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钱不够用了

广东,忙于整合力量准备西进的周士相突然发现自己的钱似乎不够用了。

一直以来,太平军实行的都是公库制度,即规定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粮食、盐油菜肉都必须上交公库﹐然后由公库视官兵家眷需要再行拨给。此制度保障了参加太平军的官兵及其家眷生活所需,也吸引了大量贫穷百姓参加太平军。

当初周士相在罗定时曾大力宣传“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肉吃,人人有衣穿”这个口号,而公库制度便是这个口号的保证。完全建立在人无私财和平均分配原则上的公库制度,在太平军创立之初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太平军的不断军事胜利,所占领的城市乡镇日多,财货来源也变得丰富,再加上大量降兵的加入,公库制度自然受到冲击和破坏。

人都是有私心的,从前那些一无所有的穷人突然有了自己的收入,在太平军中也有了一定地位,必然会开始聚集自己的私财。太平军兵员成份本就复杂,土匪、降兵占了六成之多,指望这些或为了活命,或为了发财而加入太平军的官兵能够严格执行缴获充公,严格律己,基本上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故而周士相在成立老四镇时便开始为官兵定饷,以此来确定官兵收入,保证官兵有足够的收入能够养活自己及家人。如此一方面凝聚官兵人心,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避免因为钱财而发生的抢掠和屠城。

潮惠大战后回到广州的周士相没有忘记战死和伤残的官兵,他定了高额的抚恤金补偿战死官兵家眷,并规定阵亡者为“烈士”称号。烈士家中男丁,成年者若从军直接定选兵饷,晋升时也可优先;若不愿从军,则可给予钱粮赋税减免。未成年的孩童则可入少年兵大营学习,毕业之后优秀者升入兵备讲习所进修,学成入军中从伍长、安军小使做起。无法升入兵备讲习所的则由各地官府安排,或在县衙做事,或在各乡、村公所任事。总之,周士相反复强调,绝对要保障烈士家眷待遇,哪怕大伙都饿肚子,也要省下钱粮供养烈士子女和他们的父母。

对于伤残者,周士相也格外重视,规定轻伤者发给伤残金并安排在各乡、村公所任事,如此既保证他们有体面的工作,长久稳定的收入,也保证了各乡、村公所任职人员对于太平军的忠诚度。不能自理的重伤者则专门在香山修建荣军院,安排专人照顾他们,此笔款项包括人员开支都为军帅府特别开支,并不由地方官府承担。

“只有心无牵挂,士兵们才会一勇直前,若是咱们抠抠索索,省不得点银钱,又怎能叫士兵们甘心替咱们卖命。”

“钱从军帅府开,不走地方,这不是本帅要减轻地方负担,而是要叫咱太平军几万将士都知道,本帅是他们最坚强,也是最大的后盾!战死不要紧,父母妻儿本帅替他们养着,还叫他们的子女将来有出息。伤了残了也不要怕,本帅养着,瘸腿断胳膊没什么,照样做乡长、村长,只要本帅在,只要咱们太平军,没人敢瞧不起他们!”

......

潮惠之战,太平军共计伤亡8890名官兵,其中阵亡者4620人。阵亡者的抚恤金在周士相尚在惠州时就开始由广东布政使司和军帅府一起统计准备,周士相回到广州后,伤残金的部分也都统计出来。与此同时,潮惠之战有功将士的赏赐也被统计出来,周士相花了两天时间一一核对,确认无误之后便批字同意分发。

除了抚恤金、伤残金,赏赐金外,周士相还给运粮的民夫和修建堡楼的泥瓦匠们发了赏银。

周士相认为战争绝不单单是军队的事,百姓的付出比军队的付出更大,军队打赢了有赏赐,那么百姓自然也应该得到好处,这好处,周士相称之为“战争红利”。

“咱们打赢了,百姓们就得到好处,你们说,他们支持咱们的积极性会不会高?会不会盼着咱们打赢?会不会全力支持咱们?要是咱们每次出去打仗,百姓们替咱们出夫子,出粮食,却什么也得不到,你们说他们会怎么想?”

周士相是力排众异决定给百姓分发战争红利的,潮州和惠州的百姓没有得到这笔红利,大头全被广州百姓得到,尤其是香山地区,几乎家家都得到了太平军的战争红利。

这个红利有多有少,视该户有无子弟参军,耕种土地面积,缴纳粮食多少,出工多少而定。这笔红利也不是单纯发给金银铜钱,也有以布匹、肉食、米粮、盐油代替的。实际操作中,香山县也有将剩余土地做为红利替代银钱分发的,此举得到了香山百姓的一致拥护。

抚恤金、伤残金、赏赐金及各项支出,再加上给百姓们的战争红利,这数目加起来就是个天文数字了。即便太平军在广州得了整个满城的城富,再加两座王府,一座总督府,银钱方面也是立时变得紧张起来。

大量银钱从太平军公库流入到官兵和百姓手中后,很快,一个新的问题便出现了,那就是物价通胀。流出去的金银基本集中在广州府,而广州府总共就五十多万人,现在一下多出数百万两白银、铜钱在市面流通,物价上涨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周士相两世为人,如何不知这个道理,他决定回收金银,抑止物价的飞涨,顺便对公库进行改革,以使公库更加适应现在的情况。反复思量后,周士相决定改公库为银库,于广州成立广东银库总行,下设广州、潮州、惠州三处分行。三府所辖县、散州又要成立支行,支行以下又设兑换所,这兑换所便建在各乡公所内。

广东银库总行归军帅府直统,由军帅府的户部代管。银库总行成立后,周士相命宋襄公着手发行军票,军票面额参考后世人民币,定为分、角、元三种面值,依次为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最高面额为一百元。

二分等同二文铜板,五分等同五文铜板,分与角都参照现在市面流通的铜钱,元则参照白银,一元即为一两银子,一百元便是一百两银子。而一两黄金则可在公库换取10元军票,即一两黄金固定为兑换十两白银。

金银兑换肯定是浮动的,这中间利润也极大,但不是周士相现在要考虑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推动军票流行,让军票在太平军控制区域内首先流通起来,并以绝对的实力保证军票的价值,尔后才是考虑汇率问题。(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满城第一千二十章 朕何其无辜第四百九十二章 顺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八百二十五章 宫装女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七百零四章 杀光鞑虏再凯旋!第六百九十三章 宁搜错 不错过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们不讲理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汉者皆汉人第九百二十三章 汉奸无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万万年第五百九十章 没死的就是精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抬旗 拜师 行痴 亲征今天无更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是阴谋是阳谋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谁更狠第八百八十五章 满兵如牛马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太平寇来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杀人解决问题第二十二章 混乱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二百零五章 药库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娘儿俩的!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四百四十一章 先北后南第九百一十章 福临就在那!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我!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换 士绅不能倒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进北京城,快活干一场!第一百三十七章 溃逃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头降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老婆?齐王?安南?第五百七十章 天时 地利 人和第一千八十四章 辽东军团第六百七十五章 干票大的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谒陵?第一百四十章 伤亡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无头公案 朱三太子第五十一章 明军永历番外言 可不订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第四百六十七章 满汉一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旨意第二百二十六章 靖海将军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将军急递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还未亡呢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许欺负我额娘第八百三十一章 刀要见血第七十六章 游击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狱第四百六十三章 识时务第一千八十九章 铁匠 竹竿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狈为奸 下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决战 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军粮 救子 好兄弟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九百二十六章 清欠 哭庙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畴病逝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夷狄畏威不畏德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一千一十四章 贼秀才定会要朕的命第九百七十五章 满汉终有别第二百三十八章 决战 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帅父!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三百一十四章 陈公,我为你报仇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301章 贼秀才要打广州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万万年第三十四章 恐吓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归国第四百零七章 汉人的东西学不得第一百三十三章 绝望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历归国 上第一千四十五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第281章 攻打增城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路反正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虏,拿下第五百一十章 梧州城破 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帮助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人,小人冤枉啊!为了帝国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晋王杀你!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杀人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第四百四十章 长毛贼第七百零五章 打满州易,打唐三水难第二百零八章 真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