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逛摇子也是官场斗争的一部分

沈树人的话,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所以他说得很是理直气壮。

如果此刻对面换个水平次一点的文官,或者是想要和稀泥、收了银子就不管是非的家伙,此刻说不定已经彻底信服了。

不过张国维毕竟是有点节操的忠臣,历史上他最后在鲁王政权覆灭后,还能投湖殉国。可以说,他和蒋德璟两人,算是明朝最后期户部系统里仅有的节操经得起考验的了。

几十年的思维定式,让他越听脸色越复杂,虽然已经信了七八分,但仍然坚持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就算你说的有道理,那秦汉以重农抑商富国强兵,隋唐也多少靠重农固国本。放任逐利、只重商税的话,没人种地怎么办?

昔管仲以哄抬鲁缟、诱骗鲁人弃黍粟而事蚕桑,最终鲁国大饥而削,前车之鉴不可不防。我大明如今天灾不断,百姓饥馑,重商而多收商税,不会变本加厉让人弃农么?”

听了这个问题,沈树人总算精神一振,也对张国维多了一两分钦佩,至少他态度还是挺正的。

沈树人也换了一个很严肃的表情,郑重说道:

“此事确实不得不防,但朝廷没有重商、没有多收商税。苏松之地,种植蚕桑、棉花已是十有七八,也没见禁止得住呀。所以,这不是重不重商的问题,是朝廷有没有能耐订立律法、管理土地用途的问题。

至于秦汉隋唐重农,本质是因为那时天下还有很多未垦之田,无主荒地,人民鲜而财货众。天下之民总数不足以尽耕天下宜耕之田,所以要重农抑商,确保种更多的田。

但自宋以来,形势剧变。北宋时,南方或许还有未开发之地。但到了南宋,便是福建、江西,哪怕是群山之中,但凡有点河流灌溉,都被开垦出来了。

至于我大明,如今连江西之地,人口都能多于北方各省,那是群山中的省份,可见汉地田土,已经开荒殆尽。

天下人口一亿、壮丁五千万时,汉地全部田地便有足够人手去种了,而且是精耕细作。人再多,往地上投也不会高产。多出来的人丁,自然该往工商上投注,还能让一部分本来打算用于兼并土地的钱财,改为盯向别的产业。”

农业所需的生产力要素,无论劳动力还是别的生产资料,都达到了土地所需的值之后,再往里多投,也不会多产出,这部分浪费就叫“内卷”——

这个后世很时髦的词,最初的本源就是形容“无法再提高产量的浪费劳力、无效的堆砌精耕细作”。

这个问题上,明朝从朱元璋开始的重农抑商,显然是有问题的。朱元璋压根儿没考虑到人口的增长,没考虑到“天下种田的总人口够用、汉地十八省开荒开完”之后,怎么给继续增长出来的人主动找出路。

偏偏明朝还禁了海,还没法向海外殖民移民屯垦。

而汉地的北面和西面有寒冷草原和大漠、西南有险峻群山,西和北是找不到新耕地的(东北除外,如果科技发达一点不怕冷,灭了满清还是可以抢过来种田的,那样还能多容纳几千万农民)

禁了海,就等于断了“寻找耕地总量增长”。

多出来的人口不反噬明朝的制度,那才叫见了鬼了。

张国维听到这儿,才彻底目瞪口呆,心悦诚服。

谁让儒家从古到今不研究人口增长,不研究如何应对呢?沈树人的话,忽然就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张国维还算读书多,有见识的,呆滞了一会儿后,叹道:

“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

李自成张献忠,便是韩非子所言的‘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吧。太祖皇帝也不可能看得清几百年后人丁繁衍的下场,这大明,真是不改不行了。

厘金之法,纵然会导致地方财权下放,其害也远小于李、张屡扑不灭。我大明好歹比唐时藩镇多了各省三司分治,但愿能兴利除弊。”

双方又聊了些厘金之法的细节,张国维算是打心眼里支持力推这个变法了。

沈树人见态度已经敲定,这才把后续的推进节奏和盘托出:

“既如此,小侄也不客气了,这么说吧,在湖广和福建,小侄自有办法另寻盟友推行厘金,而南直隶这边,就多亏世伯为国请命了。

其余四川、江西、浙江,可以夹在湖广、南直隶、福建之间,隔一个省推一个省。没推行的省,商旅如果不出省,也就不会被征收厘金,出省就征,可把阻力降到最小。

此事必然会受到言官弹劾,不过倡议之过,家父自会一力承担。世伯只是南直隶这边的执行者,到时候执行有功,陛下必然大悦。家父若是失势平息了言官之愤,将来这厘金之法,就靠世伯擎天架海了。”

沈树人很有分寸,把“出了事儿,我爸会被贬到南京来养老,你去北京”的意思,用委婉的措辞表达了出来。

更露骨的说法,现在不适合,毕竟旁边还有四个外人歌女在唱曲劝酒。刚才那两句含蓄之辞,就完全不怕女人能听懂了。

果不其然,沈树人话说完后,张国维脸色微变,表情也转换了数次,最后叹道:

“六年前,我在苏州修海塘时,初次与沈贤弟见面,便知他是个急公好义、仗义疏财之人。没想到六年后,你们沈家父子两代,都能如此忠义,惭愧。”

旁边陪酒四女,闻言也是肃然起敬。

今天沈知府和张侍郎虽然没有舞文弄墨,聊的都是国家财政,有些话她们也听不懂。但单单把那些听得懂的挑出来,听起来都是那么掷地有声。

关键是那股忧国忧民的气概,至少不输范仲淹吧。

四女之中,只有年纪最大、阅历最深的柳如是,柳眉稍稍一皱,觉得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她见过无数文官雅士,也曾是“宰相下堂妾”,就没听说过大明朝有这么公忠体国、奋而忘身的人。但愿是自己多疑,以女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

不过,没人在乎她们怎么想。沈树人听了张国维的自谦后,只是务实而又轻描淡写地收尾:

“那就有劳世伯了,家父近日也已组织海运漕船,准备亲自押送今年的首批漕粮北上了,他到京城后,就会向陛下上奏。具体详情,等朝廷有举动后,小侄再跟世伯详谈,随机应变。”

张国维点点头,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沈树人自然也起身相送,还使了个眼色,让柳如是、顾眉稍微在旁边扶着点,伺候张侍郎下船。

柳如是、顾眉也不觉得不妥,她们本就是迎来送往的。张国维已经四十六岁,不年轻了,还喝了点酒,平时又不是经常坐画舫,万一踩踏板失足可就不好了。

……

趁着沈树人和柳、顾二女下船送客,留在船上的李香君、卞玉京也一改刚才的拘束,形象神态都松懈了几分。

她们都还是十五六岁的清倌人,待客经验不多,跟柳、顾等熟门熟路的前辈不能比。原先也没接过单独到别人画舫上伺候人的活儿,紧张怕出错是难免的。

少女对新认识的同龄人多少有些好奇,此刻趁着沈树人不在,她们也就壮着胆子,拉着陈圆圆说话。

年纪最小的卞玉京随口问道:“姐姐你是哪儿人?你这么漂亮,我们怎么都没听过见过呢。”

李香君比卞玉京稍微年长一岁,也多些阅历,眼光自然也更准些。她听了这话便暗暗叫糟,连忙从旁阻止:

“赛赛不可唐突!陈姑娘未必是我们一行的。”

卞玉京一愣,这才意识到自己大大咧咧第一句话可能就说错了。

她看今日都是被沈树人请来陪酒唱曲的,还以为所有女人都是同行呢,压根儿没多想。

陈圆圆果然脸色稍稍不愉了一瞬,但也转眼恢复了。她深呼吸一口,平静地说:

“李姑娘不用苛责,卞姑娘也没看错。奴家叫陈沅,艺名圆圆,曾在昆山唱过两年曲,要不是公子,也不知何年才能逃出火坑。

所以,我原本跟你们一样的。只是运气好,最后能以完璧之身侍奉公子。公子前前后后为我花了六七千两银子,哪怕暂时不得名分,我也知足了。”

陈圆圆说这番话时,最后提到完璧之身几个字,竟有几分不自觉的骄傲,似乎这样就能强调自己曾经跟对方一样,但又不一样。

卞玉京知道自己的话让对方敏感了,激起了对方曾经不愉快的回忆,连忙认错:“姐姐这么漂亮,又待人这么好,这都是姐姐应得的。小妹刚才说错话了,姐姐千万别往心里去。”

另一边原本事不关己的李香君,听了陈圆圆简单几句自述,却是有些伤怀,似乎被触动了什么事儿,不由自主就滴下泪来。

她赶紧拿团扇不经意地拂过面庞,自然地把泪痕抹了,浅笑八卦道:

“那真是恭喜姐姐了呢,入了我们这一行,最后还能以完璧之身侍奉所爱,得个善果,真真是难得。”

陈圆圆也是心细之人,立刻就听出李香君有难处,略一揣摩,便随口反问:“妹妹可是遇到了负心薄幸之事,因此伤怀?”

李香君无奈一笑:“谈不上负心薄幸吧,我这种人,就算遇到肯重金为我赎身的,也不过是想把我当成礼物送人、攀扯官场交情。这才是我们这行原本的样子,姐姐这样的例子,本就万中无一。”

两人窃窃私语着,另一边沈树人也已经送完客,刚好回到船舱内。

他对陈圆圆李香君的对话本不在意,不过恰好听到李香君抱怨自己要被卖被送,也是激起了他的好奇和政治警觉。

“这貌似跟历史不符吧?李香君不是应该被侯方域赎么?怎么会有人打算买她送人、攀官场交情?还是说孔尚任的《桃花扇》是瞎写的,完全不符历史原型?”

沈树人的脑子,不由自主就运转起来。

一想到侯恂、侯方域父子和左良玉是一党,而且自己跟侯家人、龚鼎孳前年就结了点小怨仇。沈树人觉得还是打探一下比较好,说不定能摸到一点政敌的把柄或软肋呢。

于文于武,沈树人都是要对付侯左联盟的。

侯家代表了户部的保守势力,说不定有门生故旧会反对厘金税制变法,左良玉则是在湖广战场的军事方面跟沈树人不对付。

不管逮到谁,都可以搂草打兔子。

——

PS:半夜12点之后上架,会尽快更几更,考虑到系统延迟,大概12点半之前更完。不过大家别熬夜了,明天起床再看好了。

明天白天还会有两更的。

。wap.

第38章 福王被杀,洛阳也就不用救了第96章 不想越级打怪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197章 有始有终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顾第249章 拥立抉择第107章 原来不是天朝上国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待遇第37章 先给我憋着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73章 先杀他一个梅勒额真祭旗第105章 有了卡宾枪都不会用第154章 但凡学过小学几何,都不会中这种招第91章 仗打完了,内斗推卸罪责却才刚刚开始第294章 剃一发而牵全身第8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第1章 大少爷中暑了,不如我们送他上路吧第35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第59章 刘希尧入侵第19章 站着把官买了第4章 你想丢女人还是丢脸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17章 亲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第57章 哪儿看着都原始第144章 留待圣裁第26章 前有刘国能,后有沈树人第28章 慢性绞杀第45章 我说这是无主之地这就是无主之地第338张 汝可识得此阵?!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144章 留待圣裁第201章 亲射虎,看孙郎第69章 降者不杀,朝廷优待俘虏第221章 张献忠死于此山下第231章 迎了闯王不纳粮,不迎的人都杀光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进第237章 弑君者刘宗敏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24章 彻底盘活存量资源第20章 鲜廉寡耻第358章 灭国之战-上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总是不会错的第233章 进犯京城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个大BOSS第44章 初到黄州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159章 惨败放弃第84章 惹火烧身第149章 迎击李自成第150章 纲举目张第125章 光复长沙第253章 炮退刘良佐第350章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敌391章 对于新归化的蛮夷就要温水煮青蛙第206章 轻取万县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谋过蒋干,智胜郭图第112章 沈抚台之神速,远过司马懿擒孟达第187章 拉帮结派非我本意第74章 分红一年就得死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锦还乡第146章 阁老之明鉴,过于张苍。陛下之仁德,不亚汉文帝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第64章 将喷子进行到底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第326章 诸位王爷感动么?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灭伪清第35章 杀张献忠者封侯第12章 沈树人在大气层第75章 海运虽有千般好,可惜不适合一路收银子第203章 连自己人都看不透国姓爷第59章 刘希尧入侵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285章 见招拆招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16章 没食明禄,没受国恩第229章 以战驱贼第315章 炮决尼堪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没动力第243章 让吴三桂这个中间商赚差价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么防官渡之战第309章 陛下的底气都是国姓爷给的第67章 当初放出去的长线,终于有钓到大鱼的时候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洁癖第59章 戚少保能干的咱也能干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贼第216章 馒头吃到豆沙边第260章 连环蝴蝶效应第66章 无能狂怒第297章 守敌之所必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