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水口关烽烟

南疆不宁,叶柱所在的部队要到前线参战了。

在军司令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军副参谋长胡风传达上级关于南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后,航军长接着说:“刚才胡副参谋长已经传达了上级的通知,虽然是预先号令,没明确我军具体的作战任务,但我认为,我们军是战略预备队,随时可能去参战。我们军以前驻防过云南,部队对云南地形比较熟悉,有没有可能去昆明方向作战哟。”他呷了一口茶,挥手说道:“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马上研究南疆情况,研究奠边府战役!”话刚落音,就引起了一阵骚动。

叶柱知道,奠边府是越南境内一个边远的小镇,位于一个长只有15公里、宽约6公里的高山环绕的盆地内。法军总司令亨利•纳瓦尔称之为“东南亚的凡尔登”,就像比利时的滑铁卢一样。1953年11月法军被越南人民军包围,经过三个阶段的作战,历时56天,全歼法军16000余人。

看来,航军长是想借鉴这个历史战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航军长说:“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战例,如果我们军在云南参战,一定用得上。”

他接着说:“我着重讲三点,一是要熟悉丛林地区特点。在丛林地区作战,准备工作务必充分,每个战士除了必要的装备携带外,还要配备一把多用锹,能挖、能刨、能砍、能锯。二是熟悉异国地形地貌。我们现在使用的地图,还是1924年版的法军地图,半个世纪过去了,道路、村落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用图时一定要注意现地对照,制定作战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地形、地貌的变化。三是奇袭作战要在保密上下功夫。我们在丛林,特别是在原始森林,道路稀少、部队行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奇袭作战,穿越的是神秘的胡志明小道,后勤补给线长,如何解决?....”

看来,航军长心里已经胸有成竹。他能提出问题,就是在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我们不禁为军长饱览经史、旁征博引战例所敬佩,也为他考虑问题细致、周密的思路所叹止。军长的作战设想和对军事斗争宽广的战略视野,在叶柱的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仅仅过了一天,航军长又把侦察处长和叶柱叫去,他说:“我们还要有去广西作战的准备。你们要准备好两个方向的地形、敌情和社情资料,尽快下发到部队。另外,“奠边府战役”和“边界战役”的详细资料,也要尽快交给我。”

下午,叶柱去送资料,军长边看资料边和他聊天。忽然,他话锋一转,问道:“你说说看,在边界战役中,越军为什么不首先打高平呢?”

叶柱刚刚研究了这方面的资料,觉得自己有点发言权了,就说道:“原先越军是准备先打高平的,后来他们发现,法军在高平增加了力量,加上高平地势险要,三面环江,背靠大山,工事坚固,还要渡江作战,万一久攻不克,就失去了战场主动权;如果法军再投下伞兵,会使他们腹背受敌,所以他们不打了。”

叶柱自认为我的回答会让航军长满意。谁知,航军长沉吟了一会儿,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作战指导思想问题,越军只重视一城一地的得失,而陈赓大将则注重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你看,法军沿着4号公路设防,像一条蟒蛇,高平是头,谅山是尾,东溪是它的腰身,打高平与谅山之间的东溪,既是法军的要害,又是法军的弱处,取胜的把握比打高平大的多;还可以找机会打击出援的法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航军长的分析高屋建瓴,入木三分,精辟地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所在。从他的办公室出来,叶柱一路上都在回味军长讲过的话。

叶柱坐在宿舍里给母亲和夏阿姨写信。写什么呢?部队的行动是保密的,是不能告诉她们的。但是,这也可能是他最后的一封信了。上战场是会有人流血牺牲的,叶柱不能保证牺牲没有他呀!怎么办呢?他起身在屋子里走动,思考着。望着天上的月亮,想着母亲和亲人们在盼望、牵挂着她们的儿女们的心情,一首诗在叶柱的心中油然呵成:

妈妈,如果您想我,

请站在村口向南方眺望;

那挂在天边的彩霞,

就是孩儿青春在闪光!

妈妈,如果您想我,

请等到那宁静的晚上,

潜伏在哨位的孩儿,

便会出现在您的梦乡!

妈妈,如果您想我,

请莫让泪水打湿衣裳,

有群豺狼虎视眈眈,

此刻更需要勇敢和坚强!

妈妈,如果您想我,

请听百灵鸟在歌唱,

那美妙的歌声告诉您,

有千万个孩儿在为您站岗!

叶柱把这首诗分别抄写,附在给母亲和夏阿姨的信中。他把信放进信封里,用浆糊封好。贴好邮票,下楼塞进路边的邮箱里。这才安心地回去睡了。

军列在京广线上飞驶,一片片田野,一排排房屋,一个个村庄,一个个城市,迅速的向后退去,很快在眼前消失。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所有的交通、运输行动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都会服从军队,都在为军列让路,一路绿灯,一路飞驶。列车上的一溜溜的大炮、坦克、装甲车剑指蓝天,配上迷彩衣,蔚为壮观。齐排排的士兵全副武装,威武雄壮。火车呼啸而过,沿途的老百姓伫立肃然,公安交警、车站信号员挥手致意。各地的军供站早已接到指令,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可大家的心情却显得有些沉重。

叶柱坐在车厢里,两眼一直望着窗外。连平时爱开玩笑的赖参谋,都没有了说话的兴趣。管理处的李管理员平时和首长们接触的多,感觉自己有点了不起。现在呢,态度开始温和起来,他靠近叶柱,轻声地说,“平时多有得罪呀,战场上关照关照小弟。”叶柱嘴上应付着,心里鄙视他。平时我们家属来队,借个什么的,得求着他,他不高兴时就办不成。现在你知道我们搞武的管用了?看他诚恳的样子,叶柱又有点可怜他。

叶柱继续望着窗外。国内的元宵节刚过,按照传统习俗,春节这才算正式过完了,节日的气氛在慢慢地消散。可国外正在过情人节呢,时尚、浪漫、新潮离我们军营太遥远了。马上就是农历雨水节气了,“春雨贵如油”,农民就要开始一年的忙碌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临到我们这一代军人有打仗的机会了!作为军人,这是一种机遇呀,更是一种自豪,是一种荣耀!军人没有打过仗,就像农民没有犁过地,那算什么哟!

叶柱心里没有畏缩,只有向前。没有私欲杂念,只有热血沸腾。可战争是残酷的,子弹是不长眼的呀,你能保证它不碰你吗?或者不碰关键部位吗?他给学员们讲过炮兵里**炮的杀伤威力,是半径40米内的目标。也就是一颗炮弹在60米范围内爆炸,该范围内的人员无一幸免。算了,不能想这些了,当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战斗任务吧。

火车在一处临时停车,叶柱赶快跑到侦察连车厢,大伙儿很热情,也有些茫然,不用明说,他们都知道,大家一起上来的,回去就不是一块回去了。肯定要少几个人,甚至好几十个人,是谁呢?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到底是谁?谁都不知道,只有天知道。

回到车厢,叶柱无意的摸了一摸头,发现头发有点长了。唉,这段时间太忙,没有来得及去理发。他想起了卫生员的话,万一头被打破了,头发长不好包扎,而且容易感染的。怎么办?

军列畅行无阻的向南方开去,快到前线了。透过车窗,已经有些车站在进行消毒了,撒石灰的,喷福尔马林的,都是一股刺鼻的味道。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下,叶柱连忙打听,是临时停车,大约要停20分钟。小站外是一个小镇,看样子有不少居民。挺繁荣的。他向处长请了假,飞快地向镇里跑去。

叶柱边跑边问,一个小孩告诉他,在车站附近,前面不远就有一个理发铺。他急忙跑到那里,理发铺很小,是一个传统的剃头铺,没有风扇,在屋子顶棚上挂着一个大布帘,一个人在那里用手来回拉着,产生一点风,给屋子里带来一丝丝凉意。

叶柱冲进屋子,大声地喊:“我是上前线的军人,急需剃个头,只有很短的时间,能不能让我先剃呀?”顿时,几个正在剃头的人站了起来,一个老者让叶柱坐在他的位子上,老师傅走了过来,给他围上围布,说:“剃个什么样的?”

叶柱说:“刮光!”

老师傅二话不说,三下五去二,“嚓、嚓、嚓、嚓,”,不一会就刮光了。叶柱用手摸了一摸,好凉爽!他掏出钱欲付,老师傅立马拦住,眼里噙着泪花说:“你们都要上前线了,要去拼命了,我还能要你的钱?”叶柱只好连声说:“谢谢!”,转身向车站跑去。

跑到车站,于参谋正在焦急的盼着叶柱回来。他们刚刚走进车厢,列车就开动了。

1979年2月18日深夜,叶柱他们到达广西龙州边境水口关。19日凌晨接到上级命令,部队在罗口一线展开,准备加入战斗。

上级来电,令航军长迅速赶往友军某师指挥所。军长带上叶柱和作训处陈参谋,沿着崎岖的山路,向某师指挥所奔去。一路上,航军长疾步如飞,全然没有平时那种安稳的神态。叶柱和陈参谋都是第一次上前线,心里异常紧张,另外,还十分担心军长的安危,因为他们已经是在越南境内。叶柱紧随其后,密切监视周围的动静,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8时39分,他们终于安全到达某师指挥所。该指挥所设在山顶上一个大山洞内,洞内阴冷潮湿,洞壁上长满绿茸茸的青苔。进入洞内,友军某师政委胸部负伤,缠着绷带,正在向上级首长汇报战况,当说到部队的一些情况时,他忍不住地声音哽咽起来。该师师长听说别人要接替他们后,组织师部人员又冲上去了,正在复和前线与敌激战。

航军长立即与友军副军长研究了新的战斗方案,确定某师部队继续在原地坚持战斗,我部16师一个团超越友军的战斗队形,向班莫、坂猪、空瓦进攻;另一个团沿公路在博德、巴脱超越友军两个营的战斗队形,向复和进攻。两个团同时打响,展开行动。

由东溪向东北行19公里,就是越南复和县城,有3号公路直通中国水口关。从水口到复和,到东溪,到高平,都是公路直达,越军判断这里是中国坦克部队的主要进攻方向,因此布置了567团、大弄公安营、复和县独立营、混合炮兵营和武装特工队。利用沿途有利地形,构筑了以平射炮、高射炮、***组成的反坦克武器,与高射机枪及各种轻重机枪组成的层层火力防守阵地。

下午2时15分,16师超越友军某师战斗队形投入作战后,航军长一直关注“铁拳团”和“钢刀团”的作战进展情况,关注复和舟桥的架设和靠松山、着迷山的道路打通情况。因为前者是交通咽喉,关系到大部队的后续参战行动,后者是通向东溪、迂回高平的必经之路,关系到下一步攻占高平的战役展开行动。

平江从复和城西流过,江宽50米,水深3米,平时是靠摆渡过河,极大影响我军的战斗行动。对方还在对岸的着迷山上用机枪封锁着渡口。

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坦克团的12辆坦克搭乘2个连的步兵,经325高地时,遭敌袭击,坦克被打坏6辆,2个连的步兵几乎全部牺牲。16师侦察连受命去东溪一带侦察敌情,由高副科长、卢参谋带队,出发后就失去了联系,已经5个小时了。48团摸到325高地山腰,被敌压制,行动受阻。

10时21分,舟桥团开始架设,我军炮兵开始炮击着迷山,靠松山,师高炮营也奉命进至复和保卫浮桥。12时30分,浮桥架设成功。第一批部队冲了过去。

等叶柱赶到桥边时,敌人的子弹就密集地打了过来。原来敌人隐蔽在对岸山洞里。舟桥团架桥时,他们就用冷枪、冷炮射击,打伤了不少战士。现在发现了我军渡河的行动,企图拦截、阻止我军过河。姜副参谋长命令叶柱带几个人冲过去,因为48团在着迷山仅仅是占领了表面阵地,山洞里还有不少敌人没有被消灭,影响着大部队的作战行动,还要尽快打通靠松山的道路,与东溪的我军会合。冲过去既是当面传达军首长的指示,还要了解河那边的实际敌情,向军首长汇报,供军长定下作战决心,还有,师侦察连的情况,首长也很担心,还要与失去消息的师侦察连取得联系。高副科长叶柱很熟悉的,知道他的能力,但没有他的消息,总是让人忐忑不安。

叶柱看了看姜副参谋长,姜副参谋长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鼓励他说,“勇敢地冲过去!”叶柱稳住神,喊了军侦察连的几个战士一起过河。

叶柱第一个带头冲上桥头,刚跑到桥面,一排子弹就打在了他的前面,叶柱连忙卧倒在地,敌人认为打中了他,转移了枪口,向其他目标射击。叶柱趁此机会,一跃而起,飞快地向对岸跑去。只听见子弹在耳边呼叫着,打在身边,桥上,水里也是飞溅着浪花。敌人用的是重机枪,又是远距离射击,所以准确度不高。

这时,我军的高射机枪采用平射的办法(这是在越南战场上的创举,实践证明非常有效),向敌人开火了,向敌人所在的山洞洞**击,敌人的火力被压制、被削弱了。战士们在叶柱的影响下,也很快地冲过来了。他们赶快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蹲下,看到一个光着赤膊的战士,叶柱运动到他的身边,他告诉了部队目前所在的地点,叶柱终于找到了48团参谋长张锦,传达了首长的指示,部队很快就向靠松山方向运动。

叶柱也跟随部队来到靠松山,察看地形。靠松山,一侧靠山壁,一侧为河谷,转弯较多,砂石路,路面狭窄,车队行进困难。两侧山地为有树山林。卡林附近有一公路通往深处,通至何处不明。(图上没有此路),桥、涵洞一旦被敌破坏,交通易被切断。工兵保障很重要。

下午3点多,叶柱终于返回了指挥所。顺便带回了484团抓获的一个俘虏,。不一会儿,好消息不断传来,2营已占领靠松山主峰,打通了通往东溪的道路,未发现友军活动。由于我军进展迅速,迂回到敌人侧后,敌人只好向南退却、溃逃,部队通过浮桥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大批摩托化部队源源不断地通过了浮桥,向东溪,向高平,向敌人的纵深开去。

回到驻地,叶柱立即对俘虏进行了审问。通过审问,得知,他是越军高平省中团少尉,1营1连副连长,名叫黎德。70年8月入伍,在北宁政治学院学习过,78年1月分到这个部队。他供认,他是管后勤的,军区指挥部设在高平。高平西北约2公里有敌高炮阵地。敌346师部署在广渊,格宁一带,下辖5个团,其中852团在茶灵,188团在安来,851团驻高平,677团驻小高平。在广河有敌人一个大的粮食仓库。

省中团有4个营,每营辖3个连。每个连有150人,配备重机枪3挺,60迫击炮3门,每个班还有一具40火箭筒。在17号我军发起进攻后,他在的部队就被打散,他是见到我们部队后,主动投降的。

师侦察连的情况也传来了,原来他们在行进途中,遇到了悬崖陡壁,天色又黑,不敢贸然改变前进方向。他们用完了随身带的攀登绳,也未能攀到山顶。带的两瓦电台在那里没有了信号,所以和家里联系不上。后来幸亏遇到了我们自己的部队,这才得救。他们已经归建,叶柱和文处长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清晨,叶柱带着侦察连的三辆摩托车去察看道路、地形,前面出现了一个村庄,从表面看,好像没有发生过战斗,因为一切都很平静,村庄也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叶柱判定,这是一个藏有敌人的地方。

但时间不允许叶柱采取派出尖兵,搜索前进的办法,他当机立断,决定冲过去。叶柱命令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子弹上膛,随时准备射击。命令摩托车手加大马力,加快速度,进入村子。叶柱紧张地四处观察,村子里静悄悄的,没有发现敌人哨兵活动。村子不大,只有几百米长,他们很快就冲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后面传来枪声,而且非常激烈。叶柱肯定是后面的我军小分队和敌人干上了。又过了一会儿,47团的4连跟上来了,上来就说,我们跟在你们后面不远,看你们过去了没事,我们就跟着过来,谁知,刚进村口,就遭到敌人的伏击。我们立即还击,就这样,虽然把敌人打跑了,但是我们伤了两个人。

叶柱心里很清楚,清晨,敌人还在睡梦中,哨兵也是迷迷糊糊。我们突然进村,他们摸不清情况,还来不及反应过来。等我们过去了,他们才有所发现,采取行动。这时,正赶上4连进来,人家已经准备好,那不打他们才怪呢。

叶柱说道:“我们突然冲过去,你们4连就不能这样跟着进来了。你们进来,敌人在守株待兔,张网等待。古人说,兵不厌诈。你们最好的行动是迂回过去。你想,敌人在村里等候,你们从村外过去,不是很安全吗?”叶柱说了他的想法和推测,4连连长点头称是。侦察连的战士背着他悄悄地向叶柱伸出了大拇指。

事隔不久,有一天,叶柱带着侦察连去前方侦察,路上遇到了友军的侦察分队,人家是王牌师的,据说前身是叶挺独立团,立下了不少战功呢。他们见了叶柱,打了一个招呼,就匆匆地向前赶去。看到他们超越战斗队形走在前面了,战士们有些沉不住气了,也想超越他们。叶柱让分队停了下来,仔细地观察四周和前面的地形,发现最前面的山头是我军准备合围的山头。原来他们是想去抢头功哟。

按照我军的战斗条例,战斗开始前,要进行火力准备。叶柱急忙跑上前去,准备提醒他们注意我军炮火。可他们已经走远了。叶柱和侦察连只好停了下来,继续观察。看到他们登上前面的山头,叶柱的心悬着。正在这时,我军火力准备开始了,前面的山头冒起一阵阵硝烟,炮声隆隆。又过了一会儿,他们下来了,扶着几个受伤的战士,边走边骂,龟儿子们,不长眼呀,自己炸自己人呀。“打仗确实需要动脑子的。”叶柱心里在想。

还有一次夜间外出侦察,道路情况不明,敌情不明,叶柱不敢贸然沿道路行进。“你在明处,敌人在暗处,敌人道路熟悉,你心中无数,凭一时之勇是不易取胜的,更容易遭到敌人毒手的。到时,悔之晚矣。怎么办?”叶柱提出沿着河流走,一是河流的流向大致是准确的,二是河流旁没有敌人设置的**之类,安全些。三是越南的河流如果没有下暴雨,一般是不会有山洪下来的。大家沿着河流走,很快到达指定地点。大家又困又饿,安排好岗哨后,就在河边喝水,吃点压缩饼干,就近躺下睡了。一夜无事,天明起来,跑到河边一看,大家吓住了,河里、河边躺着不少越军的尸体,连河水都是红的,昨晚他们还在河里喝了不少水呢。一想起此事,大家直想往外呕吐。事后,大家认真想了想,安全到达上级指定的地点,又没有遇到敌人的埋伏,已经是万幸了,喝点死人的血算得了什么。

回到军前指里,军区发来加急电报,立即组织人员,给21师实施穿插的部队送物资。按照军区的战略部署,此次作战采取南北夹击的攻势。北集团为广州军区4军,从念井、平孟、莫隆一线突破,正面歼击朔江越军,同时向班庄、扣屯、纳隆地区穿插,切断346师退路并阻击驻银山越军322师的东援。执行这次穿插任务的是21师,负责向班庄、扣屯、纳隆地区实施穿插。

友军怎么了?穿插的不顺利吗?我们大军势如破竹,难道他们会发生意外吗?带着这些疑问,叶柱向4军侦察处询问情况,得来的消息的确很坏,穿插的部队目前被困在扣屯附近的一个山头上,基本上弹尽粮绝了,受伤的人员因为没有药治,天天都有人在痛苦地死去。因为是穿插,后勤根本跟不上去。所以,支援友军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军长指令叶柱立即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去完成这个任务。

叶柱受领任务后,立刻做了以下的事情。

1、和4军取得联系,搞清楚穿插部队的具体地点。对方只告诉在扣屯附近,不肯说明详细坐标,他们怕被敌人知道了,再遭敌炮火袭击,或者被敌人偷袭,或者被敌集中兵力包围。那后果就难预料,他们这样说,叶柱也不好再坚持了。

2、联系送物资的车队,到指定的地方集中。运送武器弹药的车队已经准备好了,是汽车12团的一个连,连长姓张,代号张10号。叶柱让他们立即把车队开到果岗小学下面公路上,一律靠右侧停好,做好一切准备,等候他的出发命令。

3、联系在扣屯附近执行任务的军侦察连,做好接应准备。军侦察连16时45分来电称,他们的位置在班姆的“姆”字上,正在寻找渡河点。叶柱告诉他们,“你们不要过江了,迅速进至扣屯。尔后派一个排去312高地和友军取得联系,看他们在什么位置。如果312高地没有友军,就到班俊去找。另外派一个班在扣屯附近的公路边等候我的到来。”

4、规定联络信记号,以便及时取得联系。今晚口令是,冬天。右臂白毛巾。问:你是自己人吗?信号弹,绿色一发。灯光,两长。信号旗,白旗右手伸,上下摆动。答:我是自己人。信号弹,红一发。灯光,长、短、长。信号旗,红旗高举,划圆。

5、做好图上作业。叶柱把扣屯作为主要联络点,在周围二公里范围内搜索友军驻地。从果岗出发,须经过高平,向西南方向运动。由于友军位置不太准确,道路情况不明,敌情不明,把握好距离是个关键,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他认真测量了沿途各段的距离,熟记于心。叶柱恐怕出现意外,把教导队里当过国民党测绘员的王副大队长教的办法用上,用一根线绳沿图上公路线摆好,然后拉直去量,和用指北针滚珠量的距离相比较,得出一个近似值,那就是比较准确的距离。对二公里内的地形、地物,他也认真做了研究,做到“人在路上走,心在图上移”,因为他是这次行动的负责人啊!

出发前,叶柱向姜副参谋长请示,他听了汇报,同意出发。叶柱又和军侦察连通话,他们说,接应分队已经出发。来到车队,叶柱做了简短动员,交待了具体任务,明确了遇到情况的处置预案。由17辆汽车组成的车队,拉着弹药,药品,给养等物资,于晚上7 时30分从果岗出发,秘密地向高平方向开去。

到达高平城,高平已被我军占领。城区一片狼籍,没有电,城内建筑物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车队出了城,向西驶去。

走了不多远,遇到我军哨兵,被告知前方情况不明,下午还传来密集的枪声。叶柱坚持继续前进。又走了十多里地,遇到484团侦察排的战士,团里秦参谋跑来,见了叶柱,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他是团侦察参谋,是叶柱很好的战友。

他介绍了前面的情况。下午该团3营在此地遭受越军伏击,我军死伤100多人。叶柱朝路边一看,路边躺着许多尸体,刚下车时,他已发现躺着好多人,认为是战士们在休息。听他这么一说,才知道都是烈士了。附近的几个村庄燃着熊熊大火,映得周围都是亮的。秦参谋说,那是战士们恨得不得了,才去放火烧的。他劝叶柱说道:“你们就地隐蔽,前面敌情肯定复杂、险恶,说不定敌人正等着你呢,敌人地形熟,晚上是他们的优势,不要向前走了。”

叶柱想到,军长交待我们去送物资,现在遇到严重的情况,现在手里又没有电台,联系不上前指,怎么办?

想到军侦察连也已经出发接应了,叶柱想了想,决定还是继续向前。就是遭到敌人埋伏,拼上一死,也要把东西送上去。那时的确有一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死劲头。

叶柱把汽车连的领导叫到一起,讲清前面的情况,并讲了他的想法。他们有点犹豫,但还是同意了叶柱的意见。叶柱乘坐在第一辆车上,汽车又发动了,继续向前方驶去。道路越来越难走,路很窄,路况也越来越差,坎坷不平,而且灰尘大,前面的车扬起的灰尘让后面的车看不清道路,车速越来越慢,这样下去,车辆容易跟不上,造成相距较远,最容易遭到敌人的伏击,被敌人切成几段。出现那种情况,让我首尾不能相顾,那就麻烦大了。

叶柱当机立断,命令车队打开车灯,照亮道路,快速前进。平时在国内汽车训练,通常有闭灯驾驶科目。现在敌占区开灯驾驶,是犯讳的行为。叶柱当时想到,这样可以迷惑敌人,让敌人搞不清情况。“兵不厌诈”,要活学活用呢。车队行进的速度加快了,很快就越过了那段弯多、路窄、灰大的难走路段,来到稍为平缓的丘陵地带,叶柱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一点。

车队在一片开阔地的道路上行进,突然,李班长叫了起来:“叶参谋,前面有灯光。”叶柱同时也发现了,前面20多米远的路边有人在用手电筒晃动。

仔细一看,又不是规定的信号。哪是谁呢?我让车上的战士喊于参谋,当时于参谋和侦察连在一起,这样的行动他会跟着侦察连出来的。战士们都大喊起来。奇怪的是,对方没有回应,连手电筒也不亮了。一切归于沉寂,沉寂的是那么可怕。四周黑森森的,好像有无数只怪物正张着血盆大口要吞噬我们。

叶柱立马明白了,这不是自己人,而是敌人。敌人误认为我们是他们的人,他们的车队,所以打信号联络,可能想乘车逃走,可能要传达什么命令,因为这里中国军队还没有来过,也因为车队还敢亮着灯开进,难道不是自己人吗?直到我们在喊话,他或者他们才知道,这是中国车队,这是中国军人,讲的是中国话。他们才惊醒过来,赶快逃匿了。

叶柱这时才确认,他们现在进入了敌人的腹地,而且已经走过了联络地点。为什么中间没有自己人来接应呢?侦察连到哪里去了?

他的大脑在飞快地思考,“不行,不能继续朝前走了,前面敌情不明且险恶,没有自己的部队,我们是孤军深入,孤军作战,而且我手里只有一个班的兵力,只有一挺机枪,几支***。敌人现在还没有搞清我们的情况,一旦搞清了我们的虚实,一定会想办法报复的。”“他们可能在想,一共17台车啊,如果装着是步兵,那就有一个营的兵力,他们人少,那是鸡蛋碰石头。他们没有一个团的兵力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车队仍然在向前行驶。车队没有他的命令,是不会停下来的。

叶柱一边紧张地思索,一边观察着沿途的地形,前面进入了一个小洼地,路两边是小高地。这是好地方,停下。“就在这里调头往回走,继续寻找友军,继续和侦察连联系。”

叶柱命令停车,命令李班长带一个班迅速占领两侧高地,架设机枪,听他的命令,随时准备射击。

下车后,叶柱让张10号组织车队调头,张连长有些慌张,已是满头大汗。叶柱低声严厉地告诫他,沉住气,带好头!战士们在看着我们呢。他这才稳定神情,上去把第一台车调过头来,然后指挥其他车辆调头。

叶柱爬上了高地,观察四周情况。高地不大,与平地落差也不过五、六米,“万一打起来,可以坚持一会的。到那时,车队整个掉过头了,让他们先走,我来断后,掩护车队行驶到安全地方。”叶柱这样想到。

叶柱紧张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想象着可能出现的敌情,和应对的措施。四周还是平静的,没有敌人活动的一点迹象。过了十七、八分钟,张连长过来告诉他,车队已全部调好。叶柱令侦察班撤退。撤退完毕,清点人数,一个不少。

叶柱命令立即开车,加速前进,车队飞快地开向我方阵地。这时,后面传来密集的炮弹爆炸声,就在我们刚才待过的地方爆炸,最后一台车的一个轮子被打坏,好在没有抛锚,还能继续走,跟上车队。真是太悬了!如果再晚一分钟,整个车队就全报销了。

叶柱明白了,敌人原来搞不清我们的虚实,只好去组织炮火进行袭击。好在他们炮兵的反应能力比较慢,组织也要有个过程,这个时间就给了我们掉头返回的机会。侦察班的战士们直夸叶柱指挥的好,指挥的及时。

回撤到安全地域后,叶柱继续与侦察连联系,才知道,他们派了一个班下山,刚下山就遇到敌人了,敌人是回到村里找吃的,而且人很多。天黑,又摸不清敌人的兵力,道路又不熟,不敢恋战,就退回山上,未能到达指定的联络点。我们怎么能遇上他们呀?这时,已经是深夜3点多了,姜副参谋长说等天明再走吧。

第二天清晨,叶柱又出发了。估计天亮了,越军就不敢轻易出动了,白天行动他们是很谨慎的,他们来到扣屯。扣屯是一个三岔路口,左边通太原方向,为柏油路面。右边通原平,为沙石路面。经过这里,白天还需要仔细辨认,晚上更容易走错了。在这个地方,发生了多次战斗,我们看到,现地还有许多我军的战士尸体,有的已经高度腐烂,但身上穿的背心上印着某某部队,在他们的身边同时也躺着许多越军士兵的尸体,可以想象,当时这里发生了多么惊心动魄的残酷的战斗!

叶柱他们终于找到了友军。 12师师政委紧紧抓住叶柱的手不放,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他哭了,叶柱看着他,眼泪也不禁地流了下来。战场上的战友泪,那种情感,是无法用文字、用语言表述的。他也受伤了,胳膊、胸部都裹着绷带,他身后的一片田地里,躺着许多伤兵。有的沉默着,有的嚎叫着,他们都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他说,穿插中还有许多战士掉队,因为时间急迫,没有来不及收容,就各自为战,自己寻找部队,寻找回家的路,好多人消失了,不知下落。师医院的好多女兵都被俘虏了,而且受到侮辱后被杀害,被挂在树上。看到战友们被救,被医治,叶柱心里很开心,“为了他们,我做出牺牲都是值得的。我觉得我的行为是正确的,是英勇的,是问心无愧的。”

事后,国内的军内外媒体对此事作了大量的报道,如广西日报、广州日报,前卫报等,该报道还被收入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英雄集。

请看第三十一章《高平遇袭》。

第十八章 舍生取义(三)第十九章 鹿门斗智(一)第七章 智斗(三)第二十二章 哥俩相认第十五章 考验(二)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四)第三十章 水口关烽烟第十四章 神路(二)第七章 智斗(三)第二十九章 柱子当兵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五)第二章 喋血苍峪(一)第十章 反目(一)第二十二章 哥俩相认第十六章 新生(二)第十八章 舍生取义(四)第六章 初试锋芒(四)第十章 反目(一)第十一章 危险选择(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二十九章 柱子当兵第三十章 水口关烽烟第二十一章 长沙奇遇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四章 逼婚(二)第十四章 神路(四)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三)第二章 喋血苍峪(三)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四)第八章 送信(二)第六章 初试锋芒(四)第八章 送信(一)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四章 逼婚(三)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九)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九)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二)第五章 熊家兄弟(三)第十四章 神路(二)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一)第七章 智斗(二)第十二章 血染北河(二)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三)第三十二章 梦泊古镇第五章 熊家兄弟(二)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六)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三)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二)第三十五章 归鸦啼月(二)第十九章 鹿门斗智(四)第十九章 鹿门斗智(三)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一)第五章 熊家兄弟(一)第十七章 勇闯虎穴(六)第三十二章 梦泊古镇第三章 营救(一)第七章 智斗(二)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三)第十四章 神路(四)第七章 智斗(四)第七章 智斗(四)第二十章 南下途中(二)第十三章 希望(一)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袭第八章 送信(一)第八章 送信(二)第三十五章 归鸦啼月(二)第十三章 希望(二)第十五章 考验(一)第十章 反目(一)第十五章 考验(二)第八章 送信(一)第六章 初试锋芒(四)第九章 青水石板 (一)第十四章 神路(二)第十六章 新生(一)第三十章 水口关烽烟第六章 初试锋芒(四)第三十四章 失踪的电报局长(四)第八章 送信(一)第十三章 希望(二)第二十一章 长沙奇遇第六章 初试锋芒(三)第三十五章 归鸦啼月(二)第十一章 危险选择(二)第二十五章 桂东剿匪第五章 熊家兄弟(一)第二十一章 长沙奇遇第十一章 危险选择(二)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一)第三十三章 神秘的女人(二)第三十二章 梦泊古镇第二十一章 长沙奇遇第四章 逼婚(三)第十五章 考验(一)第三十一章 高平遇袭第三十四章 失踪的电报局长(四)第十章 反目(二)第八章 送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