畴都已降清,大明边军精锐尽丧,崇祯已无力控制地方。只要沉树人有左良玉一样的割据之心,想保谁都是能保住的。沉树人要是肯保他们,他们保证将来为沉树人卖命”。

但沉树人怎么可能去保这两个没骨气的废物?如今崇祯对地方的控制力确实已经大减了,如果崇祯想对付他沉树人,那他肯定也免不了“听调不听宣,不受陛下被朝中奸佞蛊惑后所下的乱命”。

但尹先民何一德算什么东西?他们也配让沉树人不顾名声去硬保?

再说了,湖广南部这几个月来的巨变,总要有人对朝廷承担责任,这两个将领在张献忠抵达时,连三天都坚守不到就直接投降从贼,必须作为首恶承办!否则沉树人以后还怎么带队?

所以,他果断拒绝了尹先民何一德的投降条件,宁可大军多拖十天八天!

但与此同时,他也没放弃分化瓦解最后逃回城的这一万多人的张献忠军。沉树人自行开出条件,让将士们以箭书射入城内:

表示凡是原先在张献忠军中掌旅以上级别的不赦,在明军中参将以上降贼的不赦,明军中游击、都司、守备想赦免的,可以斩杀参将以上的投降上官,带队来投。

说到底,沉树人最需要打击的,还是流贼内部的团结。正如他最喜欢重用的,就是杀自己义父后来投降的流贼,

反正沉树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收义子,他也不觉得这种专门崩击义父子关系慈孝的手段,会对他有什么危害。

衡州城里的部队,虽然没有什么将领收手下部将为义子,但道理是一致的。反正沉树人不会接受无条件免罪直接投降,想投降就杀上官来降!杀更大的流贼酋守、献首级至帐下!

在沉树人的文武并用之下,衡州守军稍微抵抗了几天,就因为军心不齐、群龙无首,损失惨重。

最终在战局的反复催化下,几个守备一级的军官终于反叛了老上司,趁着这两人不敢闭眼、连轴转亲自督战守城后、疲惫睡着之机,把尹先民何一德生擒绑了送到沉树人帐下,

那场景,就跟宋宪魏续侯成在白门楼、把吕布五花大绑送曹操一模一样。

沉树人得知两个没骨头总兵被绑来之后,也是大喜,亲自出帐观赏自己的战果。

“活的好啊,送到京城再剐,也能让陛下多消消气。可惜了,这一个多月不好过吧,怎么这么瘦,到时候都剐不了多少刀。”

沉树人跟验牲口一样简单看了一下尹先民、何一德的体质,

遇到流贼不战而降,该有什么罪责,沉树人也懒得跟他们白话,让他们去跟崇祯扯吧。

……

拿下衡州城后,沉树人也才有机会清点一下此次消灭张献忠主力,究竟有多少战场缴获。

张献忠此前屠长沙城时,光是从吉王府就得到了好几百万两,比去年在襄阳杀襄王拿到的还多,而长沙城又富庶,满城豪绅富商全部被屠了,加起来也不亚于吉王府,以至于整座长沙城至少榨出了超过一千万两油水。

这座衡州城倒是经济不发达,有钱人也少,但桂王府的财富,却又远超了荣王府,谁让他们家是崇祯的亲叔叔呢。

做藩王,要不就是那种流传两百多年的老牌子,靠着时间久积淀的财富多,要么就是靠着跟最近几代皇帝血缘近、地方官也不敢管他们敛财,吃相更难看。福王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

桂王虽然远不比福王,可毕竟也是崇祯亲叔叔,亲戚关系那么近,巨富是应该的。最终张献忠从桂王府所得,居然超过了七百万两。

整个湖广地区,张献忠一路流窜,榨取钱财结余,接近了两千万两!

张献忠自己已经拼命带走了,可惜依然只是小头,大约保住了六百多万两。还有一千二百多万两,都便宜了沉树人。

当然沉树人这也不白拿,他毕竟鞍前马后带着五六万正规军血战了两三个月,军费开支也是很巨大的,打了大胜仗,战后还得赏赐笼络人心,开支同样不菲。

这一千二百万两,当然是沉树人应得的。

老大往往是空架子,每天一睁眼,小十万人的军队,吃喝拉撒都要他伺候,最后落到他嘴里的,能剩几口?

//www.ishuquge.com/txt/164510/

www.ishuquge.com

。wap.

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80章 塔山血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46章 忽略不计第353章 以秒杀速度光复山西第367章 满人种田也是帮大明种的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29章 简在帝心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98章 虚实相济第46章 忽略不计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75章 出来混迟早会结梁子第6章 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01章 一口气全吃光第10章 私闯民宅,当场击毙第238章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16章 忠奸难辨第236章 千里救驾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会是社恐吧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51章 以潞王监国第115章 互相欺骗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215章 各怀鬼胎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29章 简在帝心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1章 大局为重第83章 才给我两年,就还了你一个新的苏州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卖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66章 无能狂怒第320章 百废待兴第61章 初战告捷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69章 秦淮金粉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最近更少了,说声抱歉,解释一下(感言)第288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24章 改土归流第342章 光复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掷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60章 果断就会白给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52章 奇葩说第144章 留待圣裁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142章 抽丝剥茧,真相大白第329章 收复大员-上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352章 生死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