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览篇_蔡尚思:国学二字之解释

蔡尚思:国学二字之解释

蔡尚思(1905—2008),号中睿,福建泉州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历任上海大夏大学讲师,复旦大学、沪江大学、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无锡国专教授,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著有《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文化史要论》、《孔子思想体系》、《王船山思想体系》等。主要著作收入《蔡尚思 全集》。

国是一国,学是学术,国学便是一国的学术。其在中国,就叫做中国的学术。既然叫做中国的学术,那就无所不包了,既然无所不包,也就无所偏畸了。

国是一国,学是学术,国学便是一国的学术。其在中国,就叫做中国的学术。既然叫做中国的学术,那就无所不包了,既然无所不包,也就无所偏畸了。乃今之学者,或以国学为单指中华民族之结晶思想(曹聚仁),或以国学为中国语言文字学(吴文祺),还有以史学眼光去观察一切的(如章学诚、章太炎等),以及误认国学为单指国文(其人甚多,不易枚举)与中国文学的(海上一般大学多以中国文学系为国学系)。……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此皆仅得其一体,而尚未得其大全。

在吾却终始以为:凡中国的固有文化,都不能出此国学二字之范围外。乃见曹聚仁君所作《春雷初动中之国故学》一文里说:“今名之曰国学——即中国学术之简称,将与日本学术、英国学术、法国学术同为类名,吾不知其所以表独立不相混之点何在?既无以表独立不相混之性,则国学一名即难成立。”吾实在不懂得曹君说什么话!比方在一家中既是同姓,就只叫名而不必加上一个某姓;在一乡中既是同乡,就不必加上一个某乡;在一国中既是同国,就不必加上一个某国。惟有到别家去才要说出某姓,到别乡去才要说出某乡,到别国去才要说出某国。如国民政府,或革命军的在本国里,也没有加上“中华民国”四个字,虽然没有加上“中华民国”四个字,但凡中国人个个都知道他是中国的国民政府或革命军,一定不会认他为日本、英、法的国民政府或革命军,惟于国际才用得着“中华民国”的名词。而今“国学”—个名称,也是如此。在本国就简称为“国学”,到别国去才详说“中国学术”。此外我还有莫明曹君乱分的地方,就是他以“国故学”一名为对,而以“国学”一名为不对。按国故一名系出自章太炎,胡适之以为很好,而陈莲庵却说:“其实余以为国故一名,实欠精当。国而曰故,必其国已成僵石,国之文化而曰故,亦必其文化亦全不留于今日。此二者皆非我曾有之事实。”《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一文据此,是名为国故反不如叫做“国学”来得光明正大。

退一步言之,曹君如必以“国学”一名为不对,则如“国故学”一名也不能独对!我现在可仿他刚才所骂“国学”一名的失处的话而对他说:“今名之曰国故学,将与日本的国故学,英国的国故学,法国的国故学,同为类名,吾不知其所以表独立不相混之点何在?既无以表独立不相混之性,则国故学一名即难成立。”曹君未免太有见于他人所用的“国学”,而独无见于自己所用的“国故学”吧!于此已经可以看出曹说的完全不能成立了。

(蔡尚思著《中国学术大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本章完)

第八篇 问学篇_唐君毅:说读书之重要第七篇 艺文篇_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节操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为人生艺术第二篇 明德篇_任继愈: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第一篇 概览篇_任继愈等:21世纪的中国:国学和我们在一起第二篇 明德篇_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节选)第八篇 问学篇_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第一篇 概览篇_陈独秀:寸铁·国学第七篇 艺文篇_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第一篇 概览篇_张岱年:说“国学”第二篇 明德篇_贺麟:经济与道德(节选)第一篇 概览篇_许嘉璐等:甲申文化宣言第六篇 史鉴篇_柳诒徵:讲国学宜先讲史学(节选)第六篇 史鉴篇_周谷城:历史与现实第三篇 资政篇_韦政通:以力服人与以德化人第二篇 明德篇_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节选)第六篇 史鉴篇_白寿彝:《史记》所揭露的危机(节选)第九篇 宗教篇_赵朴初:佛教和中国文化第十篇 交流篇_严复:论世变之亟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实我们的学识第七篇 艺文篇_夏丏尊:文学的力量第二篇 明德篇_任继愈: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七篇 艺文篇_陈子庄:中国绘画与哲学第七篇 艺文篇_夏丏尊:文学的力量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实我们的学识第一篇 概览篇_陈独秀:寸铁·国学第二篇 明德篇_梁漱溟:道德为人生艺术第九篇 宗教篇_赵朴初:佛教和中国文化第四篇 修身篇_曹聚仁:节操第八篇 问学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二篇 明德篇_梁启超:私德之必要(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钱逊:俭以养德第一篇 概览篇_任继愈等:21世纪的中国:国学和我们在一起第十篇 交流篇_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第三篇 资政篇_徐复观:德治的积极内容第六篇 史鉴篇_柳诒徵:讲国学宜先讲史学(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南怀瑾:做仁民爱物的贤者第三篇 资政篇_吴晗:海瑞骂皇帝第四篇 修身篇_蔡元培:自制·修德第十篇 交流篇_梁启超:在中国公学之演说第一篇 概览篇_李大钊:今与古第六篇 史鉴篇_胡绳:以史为鉴 爱我中华第一篇 概览篇_袁行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第八篇 问学篇_马一浮:横渠四句教第六篇 史鉴篇_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史记(节选)第三篇 资政篇_徐复观:德治的积极内容第三篇 资政篇_韦政通:以力服人与以德化人第七篇 艺文篇_沈尹默:书法散论(节选)第五篇 齐家篇_南怀瑾:孝与爱第三篇 资政篇_吴晗:海瑞骂皇帝第十篇 交流篇_鲁迅:看镜有感第七篇 艺文篇_夏丏尊:文学的力量第七篇 艺文篇_陈子庄:中国绘画与哲学第八篇 问学篇_夏丏尊:中国的实用主义第六篇 史鉴篇_周谷城:历史与现实第五篇 齐家篇_陈鹤琴:怎样做父母第八篇 问学篇_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第三篇 资政篇_吴晗:海瑞骂皇帝第三篇 资政篇_傅斯年:多言的政府第三篇 资政篇_韦政通:以力服人与以德化人第五篇 齐家篇_黄炎培:怎样教我中学时期的儿女第七篇 艺文篇_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节选)第八篇 问学篇_杜维明:儒家对于学的理解(节选)第十篇 交流篇_蔡元培:东西文化结合第十篇 交流篇_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第二篇 明德篇_邓拓:交友待客之道第七篇 艺文篇_沈尹默:书法散论(节选)第二篇 明德篇_吴晗:谈骨气第十篇 交流篇_曹伯韩:国学与世界学术第二篇 明德篇_贺麟:经济与道德(节选)第四篇 修身篇_章太炎:今日青年之弱点第八篇 问学篇_梁启超:治国学杂话第一篇 概览篇_陈独秀:寸铁·国学第七篇 艺文篇_施蛰存:漫谈古典散文(节选)第八篇 问学篇_冯友兰:我的读书经验第二篇 明德篇_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节选)第七篇 艺文篇_吴调公:古典诗词与风景欣赏第八篇 问学篇_章衣萍:“不通曰通”解第七篇 艺文篇_夏丏尊:文学的力量第十篇 交流篇_严复:论世变之亟第三篇 资政篇_朱自清:不做自家人的好官第八篇 问学篇_唐君毅:说读书之重要第一篇 概览篇_任继愈等:21世纪的中国:国学和我们在一起第九篇 宗教篇_任继愈:中国的宗教与传统文化第一篇 概览篇_张岱年:说“国学”第三篇 资政篇_冯友兰:为政者要赏罚必信第六篇 史鉴篇_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第四篇 修身篇_南怀瑾:做仁民爱物的贤者第四篇 修身篇_老舍:充实我们的学识第九篇 宗教篇_许地山: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第九篇 宗教篇_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第七篇 艺文篇_周汝昌:诗的存在(节选)第一篇 概览篇_袁行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第八篇 问学篇_马一浮:横渠四句教第九篇 宗教篇_林同济:道家的退隐第三篇 资政篇_韦政通:以力服人与以德化人第六篇 史鉴篇_胡绳:以史为鉴 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