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议迁西京

荀爽正在杨彪府中闲坐,黄琬也在,于是荀爽解释之前为什么替董卓说话:“诸君坚争不止,祸必有归,故吾不为也。¤≮顶¤≮点¤≮小¤≮说,”

黄琬道:“昔周公营洛邑以宁姬,光武卜东郡以隆汉,天之所启,神之所安。大业既定,岂宜妄有迁动,以亏四海之望?文先斯言,何错之有也?”

三人正相谈甚欢,忽有家仆来报,杨彪见家仆脸上神色慌乱,心中一动,道:“有何事,且慢道来!”

家仆拜道:“主上,相国今日于府上,收尚书周珌、城门校尉伍琼杀之,弃尸于府门外。”

杨彪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胸膛起伏不定。却又渐渐平息。杨彪把衣袖一挥,道:“你且退下。”

家仆悄然躬身后退。杨彪再看荀爽、黄琬神色,皆是惊疑不定,于是强作笑脸道:“某有些乏了,今日暂且到此,来日某再宴请慈明、子琰,如何?”

荀爽与黄琬亦不愿久留。三人匆匆而别。

正在杨彪心不自安之时,又传来消息,董卓令司隶校尉以灾异之事,罢免黄琬、杨彪三公之职。

黄琬乃邀杨彪诣阙相谢。友人相劝:“董卓残暴,子琰既坐罢官,莫若车驾南返江夏,归家隐居,可也。以免受西贼之害。”

黄琬是什么人,向来以正直刚烈著称,当年曾和陈蕃一同共事,为国选贤时得罪人无数,后来遭党锢近二十年,出来后屡为显职,后来为豫州牧时,率军平定州境盗匪,威名大震。是以董卓才把他征入京中,拜为司徒,旋又迁太尉。他也是个不怕事的,于是乃道:“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见了董卓,董卓可以杀周、伍,然则杨彪与黄琬名重海内,他素敬之。于是得免。又复拜二人为光禄大夫。

当然,不要以为董卓不会杀名门望族的人。袁绍与袁术兄弟扯旗反董,董卓大怒,又恐袁隗为内应,于是把太傅袁隗一家老小全抓了起来,包括袁术弟袁基在内,二十余口杀得干干净净。

太傅号称上公,职居三公之上,董卓竟然把太傅都给宰了,这下洛阳城中鸦雀无声。对于迁都之议,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了。这下大家对董卓,有了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当时董卓常说我力能族人,大家以为董卓只是说说而已,现在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让百官不得不低头。自己为名节丢了小命无所谓,牵连家人,于心何忍?

董卓这也算是错有错招了,本来是纯粹想报复袁家兄弟,结果却把百官公卿给吓住了。董卓大喜,即令准备迁都事宜。

刘恪与关羽等人一路晓宿夜行,到了偃帅城外,藏太后与弘农王于军中,改旗易帜,打着董字大旗大摇大摆的进了城,见了县令,吴匡一脸倨傲,也不下马,直问道:“某来问你,最近可有可疑人马出现?”

县令见吴匡一脸蛮横,麾下兵将杀气腾腾,本来想说的话又咽进肚子的,陪笑道:“回将军,目前并无可疑车驾出现。”

吴匡哦了一声,马鞭在空中挽了个鞭花,指使道:“速去替某准备膳食热水,送至营中,若有怠慢,定斩不饶。”

县令迟疑了会,小心翼翼的上前道:“将军,可有相国之关防?”

话言方落,吴匡一鞭就挥了过去,抽在县令身上,啪的一响,衣服破裂可见血肉。县令一声哀嚎,怒目而视,吴匡笑道:“哟,还不服气哪!”又提鞭欲打。

县令强忍一口气,心道,罢了罢了,有什么样的军主就有什么样的兵将,董贼连袁太傅都满门诛绝了,他麾下又岂有良善之辈,自己便睁只眼闭只眼罢了,受这等气作甚。

于是乃道:“既然将军军务在身,本官便不再打扰,稍待膳食与热水会有下人送至营中,将军等请自便,本官先行告退。”

县令一走,众人不禁松了一口气,刘恪笑道:“吴将军装得还挺像。”

吴匡之前为何进部将,久在京中,少不得有时候横冲直撞,欺压良善,此番本色出演,自然是像了。吴匡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笑道:“出了偃师,就好了。”

却不知道,方才如此容易混过去,主要还是借了董相国的赫赫凶名。他们还不知道董卓先斩周珌、伍琼,又罢杨彪、黄琬,最后把袁隗一家给诛绝了。凶名传播四海。如今已是士人百姓心目中一等一的残暴之人。

吴匡在偃师又明目张胆的还歇了一日,临走还索要许多钱粮财物。这才大摇大摆的领军而走,县令见吴匡等人如此,更觉得这就是凉州兵无疑。

殊料吴匡等人方走半日,又有一枝军如旋风般疾驰而来。县令一见前方高高飘扬的董字大旗,心道不好,自己中计了。方才出关去的,便是太后与弘农王等。

郭汜一马当先,直逼县令,方才勒马止住,随手从怀里掏出关防信印,往县令脸上一砸,道:“给老子好好说道说道,最近可有大队人马出关!若有半句虚言,小心你的狗命!”

郭汜等人被董卓好一顿臭骂,火气未消,脾气自然不好。县令一再受辱,本来想照直了说的,后来又转念一想,要是这将知道是自己放走了太后与弘农王,只怕自己小命立马不保,不若瞒过此时再说。

于是心思电转间,县令迅速作出了有利自己的决定:“禀将军,自受相国之令以来,本官日夜巡视,未见有可疑人马与车驾过此。还望将军明察。”

郭汜双目直视县令,县令神情自若,坦然对视。郭汜瞧不出半点可疑之处,于是自言自语道:“莫非刘恪等人未走此条路?”

于是喝道:“仔细点,若有消息,立即上报。”

县令躬身道:“诺!”

于是郭汜一勒马头,引兵转身又往伊阙关而去。

郭汜既走,县令吁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这才松懈下来。见凉州兵走得远了,自度这官做不得了,这事迟早要泄露,到时替死鬼必然是自己。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吧。于是收拾细软,连夜携了家眷溜之大吉。

吴匡不知道自己险些就被郭汜追上。他与刘恪、关羽等人依样画葫芦,以同样的法子出了缑氏,于是一条直道直通轘辕关。

轘辕关,为历代兵家必争和控守要地,也是洛、偃通往汝、颖、襄三地之捷径。因东有太室山、南有少室山,西有鸡鸣山、香炉峰,山路险阻,十二曲道,将近复回,故曰:轘辕。因之东接齐楚,西连秦晋,故为秦汉八大关隘之首。此地趋东都、困阳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峻之极。此关一直到后世解放时期,才废弃不用。

此时,吴匡等人,便远远望着这轘辕关发愁。县城好过,这地方,还真不好过。县城里面,就算被发现,以吴匡等人的本事,还能领兵杀将出去。这里地形险要,关口逼仄,想过关,就得排成一字长蛇,缓缓通过。若被发现,兵力施展不开,必然会被一网成擒,全军覆灭。自己死也就罢了,军中奈何还有太后、弘农王。要是这二位有点闪失,万死难辞其咎。

什么?夺关!快别说了,这关隘还真不好夺,关道逼仄,而关墙之上又防守严密,只怕未冲到关下,就要被乱箭射死。

刘恪、关羽、吴匡三人愁作一团。只有逃出此关,这才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身后虽无动静,但三人料想追兵亦不远矣。且军中粮草不济,若在此再拖得数日,只怕军队就要自行散去了。

思来想去,关羽眼珠子一转,道:“莫若遣善攀登之卒士,绕走少室山,往寻主公大军。而后约定内外夹击,轘辕关一鼓可下也。”

也只好如此了。三人计定,于是选健士三十,分数批攀山而去。剩下的,就是等待了。而等待,无疑是一种煎熬。尤其是相对于何太后与弘农王而言。

弘农王还好,何太后是过一会就问,过一会就问。忧心忡忡不能自己。她实在是害怕了,宁可是死也不愿意再落入董卓魔掌了。自己死还好歹能得个体面,死在董卓手中,百分百要被他凌辱。

却说刘备引军缓缓向北,途中接吴匡等人书报,言已自密道出,不日南下,望刘备起兵接应。书信写得匆忙,又未写明自哪条道南下。刘备无奈,只得驻军阳城,然后令严颜、张飞各引五千兵往伊阙关、大谷关相候。自己引中军往轘辕而来。

军方到轘辕,便见前方一队人马追杀数名卒士,刘备疑之,乃谓黄忠道:“还请汉升上前问个究竟。”

黄忠应诺,引本部飞马而出。驰到近前,数箭射翻追兵之马,而后引军团团围住道:“皆为汉兵,为何自相残杀?”

轘辕守兵远远望见刘字大旗,心道不好,吱唔不敢言。那数个伤痕累累,满身尘土的士卒见了黄忠,又望见刘字帅旗,大喜道:“将军,我乃吴匡将军麾下,有要事禀报主公!”

黄忠闻言,不敢怠慢,便着麾下绑了追兵,又给马让吴匡麾下卒士乘骑,一同至刘备帐前拜见。

“什么!太后与弘农王便在关后!”刘备闻报,双目精光大盛,不禁拍案而起。

感谢书友天意狂为的打赏,谢谢支持。

第九十六章 长社之战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余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单于说吕布第七十四章 蛮王之位(四)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举动第六百五十六章 兖州决战(五)第七十八章 试行改革(三)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荆州第一百四十六章 废立之事(二)第七百九十章 进逼襄阳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乱(二)第七百零六章 沛县易手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将许褚(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风雨并州(十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驾崩第四十四章 入朝为官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术(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义应对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纯退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论(二)第十六章 平定庐江(完)第五百六十一章 关中攻略(十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乱(三)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九十六章 长社之战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术第三百一十二章 陈到来投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计(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荆州第七百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监造水排第一百二十七章 张飞受伤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战略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围马邑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刘大战(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刘大战(十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东征(七)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六十一章 广阳除恶第三百五十五章 荆州之战(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孙之败(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刘大战(九)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桥(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扬州罢兵第三百零二章 界桥之战(二)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辽东第一百一十六章 凉州之战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刘大战(二十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关中诸事第二百零三章 两虎相争(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兖州决战(四)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袭奉高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战(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归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东征(六)第八百章 战争爆发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丽人第四百一十章 诸侯选择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乱(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骤起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败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马第六十二单 广阳除恶(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农业改革第四百五十一章 风雨并州(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归来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刘大战(四)第八十一章 陈年旧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刘大战(五)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辽东公孙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后虎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围马邑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战(二)谈谈匈奴与班超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气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风雨并州(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乱(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风雨并州(五)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战(四)第五十八章 黄巾初踪第三百四十章 功败垂成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术败亡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