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

搞定了未来七年的科技扶持规划后,这次江宁会议的议题基本上也都算是讨论完了。

最后剩下的“新占领土建设归化”问题,并没有占用大家太多精力。

因为这些地方的管理,无论是东北,还是虾夷、库页岛,抑或九州,都还是纯军事化的。所以调整起来比较快捷,遇到新问题可以随时请示、朱树人直接随时拍板,不用复杂的朝廷内阁议政流程。

所以只要大方向不错,就直接先下手干起来,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

这一议程中唯一值得拿出来提一句的,是朱树人再次把原本已经被大明统治得不错的云贵地区,也暂时纳入了一个为期七年的严厉军事管制计划。

给了李定国一定的准战时权限,进一步加速云贵土司的改土归流,争取在将来再对缅、越冲突之前,把尚未搞定的土司彻底流官划,全部由朝廷掌握。

当然,这个准战时状态的军事化管理权限,肯定是附带严格期限的,当这个七年计划结束、对缅越用兵也结束后,最多再额外多拖两三年,到时候云贵还是要彻底恢复到正常的流官管理节奏上,从此就跟大明其他内地省份一样。

反正大明早在十五年前,就给过云贵土司一个政策,当时涉及的是烟草和其他一些外来嗜好品作物的专营种植权。哪个土司响应朝廷、接纳流官治理,归化得好,就给谁优先提供烟草、可可、辣椒的种子。

这个政策已经持续了十五年了,所以这些年里,西南的土司数量至少比十五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二,不再那么山头林立。

凡是响应大明响应得早的、温顺的土司,这些年里平均地盘都增长了一倍不止。而那些冥顽不灵的土司,基本上也都被顺应改土归流后实力壮大的土司们攻灭。

那些冥顽不灵土司麾下的部民们,当然不会被清算,他们都只是无辜百姓,所以直接被温顺归化土司吞并了,然后改造教化。被杀被灭门的,只是那些冥顽不灵的统治家族。

十五年里,云贵足足有几百个山沟里的小土皇帝家族,倒在了烟草开路的屠刀之下。被杀的反明顽抗分子,何止数万,被流放为苦役改造的人口,更是超过了二三十万。

但这样的统治铁腕之下,效果也是非常卓著的。

历史上清朝人从康熙四十几年开始发力改土归流,结果前二十年也就改了个湘西土人。雍正年间到乾隆前半段累计花了四十年,才把贵州大部和云南部分地区改得差不多。

而乾隆后半段,继续改川西大凉山和滇西横断山区。历史上清朝有记载的对滇缅边境最后一批土司的归流改造工作,足足持续到1820年,也就是嘉庆二十五年,才算完成——而这时候,距离鸦片战争都已经只剩二十年了。

换言之,历史上清朝前后花了九十年,才把除了滇缅边境以外,其他大部分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算上滇缅边境的硬骨头,那就得再加三十年,累计一百二十年。

如今大明才花了十五年,用李定国的大棒和烟草专种的胡萝卜,恩威并施,估计已经达到了历史同期清朝人花七八十年的改造效果。足足是五倍的时间效率。

云贵如今的改土归流进度,基本上相当于平行时空的乾隆三四十年左右。

所以朱树人决定最后加一把火,再给李定国最后十年,并且借助对缅、越敲打的用兵契机,军事化管理并举,

争取十年走完三十年的路,到时候推进到历史上嘉庆初期的改土归流程度,彻底根治边疆不服朝廷管束、自生自灭的问题。

届时,除了目前尚处于大明和缅甸之间摇摆的横断山区土司,其他土司必须全部归化完。

而十年之后,李定国也会被朱树人派去大明从缅、越手中新“解救”出来的的土司领地上,继续他在云贵做过的工作,重新复制一遍成功经验,直到大明彻底消化东南亚新规划领地。

考虑到历史上这个时候,李定国都已经死了,即使现在历史已经被改变,朱树人估计李定国也不是什么特别长命的基因,所以能把云贵和将来新附领土问题解决,也就不会给他压新的任务了。如果他能活到那时候,就让他荣归养老吧。

(注:如今是1663年,历史上李定国1662年就死了,享年42岁。不过据说是因为悲愤和不习惯缅甸气候水土不服才死的。这一点跟历史上的郑成功很像,郑成功也是悲愤之中,加上不习惯大员的热带雨林环境,于同一年死的,享年才38岁)

朱树人在这个七年计划中,让人进一步发力医药化学领域,解决热带病药物和化学杀虫剂、消毒剂的研发,也有这一层考虑在内。

朱树人知道历史上李定国郑成功的英年早逝都跟热带病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倾注资源攻坚热带病药物。

等李定国那边任务完成后,大明在美洲新嗜好品作物方面的管理,肯定也要更加严格化。

以后就不能再搞“云贵归化土司特别优待独占种植”的路子了,要各省公平对待(但实际上北方也种不了可可咖啡烟草,这是气候原因,不是政策原因),改为朝廷从法度层面直接实施官营专卖,民间只许种不许私自经营,类似盐、茶。

另一方面,这么做也是为了保住朝廷的面子,因为经过那么多年的扩散种植后,事实上烟草和可可、咖啡的种子早已在西南各省民间疯狂扩散。早年朝廷能通过集中提供种子控制住地方,现在根本控制不了了。

所以与其等将来彻底失控打脸,不如朝廷主动宣布放开对种植的垄断,退而只垄断经营。这样说起来还是朝廷不想管,而非管不了,是“不愿与民争利”。

朱树人当初搞特许种植、敞开收烟草税,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为的是灭清统一战争需要军费。这十几年来,烟草税也确实给大明累计提供了价值几千万两白银的军费。

现在既然统一已经完成,不需要战争年代那么多军费了,朱树人作为一个仁慈的、有后世现代伦理操守的人,也知道这玩意儿有害健康,该控制规模还是要控制。

……

西南地区的统治基调和管理方法梳理清楚后,剩下的东北、库页岛、虾夷、九州、琉球,也就相对容易处理了。

那些地方的问题都不太复杂,别看面积广大,可原住民规模不大,也就相对好管理。

说到底,一块地皮的开发,最大的麻烦还是人。只要没有原住民的掣肘,可以一张白纸上作画,基础设施差一点还是容易克服的,移民和砸钱就能解决。

尤其大明如今火药、爆破药技术已经成熟了,开山修路这种事儿,哪怕没有重型机械,也可以靠上爆破来事半功倍。

于是朱树人本着抓大放小的思路,把上述几块领地的政策调整优先级排了个序,先集中解决九州和虾夷的统治问题。

这两个岛虽然面积不大,九州才刚刚跟大员岛相似,虾夷也只有大员岛的两倍大。但这些毕竟是从扶桑割过来的,虾夷岛上的虾夷人需要强力手段去归化,九州的熊袭蛮等阿苏火山山民也要处理好。

于是经过内阁最高层的闭门讨论后,朱树人和张煌言、郑成功就拿出了一个方案——因为方案有些残忍和强力,所以朱树人甚至都没让史可法这种正人君子参与。

史可法年纪大了,道德下限比较高,有些事情不适合参与。

按照这个给郑成功的方案,未来对于九州岛上的阿苏山区蛮夷部族,要采取限制劳役的方式,强迫他们服役为朝廷干活,建设当地、开垦梯田、营造港务、以及负责挖矿、造船、建设相应工厂……

九州岛毕竟是个火山岛,矿产资源还是丰富的,金银铜都有一点,虽说没有石见、佐渡那么富,但跟中原比比还是很不错了。

而九州岛的硫磺矿更是多得令人发指,堪称亚洲之最——毕竟往阿苏山这种庞大的活火山口里随便挖一铲子,都是满满的天然硫磺。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派人去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毒气乱喷的活火山口周边挖矿,会不会死伤太多矿工。但既然有土著可以奴役,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光是对深山的矿业开采,就可以消耗掉巨量的劳动力了。上述工程要在未来七年里好好推进,足以确保所有熊袭蛮都能彻底找到足够饱和的工作,

人力不够的部分还可以让熊本藩的其他非蛮夷倭人来强征为徭役,再不够就从萨摩和福冈征集倭人贫民。如果敢反抗就直接用刺刀和步枪教训。

反正九州岛上原本也就三百万人,经过当初诛灭九州四藩的连番血战,加上迫使黑田光之移镇长州、广岛,如今的九州岛上,实际上最多也就两百万人口。

而大明有绝对的人口和兵力优势,还有绝对优势代差的武器,稍微留几万人,让当地人供养,绝对可以不费大明自己的军饷、军粮,就彻底统治住。唯有弹药和军械耗材的钱依然需要大明本土出、本土制造。

有了这么强的控制力后,大明统治者给的压力稍微大一点,当地也翻不起浪来。

要知道原本按朱树人自己的想法,那些“该死的熊本矿工”应该是直接屠掉的,就当是为平行时空他们的子孙在三百年后屠金陵的血债偿还了。

现在大明统治者强忍“不教而诛谓之虐”,改为让那些熊本矿工去火山挖矿改造,已经是非常文明礼仪之邦了。

当然,既然都做好了在九州搞硫化工业和矿业基地的准备,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之后,如果利用率太低,也会形成资源浪费。

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反正大明未来七年里要以攀化学工业科技树为国策,那就把大明一切危险、污染、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生产和研究环节挪到熊本。

新式的火药厂、炸药厂,要开设到熊本和萨摩,还有硫酸厂、硝酸厂、橡胶硫化硝化处理厂,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煤化、原油简单处理的工厂,都可以设到那儿。

(注:这个时代即使开采出浅层自喷井石油,也不可能裂化提炼出柴油汽油天然气这些轻质成分,提炼了也没用途。但是凡士林、石蜡和煤油已经可以提炼了,煤油也可以照明取代灯油和鲸脂,这是不需要工业歌命就可以完成的,只要化学工艺和反应设计够强就行)

再加上九州原本就有高污染的日式灰吹法冶炼金银,各种需要大量用到朱砂、铅汞的剧毒环境提炼工艺。这些产能也能继续在九州发扬光大、改良扩产。

所以,未来七年,朱树人要立志把九州岛中南部山区及边缘地带建设成一个硫酸、石油、炸药、各种剧毒重金属产业荟萃的矿业、化工区。山区挖矿,山区河谷与边缘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建厂,分工明确。

只留下北部福冈和靠近扶桑本岛的府内沿海平原,适合搞农业生产的,那就继续种田,确保岛上口粮至少能自给自足,不至于要从朝鲜买粮食维持九州当地人的口粮需求。

大明对熊本人的统治还是非常张弛有度的,不会搞竭泽而渔。让人从事那么重体力的挖矿和化工建设,肯定要给对方吃饱饭。

到时候的政策,就是把当地所有熊本人,以及其他藩地未婚的扶桑男人,统统征入朝廷徭役。朝廷给他们饭吃,确保维持营养,说不定还会比他们在扶桑大名手下时吃的更饱。

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反抗了,光棍一条,又从事这种有毒有害危险重体力,平均寿命估计到不了四十岁,所以用个十几年就得换一茬人。

如此算下来,最多三十年后,九州岛上的熊本男人和其他藩未婚的扶桑男人,基本上也就自行消失了,并不需要大明用屠刀。

至于已婚的,可以留在农村继续种地。但这些种地的就必须征收高税,绝对不会按大明的田赋标准,而要按扶桑自己战国时代最狠的“六公四民”,就是收走六成粮食收成归朝廷,只有四成归自己。

毕竟只有对扶桑农夫收那么高的税,才能确保扶桑人在大部分人口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情况下,依然能有饭吃。

而且只要大明朝廷引导得好,绝对可以把扶桑矿工、工人的仇恨值引导到扶桑农民身上,让他们意识到“都是这群人,又有了女人,还占了地种田,还不想多缴粮食给咱矿工阶层吃”

一旦扶桑农夫敢反抗,大明就可以挑动扶桑人矿工和农民自相内讧,就跟欧洲人同期挑动非洲部落自相残杀一样,以夷制夷。

而大明要付出的代价,只是确保账目明确,确保“九州岛征收上来的粮食,绝不外运,都是给九州本地人吃的”。

这一点,也是朱树人最后特别关照郑成功的,到时候一定要这么做。

因为大明本就不缺九州岛这么一个贫瘠的火山岛的余粮,来养活其他地区。

而不拿走九州岛的余粮,各种宣传公示强调“九州粮、九州吃”,就能彻底把九州内部的扶桑土著矛盾,往矿农内讧上引。

大明付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经济代价,却能长治久安耗死那些不安分的人,简直太划算了。

定下了这样的统治基调后,朱树人最后又补充了法外的一点,不太适合放在国策和朝廷文稿里的,到时候就给郑成功去一封私信交代。

朱树人会让郑成功在后续平叛的过程中,对于因为反抗而被杀的扶桑农夫,如果家中有女眷多出来的,那就罚没入官。

有因为男丁大量被征为矿工、民间扶桑女人多出来的,那就发给从大明过去的汉人农夫为妾。

为了鼓励汉人移民渗透去九州岛当地主,朝廷可以私下宣传一些优惠政策,主要就是吸引汉人底层穷苦光棍,确保他们去了扶桑后,能发到一个扶桑老婆。

如果这样还不够消化多出来的扶桑女人,那就再船运一批去东北,分配给在黑龙江屯垦开荒的闯关东汉人光棍,同样可以给类似的优惠吸引政策。

这样要不了几十年,扶桑人的Y染色体在九州岛上的比例就会断崖式下降,半个世纪后说不定岛上就没有扶桑人的Y染色体了。

同样的政策,在虾夷也可以适当使用。只是虾夷没什么矿业和化工可以发展,只有畜牧业和渔猎,

所以如果虾夷人的男性劳动力富裕,可以匀一些去九州岛干挖矿开山修路的苦活累活,或者到外东北和库页岛搞最早期的基础设施。

同样男人饭给够吃但不让他们有机会结婚繁衍,女人拿去移民。凡是女人被移出去的,都必须学汉语,如果已经年过三十了,那至少也要让后人必须跟父亲学汉语,不能说日语,几十年后融合同化的问题也就渐渐解决了。

第78章 借点关宁铁骑当死士第72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119章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第56章 抓住的细作先不要杀第312章 人不为己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关于之前哲学争议的解析(章节感言)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321章 千年大计(六千字)第15章 我可没说我是杨阁老的心腹,你们别瞎想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当然都是国姓爷摆拍的第145章 升任湖广巡抚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255章 新监国的三把火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类的一大步第50章 整军备战第82章 新年计划第184章 请陛下因功赐国姓,不就不算赘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0章 屡败屡战第86章 陆上攻不下南蛮子水寨,就让我大清水师上第209章 诈降不是那么容易的第50章 整军备战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387章 借着外敌的压力,搞大明自己的变法第221章 张献忠死于此山下第2章 打折只会剁爪更狠第302章 曹黄雪夜下扬州第7章 迫不得已只好利用一下工具人陈圆圆第16章 忠奸难辨第317章 多尔衮的应对之策第111章 不破不立敌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计划第239章 走到历史岔路口的吴三桂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83章 才给我两年,就还了你一个新的苏州第311章 赏罚分明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81章 防止情报泄密的最好办法就是下克上独走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显摆理工科水平第193章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矣第346章 断脊之犬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卧龙岗第144章 留待圣裁第177章 孤注一掷李自成第345章 狙杀阿济格(八千字大章)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224章 抠抠搜搜一点都不像皇帝第298章 江阴围城第330章 为何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247章 尘埃落定第343章 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第121章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14章 绝知此坑要躬踩第296章 多铎败退金山寺第77章 两条都是死路,一条长一点,一条短一点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208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05章 十四万人齐厮杀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65章 威慑就是只吓不用第128章 逼得张献忠做个了断第83章 先炮毙一个甲喇第44章 初到黄州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注定独眼龙第392章 有人阻挠变法就放酷吏第47章 我讲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第352章 生死赛跑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284章 楼船夜雪瓜洲渡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64章 这梁子结大了,不死不休第226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42章 同知黄州兼团练副使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109章 假消息满天飞第33章 孙武再世第256章 有病就早点治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谁敢不服第351章 好好学学大明在干什么,而你又干了什么第174章 给我往死里激励士气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装不是由你性子来的,要看对面出不出肉第129章 想看清沈抚台的长相,就要付出代价第28章 慢性绞杀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25章 奋勇争先第85章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87章 小宛纺纱机第199章 接手烂尾货,当然要先算清楚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