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问学篇_夏丏尊:中国的实用主义

夏丏尊:中国的实用主义

这样传统的实利实用思想,如果不除去若干,中国是没有什么进步可说的!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要绝对地不管实用原是不可能的事,但不应只作实用实利的奴隶。

前天,本校数学教师刘心如先生和我说:“有一个学生问我,数学学了有什么用?”我听了他的话,不觉想起了从书上看见过的一件故事来。几何学的老祖宗欧几利德曾聚集了许多青年教授几何,其中有一青年对于几何学也发生学了有什么用的疑问来,去问欧几利德。欧几利德叫人拿两个铜币给他。这青年莫名其妙起来。欧几利德和他说:“你不是问‘用’吗?铜币是可‘用’的,你拿去用吧!”

刘先生在本校所用的数学教科书是美国布利士的混合数学。美国是以重实用出名的国度,哲学上的实用主义,美国很有几个大家,美国的教育全重实用。这重实用的布利士的数学教科书,学了还怕没有用,中国人的实用狂,程度现在美国以上了!

中国民族的重实利由来已久,一切学问、宗教、文学、思想、艺术等等,都以实用实利为根据。

一、学问。中国古来少有独立的学问:历史是明君臣大义的;礼是正人心的;乐是易风移俗的;考据金石之学是用以解经的……哪一件不是政治或圣人之经的奴隶?这就是各种学问的用处!

二、宗教。中国古来宗教的对象是天,“畏天”“敬天”等语时见于古典中。可是中国人对于天的敬畏,全是以吉凶祸福为标准的,以为天能授福,能降凶,畏天敬天就是想转凶为吉,避祸得福。这种功利的宗教心,和他民族的绝对归依的宗教心全异其趣。佛教原是无功利的色彩的,一传入中国也蒙上了一层实利的色彩。民众问的求神或为求子,或为免灾。所谓“急来抱佛脚”,都是想“抛砖引玉”,取得较多的报酬。

三、思想。中国无唯理哲学。《易经》总算是论高远的哲理的,但也并不是为理说理,是以为明了理可以致用的。什么吉,什么凶,什么祸福等类的词,充满于全书中。可见《易经》虽说抽象的哲理,其目的所在仍是具体的实用,怪不得到现在流为占卜的工具了。到了孔子,这实用主义越发明白表示了。“未知生,焉知死”,“子

不语怪力乱神”,是何等现世的,实利的!孟子以后,这实利主义更加露骨。孟子教梁惠王、齐宣王行仁义,都是以“利”或富国强兵为钓饵的。

和孟相较,老子的思想似乎去实用较远,其实内面仍充满着实利的分子。老子表面上虽主张无为,而其目的却在提倡了“无为”去做到“无不为”,在某种意义上,实利的欲望可谓远过于孔孟。观法家思想的出于老子,就可知道老子的精神所在了。

四、文学。“文以载道”的中国当然少有纯粹的文学。我们试看上古的文学内容怎样,不是大多数是讽政治之隆污,颂君后之功德的吗?一部《诗经》中纯粹的抒情诗有几?偶然有几首人情自然流露如男女恋爱的诗,也被注家加上别的解释了。《诗经》以后的诗虽实利的分子较少,但往往被人视为小道,视为雕虫小技,除一二所谓“好学者”外是少有兴味的。戏曲小说也是这样,教做劝善惩恶或移风易俗的奴隶。无论如何龌龊的戏剧和小说,只要用着什么“报”字为名,就都可当官演唱,毫无顾忌。做小说戏曲的人也要用“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为标语。因为文人作文是要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无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字在中国是不能存在的!

五、艺术。中国虽是古国,可是艺术很不发达,因为艺术和实用是不相调和的。中国历史上的旧建筑物只有城垒等等,至于普通家屋,到现在还不及世界任何的文明国。佛教传入以后,带了许多的佛教艺术来,造像、塔、寺殿等,到中国后虽无远大进步,仍不失为中国艺术上的重要部分。中国对艺术皆用实利的眼光去看,替艺术品穿上一件实利的衣裳。秦汉以来金石上的吉祥语就是这心情的表现。再看中国画上的题句吧!画牡丹花的,要题什么“玉堂富贵”;画竹子的,要“华封三祝”。水墨龙画是可以避火的,钟馗像是可以避邪的,所以大家都喜欢挂在厅 堂里。

中国的实利主义潮流发源可谓很远,流域也很广泛,滔滔然几乎无孔不入。养子是为防老,娶妻是为生子,读书是为做官,行慈善是为了名声……除用“做什么是为什么”来做公式外,实在说也说不尽!中国对于事情非有利不做,而所谓利,又是眼前的、现世的、个人的利。凡事要用利来引诱才得发生兴趣,

所谓“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凡事要讲“用”,凡事要问“有什么用?”怪不得现在大家流行所谓“利用”的手段了!

中国人经商向来是名闻全球的。其实,中国人是天生的好商人,即不经商的官僚、兵卒、学者、教师,也都含有商人性质的。

这样传统的实利实用思想,如果不除去若干,中国是没有什么进步可说的!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要绝对地不管实用原是不可能的事,但不应只作实用实利的奴隶。世界的文明有许多或是由需要而成的,例如因为要避风雨就发明了房屋,因为要充饥就发明了饮食等。但我们究不应说房屋只要能避风雨就够,饮食只要能充饥就够的。中国人的实用实利主义,实足扑杀一切文明的进化。

又,文明之中,有大部分是发明者先无所为,到了后来却有大用大利的。瓦特用心研究蒸汽力时,何尝想造火车头?居利研究镭,何尝想造夜光表?化学学者在试验室里把试验管用心观察,发明了种种事情,何尝是为了开工场作富翁?发明电气的何尝料到可以驶电车?

人类有创造的冲动,种种文明都可以说是创造冲动的产物。中国人的创造冲动都被浅薄的实利实用主义压灭了!你看,孜孜于实用实利的中国人,有像瓦特、居利那样的文明的创造者发明者吗?旧有的文明有进步吗?火药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不是只做鞭炮吗?罗盘是中国发明的,不是到现在只用来看风水吗?

惟其以实用实利为标准,结果愈无利可得,无用可言。因为对于一切的要求太低,当然不会发生较高的欲望来。例如中国人娶妻的目的在生子,那么就只要有生殖机关的女子就不妨作妻了!社会上实际情形确是如此。你看这要求何等和平客气,真是所谓“所欲不奢”了!

中国人因为几千年抱实利实用主义的缘故,一切都不进化。无纯粹的历史,无纯粹的宗教,无纯粹的艺术,无纯粹的文学,并且竟至于弄到可用的物品都没有了!国民日常所用的物品,有许多都要仰给外人,金钱也流到外人的手里去!

几千年来抱着实利实用主义的中国人啊!你们的“用”在哪里?你们的“利”在哪里?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3年1月8日)

(本章完)

第五篇 齐家篇_严北溟:今天还应不应该谈“孝”?第八篇 问学篇_梁启超:治国学杂话第三篇 资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三篇 资政篇_贺麟:人心与风俗第七篇 艺文篇_陈子庄:中国绘画与哲学第三篇 资政篇_任继愈:墨子尚贤第六篇 史鉴篇_吕思勉:读旧史入手的方法第五篇 齐家篇_严北溟:今天还应不应该谈“孝”?第一篇 概览篇_陈独秀:寸铁·国学第六篇 史鉴篇_周谷城:历史与现实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节操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节操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节操第九篇 宗教篇_胡适:儒教第七篇 艺文篇_施蛰存:漫谈古典散文(节选)第八篇 问学篇_马一浮:横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鉴篇_胡绳:以史为鉴 爱我中华第八篇 问学篇_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第二篇 明德篇_张岱年:人的社会责任第二篇 明德篇_丰子恺:杀身成仁第六篇 史鉴篇_周谷城:历史与现实第六篇 史鉴篇_柳诒徵:讲国学宜先讲史学(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辜鸿铭:何谓文化教养(节选)第五篇 齐家篇_南怀瑾:孝与爱第六篇 史鉴篇_吕思勉:读旧史入手的方法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东西文化结合第一篇 概览篇_张岱年:说“国学”第六篇 史鉴篇_周谷城:历史与现实第六篇 史鉴篇_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第三篇 资政篇_冯友兰:为政者要赏罚必信第六篇 史鉴篇_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史记(节选)第三篇 资政篇_叶圣陶:独善与兼善第七篇 艺文篇_沈尹默:书法散论(节选)第五篇 齐家篇_胡适:我的儿子第二篇 明德篇_倪羲抱:爱国为研究国学之本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济:道家的退隐第二篇 明德篇_丰子恺:杀身成仁第二篇 明德篇_贺麟:经济与道德(节选)第一篇 概览篇_李大钊:今与古第六篇 史鉴篇_白寿彝:《史记》所揭露的危机(节选)第七篇 艺文篇_施蛰存:漫谈古典散文(节选)第十篇 交流篇_鲁迅:看镜有感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实我们的学识第八篇 问学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二篇 明德篇_邓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二篇 明德篇_吴晗:谈骨气第一篇 概览篇_蔡尚思:国学二字之解释第六篇 史鉴篇_吕思勉:读旧史入手的方法第十篇 交流篇_张东荪:现代的中国怎样要孔子(节选)第五篇 齐家篇_林语堂:中国人的家族理想(节选)第十篇 交流篇_严复:论世变之亟第九篇 宗教篇_李叔同:佛教徒应有的修养第二篇 明德篇_梁启超:私德之必要(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陈子展:说“忍”第七篇 艺文篇_陈子庄:中国绘画与哲学第五篇 齐家篇_陈鹤琴:怎样做父母第八篇 问学篇_马一浮:横渠四句教第一篇 概览篇_袁行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第五篇 齐家篇_南怀瑾:孝与爱第七篇 艺文篇_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节选)第一篇 概览篇_陈独秀:寸铁·国学第一篇 概览篇_成仿吾:国学运动之我见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八篇 问学篇_夏丏尊:中国的实用主义第一篇 概览篇_李大钊:今与古第九篇 宗教篇_汤一介:禅师话禅宗(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节操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为人生艺术第一篇 概览篇_曹聚仁:春雷初动中之国故学(节选)第一篇 概览篇_邓实:古学复兴论第九篇 宗教篇_许地山: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第一篇 概览篇_成仿吾:国学运动之我见第十篇 交流篇_梁启超:在中国公学之演说第六篇 史鉴篇_梁启超:史的目的(节选)第七篇 艺文篇_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南怀瑾:做仁民爱物的贤者第八篇 问学篇_夏丏尊:中国的实用主义第九篇 宗教篇_梁漱溟:佛法大意第一篇 概览篇_邓实:古学复兴论第九篇 宗教篇_汤一介:禅师话禅宗(节选)第六篇 史鉴篇_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一篇 概览篇_马瀛:国学名称之由来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为人生艺术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韩:国学与世界学术第三篇 资政篇_韦政通:以力服人与以德化人第一篇 概览篇_曹聚仁:春雷初动中之国故学(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节操第七篇 艺文篇_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节选)第三篇 资政篇_任继愈:墨子尚贤第三篇 资政篇_冯友兰:为政者要赏罚必信第六篇 史鉴篇_吕思勉:读旧史入手的方法第二篇 明德篇_丰子恺:杀身成仁第三篇 资政篇_徐复观:德治的积极内容第五篇 齐家篇_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节选)第三篇 资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