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改土归流

隆武元年十一月。

距离应天府江宁镇上那场军事规划会议,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会议上制定的那一系列计划、时间表,也都得到了忠实的执行,并没有人阻挠——按照计划,今年冬天就要趁凉快开始平定云贵,明年才会对大员红夷动手。

早在九月底,李定国等将领就轻骑赶赴西南。

十月初,驻扎在湖广的一部分明军,也得到了军令,在短暂准备后开拔。

最后在位于黔中道枢纽的辰州府取齐集结,短暂休整后杀入云贵。

当然,按照计划,明军并不是一开始就奔着打仗去的。

名义上他们只是护送这一次朝廷新任命的流官上任,只要当地土司不反抗,就可以和平解决。

云贵地区,自古以来名义上始终是大明的领土。明末也只是频发叛乱,或武装抗拒,割据自治,但并没人敢自立国号。

这一次来的明军,战兵总人数大约有两万多,还有不少后勤辅兵。李定国、孙可望各带一半,分别负责云南和贵州。

这些部队的骨干战兵,多是经过大明改造的原西军将士,此前也在南阳战役等防守战中杀鞑有功、经受住了考验。

还有一部分兵源,是原本四川地区的旧明军和地方武装,这些人忠诚度也是可靠的,只是原本战斗力不行,或是吃惯了空饷当惯了老兵油子,今年朝廷也对他们进行了重点整顿

忠诚度不等于战斗意志,旧明军中很多人只是软弱当逃兵,但是也没胆子造反投贼。相反另一些部队很敢打也很彪悍,但造反或投敌时也比较有胆子。

此前因为这些部队都还没经受完全部考验,所以哪怕被朱树人统帅着参加过一些战斗,也都不会给他们配备最新式的武器。

包括此前张煌言守南阳,李定国的兵只配拿着近战武器扛线搏杀,在杀鞑子的战斗中证明自己。什么“武昌造”一级的新式火枪,或者是双管后装骑兵枪,他们当时都没拿过。

今年下半年开始,大冶兵工厂的产能也进一步提升了,新式武器库存也多了,张煌言才按朱树人的指示,挑了大约一千杆装了最新优质锻钢刺刀的“武昌造”,外加两百把双管后装骑兵枪、几把转轮手枪,配发给李定国部。

配发的时候,都是优先挑选南阳战役时表现最好、立功受赏的那部分士兵,也算是一种激励,让他们看到盼头。配发完后,经过了短暂两三个月的新武器使用训练,就派上了这次新任务。

部队出发前还被告知,说是云贵治安任务是个难得的和平年代立功机会,在这儿表现好的,将来对鞑子再次开战,才能被优先配发新式步枪和精良甲胃。

所以部队士气很是饱满,南阳战役时错过了立功机会的,如今都憋着一股劲儿呢。

……

部队动员启程后,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终于兵分两路抵达了云贵。

还真别说,或许因为当地军队,两年前就跟流窜至此、当时还是西贼的农民军交过手,加上当地消息闭塞,原本对明军的印象很差,觉得明军都是一群毫无战意的懦夫。

所以李定国、孙可望初至时,当地一些土司还是依然强硬,有好几个特别头铁地跳出来反抗。

好在朝廷派来云贵的第一批改土归流官员,也大多是炮灰,并不是什么忠义贤良之才,所以纵然遇到反抗、有所损失,倒也不心疼——

去年年底的南京保卫战中,就有一大批罪行不太严重,但也被王铎、钱谦益牵连到了的官员,或被降级贬值,或被挂了号只等将来外放穷乡僻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今年反对朝廷清查田亩、人口的南方大地主阶级利益代表,那些隐匿人口众多的读书家族,也被朱树人挂了号了。

如今,朝廷要改土归流,当然先让这两类人打头阵,当第一批流官!去试探桀骜土司的刀刃是否锋利!如果做得好,做满几个任期还活着,并且成功归化了土人,自然也能赎去前罪,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云贵各有十几家大大小小不等的土司,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就跟其中一部分流官发生了冲突,还想给朝廷一个下马威,有十几个炮灰流官被杀被驱逐,好一番鸡飞狗跳。

李定国和孙可望当然不会手软,哪里发生哄挤官府、乱中杀官的恶例,便立刻以雷霆手段出击追杀。

有几个云南的反抗土司,一开始听说李定国出兵,还并不太害怕。主要是自势地势险要偏僻,原本明军也拿他们没有办法,过去两百年一直都是羁縻,凭什么现在要服软?

十一月初九,里麻宣慰司境内土司蒙氏,杀害朝廷派去的一个流官,是王铎的一个门生,消息传回李定国亲自驻守的大理府。

十一月十三、十四两天,又先后传回干崖宣慰司土司孟氏、南甸宣慰司安氏也杀官作乱,两名遇害官员分别是钱谦益的一个文坛朋友,还有一个是年初因为抗拒朝廷彻查人口土地、欺上瞒下而受罚的无名文官。

李定国在大理府接连得到噩耗,知道不能手软,就决定出兵。

跟他一起来的刘文秀表示反对,理由是那些地方太偏僻了,后勤困难去不了太多士兵。

刘文秀分析道:“二哥,这事儿不可鲁莽,朝廷可是严控我们的军费支出的,说了这几年休战,平定内乱和对大员用兵,每年总开支不能超过三五百万两。

若是舍本逐末,将来对鞑子重新开战,军资器械老兵折损多了,反而影响战力。”

李定国的态度则很是坚毅:“朝廷既然动手了,就要雷霆立威,现在灭几家土司,是为了让其他土司看到榜样,未来才能节省用兵。”

刘文秀摇摇头,指了一下地图叹道:“我并未阻止用兵,前几天我等刚来,不就把大理府边境的茶山司反抗扑灭了么,其土司酋守全家被杀,已经立过威了。

咱后续还挑这种离交通要道相对近些、却依然不长眼的软柿子刺头来杀鸡儆猴,可不比翻过高黎贡山对付里麻司、干崖司的那些生番实惠?”

刘文秀这番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明朝云南地区其实非常广大,比后世还大。

明朝理论上跟缅甸的边境一直要到迈立开江,在高黎贡山到迈立开江之间的这些土地,还有三四个宣慰司。

而到了清朝之后,雍正、乾隆爷俩数次卖国,割让划拨了一些土地给缅甸,后来中缅在云南中段的边境才从迈立开江,退到了迈立开江和怒江之间的分水岭、也就是高黎贡山。

(注:按清粉的说法,是因为雍正觉得“既然缅甸已经被打服了,宣布认大清为宗主国,藩属朝贡,也不再支持流窜到缅甸的前明余孽,咱应该展示天朝上国的宽容大量,把一些没有改土归流的土地赐给缅王治理”。

当时华夏文明确实没有近代外交的概念,对于乱赐土地管辖权也不当回事。)

而既然明朝的云南名义面积那么大,高黎贡山以西的四个宣慰司,又岂是容易抵达的?

对当地地理环境恶劣程度不了解的,可以参照一个例子——高黎贡山以西的土地,后世属于缅北“野人山”的一部分,一直到抗战的时候,入缅军队被日军逼进野人山,都是苦不堪言,损失惨重。

往那些地方调兵,就算没有敌军阻断道路制造后勤障碍,至少也得五六个后勤辅兵维持一个战兵了,损耗太大。

李定国抵达大理府后,也有观察过周遭地形,连续十天没有歇息,一直在外奔波,了解实际地理。

所以他倒不是空发大言、打无准备之仗,而是实实在在了解这个后勤困难的。

他便梳理了一下方略,跟刘文秀商量:“我岂不知道路险远,那就少带战兵,奔袭因粮于敌。再裹胁一些新向大明的附近其他土司,利用诸宣慰司下各部原有的矛盾,驱虎吞狼便是。

幸好王爷如今给我军多配属了驱瘴的药丸、药油,便是饮食南中瓜果菌孤野味补足军粮,应该也不至于让士卒过多水土不服。

另外,要远征的士卒,最好从两年前跟随大哥转战过云贵的那些士卒里选。听说凡是在南中生活过一两年,熬过吐泻热病诸般瘴气的,身体便会形成抵抗力,这也是江宁研究所几个大儒总结出来的,已经做过实验了。”

刘文秀对这些说法的靠谱程度还不太了解,有些存疑,李定国便跟他分兵分派了任务:

今年冬天,他俩一个驻扎大理府,一个驻扎昆明府,分东西平定可能冒头的诸多反抗土司,争取每次以小股部队奔袭、分化瓦解为主,扑灭贼酋。

计议已定,李定国就动手了。

他为了防止后勤困难,竟然只派了两千名战兵,确保后勤骡马,翻越高黎贡山奔袭出乱子的三家土司。

这些战兵里,配备了三百名“武昌造”步枪手,充足的弹药补给,其他士兵就多携带传统弓弩,最后,还有几十支双管骑兵枪、两门轻量化的最小型骑兵炮,便于在山区拖曳行军,同时万一遇到奔袭后要攻寨,也可以第一时间投入战斗,让敌人猝不及防——

因为如果不带大炮的话,到了坚固营寨等处,就要临时打造攻城武器,哪怕这些土木营寨并不坚固,随便花一两天造飞梯撞木就能破墙,但还是会给敌人反应时间。

有了骑兵炮后,就能搞偷袭了,甚至小部队半夜急行军抵达营寨外,然后毫无其他火力准备,上来第一炮就是直接把骑兵炮拖到寨门外两百步、对着大门轰。

一旦偷袭第一时间轰碎寨门,再掩杀涌入,就能把奇袭的效果最大化。

……

有了诸多准备,加上有心算无心,李定国看似冒险激进的赌命之举,果然收到了奇效。

一方面,在出兵之前,李定国先耍诈设法怀柔,给里麻宣慰司的那两家作乱土司送去些黄金珠宝和其他财物,假装想要妥协,要求他们“可以不实际接受流官控制,但不要明着扯旗”,

李定国的信中还说,只要他们答应接受“实际上当土皇帝,名义上不抗拒流官制度”,那么朝廷就数年内不会再派流官过来,还能在已经被杀的那三个流官头上扣屎盆子,说是他们上任后违规搜刮,才导致义民反抗。

还说反正死人都是王铎、钱谦益的故旧,本来就跟国姓爷不对付,国姓爷这是指望借刀杀人呢,不会为难他们的。

信里虚虚实实,鬼话连篇,但也让没什么谋略见识的西南土司放松了警惕,继续误以为大明就是那么怂。

交涉稳住的同时,李定国却已经亲自带领小部队,悄咪咪地上路,翻越高黎贡山,一路风餐露宿,大量花钱在当地其他被那几个反叛土司压迫的顺民土司部落里买粮买果菜补给,轻装急进。

不过半个月,就杀到了里麻宣慰司蒙氏部族的洞府主寨,还提前得了当地不服蒙氏统治的部落的向导带路,算好时间在某个黎明摸黑杀到寨前。

在蛮兵尚且处于睡梦中时,明军就架好了大炮,直接一炮轰开洞府寨门,掩杀而入。一个上午就解决了战斗,把反叛土司全家杀光。

如是一番冒险血战,短短一个月内,里麻司、干崖司多处钉子被拔掉。

李定国又赶紧恩威并施,给帮朝廷大军带路、提供协助的那些部落发下烟草种苗,还教当地土司该怎么抽这种烟叶,或是拿出鼻烟壶样品,让人抹在鼻子下面试试看提神效果。

并且宣传这种叶子将来朝廷会统一收购,保证收购价。

一番操作之后,那些侥幸自己没有跟着叛乱的土司,便决定先试着种两年,若是果然能致富,也就没必要再反抗了。

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后来李定国等人还发现了一个新情况:除了烟草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大明军队带来的作物,似乎更得当地人追捧。

李定国的军粮中,原本带了一些前几年开始在湖广推广种植的香料作物,也就是红辣椒,晒干后做成辣油,随军携带原本是用于食物消毒杀菌、以及让将士们在吃到不习惯的热带作物食物时,可以用辣油遮盖异味。

而云贵尤其是孙可望负责的贵州,因为交通不便,连盐都很贵,川盐运进来运费都极高,当地人早就习惯了少放盐、用各种其他味道重的植物制品提升食物的重口度。

现在发现辣椒这种可以在当地直接种植、不依赖外运的调料后,那些归顺大明的土司纷纷向李定国孙可望要辣椒种子,要求明年不仅要给烟草苗种,也要给辣椒籽。

李定国等发现这个意外需求后,自然也是立刻上报,第二年年初才送到南京。朱树人阅览后当然也是立刻批复,并且调运了辣椒籽过去。

只不过辣椒这玩意儿不像烟草可以靠国家强制进行专卖,提供种子后要不了几年,就能轻易自然扩散,到时候人人想种都能种了。

原本云贵缺乏种植,也不过是交通不便,没人把最初的种子大规模贩运进去。

但不管怎么说,哪怕能形成一个时间差,比如那些投效大明的顺民部落能早两三年普及辣椒,那些抗拒大明的部落则会晚两三年得到辣椒。

这里面的时间差,也足够顺明部落通过卖种子狠狠赚逆明部落一笔,久而久之也让顺明部落的实力更加富足,形成碾压,加速改土归流。

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种税产生的第一天,就会被人贪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386章 给大明二十年,让大明再次伟大第136章 决战张献忠-下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131章 以为自己是曹操,其实是淳于琼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终止了漕运!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310章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316章 光复二府(六千字大章)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90章 全胜而归第174章 给我往死里激励士气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50章 整军备战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58章 闯贼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132章 打流贼就该了解流贼的心态第104章 疯狂备战第171章 胜负提前揭晓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31章 拉拢关宁军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16章 忠奸难辨第327章 再临江宁第60章 亲自迎接宋应星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36章 天下泰斗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种税产生的第一天,就会被人贪第29章 简在帝心第33章 孙武再世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学内容,不喜可以跳过这章)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80章 不光造武器需要科技人才,打仗一样需要科技人才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245章 一片石大战前夜第68章 哥就喜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灭通匪豪绅满门第332章 不把笛卡尔找来本王就枪毙俘虏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87章 洪承畴降清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359章 灭国之战-下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种税产生的第一天,就会被人贪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174章 给我往死里激励士气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192章 公地悲剧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别走了第61章 先生缪矣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42章 尘埃落定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331章 光复大员-下(郑芝龙之死)第166章 无巧不成书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220章 招降李定国第308章 席卷残敌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来,地肥肯定招苍蝇第395章 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开黄河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