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两宫太后

北京现在有三个太后,一个是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另两个分别是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侄孙女,圣母皇太后则是小皇帝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出身汉军八大家之一的正蓝旗佟家。

顺治死时只有24岁,他众多嫔妃也都年轻,博尔济吉特和顺治年纪相同,也只有24岁;佟佳氏比顺治小一岁,今年才23岁。两个女人如此年轻,却被并尊为两宫太后,也是世间少有之事。

鞑子小皇帝玄烨过完年已经9岁,因为年纪尚小,无法亲政,所以朝政大权都由他的祖母和辅政大臣们操持,玄烨除了每天到朝堂上坐上片刻,其余时间都在宫里进学。

以前顺治在时,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选了老师讲课,不过现在三阿哥玄烨成了大清朝的皇帝,他的老师便成了帝师。按照从前明朝的规矩,太皇太后布木布泰亲自选了顺治十五年的进士陈廷敬、熊履赐和状元徐元文为孙儿的帝师,教授汉文。又让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担任小皇帝的满蒙语言老师,以免小皇帝长大之后不通满蒙文字。

除了这四个人,上月底,玄烨生母佟佳氏又推荐了武英殿大学士傅以渐为小皇帝老师。

这个傅以渐十分了得,山东人,乃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状元,顺治十五年就为内阁大学士。顺治十六年的时候,因为顺治染病,两个月内积压奏疏800余件,傅以渐奉旨代拟批阅,结果三天之内全部处理完毕,让顺治十分惊讶。布木布泰也听闻过此事,所以佟佳一说,她便同意了。

这天,小皇帝退朝,按例给两宫太后请安。母后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人,十分崇信喇嘛教。圣母皇太后佟佳氏原先倒不怎么信佛,不过丈夫死后,她也信起佛来,并且在博尔济吉特的影响下,对喇嘛教也是痴迷的很。

玄烨过来请安时,两个年轻的太后正跟一个喇嘛僧对面坐着,讲经说法,谈得非常起劲。

坤宁宫的管事太监,从前顺治身边的贴身赵全见皇帝来了,忙给两位太后禀了一声音。

佟佳笑着招呼儿子过来,对他道:“皇帝来得正好,你也来听听师傅的说法。”说着就把玄烨搂入怀中,一面抚弄他的脖子,一面静听喇嘛僧讲道。

博尔济吉特和玄烨的关系不是很亲,又见他被生母搂着,自不便再对玄烨有什么亲热举动。

听了那喇嘛僧讲了几句,玄烨有些不耐烦的抬起头,对生母佟佳氏道:“母后,这位师傅想必肚子饿了,传旨御厨房赐斋罢。【】”

闻言,那喇嘛僧自是知道皇帝不愿意听自己说法,很是知趣的谢恩出宫。

博尔济吉特和佟佳自不会因为皇帝的举止有所不快,吩咐宫女端上点心。

“皇帝,今儿朝会议了什么?”博尔济吉特将一块点心递到了玄烨手中。

“议南朝的事呢。”玄烨伸手接过点心,捏了一块递进嘴中。

“听说南朝要发兵来打咱们,也不知鳌拜能不能把他们给挡住。”

佟佳氏一脸忧心,虽然深居宫中,但身为太后,外面的事情她又如何不知。自打她哥哥佟国纲随战死在南边,丈夫又因为亲征失败回来郁郁寡欢导致染花驾崩以后,佟佳氏就十分担心这大清终有一天守不住关内的花花江山。真要是让汉人重新得了势,她娘儿俩难道还能活么。

博尔济吉特也很担心,但她没有将这担心表露在脸上,因为她怕小皇帝会因此而害怕。

玄烨咽下嘴中的点心,摇头道:“母后不用担心,南朝这会打不过来。索尼他们说,南朝那个贼秀才点了兵马,要学孙可望一样篡了朱明的江山呢。”

“真的吗?”佟佳氏有些激动,“真若如此,可真是上天保佑我们大清了。”

“等儿臣长大了,一定跟父皇一样,也御驾亲征,将南都那个汉蛮子秀才捉给母后,让母后打他的手板心,要还不解恨,就拿鞭子抽他的屁股。”玄烨噘着小嘴,打手板心和抽屁股是他能想到的最恶毒的手段了。

佟佳氏和博尔济吉特都被小皇帝的童言逗笑,笑声之余却都是神伤,当初她们的丈夫若不是执意亲征,恐怕也不至于英年早逝,留下她们孤儿寡母。

玄烨想到一事,忙擦了擦嘴,道:“对了,母后,儿臣有一件事情,要说与你们听呢。”

“皇帝想说什么?”博尔济吉特微笑的看着玄烨。

“这几天经筵讲官进讲的是《尚书》,儿臣听着倒很喜欢。徐师傅讲的要比熊师傅和陈师傅讲得好听。”

“皇帝能够喜欢读书,是好事,我们听了可高兴着呢。”佟佳氏笑道。

博尔济吉特却道:“皇帝喜欢念书,是好,只是别太认真了,身子也要紧。咱们又不比百姓人家,靠着这个要应科第,不过认得几个汉字,能瞧瞧章奏罢了。”

“母后教训的是!”

玄烨点了点头,顿了一顿,又道:“儿臣听那徐师傅说起中原的主子,从古到今,最好不过就要算着唐尧虞舜。那唐尧的好处,就在和睦九族的人,九族都和睦了,然后化及百官,化及万国,天下没一个人不被他的恩,没一个人不服他的治。儿臣现做着中原主子,想就学那唐尧的法子,先把九族的人和睦起来。母后瞧好不好?”

听儿子如此懂事,佟佳氏不由点头称许:“一家子人,原是要和气。你既然肯效法尧舜,那便去做好了。”

“九族和睦是不错,不过皇帝得记着,满蒙子弟才是我们大清根本,可不能主次颠倒了,要不然,却是祸事。”

佟佳氏是汉军正蓝旗的人,严格意义上不属满州人,博尔济吉特却是蒙古人,大清国策满蒙一家,可不是满汉一家,所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以提醒小皇帝国家根本所在。

佟佳氏对博尔济吉特所言有些不满,但对方是太皇太后的侄孙女,又是儿子的嫡母,现在朝廷也非常需要蒙古人的帮助,故而就是不快,也只能按在心中。只寻思等娘儿俩独处时,怎么也得让儿子知道,他身上流的可有一半汉人的血呢。。

a

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东有文督师在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千七十五章 几万对几百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二百四十九章 帮助第一千六十八章 师汉长技以制汉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乱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狈为奸 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武器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话与你们说第一千三十章 满世界都是肥羊第七百三十一章 胡无人 汉道昌第八百二十三章 擒虎不成 反被虎伤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烨即位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贼先擒王 上第八百三十四章 藩主,我的罪过赎了么!第三百七十一章 爱新觉罗家的女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633章 北伐军的组建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为满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为了活下去第八百八十二章 吴三桂反了!第五百零九章 梧州城破 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疯狂 崩溃第十八章 剔发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门来信第六百章 为了粮食开战第六百四十一章 鞑子说我是鞑子第617章 壮丁对壮丁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关外第四百零九章 权力是味春药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战三捷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二章 家恨第二十九章 成全第八十四章 选择第七百九十八章 强渡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两茫茫永历番外言 可不订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来,故都见!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四百七十八章 广东又来报捷了!为了帝国永历番外言 可不订第三百五十五章 杀尽鞑子方罢手第三百四十一章 火德尚红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让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凭啥我不能做巡抚?第四百六十九章 济度怎么死的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还想卸磨杀驴么第二百三十七章 决战 七第八百二十章 克继大宝第三百五十五章 杀尽鞑子方罢手第二百七十一章 让他们告去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滚江龙第六百九十七章 乱世用重典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千一十章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汉人第九十九章 保证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杀第九百五十章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对不住将士们 完第一千二十九章 经济越发达,粮食就越少第七百四十六章 死亡之路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没了,怎么办?第八百九十四章 鳌拜等急了吧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二百三十七章 决战 七第八百一十九章 剜心肝 调血酒 祭孝陵第四百九十八章 马鹞子的委屈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事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是阴谋是阳谋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惨案第七十三章 正轨第一千三十四章 吴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一千二十二章 谭诣要干什么?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七百五十五章 金陵 三第一千九十九章 乱民,不足虑也!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岳乐第290章 8旗爷们来了第四百二十章 我说他是他便是第八百七十一章 风吹麦浪第三百零九章 南蛮子太狡猾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饮长江水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马第二百四十三章 决战 十三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马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投降 逊位 送太后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册凭谁作第二百六十五章 前山寨第四百三十章 乱动乱叫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