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黄毛小儿

七星关之战使吴三桂名声大振,顺治派侍卫尼雅达亲往他军中慰问,不过有一事却比大败李定国、皇帝专程派使慰问还要叫吴三桂高兴,那便是和他一起南下贵州的搭挡李国翰病死了。

李国翰是汉军镶蓝旗人,太宗时任宫中侍卫,因作战勇敢被太宗赐“墨尔根”封号,后擢其为汉军镶蓝旗固山额真,世职累进一等昂邦章京。顺治五年被清廷授予定西将军,与吴三桂一起镇守汉中。

算起来,李国翰和吴三桂搭档快十年了,可是他的死却没让吴三桂有半分悲伤,反而欣喜若狂。因为名义上李国翰是协助他,但实际却是清廷派来监视与牵制他这个平西王的。同李国翰一样负有牵制吴三桂使命的还有一人,便是川陕总督李国英。

李国英和李国翰都姓李,名字也都有一个国字,不知道的人都道他俩是兄弟,实则二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李国翰早在后金时期就是汉军旗人,而李国英直到甲申年还是明朝大将左良玉手下的总兵官,他与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一起降清,后随肃亲王豪格进军四川,因功升为成都总兵,如今却已是川陕总督了。

现在二李去了一个,吴三桂如何不喜,更要重的是,李国翰这一死,其麾下的清军只能归吴三桂节制,由此使得吴三桂能够指挥的清军兵力达到了七万余人。再加上在四川、贵州一路收编的南明降军,名义上属平西王吴三桂调遣的的兵员已近十万之众。正因兵员众多,实力强悍,故吴三桂才有底气和李定国先后在黑石渡、七星关大战。

不过这两场大战虽然战胜了李定国,逼使李定国退往云南,但吴三桂也为此付出了伤亡近两万的代价。大战过后的吴军也无力继续深入,只能在遵义一带休整,等侯其它二路清军到来。

五月初七,进入贵州的信郡王多尼命吴三桂火速赶到平越州东南的杨老堡参加军议。与此同时,贵阳的罗托和洪承畴,都匀的赵布泰和线国安等清军将领都接到了多尼命令。

吴三桂没有急着赶往杨老堡,他知道多尼所统满州大军虽然已入贵州,但肯定不会充当入滇先锋,更不会让满州兵将在云南大量伤亡。所以多尼所部名为大军主力,实际却是各部清军的督战队,尤其是他吴三桂的督战队,谁让他平西王是汉人,手下的兵将也都是汉人呢。清廷以满州制蒙军和汉军,又以蒙汉军制绿营,这个国策和用兵方略不论何时都不会改变。

吴三桂不是不想抢这灭国首功,可李定国虽然退回云南,但其直属本兵尚有两三万精兵,又有刘文秀、白文选、冯双礼、马宝、马唯兴等部明军分散在云南各地,这些人手下兵员或多或少,加在一起也有十万众。另外云南境内还有仍听令于永历朝廷的土司兵马,所以虽只剩一省地盘,可清军想要彻底占领云南,解决各路清军恐怕仍需几场恶战打,不是轻轻松松就能直取昆明,阵斩李定国,擒获朱由榔如此简单的。

黑石渡和七星关这两战,吴三桂的嫡系关宁军伤亡很大,那些降兵虽多,但不可依仗,所以吴三桂现在真正能调动入滇可与云南明军作战只有三万人不到,这点兵力只能堪堪敌住李定国的本部兵,若再对上冯双礼、白文选他们的兵马,恐怕就敌不过了。就算能胜,几场大战下来,只怕吴三桂的嫡系关宁兵也伤亡怠尽了。

兔子急了尚咬人,吴三桂不想再打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恶战。从前在辽东时,他就明白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也看多了舅舅、父亲他们是如何为了保存关宁军而牺牲那些外省客兵的。做军头就要有兵,做王爷也同样如此,没有兵马,便是让你当皇帝又如何?别看清廷现在对吴家很是宠信,吴三桂封王,儿子配了公主,又许了一省地盘养他平西藩,可真要把兵马和明军拼光,恐怕清廷就会收起先前的一切许诺,对他平西王也来个清肃了。

吴三桂看得很明白,因此不想再充当入滇先锋,将自己的老底子关宁军都消耗在云南。他召来手下谋士方献亭和胡守亮,向他们求计如何避免沦为炮灰。

胡守亮早年就是吴三桂舅舅祖大寿的谋士,祖大寿降清后他投了祖大寿的妹夫吴襄,也就是吴三桂的父亲,此后便一直在吴家出力。当年吴三桂在决定投闯还是降清时,胡守亮和时为山海关总兵的高第都是主张降清,这才让吴三桂拿定主意和多尔衮联络。清廷要吴三桂领军南下时,胡守亮正好生病,没来得及随军,但病一好便急忙赶来遵义了,此举让吴三桂很是感动。

胡守亮对吴三桂道:“若寻求自保之策,必须搞清楚明军主力在云南的分布。”

吴三桂点头道:“派往云南的探子回报,李定国所率主力驻扎在罗平,伪蜀王刘文秀因被李定国夺了兵权在昆明郁结重病,已是领不了兵,其他将领如冯双礼、白文选等人驻防何处,暂时还没有探查清楚。”

胡守亮笑了笑,道:“知道李定国在哪就行了,其他人不足为虑。”

“胡兄怎能如此说话?”方献亭有些惊讶。

“明军之中,就数李定国足智多谋,又最能打,所以咱们只要不去罗平硬碰李定国,怎么也不会在其他人手中吃亏,这样自然就能保存实力。”

吴三桂闻言欣然赞同,道:“这话言之有理,本王也是不想再与李定国硬拼,毕竟咱们的老底子消耗多了,谁知清廷会不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方献亭沉思片刻,道:“我倒以为不管是李定国,还是白文选又或是冯双礼,咱们都尽量不要跟他们动手,让罗托和赵布泰、线国安他们去打,等他们打了之后,咱们再看结果决定下一步行动。”

“坐收渔翁之利,这法子是好,可多尼怕是不会让本王闲着。”吴三桂有些担心,想法是好,可多尼能让他就这么在遵义保存实力?

不想方献亭却“噗哧”一笑,道:“王爷,兵是你领的,仗也是你打的,多尼个黄毛小儿在后方能管得着王爷怎么打?”

胡守亮也笑了起来:“王爷尽管放心去杨老堡便是,多尼有什么安排,王爷先听着,且看其他人怎么说,能推就推,推不掉便先应着,左右这仗是王爷指挥,多尼这个大军统帅和他父亲多铎、伯父多尔衮比起来嫩得太多,和尼堪、岳乐他们也不能比,咱们就欺他了又怎样?”

二位谋士这么一说,吴三桂顿时会悟,说实话,打心眼里他也是看不起多尼这个才岁的大军统帅,试问一个从未经过战阵,只不过靠袭了父亲王爵的黄毛小儿能有个狗屁本领?

当下便也宽了心,将各部军务安排之后,便带着大将胡国柱赶往杨老堡。(未完待续。)

第九百七十三章 暂罢朝会第八百七十章 鳌拜很欣慰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会反对第一百零六章 逃跑第五十五章 贼秀才第二百五十七章 进军第634章 贼秀才不过第2个李定国第三十一章 舍命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殿下须马上成亲第三百六十三章 哈哈木已死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二十章 屠杀是为百姓好第五百四十四章 拥唐派第八百一十二章 官兵进府了!第二十六章 镇压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云集第四百五十四章 取舍第八十九章 措施第四百一十九章 粮草先行第四十章 公库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卫国第一千一十一章 钱多人傻速来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将军到第二百六十九章 岭南三忠第四百零二章 危险的太平军今天无更第八百一十五章 杀猪传统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满门抄斩 靖海侯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三百七十六章 广东的天要变了?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书大人乃饵也!第一千零八章 贼秀才先动手第九百七十七章 布政大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亲军 湖南 湖北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四百六十二章 谁赞成 谁反对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三百一十七章 贼秀才好大胆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世道第七百零六章 本提督要办事了第三十八章 大义第二百四十六章 战后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杀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法西斯的幽灵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九百一十三章 闽王 顺王 辽王第七百一十六章 迎大明天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决战 十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亲王第二百七十章 读书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满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亲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战个痛快第一百四十一章 汉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吴三桂不过一个阿哈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保卫开封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梁化凤第八百六十三章 斩将夺旗第一千八十四章 辽东军团第一千四十三章 皇帝没了,怎么办?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投降 逊位 送太后第四百五十六章 为何抛弃我!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鲜 和约 白旗家眷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无头公案 朱三太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广西第四十七章 练兵第三百零三章 抢粮食第八百九十八章 马鹞子冲营第五百二十章 天子逃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满兵前,汉军后第七百零六章 本提督要办事了第四十七章 练兵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九百五十五章 从崇祯元年开始补第八百六十九章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第二百三十七章 决战 七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养我族之兵第二十八章 银子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凭什么认祖归宗!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钱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复仇之战的号角第三百三十八章 精忠报国第三百五十九章 绝地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关第八百七十七章 该咱汉人扬眉吐气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顺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出你们的威风来!第一千九十三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第二百一十五章 赐婚第一百六十八章 攻守 七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郑芝龙必须死第632章 罗托当可全歼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滚江龙第302章 银子和粮食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师称帝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凭什么认祖归宗!第六百六十三章 内阁 六部 小九卿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红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