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

洪承畴在确信豪格已经听信了满达海和博洛的建议后,就陷入了沉默,此后几天,再也没给豪格出谋划策。

他知道,他大清走到这一步,翻盘的希望本就非常渺茫了。

就算豪格听他的,也只是稳妥一点、多保存一点力量,即使将来战败,损失也能尽量可控,但并不能增加多少胜算。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谋略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强弱的。

而豪格选择了满达海和博洛的路线,就意味着他要赌大一点,搏狠一点,胜率或许会比洪承畴的持重方略更高,可如果没赌中,赔进去的本钱也会更多。

这两条路线,谈不上绝对的对错,买定离手就一条道走到黑吧。

洪承畴想明白之后,就开始迷茫地悄咪咪暗中收拾起行李来,以便一旦出现变故,可以跑得快一点——也不知是模彷官渡之战前的沮授,还是汉中之战时的杨修。

时间过得很快,豪格一行要等下雪、等漳水封冻,再寻机与明军决战,而随着时间临近腊月,这样的天气马上就来了。在等候大雪的过程中,吴三桂、姜瓖和李辅明的推进,也是稳扎稳打,已经机动到了清军主力侧后。

这一日,大约是腊月初三吧,大名府全境都被一场大雪覆盖。大雪的范围很广,河北周边数府乃至隔壁山东的东昌府,全都是连降不息。

洪承畴看到大雪,不禁有些凝重,次日一早,策马出营观察,果然见漳水已经结了一层冰,冰面也覆盖上了积雪,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难以分辨泥地与河面。

洪承畴只能是借助着地势的高低,勉强估计了一下河面的位置,让身边的侍从从河沿的积雪下刨来几块不大不小的石头。

他持石在手,估摸了一下远近,往估计是河面的位置砸去。

“噗喀通”轻微的穿雪声夹杂着冰面开裂声,石头最终还是落入了漳水。

洪承畴失神抬头看天,叹了口气:“冻得还不够厚实,不过看这天气,最多一两日内,便是决战之期了。”

回到临漳县城内的临时衙门,洪承畴正在想着自己的生命可能会如何结束,忽然又得了一个老相识上门拜访——并非满人同僚,还是那种当年一起跟他投降的老汉奸。

对于这样的故旧,如今愈感孤独的洪承畴,自然还是要第一时间接见的,所以他的侍从很快就把人放进来了。

洪承畴见之大惊:“复宇兄,何以至此?肃亲王不是让你领兵协助屯齐守邢台么?莫非邢台已经失守?”

原来,来人乃是祖大寿,说起来,也算是当年松锦大战,害得洪承畴身陷重围、最终覆灭投敌的导火索了。

当年松锦大战,洪承畴被迫冒进,就是因为崇祯逼着他救援被围困在锦州的祖大寿嘛。最后洪承畴完蛋了,祖大寿也投了,算是难兄难弟。

祖大寿也是心情极为复杂:“邢台确实失守了,不过倒也不算被明军强攻拿下,是数次激战后,屯齐贝子主动弃守的,肃亲王也准了,让他退到沙河一线布防。

反正肃亲王觉得,时日已经拖够了,没必要再白白多浪费八旗儿郎的性命,这几日才刚推进到沙河的明军,也赶不上正面战场的决战了。”

豪格战前就已经定下计划,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守住西线侧翼,是为了防止从山西迂回向河北的那部分明军、在正面决战时赶到战场助战。

现在天降大雪,气温骤降,豪格觉得决战之日就在一两天内了,所以邢台被攻得太勐,死守伤亡太大,该放弃就放弃呗。而西线迟滞的清军退守沙河,还能再拖好几日,算算时间已经够了。

决战赢了,现在放弃的土地都能拿回来;决战输了,现在没丢的土地将来也得丢,没有意义。

洪承畴当然也能理解这一切,但他还是不能理解祖大寿为什么会被安排来这里。

他想了想,忍不住继续问:“可就算邢台弃守,退保沙河,你的部曲不也该继续留在沙河防守么?为何会至此?复宇兄,恕我直言,此前肃亲王便不太放心贵部直接参加正面决战……”

祖大寿入清后,在汉军旗内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他的部曲也被编进去了。汉八旗中的正黄旗、两白旗,都有祖家的人。

只是祖大寿本人一直被提防,不太让他直接领兵,主要是他太能两边倒乱投降了。就算祖家人要领兵,清廷也会把家属统统扣了,比如让他儿子祖泽溥或者侄儿祖泽远带兵时,就把祖大寿本人扣在北京。

这次豪格依然提防着他,没让他来正面决战战场,内心显然是怕他出乱子连累友军士气。

面对洪承畴的不解,祖大寿只是苦笑:“肃亲王此番,让我这把老骨头,就待在临漳看戏罢了,至于部曲调去何处,我也不知了。

部堂请想,如今攻打邢台、继而进逼沙河的是何人?是三桂!王爷还能安心我助屯齐守沙河么?”

洪承畴恍然,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现在吴三桂都打到邢台了,豪格确实不可能让舅舅去协防外甥,那太危险了。只能是把祖家将全部扣住,然后只抽其兵力,以将领为人质,逼着他们在清军主力眼皮子底下当炮灰。

加上洪承畴刚观察过天气,知道决战迫在眉睫,这时候祖大寿被调来,有什么用途,已经一清二楚。

他不由有些物是人非、机关算尽到头来却一无所得的宿命感:“哈哈哈哈……复宇兄,你一生数次反复,无非是想保住你们祖家军,保住你们辽西将门的利益,到头来,却是难免一场空。

你我真是枉做小人啊——事到如今,洪某也不怕出言不逊了,你若是要向肃亲王出首,随时可以去,就说洪某大不敬。

当年我真是彻底心灰意冷,觉得天下有先帝那等刚愎自用之主,大明已绝无幸理,为一个注定灭亡的人尽忠,后世史笔握在灭我的人手中,也未必能给我写出什么好来。

若是降了清,好歹将来修《明史》的是我同僚,可能还得个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也甚矣,是故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诽归焉。

春秋之人就知道,商纣的恶行虽有,但绝没有诸子百家传唱得那么多。只是商纣灭亡久矣,诸子百家为了贩卖自己的主张,每举亡国恶行教训的例子,就言必称商纣,最后历代陈陈相因,累积而成。

为失败者殉死,纵然一时得了美名,百年之后,也难免被执了史笔的新朝文人玷污。自齐太史、晋董狐、太史公亡后,天下已千八百年无不怕死的史官,敢秉笔直书当朝篡逆。洪某太清楚当今天下文人风骨,当时若死在松山,后人也未必觉得我轰轰烈烈……

谁曾想,最后竟能横空出世朱树人,把大明又拉回来了!我辈真是枉做小人……我已五十有六,虽死何憾?再降大明是不可能的,也受不了反复之辱。若是能死于此,得将来史笔说我在松山时便已殉国、下落不明,那该多好……”

祖大寿也是被说得沉默不语,还不得不道歉几句,说当年是他害了洪承畴陷入重围,最后兵败投降。两人唯有喝酒买醉而已,也不知又密谋了些什么。

……

时间很快又过了一天半,转眼便是腊月初五的半夜。

大雪已经整整两天,虽然雪势看着有转小的趋势,但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寒冬之际,暴雪初晴后的融雪天,气温只会比下雪的时候更冷。

所以,漳水仅剩的那点残水,也已彻底封冻,哪怕是铁甲重骑策马奔驰,甚至用马车拉着红夷重炮过河,都绝无问题。

豪格本人,这几天也已经从魏县移驻到了西边一些的临漳县,以便随时对内黄的明军屯粮大营动手。

此刻一切准备万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豪格提前吩咐部队白天补觉、二更造饭,三更完成集结出营行军,这样经过两个更次不算太紧急的行军,差不多五更天就能赶到内黄县城西的回隆镇,也就是那个漳水南岸的码头屯粮小镇。

十几万大军的出击,搞偷袭是不可能的,夜间作战更是会导致己方混乱。所以最极限的打法,也只能做到“夜间行军、黎明开战”。

一切看起来很顺利,经过几个时辰的辛苦,五更过半时分,十几万清军已经逶迤出现在数十里正面宽度的战场上,沿着漳水铺开。

此次战役之前,豪格集结到正面的总兵力,不过二十七八万,前段时间的消耗骚扰,小规模作战,累计折损减员也有一两万了,

所以眼下可用之兵,最多在二十六万,分驻沿漳三县、一百五六十里宽度的战场。

为了今日之战,豪格从中选了十六万人,单独放在临漳县和内黄县之间这段西线战场,剩余魏县、大名等中路东路战区,加起来就只剩十万人。

不是豪格不想集中更多兵力,而是再集中就展不开部队了,也没法快速投入战斗。好在留在中路和东路的部队,也不会闲着,他们也会适时发动羊攻,牵制住对面之敌,让明军同样无法集中全部力量来西侧救援。

他们扮演的角色,就相当于曹操去乌巢烧粮时,也需要有人在官渡大营顶住张郃高览。濮阳、清丰等地的曹变蛟、黄得功,在豪格看来就像是张郃高览。

另外,别看豪格只集结了二十六万人中的十六万,放在这主攻的一路,但部队的战力强弱,从来不是数人数的,还要看质量构成。

豪格拉到临漳-内黄战场的十六万,已经包括了前线全部六个满人旗中的至少五个半,七万满人骑兵。还有几乎全部的蒙军旗,一共四万蒙古骑兵。

一共十一万的骑兵,加上五万汉军旗、绿营的步兵、炮兵,从构成来看,这绝对是他大清立国以来,凝聚的最强一击。

当年萨尔浒也好,松山大战也好,哪怕是八旗尽出,但当时的动员率也没那么高,做不到让所有十五岁以上满人男丁能当兵尽当兵。

豪格今天是把整个清国包括蒙古、所能控制的骑兵力量的三分之二,都孤注一掷砸到这儿了。

除了骑兵之外,为了确保能第一时间突破明军的营寨工事,豪格还拉来了满清立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炮兵部队!

当年多尔衮以八旗全力试图突破山海关时,不过集中七八十门大炮孤注一掷。

后来多铎率军十五万征江南,出兵时带的也只有六十门红夷大炮。最后打到南京城下,发动决死一搏的攻坚战时,只剩四十六门红夷大炮可用于轰击南京城墙。

相比之下,今天豪格集中了他能弄到的尽量多的红夷大炮,总数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三十门!

其中大约二十几门,是清军入关前的旧货,剩下一百一十门,都是入关后这六年,慢慢重新建造改良的。

毕竟此前多铎、阿济格、阿巴泰三次崩盘覆灭,已经把清军入关前积攒的存货家底浪掉了至少七八成,豪格拿出来的大炮,当然也就主要依靠这六年节俭新造的了。

按照北方地区原本的工业基础,加上鞑子在关外的产能,当初多尔衮活着的时候,一度觉得可以把他大清的重炮产能提高到每年五十门。可惜后来事与愿违,前方连连战败,内部经常闹流贼,生产力破坏太大。

实际上这六年里,满清的火炮工业产能比理论值减半还不止,那么多年攒下来,也没攒出两百门产量,今天给豪格这么多,已经是竭尽了全力。再要多,就得吧北京城墙上的守城炮也拉来了。

……

眼看着骑炮兵全部机动到位,豪格终于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一时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这一段漳水北岸的阵地上,百炮齐鸣,对着南岸的内黄城和回隆镇码头大营狂轰滥炸。

清军这几年也吃够了明军骑兵炮战术的苦头,渐渐回过味来,也试着学习,想让重炮拥有随骑兵部队快速推进的能力。

只可惜,清军的科技工程能力始终是短板,所以哪怕硬学,也只是学了个浅表的战术样子,即使用新造的重型马拉炮车,把重炮拖着跟骑兵部队快速行军。

而明军骑兵炮的快速展开、快速推进,清军并没法学习,因此他们的炮兵阵地在长距离快速转移后,一旦展开到作战状态,就很难再机动推进了。

换言之,从开炮状态再要转回装车状态、再往前推进、重新部署展开,可能要几个时辰,一天最多也就往前推进两三次。

相比之下,明军的骑兵炮,最关键不在于机动速度,而是部署灵活,敌人退走后,射程够不着了,可以几分钟内重新装车拖挂,机动到新阵地后,几分钟内又重新部署开火,一个时辰可能就能往前转移两三次。

不过,这些差异,在此刻刚刚开战时,表现得并不明显,反正清军只是要轰明军的营寨外围工事,这些是固定靶。

一时之间,回隆镇上的明军屯粮大营,火光处处,帐倒仓塌。用挖堑壕挖出来的夯土筑造的寨墙,被实心铁弹打得处处缺口,上面的木栅尖桩更是崩摧折断,碎木乱飞。

豪格见初次火力准备效果不错,立刻让部将遏必隆带着几个甲喇的满人骑兵,立刻对着明军营墙被轰出缺口的位置,发起试探性的冲锋。

不过他也长了个心眼,知道明军没那么容易打垮,出击之前也关照遏必隆不用冒进,如果明军有组织起反击火力,就赶紧退回来。

遏必隆领命而去,数千满人精骑,马蹄上都绑着防滑的稻草绳,就在连底冻结的漳水冰面上,踏冰而进发起冲锋。

“不许退却!不许高声嘶吼扰乱军心!步枪队准备!开火!”

对面的明军将领也不含湖,在工事营墙被轰得七零八落的情况下,已经让巡夜的火枪队全部占住了残骸背后的制高点,把装填好的黑洞洞枪口朝着漳水河面。

随着开火令下,数以千计的武昌造步枪喷吐出火舌,让遏必隆麾下的满人骑兵不时惨叫倒下。

清军骑兵也以骑弓抛射反击,胡乱盲射,一时失如雨注,各种枪弹炮弹鸣镝撕裂空气的破风之声,怪叫着带来阵阵死亡。

遏必隆那边倒是没有恋战,发现明军步枪队并没有因为一开始的猝然遇袭露出破绽,他也立刻退了回去,只是留下数百死伤。

而随着遏必隆退走,豪格见直接破口偷袭无效,就把全部资源倾注到更充分的炮击火力准备上。

好在对面的明军也没有闲着,哪怕黑暗中一开始看不见远处的清军炮兵阵地,但随着清军开炮五六轮后,明军炮兵也靠着火光反推,大致摸准一个方向,开始勐烈反击。这个时代的炮兵大多还是直射为主,也不需要测距,左右方向不错就能开火。

只有那些用到开花弹的火炮,或者是臼炮,需要精确弹着点来确保爆破威力,现在摸黑,只好先学清军一样打实心铁弹。

“南蛮子居然在这一处营地就有那么多重炮?他们如今的国力,究竟有多强?”

眼看着火炮对轰了几盏茶的工夫,豪格拿着红夷原装的老式望远镜观察,心中也是暗暗惊惧。

他不知道对面的明军有多少大炮,但至少明军炮兵声势肯定比他勐,怕是至少有两百门了吧。这还只是内黄县这边,要是把濮阳等地的战场也算上,明军不知能有多少炮。

好在清军这边本就没有防御工事可以破坏,只要不被铁球直接轰到人马和火炮本身,也就没什么可损失的,无非双方换命而已。

事到如今,能跟明军安安稳稳换命打消耗,清军都已经不能拒绝了。

眼看着摸黑又轰了一刻多钟,天色终于渐渐放亮,可以比较清晰地观测清楚对面的敌人。

在晨光之下,豪格远远看到对面的营寨已是断壁残垣,贴着漳水河岸的寨墙壕沟体系几乎是彻底毁灭了,骑兵可以沿着整条战线,想从哪儿突破就从哪儿突破。

而明军的炮兵,倒是躲得挺远,看发射时冒出火光的位置,至少在营墙后一里地远了,难怪不怕清军的火炮——明军是在清军射程之外反制轰击的,而清军的火炮,就只能轰到明军的防御工事,和一线填防线的步兵。

随着天色渐渐转亮,明军的炮击精度也开始提高,开花爆破弹也开始被使用,清军这边很快陆续有重炮被明军轰烂,周遭的清军炮兵一时也死伤无算。

豪格知道不能再拖了,这才下达了全线总攻的命令。

“不能再拖了,否则南蛮子火炮射程远于我军,只会白白被他们消耗。让步骑全部压上去,逼得明军不敢躲到后方避炮!

满达海,你从左翼出击,让鳌拜为你先锋!博洛,你从右侧出击,让遏必隆为你先锋!大清存亡,在此一战,务必竭力、誓死奋迅!”

第170章 转移计划第303章 整个清廷乱成了一锅粥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94章 一波又起第327章 再临江宁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28章 方离陈圆圆,又见吴三桂第378章 这种小儿科就是拿来秒杀的第244章 两头吸血属于基本操作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35章 最后一次明清战争导火索:吴三桂易帜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191章 论功行赏第15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16章 忠奸难辨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25章 奋勇争先第113章 巴陵围城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44章 你们有点追求好不好第219章 张献忠崩溃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15章 各怀鬼胎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该收割了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34章 被皇帝骂也是一种资本第388章 朱树人那么高的智商,怎么可能满足于“摊丁入亩”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162章 李自成用计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40章 李自成归左良玉,张献忠归沈树人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1章 大局为重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89章 户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64章 新山海关大战第333章 打扫干净家里才好北伐第41章 俘虏艾能奇送京议罪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计划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279章 战略相持阶段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102章 精神攻击(六千字大章,今天合并更新)第18章 乡试揭晓第120章 专治多疑第84章 惹火烧身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种税产生的第一天,就会被人贪第8章 终于等到反派恶霸第164章 你以为自己是布吕歇尔,其实你是曼努埃尔格鲁希第27章 终离苦海陈圆圆第363章 北方重建计划第155章 自以为又找到了破绽第48章 说了让你们别离开同知大人的保护范围,结果死了吧第304章 准备万全,对多铎的最后一战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189章 崇祯的帝王心术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彻底开摆了!第33章 孙武再世第35章 加佥都御史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50章 整军备战第123章 内部清算第30章 贺一龙的死法,竟能与刘希尧如此相似第359章 灭国之战-下第254章 监国手腕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13章 每一步计策至少同时骗到两家对手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31章 笼络刘国能第211章 对张逆的最后一战第157章 饭要一口一口吃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95章 洪承畴:有朝一日刀在手,杀尽天下喷子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