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第二个回合

第391章 第二个回合

问也不问一句,随手便剁掉好几颗脑袋,杨川此举,让剩下的那些江湖人物心胆俱裂,眼底尽为恐惧与绝望。

曾几何时,这些刀头舔血的‘江湖游侠儿’,言必行侠仗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动不动便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让旁人觉得这些人都不好惹,就算是朝廷官吏和各地狗大户,也是能避免与之打交道,便尽量井水不犯河水。

故而,汉帝国的游侠成风,经常能看到在黄泥大道上有人背剑而行,一个比一个拉风。

搁在以前,杨川每每看见这些人都会莫名的觉得有些好感,觉得这座天下,就该有这样一群人存在,朝廷和官府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假借这些江湖人物来解决。

杀富济贫,打家劫舍,仗剑行天下。

屁!

这些人活在世上,其实纯粹就是浪费粮食。

杨川算是看清楚了,汉帝国的江湖游侠儿,包括如今已投入他杨氏门下的‘关中大侠郭解’,其实不过是皇室、权贵、世族和狗大户们的附庸,这一属性,三五千年里,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说好听些,可以称之为侠客、江湖人物、江湖游侠儿、绿林好汉、黑涩会。

说的刻薄一些,无非就是一群寄生虫,口上喊着杀富济贫、拔刀相助,私底下却多与官府勾结,成为所谓的州霸、郡霸、县霸、乡霸、村霸。

对了,还有那些拦路打劫的路霸什么的,都不是什么好鸟。

此外,以杨川此刻的心境来看,这有些个朝廷官吏属员,以及各级衙门雇佣的临时工,其实也可以归入这一类人渣之中……

“说出背后主事人。”

杨川轻轻抚摩着小母马柔丝滑顺的鬃毛,冷淡开口:“三个呼吸后,若还是没有人开口,全剁了。”

言毕,他双腿轻轻一夹,胯下那匹栗色小母马便开始‘得得’前行。

就在他堪堪走出三五步时,那伙江湖人中间,突然有一名少年人拖着哭腔喊道:“我说,我说!”

“我那一夜偷听三爷爷与长安贵人的话,知道背后主事之人。”

“他,他……他就是公孙丞相家的……”

静。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那少年人的声音很大,周围不少躲在暗处的吃瓜群众都听得一清二楚,却是一个个呆若木鸡,面面相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至于那一伙儿江湖人。

好吧。

在杨川眼里,这些都是死人,他根本就不在意。

他在意的,是‘公孙丞相’这四个字。

“将他们送去廷尉府地牢录一个口供,”杨川吩咐一声,转头看向身边的张汤,“这案子,你去审。”

张汤微微点头,瘦俏冷酷的脸上没有丝毫情绪波动,冷然道:“好……”

……

小半个时辰后,当杨川走进未央宫时,大朝会已然开始,公孙弘正给刘彻禀告最新一批郡县主官任命情况;群臣一个个垂首不语,就听公孙弘一个人在表演。

刘彻却听得兴致盎然,时不时的还要插嘴问一句,就很是和蔼可亲。

“陛下,微臣半路上遇到一点小事,耽误了大朝会的时辰。”

杨川走进大殿,对着主席台上……

咳咳,对着皇帝宝座上的刘彻躬身施礼:“请陛下责罚。”

刘彻摆摆手,示意杨川先坐下,转头看向丞相公孙弘:“丞相,请继续。”

公孙弘轻咳一声,继续禀告:“陛下,之前提到的一些郡县主官,有升迁有贬谪,每一名官吏的考核,都是依照陛下旨意,从其德行、名望、勤勉、廉洁等诸多方面考量,可以说是有理有据,有据可查。”

“唯有朔方、陇西二郡的太守人选,因为牵涉到三公九卿,老臣不敢擅专,故而请皇帝陛下判断。”

众人的目光齐齐投向刚刚落座的长宁侯。

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就很巧,也很妙,就好像是掐着时间点,恰好就在杨川走进大殿时说出来,偏生让人不觉得有丝毫生涩之感,真不愧是朝堂老贼。

刘彻的目光也投向杨川,口中随意说道:“朝廷用人是有章程的,公孙丞相依此行事即可,无须在意朕之好恶。”

公孙弘摇头,道:“陛下错了,这朝廷任用文武百官,可以说是朝廷之事,只要能克己复礼、勤勉为公者,皆可称之为良臣、良吏。”

“然而陛下。”

老贼拱手说道:“古贤人也曾说过,君子以忠信为本,忠君爱国,凛然大义,如天之恒,如地之固,如江河之流,如日月之行,如弦歌之意。”

“故而,老臣名为朝廷选擢官吏,实则为陛下筛查治世之良臣、平天下之将帅,焉能轻忽之?”

这话说的。

好吧,就连见多识广的杨川听了公孙弘此番言论,也觉得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等若是将别人说话的路子直接给堵死了。

你想啊,这老贼一言一行都是引经据典,其实是将孔夫子的一些忠君爱国言论拼凑缝合起来,还让人如何反对?难道还有人敢质疑孔夫子的言辞?

刘彻听了,自然十分满意。

朝堂之上,你尽可以多说一些孔夫子的‘忠君爱国’,少说几句孟夫子的‘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屁话,就等于是在帮皇帝说话。

“公孙丞相此言甚为有理,”刘彻端起一碗茶,浅饮一小口,笑眯眯的问道:“那伱来说说,朔方、陇西二郡的太守人选有什么问题?”

公孙弘道:“陛下,朔方郡太守朱买臣,人品端正,忠君爱国,信义无双,在朔方郡这大半年的任上任劳任怨,多有建树,将原本遭受战火的一个朔方郡治理的井井有条,政通人和,老臣都想谏言陛下将他调回长安城,继续担纲大农令一职。”

“同时,因为他在朔方郡颇有建树,无论戍边将士还是百姓人家,对这位朱太守都有点恋恋不舍之意。”

“故而,老臣斗胆,恳请陛下任命朱买臣为大农令的同时,令其继续兼任遥领朔方郡……”

嗡的一声。

朝堂之上登时便炸了锅。

在汉帝国,诸侯王遥领州郡都不是很常见,那些老刘家的嫡系血脉最多也就如刘彻二叔梁王那般,赖在长安城不就藩,就等着跟当年的景皇帝争夺皇帝宝座;至于说三公九卿遥领州郡,几乎没有此类先例。

公孙弘此举的意图就很明显,就是想要将杨川从大农令的位置上排挤下去,顺水推舟的将他撵出长安城,并让朱买臣牢牢控制朔方郡。

要知道,朔方郡可是杨川苦心经营的第一块‘根据地’,不仅他的封地在朔方,作为朔方郡的第二任太守,那片地方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如今,公孙弘的两片嘴唇如此一张一合,便为他人做了嫁衣。

满朝文武的目光,再一次看向长宁侯杨川。

杨川终于坐不住了。

他站起身来,向给刘彻拱手施礼,然后,慢吞吞的走到公孙弘身边七八尺处,弯下腰去,就是一躬。

“公孙丞相,朝廷对官吏选擢任用是大事,也是你丞相府的本职,我不敢置喙,可是公孙丞相。”

杨川停下话语,很认真的盯着公孙弘凝视七八个呼吸,方才冷淡开口:“本侯适才赶来未央宫的路上,呃对了,就是西门大街一带,再一次遭遇歹人刺杀……”

嗡的一片响。

大殿里再一次骚动起来,群臣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显然被这事儿给震惊到了;甚至,就连刘彻都是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幽冷的瞥一眼公孙弘。

“长宁侯,我大汉列侯、关内侯、关外侯不止百余,为何别人几十年无人刺杀,你长宁侯来到这长安城这才几年,便连番遭遇刺杀?”

“长宁侯,你难道就不知其中的缘由?”

公孙弘面无表情的盯着杨川:“还有,别人刺杀你长宁侯,与老夫何干?上一次你在大朝会上信口雌黄,血口喷人,污蔑老夫雇凶杀人,老夫念你年少,并未多加理会,你这一次莫不是又要说我公孙弘是幕后主使吧?”

杨川点头,直接插嘴道:“对,你公孙弘便是那幕后主使。”

公孙弘冷冷瞅一眼杨川,看上去就懒得理会,而是转身对着刘彻拱一拱手,淡然道:“陛下,今日大朝会,老臣禀奏之事已了,请陛下恩准,老夫这便回丞相府当值。”

刘彻刚要开口说话。

杨川再一次插嘴说道:“公孙弘,上一次没有人证物证,让你躲过一劫,不过这一次……”

他瞥一眼公孙弘,转身对着刘彻躬身一礼:“陛下,微臣经过这一段时日的调养,身体已见大好,请陛下恩准微臣进驻廷尉府,继续审理刺杀案。”

刘彻微微点头:“准。”

杨川拱手谢过,转头看向公孙弘:“公孙丞相,适才在西门大街遇刺时,本侯已然将那一群亡命之徒全部捉拿在案,据他们供认,刺杀之事的中间联络人乃你丞相府管家公孙安,怎么样,公孙丞相可有什么辩解之词?”

公孙弘脸色阴沉,淡淡道:“欲加之罪。”

杨川深深凝视公孙弘一眼,再次转身对着刘彻躬身请命:“陛下,丞相公孙弘有重大犯罪嫌疑,微臣恳请陛下恩准,让公孙丞相到廷尉府去配合调查审理。”

刘彻迟疑片刻,看一眼公孙弘、杨川,再看一眼满朝文武百官,眼底闪过一抹耐人寻味的幽光。

这一道幽光,在杨川看来,似乎有那么几分嘲讽之意……

……

公孙弘终究还是没有进廷尉府。

堂堂大汉丞相,在这种时候才显露出其真正的尊贵之处,刘彻沉默良久,却终于还是没有同意杨川的请求,而是轻飘飘一句‘你先去查案’,便结束了那一日的大朝会。

对此结果,杨川早已知晓。

再怎么说,公孙弘身为大汉丞相、百官之首,等若是刘彻选拔出来的皇权代理人,是这个帝国最为尊贵的大人物,焉能因为区区一桩刺杀案而轻易被捉进廷尉府?

也就是说,在杨川没有掌握直接而有效的证据之前,公孙弘屁事儿没有。

就连皇帝刘彻也没办法。

既然如此,杨川便干脆也没有去廷尉府,而是回到大农令府衙,开始着手处理这段日子积攒下来的一些公务,譬如春耕春播农具牲口等的调配,各州郡荒地开垦和水利工程的批复等等,虽然经过一些程序后得到皇帝、丞相府的批复可以开始动工,可是,调配钱粮之事却终究还是需要大农令具体执行。

这些公务没什么难度,一应属官差不多已然处理妥当,杨川这位大农令可以插手,也可以甩手不管。

毕竟,抓大放小是汉帝国官员的优良传统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不过,这一次杨川却查看的极仔细。

他令人挑出十万钱以上的‘工程项目’,逐一翻阅、查看,并迅速做出两种决定:同意,或否定。

“这九十七件立刻调拨钱粮,并令专人负责钱粮的去向流动,保证事务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提防地方官吏截留、挪用和贪腐。”

“至于这五十二件,全部停下。”

“追回所有钱粮。”

“那个谁,东方朔,你拿了本侯的令牌手札去一趟廷尉府,调集一批绣衣使者去抓人,所有牵涉这五十二件的官吏属员,一并拿下,押解回京。”

东方朔领命而去,大农令一众属官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话。

这些个常规的农桑稼穑、水利堤坝之事,搁在往年,都是大农令整理后统一上报丞相府,然后,一些小钱都是直接批复调拨,差不多都不用皇帝御览。

至于那些几十万钱、几百万钱的‘工程项目’,则由丞相府拿出章程整理成奏章,再由丞相公孙弘在大朝会上奏请皇帝陛下同意,然后便可向各地州郡拨付钱粮之物。

杨川此举,不仅直接否决了公孙弘与皇帝刘彻敲定的‘工程项目’,还要让廷尉府奔赴各地去抓人,这算什么事儿呢!

“长宁侯,这五十二件都经过丞相和皇帝之手,批点文书明白无误……”

一名属官有些迟疑的说道:“咱们大农令无权处置之。”

杨川伸了一个懒腰,随口道:“现在有权处理了。”

“本侯最近一段日子,兼领廷尉府副御史大夫,正在追查一个大案要案,三公九卿之下,可以捉拿任何人进廷尉府地牢去吃茶。”

PS:【道歉】

昨天家里有事,请假一天,厨子给各位读者老爷磕头了。

五个月来,第一次断更请假,厨子心里着急却没办法,家里老人孩子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在医院打点滴,读者老爷请见谅。

厨子提醒大家,夏日酷暑,冰箱里的食物容易变质成为‘毒药’,大家千万千万小心,发现食物有异味绝对不可食用!

(本章完)

第106章 一桃杀三士?(求追读)第348章 钱币 狗大户和危机第368章 不好,杨川小贼要搞事了!第94章 危机(求追读)第59章 战!第158章 卫青的眷顾第437章 这才是开始第50章 豹姐,给力啊第418章 打柴沟第388章 吃相要好看第132章 杨川的算计第268章 先杀几个人第435章 阿铁 少女和大祭司第393章 大婚前戏第414章 李广很生气!第89章 赌约与饲料(求追读)第20章 厨子的工具包第40章 豹姐出事了第45章 今晚涮羊肉第309章 霍去病果然是杨川家的哈怂!第417章 肥肉 诱饵与屠杀第94章 危机(求追读)第417章 肥肉 诱饵与屠杀第459章 令人头疼的祭天金人第162章 皇帝要来了第41章 这是王炸啊第107章 大汉公主的传承手艺第456章 降维打击第7章 十三姨,我还小……第287章 谈一笔生意,谋三家狗大户第191章 我儿子 被废了第467章 杨川,请自重!第202章 紧 俏而妙第302章 卫青是个明白人第57章 颠勺之法第174章 已经迟了第450章 你不尊重人啊?第88章 不正经的曹襄第240章 崔九的秘密第287章 谈一笔生意,谋三家狗大户第445章 援军来了,却又好像没来第331章 狱吏 丞相与公孙世家第27章 大汉厨子到此一游第198章 杨川小贼!第171章 酸烂肉第356章 还治不了你!第11章 石板烤牛柳第206章 汉家女?第352章 论人心:最终却不过一地鸡毛第441章 看到这一幕,杨川放心了第413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啊第47章 涮羊肉(中)第41章 这是王炸啊第301章 鸡鹿塞第89章 赌约与饲料(求追读)第444章 乱了,全乱了!第393章 大婚前戏第200章 挖个坑埋了吧第148章 脑壳好疼……第112章 侯门似海(求首订)第289章 先扔个王炸再说第432章 一锤定音第113章 甜死刘嫖!(加更求首订)第69章 风起云涌第353章 无礼的卫子夫第320章 朕丢不起那个人!第106章 一桃杀三士?(求追读)第235章 二姨给你撑腰!第153章 我是厨子,你是菜刀……第61章 黑暗料理(下)第354章 活儿好,该赏!第458章 元狩元年的腊月二十三第297章 憨厚老实的霍光第3章 清汤羊肉第253章 高祖血脉第443章 这是一道硬菜第299章 论卖相的重要性第34章 明日有雨第448章 你越反抗,本侯便越兴奋第361章 毛遂自荐第297章 憨厚老实的霍光第351章 一拳打在了空处第98章 天大的祸事第213章 解决吃饭问题第25章 封建迷信害死人第412章 两头犟马户第102章 你不认识我?(求追读)第145章 一石二鸟第131章 下次换个地方……第413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啊第331章 狱吏 丞相与公孙世家第63章 张骞啊……(求追读啊)第317章 两个狗男女第121章 卓氏的馈赠第458章 元狩元年的腊月二十三第35章 一段说明文字(阅后即焚)第224章 该来的不来第368章 不好,杨川小贼要搞事了!第124章 霍去病的伤心事第243章 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