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春江水暖

马云禄拉过甄宓,调侃道:“看你平时总想着功业,怎么机会来了,倒又怕了?”

“我……”

“舍不得陛下?”

甄宓大囧,抬头看了马云禄一眼。马云禄挤挤眼睛,甄宓恍然,连忙点头表示赞同。

刘协看得清楚,却不说破,只是轻笑了一声。

“我也会去西域的。”他顿了顿,又道:“云禄也会去。”

甄宓微微侧脸,偷偷地打量着刘协,被刘协抓个正着,顿时大窘。

“陛下……真会去西域?”

“只要有可能,我一定会去。”刘协牵起马云禄的手,握在手心里。“这是我答应过你的。”

马云禄红了脸,轻轻地抽了抽脸地,却没能抽出去。

甄宓眼神闪烁。“陛下,西域不是……蛮夷之地吗?”

“地只有肥沃与贫瘠之分,没有文明与蛮夷之别。”刘协悠悠说道:“就算是贫瘠之地,有了人,也就是有了文明。文明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区别只在生产能力高低而已。拥有先进生产力的未必就是文明人,也可能是野蛮的强盗。”

甄宓听得有点晕,想问又不敢问。

马云禄则不想问,只是静静地听着。

刘协也不想解释。

他是真的想去西域,将那些以文明人自居的强盗的祖先暴揍一顿,送到山里挖矿。

但中原的改革还没有完成,他走不开。

这也是他不愿意再对杨彪等人让步的原因所在。太好说话了,他们会得寸进尺,改革也会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变形,走了弯路。

他虽然年轻,时间比较充裕,却也不能一味绥靖。

他必须让他们明白,他只是愿意给他们机会,而不是有求于他们,不可能任由他们摆布。

主动权一定要控制在手中。

人才?在印刷术的加持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再说了,只会读圣贤书,嘴上仁义道德,身体无比诚实的算什么人才。

信仰要落在实践上才是真正的信仰,否则都是谎言。

相比之下,他反倒有些赞赏李膺、范滂等人,虽然有些偏激,却愿为理想牺牲。

依附公孙度的那些人算什么东西。

这类人,全部送到海外去,让他们自生自灭。能不能幡然醒悟,杀出一条血路,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

杨彪回到自己的临时公廨,想了一会儿,派人请来了邢颙,向他通报了天子的决定。

邢颙很不甘心,还是觉得这个惩罚太重了。

杨彪却说,他赞成这个决定,相信太尉府、司空府也不会反对。

公孙度只是一个辽东太守,竟敢做出悖逆之举,无异于自取灭亡。如果天子不予惩戒,寄寓交州、益州的士人必然会觉得朝廷软弱,无所忌惮的为那些有不臣之心的封疆大吏出力,必然会影响天下一统的进程。

退一步说,那些人依附公孙度,可见道德、见识都不足称道,不值得你为他们奔走。

让他们跟着刘备、孙策征伐海外,或者留在辽东,总比禁锢终身好。

邢颙听了,不敢再多说什么。

影响天下一统的责任太大了,他承担不起。

再者,天子将惩处的目标局限于依附公孙度的人,而不是针对所有寄寓辽东的人,也算是节制。据他了解,那些知名的大儒如管宁、邴原等人都没有在公孙度的伪朝廷中任职,应该不会受到牵连,他也没必要过于坚持,与天子发生冲突。

“杨公,天子此举会不会成为朝廷制度?”

杨彪沉吟片刻。“子昂,经学依然是最高深的学问,但仅凭通经入仕,怕是不太可能了。至于邀名之辈,更是休想。只有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之人,才是朝廷需要的栋梁。”

邢颙有些脸热。

他怀疑杨彪在委婉的批评他泥古不化,但杨彪没有说破,他也不好自找没趣。

怏怏之下,邢颙起身告辞。

看着邢颙垂头丧气的模样,杨彪也暗自叹息。

他已经说得很透彻了,邢颙——以及和他有相似想法的人——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他却无法决定。这是一个变革的时候,不出意外的话,会有一大批读书人受挫。

就像当年拒绝叔孙通的鲁国儒生一样。

时代在变,儒学也必须跟着变,否则就会被淘汰。

下一个董仲舒又在哪里?

杨彪想了很久,决定给孔融、王朗等人写信,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

对辽东的处理方案送到长安,三府会议。

不出杨彪所料,太尉贾诩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坚定的支持天子,而且着重强调了威慑交州、益州的重大意义。司空周忠虽然有些想法,却也没有激烈的反对。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补充后,这份决议迅速通过了。

会签之后,处理方案迅速送回冀州,同时以邸报的形式公诸于众。

仿佛一块巨石投入水中,迅速激起了惊天巨浪,本已争论激烈的太学受到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人都抛下了之前的议题,开始讨论这个处理方案可能带来的影响。

有亲友在交州、益州的更是不敢怠慢,立刻写信,让那些滞留未归的亲友尽快返回家乡。

天子已经平定辽东,孙策很快就会转战交州,士孙瑞也会进兵益州。随着战场上的不断胜利,天子的底气越来越足,惩罚也会越来越严厉。

再不回来,他们也许就永远回不来了。

几乎在同时,孔融、王朗等人接到了杨彪的书信。

了解了诏书背后的博弈,他们都觉得事态严峻,不能小觑。

天子亲自坐镇冀州,强推度田,让世家、大族苦不堪言的同时,也在普通百姓中积累了威信。在大力推行教育的情况下,用不了三五年,天子就会有足够的人才可用,再也不会受制于士大夫。

相反,固守儒家经典,却没有实际行政能力的士大夫将会被排斥在仕途之外。

尤其是需要相关专业能力的职务,将会被诸堂毕业的学生垄断。

如果不想办法,用不了十年,儒生就会在郡县失去话语权。二十年、三十年后,儒生在朝堂上的声音就会弱不可闻。

必须有所行动,是无数人的共识。

但如何行动,却造成了巨大的分歧。

孔融露布上书,建议修订《孝桓帝纪》。

他的理由是编撰《孝桓帝纪》时,孝灵皇帝即位不久,尚未成年,朝政被曹节等人把持。本朝朝政败坏,就是从孝桓帝重用宦官开始,曹节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修史多有干扰,造成记载不实。

天子罢宦官之制乃英明之举,值得赞赏。如今没有了宦官掣肘,有必要对《孝桓帝纪》进行修订,去伪存真,修成一部信史。

第306章 知错能改第277章 人心叵测第734章 百川归海第374章 高下立见第411章 去而复来第110章 人心第844章 同心协力第398章 雪中送炭第986章 不让须眉第906章 名不副实第328章 胜而不骄第368章 常山赵云第491章 蛮夷向学第601章 狐假虎威第120章 奉诏讨贼第221章 宠辱不惊第1025章 君子有畏第579章 倾家相助第756章 亲疏远近第706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第222章 天子门生第566章 古今不同第701章 深不可测(穿越回原始打赏加更)第566章 古今不同第431章 当断不断第148章 庆功宴上第1223章 目中无人第815章 见面礼第385章 有容乃大第660章 轻重缓急第627章 身不由己第174章 惺惺相惜第537章 言传身教第29章 谁有勇无谋第85章 劫后余生(撒哈拉渔夫2打赏加更)第489章 缓缓图之第1183章 长远规划第168章 新起点第792章 儿女心思第1103章 千里之眼第554章 瞻前顾后第1149章 半日闲第361章 山河变(兢兢业业寂寞哥打赏加更)第328章 胜而不骄第22章 将军欲为周亚夫?第789章 保大保小第1170章 迎难而上第444章 点石成金第278章 沙陵湖畔第328章 胜而不骄第928章 死有余辜第706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第1049章 他乡遇故知第1068章 将来可期第600章 暗度陈仓第297章 马超出击(乱武三国打赏加更)第48章 众怒第491章 蛮夷向学第318章 敢为天下先第969章 一招制敌第375章 一念之差第340章 一进一退第499章 集结,准备战斗!第572章 入乡随俗经994章 难兄难弟第545章 旧习难改第548章 再至金城第764章 入室操戈第440章 见贤思齐第802章 所见略同第693章 东西有别(菩缇打赏加更)第405章 迎难而进第950章 乌托邦第1000章 朝中无人第830章 殊途同归第1155章 主动请缨第579章 倾家相助第214章 少年意气第606章 常人之见第816章 四十不惑第1175章 妇人之见第191章 同病相怜第1217章 万象更新第973章 公事公办第526章 决战(九)第551章 中山甄氏第443章 志当存高远第505章 欲擒故纵第1112章 反客为主第987章 有意为之第682章 故态复萌第1095章 机不可失第501章 有舍方有得第508章 无路可逃第1130章 水到渠成第264章 意外不断第686章 时代转折第853章 仇人见面第101章 后悔药第1173章 勇者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