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郑芝龙必须死

“田川见过齐王殿下!”

因为从小到大都在倭国居住的原因,田川的举止已经完全倭人化,若非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很难让人想象他竟然是曾经大明海上巨寇郑芝龙的儿子。

“老朽朱之瑜拜见齐王殿下!”

“二位快快请起!”

周士相连忙阻止欲要行礼的田川和朱之瑜,尤其是后者,不但是年近六旬老人,更是传奇人物,周士相如何敢受他一拜。

朱之瑜是贡士出身,但却从来没有做过明朝的官。崇祯十一年的时候,他以“文武全才第一”被地方荐于礼部,然而朱之瑜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官为钱得,政以贿出,流民四起,不愿出仕,只在家乡专注学问。

甲申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朱之瑜时年四十五岁。不久,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改元弘光。时江南总兵方国安推荐朱之瑜,并奉皇帝诏命征召他,但朱之瑜仍不肯就任。弘光元年正月,朝廷又下令征召朱之瑜,他仍不就任。弘光帝和隆武帝相继死后,朱之瑜见国家危急,这才铤身而出赴日本筹饷,想借日本援兵资助舟山守将、兵部左侍郎王栩,以恢复中原。

由于日本实行海禁,不许外人停留,朱之瑜无功而返。永历四年,朱之瑜再次飘浮东海去日本,不料被清兵发现。清寇白刃合围,逼他髡发投降,但他誓死不降,清兵被他的义烈所感动,偷偷驾舟将他送回舟山。

次年,朱之瑜又去日本,后由日本到安南。当他正要起程返回舟山时,舟山和四明山寨都被清兵攻陷。鲁王走避厦门,于永历八年降诏徵召五十五岁的朱之瑜。不过因朱之瑜东西飘泊,住处不定,玺书辗转两年后才到他手中。朱之瑜接到诏书,想立即转赴思明返回舟山,但苦无交通工具,困于安南。只得先回复鲁王一封信,陈述他历年海外经营、筹资觅饷的苦心。

急于早日回国尽忠报效的朱之瑜,终于在永历十一年等来了日本船,准备乘舟渡海归国。不料在二月遭安南供役之难,被羁五十余日。

安南权臣郑柞知道朱之瑜是大明有名学者,便留住他,拜他官爵,迫他行臣子跪拜礼,朱之瑜直立不肯跪。差官举杖画一“拜”字于沙上,朱之瑜乃借其杖加一个“不”字于“拜”字之上。郑柞大怒,当着朱之瑜的面,杀了许多人威吓他,朱之瑜始终没有屈节,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

郑柞见状,只得放过朱之瑜。随后未过多久,安南遭到太平军的远征军攻击,安南军队屡战屡败,最终和太平军签订丧权辱国的《海阳条约》。

条约规定安南方面必须释放被囚的明朝官民,当时远征军都督赵自强一心只想救出公主一行,并不知道朱之瑜就在安南。安南方面却以为明军是要他们释放所有被囚明朝官绅,所以将朱之瑜也给放了。

被释放的朱之瑜因为没有官身,太平军方面也不知道他的存在,所以并未对其加以重视。朱之瑜也因为对太平军不知底细,一心只想去金厦相助鲁王,所以也没有选择去广东,而是搭乘了一艘商船前往金厦。

朱之瑜回到思明后,时值郑成功和张煌言会师北伐,他欣然从军。北伐军收复瓜州,攻克镇江等役,朱之瑜都亲历行阵。北伐军一度进军顺利,收复四府二州二十四县,直抵南京城郊,兵威震动东南。

然而由于郑成功目光短浅,盲目屯兵南京坚城之下,贻误战机,且律兵不严。致使北伐军在南京城外被击败,郑成功转而退往福建沿海,后行师海上。张煌言部浙军也在清军的围剿下崩溃,后被从江西赶到的太平军相救。

郑军撤兵时,朱之瑜和郑成功失去联络,在江南躲了几天后,听到的到处都是北伐军被清军歼灭的消息,甚至传闻张煌言也叫清军抓获。朱之瑜绝望之下,认为复明无望,但又誓死不肯剃发降清,遂在友人帮助下凄沧渡日,发誓永不回到故国。

朱之瑜东渡日本后,却因日本施行锁国政策,三四十年不留一唐人,未能获准登岸,困守舟中。日本学者安东守约闻朱之瑜到来,以手书向朱之瑜问学,执弟子礼。安东守约等人为其在日定居奔走,后郑芝龙次子田川知道此事后,出力帮助朱之瑜游说日本幕府,终于使幕府破了40多年国禁,得以在长崎租屋定居,结果长达十多年的海上漂泊生活。

虽然在日本定居下来,不再海上漂泊,但对于故国,朱之瑜始终是放不下心的,可一想到故国如今沦于满鞑胆膻之手,他就悲愤莫名。

原是想从此终老异国,将对故国的思念永远深藏在心中,却不曾想,故国此时已经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南都光复的消息是田川亲自告诉朱之瑜的,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朱之瑜激动的来到长琦海边,向着大海对面遥遥磕首,同时迫切想回到故国。为此,朱之瑜驱逐满州,救回乃父为由劝说田川与他一起归国效力。

一直以来,田川对于父亲郑芝龙被满清囚禁亦是十分担心,他屡屡相助大哥郑森讨伐清军,却屡屡失败。现在大兄已经病死军中,郑家基业全盘被朝廷大军收编,他再呆在日本已经失去为家族谋利的意义。唯今之计,若想救回父亲,则必须借助明国朝廷大军,否则,千难万难。

最终,田川接受了朱之瑜的劝说,写信给自己已经被大明朝廷封为闽亲王的弟弟郑袭,请他向明国权臣齐王殿下转达他欲回国效命之心。很快,海对面就有回信,弟弟郑袭告诉自己这位同父异母的二哥,大明齐王殿下十分欢迎他回国效力。

田川当即带着在日本的郑氏族人和招募的千余浪人武士与朱之瑜一起踏上归国之路。在海上飘泊了半个月后,终是抵达长江口。

在上岸之前,朱之瑜特意穿上了自己多年没有穿过的故国服饰,在见到眼前这位年轻英武的齐王殿下后,他很是唏嘘。曾几何时,国姓爷也是这般英姿勃发的屹立在世人面前,只可惜英雄已逝。

周士相亲自出面接见田川和朱之瑜,不仅仅是对他们从海外归来的肯定,更是想通过他们了解日本国的情况,为今后的征倭做准备。

在为田川和朱之瑜设宴接风之后,周士相并未食言,授田川为总兵衔,所部编为东海水师陆战一团。拜朱之瑜为随军参赞,负责和日本国及诸海外国的联络事宜。

得知齐王大军将在两天后启程北上,攻击辽东后,田川和朱之瑜不甚激动。

待他二人退下之后,新二军的军长苏纳皱着眉头上前低声说道:“大帅,这个田川是郑芝龙的儿子,他回国参加北伐恐怕不是为了大明,而是为了救他父亲。若是郑芝龙被救出来,恐怕水师那边会有很大的麻烦。”

“新安侯所言甚是,郑芝龙一代枭雄,如今虎落平阳,不得不趴着,但若让他重入大海,恐怕水师有变。”

出任大都督府幕僚副官的董常清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如今水师分为东海水师和长江水师、南海水师三部,但论实力,无疑东海水师最强,拥有的战船和兵将也是最多,长江水师和南海水师加在一起,都不足东海水师三分之一。

这次北上作战,便是以东海水师为主力,长江水师只是负责物资运输和配合作战。而东海水师是以原郑军水师改编而来,统帅郑鸣俊叔侄更是郑芝龙的晚辈,郑氏族人在东海水师基本占了军官的八成,如果郑芝龙被救出来,那么东海水师到底听谁的,他们还姓不姓周?

依郑芝龙的秉性,有朝一日若得自由身,恐怕就不会甘于人后了。东海水师一旦易手,对太平军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虽然单凭水师,郑芝龙不可能影响到大局,可是却能让周士相为未来定下的海外战略泡汤。没有强大的海军,周士相再有超前的意识和眼光,再有多么坚决的毅力和决心,终是无法付诸实施。

“大帅,郑芝龙绝对是个麻烦,是不是派人做掉他?”苏纳眼光颇冷。

董常清点了点头:“这件事可以交给军情司办,张大使在北京有人手。”

“郑芝龙不能死在我们手中,那样会寒了人心的。这世上,没有多少秘密会永远不为人知的。”

周士相摇头拒绝了苏纳和董常清的提议,郑氏水军对他十分重要,但这不意味着他就必须亲自动手解决掉郑芝龙。

“郑芝龙死在清廷手中,才是最符合我们利益的。”周士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董常清不以为然:“清廷若要杀郑芝龙,早就杀了,也不至于留他到现在。”

“是啊,大帅,鞑子不会杀郑芝龙的,还是让军情司动手吧。”苏纳附和董常清的意见,他不认为清廷会杀郑芝龙。

“这倒未必。”周士相轻笑一声,“顾炎武有个外甥中了清廷的状元,郑芝龙的事就着落在他身上了。”

董常清略有些惊讶道:“大帅是说昆山那个徐元文?此人是中了清廷状元不假,但据属下所知,他现在不过是个词臣,人微言轻,如何能决定郑芝龙的生死。”

“有些时候,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只需要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行。这句话也不一定需要大人物来说,小人物同样可以。”

周士相笑了笑,郑芝龙必须要死,这一点没有商量。现在就看那个徐元文会不会为自己后路考虑,会不会听他舅舅顾炎武的话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公的不在抓母的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么?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亲自去抓张煌言!第五百一十二章 赶着投胎啊!第626章 恭请唐王监国!第四十三章 太平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620章 应城大会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条约第二百零四章 黄泉第287章 扬眉吐气第五百二十章 天子逃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报讯第一百三十三章 绝望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虏,拿下第617章 壮丁对壮丁第八十八章 转进第六百八十二章 吴三桂的好心第二百零五章 药库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儿是探花郎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阳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第二百章 水师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章 易帜反正 下第614章 罗托的援军第九百一十四章 汉人不如狗吗!第一千五十八章 《告郑经书》第一百二十八章 后山第十九章 晦气第八十章 万岁第三十四章 恐吓第五十五章 贼秀才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变法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于亮剑的汉人英雄第九十九章 保证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七百九十八章 强渡第一百八十四章 西府第637章 游射 僵持 全军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爷,你不要命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广西狼兵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礼服人第一千一十八章 让我拦截朱由榔?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局面 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西进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四百五十五章 时间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复小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赵良栋也反了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话与你们说第一百二十二章 蚊虫第四十一章 整编第七百八十四章 达素遣使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帅,您也无后第八百一十六章 做李自成还是左良玉?第三百四十四章 抢劫澳门第六百五十六章 诸王之中,唯杰书可用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册凭谁作第一千四十章 汉人香第七百三十九章 阴兵过道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历归国 上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当于开封登基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举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七百四十九章 万胜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历归国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于亮剑的汉人英雄第十四章 劝说第一千一百章 灰飞烟灭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杀鸡取卵第九百六十八章 额驸第八百六十四章 将军难免阵上死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块吃肉 大碗喝酒第七十七章 吞并第四百一十一章 我见见耿精忠他娘第620章 应城大会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九百九十四章 鞑靼王朝的危机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东征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放下武器,送尔归国第三百一十六章 将军府做寿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娘家第五百五十九章 平郡王第三百四十八章 帝国主义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于亮剑的汉人英雄第五百六十一章 猎头令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八百七十八章 大营救不得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广东蛮子进展太快了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临比我更烂就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六十八章 军制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