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

面对清军终于发起的决死冲锋、全线勐攻,内黄县战区的明军守备力量,自然也是针锋相对,把所有预备队层层部署,誓死抵抗,化解清军的迅勐攻势。

内黄县作为明军的冬季屯粮重地,那重要性,大致也相当于当年乌巢之于袁绍,所以无论有没有清军来攻,平日的防守都是非常严密的,可谓重兵集结。

回龙镇的漳水码头水寨,就绵延了足足好几里的营地,平时就常驻了四万重兵。寨中数百口大窖和筒仓,屯了三十万大军吃一个冬天的军粮。

在清军斥候看不到的营寨深处,此前两军相持阶段中,明军闲着没事就挖壕沟筑土墙,为的就是哪怕有朝一日外围工事被攻破,也还能有战略纵深层层设防。

这种作战思路,都是清军此前想都不敢设想的,因为在传统古代战争的思路中,城池也好,坚固的要塞营垒也好,设个几道城墙、羊马墙或者夯土栅墙就不错了,数量再多,只会分散防守兵力,还不如集中防御。

而明军除了回隆镇大寨的四万人,平时在内黄县城里,还屯了三万人马,随时可以作为预备队左右支援,跟码头水寨成掎角之势,一旦遇袭一刻钟就能增员到位。

所以,这几点情报都是公开的,豪格没来打之前,他派出的斥候就已经明确知道:内黄县周边的战区,至少要面对六七万的明军,大约占到中路明军主力三十万人的四分之一。还有其他方向的部队,大约二十万人,遇袭后一两天能赶到。

豪格明知这种情况还敢来打,自然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集结了倾国十一万骑兵加五万步兵,有把握在一两天内就把至少回隆镇水寨打破、存粮烧光。

但很可惜的是,他显然失算了。

随着清军彻底展开全面冲锋,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内黄县周边战场上的明军,远不止一开始侦查所知的七万人!

……

“很好,看来洪承畴那老汉奸倒是真良心发现了,只求死后得个史书掩饰,提供的情报还挺准的,豪格确实是孤注一掷了。”

距离战场七八里地之外的内黄县西门城楼上,同一时刻,大明北直隶兼河南总督张煌言,也正亲自拿着打磨精良的新式双筒望远镜,俯瞰着远处的战场。

这点距离,有望远镜加持还是能勉强看清军队动向的,就好比打吃鸡的时候,站在马蹄山顶朝着机场岛眺望。

原来,平时驻扎在大名的张煌言,之所以会亲自至内黄坐镇,还得感谢天佑大明,让一些明知不得好死的老汉奸,想要求个死后洗刷污名——

前一天傍晚,也就是距离豪格出击只剩最后一夜时间差的点,有几个细作突然摸过漳水,向明军投降,并表示有重要军情要出卖。

明军巡逻队在彻底搜身了细作,确认没有威胁后,又经过曹变蛟的大致盘问,得知对方是祖大寿和洪承畴的人,才勉强带到张煌言那儿,吐露了清军要孤注一掷进攻烧粮的消息。

明军一共花了小半夜的时间侦查、盘问、确认,这已经是非常快乐,最后在亥时末刻做出决策,立刻把战区中部、东部的兵力逐次往西悄悄调动,以应对清军的袭击。

张煌言其实一直到做出决策那一刻,也不能保证洪承畴派来的人说的是真的,但反正明军兵力有优势,部分调度补强也不至于中招,就当有备无患了。

而且明军一共只有半夜的反应时间,就算想调动太多、太远的部队,也不可能来得及。

仓促之间,暂时只能是以部分快速反应的骑兵部队,立刻往内黄县赶,还有就是一部分原本就部署在内黄县和濮阳县之间的、沿着漳水南岸防线巡防的步兵,可以就近入驻内黄县周边的大营。

最终的结果,就是明军靠着这半夜提前探知敌袭的时间差,又补强了大约四万多人的兵力到内黄附近。

其中两万多是曹变蛟麾下的精锐骑兵,还有两万就是平时负责巡防漳南的李定国部步兵。

剩下的明军,也尽快得到了通知、加急做好准备、逐次调度往西运动。这些部队虽然没法在开战前运动到位,却可以保证比正常开战后再临时得到通知、早上那么四五个时辰赶到战场。

一言以蔽之,就是明军所有援军,都可以额外得到五个时辰的反应,这在大决战时是弥足珍贵的。

而洪承畴向张煌言要求的条件,是如果他死了,或者失踪了,希望张煌言可以向朱树人求情,在整理崇祯实录时,写关于他洪承畴的部分,写到崇祯十五年、皇帝亲临哭祭,说他洪承畴在松山死了的那一段,就可以了,后面可以不用写。

虽然这种事情很难瞒住,因为洪承畴降清后,毕竟还有那么多清廷高层朝廷官员知道洪承畴做了清朝的官——

但洪承畴觉得,等清廷覆灭的时候,以朱树人的脾气,他连大明小两百号的藩王,都能整得只剩不到十家幸存。那么,朱树人难道还会留北京那个伪朝的文官活命么?

地方官或许能活命,武将如果反正反戈一击帮着杀鞑子,也能活命,虽然不一定能保住兵权和官职。

唯独文官士大夫,说难听点儿,洪承畴早就看透了。大明科举二百七十年,学文的读书人早已人浮于事,朱树人的风格显然是杀掉一半剩下的还绰绰有余够做官,他根本不用留二臣。

如果北京文官统统杀光,或者至少囚禁起来,有些事情是有可能瞒住的,还能给他们一个体面。

张煌言觉得这笔买卖可以谈。

……

决战背后的内幕,暂且不再赘述,战前准备做得再好,也得临门一脚给力才能抵定胜局。

昨夜才急行军赶到内黄大营的李定国,此刻就带着他的两万原“西贼”老兵,再次负责赎罪扛线,承受满达海和博洛的最初冲锋。

不过因为在此前历次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改过自新,李定国部如今的装备也算是鸟枪换炮了,不再像几年前南阳、信阳之战时,只能扛着长矛负责扛近战伤害。

如今的李定国旧部,已经有一半士兵装备了“武昌造”步枪,装备的升级,也让将士们心中看到了希望,知道只要好好干,迟早是能彻底洗刷流贼耻辱,被朝廷一视同仁的。

此前因为清军的火力准备太凶勐,李定国不希望士兵们白白伤亡,就放弃了已经被轰烂的第一道寨墙,往营地纵深多退了二三百步的距离,并且逐次形成多道防线部署。

夯土墙和木栅栏在红夷大炮的轰击下,根本无法维持,躲在夯土木栅后的士兵,也有可能跟着墙体一起被大铁球砸死,甚至因为碎木纷飞,进一步起到了弹片的杀伤效果。

李定国麾下在付出了百余人的无谓伤亡后,李定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他忽然就一咬牙,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又冒险的决定。

“不要守任何木栅栏了,直接拔掉壕沟里的鹿角,所有人躲进壕沟防守,下半身钻到地平面以下,就不怕直射的红夷大炮了!”

李定国也是因地制宜,无师自通,选择了堑壕战法。士兵们闻言,出于对他的信任,也是纷纷执行,但内心还是非常恐惧的。

古代战争毕竟是远射和肉搏的结合,躲进堑壕对于躲避炮击当然有巨大的优势,可一旦被骑兵冲到面前,居高临下践踏砍杀,那么躲在沟里的士兵就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了,

就算挥舞刺刀拼死拒敌,最多也就捅割到马腿马腹,武器长度根本够不上对马背上的骑兵形成致命伤,能刺到骑兵的脚踝或小腿就很不错了。

不过李定国治军极严,他那些老部下也是跟随他多年,令行禁止,居然就执行了这道置之死地的命令。

随着博洛和满达海,分别以遏必隆和鳌拜为先锋,疯狂冲杀而至,明军就躲在原本作为拒马陷阱使用的堑壕内,露头贴着地对外开枪。

“砰砰砰——”连番的乱射,让数以百计千计的满人骑兵惨嚎倒下,热血在积雪上泼洒迸溅,让松软的积雪立刻融化开来,但很快又因为严寒再次凝结,并且更加坚固打滑,融雪成冰。

暗红色的血冰,一片片披洒在大地上,肃杀而诡异。

“这些南蛮子居然不怕马蹄践踏么?居然躲在陷坑里开火?”

冲在第一阵的遏必隆,看到眼前的交战景象,也是有些错愕,他跟随豪格征战数年,还没见过这么打仗的。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清军挟怒而来,在接近的过程中已经被枪炮射杀了那么多袍泽,哪能临阵退缩?见状也就不管不顾纵马践踏过去。

无数满人骑兵弯腰挥舞骑枪马刀,却同样难以挥砍噼刺到躲在壕沟里的士兵,只能把主要输出手段寄托在马蹄上。

“喀啦——”

“噗嗤——”

一阵阵筋断骨折的声响,和马蹄被捅刺挥砍割断的牙酸入肉之声,一时不绝于耳。

数以百计的原西军诏安士卒被马蹄践踏,惨死当场,但满人骑兵的马腿也不时有被长矛刺刀割断,失蹄惨嘶把骑兵甩落在地。

更多的一线步枪兵终于扛不住压力,抱头蹲伏在堑壕内,唯恐被马蹄直接踩到,一些没来得及拆除干净的壕中鹿角,此刻反而成了他们的护身符——如果满人骑兵非要让战马跳进沟里践踏,就很有可能直接扎在鹿角上,连战马一起毙命。

一线战场一度非常混乱血腥,双方绞肉般撕扯在一起,让遏必隆和鳌拜都毫无办法快速解局。

但是,好在战场的胜负形式,并不只是依靠一线士卒的搏杀决定的。明军守营部队在李定国的指挥下,早已形成了多道防线,每一道都守卫着数条营内的壕沟。

一线壕沟的袍泽跟清军形成乱战,后面壕沟中的士卒,依然在有条不紊地朝着前方开火,不断收割着清军骑兵的生命。

枪声大作之下,偶尔也有前排壕沟露头死战搏杀的明军步兵,被背后的友军流弹误伤击中,但占比绝对是非常低的,可能二十个伤亡里也就一两个是明军士兵被误伤,剩下十七八个都是满人死伤。

而且这种厮杀形态稍稍持续那么一两盏茶的工夫,前排堑壕内的明军也回过味儿来了,愈发死死躲在壕沟里不冒头,不给后方友军流弹击中的机会。

如此一来,这种攒射就只会杀到清兵,让清军很快陷入了混乱。

一部分清军为了躲避后排无穷无尽的纵深火枪火力,不得不直接纵马跃入壕沟,不管马匹是否会摔断腿或者被鹿角扎穿,都不管不顾地翻身下马、在壕沟里跟明军步枪兵近战肉搏。

另一部分清军不甘心弃马,或者说是舍不得战马跃入壕沟被摔残扎残,就一咬牙选择继续往纵深冲锋,试图冲破明军第二道、第三道内营壕沟网。

这样不管不顾地猪突勐进,杀伤效果倒也不错,但代价则是清军阵型越打越散,兵力也逐渐分散,变成了没法统一指挥的各自为战。

而且明军也并非彻底采用了堑壕步枪战术,在杀穿营地最外面的一里多地后,他们很快就看到后方还有明军依托夯土墙,严阵以待地列出了密集火枪队形,以不畏近战冲杀的严密防守,刺刀一致对外,远射近刺得心应手——

李定国这么安排,显然是在此前的交战中,已经摸清了清军红夷大炮的射程极限,知道只要放弃密集阵站桩死守营地最外围的一里路,把敌人放到营地深处再打,清军的大炮就轰不到那么远,无法给其骑兵提供火力掩护了。

所以,清军骑兵能冲垮的,只是前几排清军大炮射程内的明军防线。

离开了大炮射程的地方,就没有真理!

“这些南蛮子怎么如此顽强!明明前几道防线都突破了,那些躲在壕沟里的南蛮兵为什么不逃、不投降、四面八方都是我大清的铁骑,他们还要负隅顽抗!南蛮子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勇气了!”

遏必隆怒不可遏,奋死冲杀,结果还是撞上了李定国的中军主力,反复冲突不入,身边精锐侍卫骑兵也都在明军步枪兵的攒射下陆续倒毙。

或许是因为他表现比较显眼,李定国注意到了他之后,便吩咐军中原本一直待命的少量线膛枪狙击兵集中朝着他开火。遏必隆终于在上百名线膛枪手的重点照顾下,身中数弹,当场毙命。

另一边的鳌拜,情况也差不多艰苦,只是鳌拜毕竟是满清第一勐士,身强力壮披挂了多层重甲,意识到自己被火枪队集中重点照顾后,他反应比较快,在身边第一批心腹侍卫挡枪毙命后,他就飞速后退,最终肩膀上中了两枪,拖着一条残废的胳膊狼狈退出战斗。

鳌拜可以退,但已经被死死黏住的满八旗骑兵,却没那么容易全部退去。他们为了冲上来,已经付出了无数的伤亡,如今更是有成千上万的袍泽,在入营后的第一里路上、分成无数个小队,陷在堑壕网中跟明军陷入短兵相接的搏杀。

如果清军彻底退兵,那么现在堑壕王中的满兵就只会有一个下场——陆续被明军全部杀光!

远离战场的豪格根本看不清具体的一线战况,只看到源源不断的满蒙铁骑冲杀入内,明军营中杀声震天,火光也冲天,战斗极为胶着。这样的场面,清军当然只能继续投入,把乱战进行到底。

厮杀到血腥炽烈之处,因为两军从黎明杀到天色全亮,不少明军阵地上原本夜里照明用的火把也没熄灭,乱战中难免便于清军纵火。

而且营中原本各地都有屯粮的地窖、临时筒仓,被清军暂时夺去的那部分阵地上自然也有。清军因为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号令,好几处便放起火来,烧掉了成千上万石的明军过冬存粮。

看到浅表营区的部分粮仓着火,豪格的信心也被进一步激发了,虽然他不知道着火的粮库占到明军总粮库的比例有多大,但只要有粮库着火,就说明有希望,明军说不定也会因此士气崩溃。

“全军务必用命!岳乐,尔等也带步卒上前,加紧支援博洛满达海!今日誓要破尽那些奸诈的狗蛮子!”

豪格双目血红,不管不顾把最后的预备队也往着绞肉机里堆。

前线的满人骑兵伤亡人数,怕是早已过万,明军的战损也绝对不少,但双方已经不是列阵而战,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道道壕沟里各自厮杀,就是想溃逃都不知道往哪儿溃逃,只能是原地死守、哪个敌人敢靠近就奋死击退。

李定国那边,一批批的预备队也随着一线士卒的伤亡,不断往上顶,整个营地中的积雪,渐渐都化作了滑腻的血冰。

厮杀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李定国扛线也抗到了精力逐渐疲敝。不过他坚信大明必然能胜,战前张总督就告诉过他,他负责把敌人放进营内顶住,只要豪格的预备队也投入了,张总督肯定会让曹将军带着大明精锐铁骑反包抄的。

果不其然,当血战持续到上午辰末己初时,张煌言终于下令曹变蛟出击了。

“刚刚得到探马急报,昨夜从大名县出发的我军步军主力,以及清丰县急调来的黄得功麾下骑兵,再有两个时辰就能赶到战场了。

李定国已经快撑不住了,毕竟豪格的人数是他几倍。你先从清军左侧包抄过去,威胁一下豪格的本阵,让鞑子首尾不能相顾,减轻一下李定国的压力。”

同样是昨夜刚刚赶到内黄的曹变蛟,也丝毫不敢懈怠,立刻表示领命。

刚才张煌言不让他一上来就出击,也不光是怕吓跑了豪格,或者故意让李定国扛线,而是考虑到曹变蛟部昨晚是赶了八十里路程来到内黄的,开战前他们刚刚才歇了不到半个时辰,夜里都没睡觉,没有体力。

所以让李定国先抗一个多时辰,争取点时间给骑兵部队回复体力马力、吃喝歇息,状态回上来一些后再出击。

随着曹变蛟养精蓄锐后出击,豪格的局势终于变得及及可危,清军左翼的博洛部,本就失去了先锋遏必隆,如今随着曹变蛟迅雷不及掩耳的穿插,瞬间被打得几乎崩溃,跟清军其余各部之间被切割了开来。

数以千计的双管后装滑膛喷子,和转轮手枪,在犬牙交错的战场上大显神威,把一群群失去速度的清军骑兵割草一般屠戮。

博洛左支右拙,又奋死抵抗了一刻钟左右,终于被明军打得支离破碎,彻底崩溃。

第336章 朱树人:提兵十万援合肥第100章 我见犹怜,况小贼乎第175章 全军爆种第372章 豪格: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181章 初会二藩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73章 首辅也不过是临时工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阳城难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盘第19章 随州炮战第89章 朝天开枪,遇敌就投第240章 太子岂会与杀父仇人合作第79章 这半辈子仗白打了第198章 领旨第41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第45章 白漂的快乐你不懂第319章 朱树人和多尔衮都在做的事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261章 连锁应对第99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罗马便化龙第63章 军备无小事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51章 以潞王监国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14章 听到沈抚台的名号,就能士气值拉满第270章 鞑子最擅长这种事情了第181章 初会二藩第139章 兴亡都是百姓苦敌84章 伟大的撤退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383章 一个不留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62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疼第275章 南阳围城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第263章 打赢不难,难的是不给机会跑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没错,错的是在宋朝这种懦弱的朝代使用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269章 左有阿济格,右有多铎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45章 狙杀阿济格(八千字大章)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章 刚来就被逼到了死角第61章 先生缪矣第52章 他乡遇故知第383章 一个不留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32章 帮过乡试的神秘力量第274章 吃一堑长一智的阿济格第212章 顺便堵死张献忠的最后一只眼(七千字大章)第67章 我插队是因为我没素质啊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53章 东林与桐城第380章 先杀一个幕府将军的叔叔立威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最近更少了,说声抱歉,解释一下(感言)第6章 论买房后立刻办房产证过户登记的重要性第80章 能把现有的知识充分用好就不错了第282章 多铎:富贵险中求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20章 屡败屡战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25章 奋勇争先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第337章 这可不是淝水之战(八千字大章)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1章 大局为重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88章 不是谁漂亮谁就能当秦淮八艳,而是谁被我睡了谁才能当秦淮八艳第339章 血战克敌(六千字大章)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137章 疯狂逃亡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266章 两百日皇帝第306章 全部筹码都堵完了第127章 用流言挤兑流言第40章 管杀也管埋第292章 曲线诞生的剃发令第39章 罪将左良玉移镇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战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9章 随州炮战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200章 以文会友第126章 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第138章 别跟我解释,去跟陛下解释吧。第33章 孙武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