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刘备在书房,拿着几枚三官监造出来的母钱翻来覆去的把玩个不停。》,荀彧、卢敏、邴原等站在下首,手中亦各自有一枚母钱。

平心而论,这次工曹将作营和三官监是尽心尽力了的。这五铢钱不但重量合适,外型也很精致。外郭平整均匀,宽厚一致,整体也显得非常漂亮,丝毫不显粗糙。不过,刘备仍不满足。内孔还大了些,显得有些突兀。以青铜为主的成份也不是让人很满意。

既然自己打算制钱了,就要做得更好一些,可以让这钱,流通千年百年。大汉五铢奠定了后世千年以来钱币外圆内方的形制,且一直流通到隋唐,直到大唐铸造开元通宝乃废止,自己造的钱为什么不可以?

汉制一斤差不多在二百五十克左右,一斤有十六两,一两有二十四铢,所以差不多五铢重量也就是在三点二五克。钱的重量可以,不过成份可以调整下。

秦时铜钱没有外郭,所以有些投机者便把钱剪边,几个钱剪一圈下来,又可以造一个新钱了,以此来牟利。大汉后来改此弊端,施行五铢,外有厚郭,使之破坏不易。不过,仍有一些投机者设法搞破坏。毕竟此时,劳动力成本于那些豪强、大地主来说,几乎于零。

大汉铜钱,多以青铜为主,偶尔也有红铜钱,比如曾盛行天下的邓通钱。如今刘备手中的,就是青铜钱。不过青铜也好,红铜也好,都不是刘备想要的。刘备想要制造的,是铜镍合金的钱币。

刘备依稀记得,后世国内外的硬币,许多都是铜镍合金。这种钱,硬度够强,外型美观,还耐高温和腐蚀。而且镍在中国,很早就被使用了。此时的镍,唤作白铜、又称鋈。勤劳的汉民族早就发现了白铜,最早冶炼并使用白铜的,便是春秋秦汉的道家炼气士。此时的白铜,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道家方士炼丹用,一个是用在诸侯王的装饰上。用来制币,却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若是使用在钱币上,岂非我青州所独有?谁敢仿造,让他亏得血本无归!

不过,当刘备提出这个想法后,却齐齐遭到了荀彧、卢敏、邴原等人的一致反对。白铜存量太少,价格太贵,用来铸币,太不划算。在荀彧等人看来,这么贵重的金属,用来造币,这是何等的败家行为。想都没多想,就立马给否决了。

刘备忽然想到,白铜,多产自云南与甘肃,也就是益州与凉州,偏生这两块地方,自己还插不上手。无法大规模开采以降低成本,只能从市面上采购。这样一来,成本就上去了。花费巨资用来造币,自己麾下诸人自然不会同意。不过,既然半两钱没了,那就用白铜铸造当十大钱来用好了。

于是便道:“文若,白铜稀少,大规模铸钱,得不偿失。不过市面上如今只有五铢,于商家多有不便。我意用白铜铸当十大钱。一枚白铜钱当十个五铢钱。方便商贾百姓使用。如何?”

荀彧等一个个都是人精,一听就知道有好处。白铜再怎么贵,能抵十个五铢钱,也是不至于亏本的。更何况有利于青州商业。管子说士农工商四民,这个时候儒家虽然有点儿瞧不起商人,但也不至于后世那么变态,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商贾就是贱业。这个时候的大地主以及地方豪强们,哪个不行商?刘备又指出了新版五铢钱的几个需要改正的地方,大家又说了一会话,这才散去。

却说吕布与于夫罗一路北行,直至上党。连下高都、泫氏数城。高干问讯,忙率大军屯于壶关,分兵羊头山,并遣信使报与冀州。

壶关兼有太行之险,扼并州之门户。若此关失守,吕布与于夫罗的并州铁骑与匈奴狼骑将会任意驰骋在三晋大地上。再无人可挡。并州新定,人心未稳,由不得高干不紧张。

吕布闻高干重兵屯守壶关,仰天大笑,道:“小儿辈也敢阻我?”

于是与于夫罗一道,拨营直往壶关。兵至羊头山,便见山腰上立有一寨,一将率军,立于山道之上。

吕布等若是要率军往壶关,山道上之军必然借势俯攻。若想击退其军,其山中有堡垒营寨可坚守,大军仰攻极为不利。吕布望之大怒,心中如卡鱼刺,以手戟指山中那将,乃顾左右道:“谁与我斩之?”

话音方落,旁边闪出高顺,抱拳道:“主公,末将愿往!”

高顺所部七百余老兵,跟随着吕布东征西讨,百战余生,精锐非常,每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号称陷阵营。吕布见高顺请战,不由大喜,令亲兵击鼓,为高顺助威。又令诸军随后,只待高顺攻击顺利,便一并杀入。

高顺整理铠甲,抽出腰间宝剑,大吼道:“跟我上!”说完,便带头往前窜出。

从山下,便可看出,高顺所部并不是一涌而上,而是三五成群,其中有刀盾手,长枪兵,弓箭手,各自配置,结阵而行。每个小阵之间又留有一定空间,相互呼应。喊杀声中,于夫罗道:“高将军兵法传自何人?真精锐之军也。”

吕布听了,心中不喜。高顺跟随他虽久,但其人却不好酒色财物,又沉默寡言,每次开口,不是军情便是进谏。是以不太合吕布的脾气。吕布帐下诸将,也就张辽能与高顺相处得比较融洽。其他郝萌、魏续等,不说关系恶劣,交情也基本等于无。若不是看高顺劳苦功高,又素来忠心耿耿,吕布早就不想用了。见于夫罗夸赞高顺,吕布心中自然就不高兴了。不过,表面却仍然笑着说:“单于过誉了。”

高顺身先士卒,左手持盾,右手执剑,疾往山道上冲。行至半途,便听得一声砲响,只见滚木擂石一团团似的自山腰处滚了下来。溅起无数泥土沙石。高顺双目圆睁,疾呼道:“往两侧躲!”喊完自己却双眼眨也不眨,不退反进,迎向那些滚木擂石,胸中提了一口气,连连纵跃以躲避。

山上那将见了,脸色一变,道:“放箭!放箭!”

高顺人还在空中,一阵箭雨又疾射而来。好个高顺,把盾牌一竖,挡住要害,右手宝剑舞成一团清光。只听得叮叮当当的一阵响,待落地时,竟然毫发无伤。

高顺落地后,往后一看,不由目眦欲裂。经过滚木擂石以及箭雨的洗礼,山道上,横七竖八,躺了不少陷阵营士卒的尸体。山道两侧还有无数**惨叫声不断传来。可谓是死伤惨重。

高顺心中戚然,怒吼道:“陷阵营,跟我上!”

于是,又率亲卫,继续往上攻打。

山中那将,一身本事平平。自以为占了地利,便可高枕无忧。竟然在第一波攻打之时,将滚木擂石几乎全部用尽。见敌军如受伤的虎狼般凶狠,不由便乱了阵脚,只顾喊着让人放箭、放箭,自己却为高顺气势所迫,竟拍马退入营中。

山上守军又放了数次箭,弓箭手累得不行,停下来喘口气的功夫,回头一看,将军没了。一问,回营寨去了。再往下一看,高顺双眼通红,一脸狰狞。身后一群虎狼张牙舞爪。当下便发一声喊,扭头便往身后的营寨跑。

长枪兵见弓箭手都跑了,心道,你们都跑了,老子们留在这里送死么。于是,也转身就跑。有些嫌麻烦,把枪都扔了。

那将在营寨上见了,急怒交加,大喊道:“不许退!不许退!敢退者斩!”此时已经乱成一团,又有谁听他的?

高顺见了,哈哈大笑,脚下却又无形加快几分。

待到山中火起时,吕布对于夫罗道:“单于,此战赢了!”

高顺一剑斩下山中主将的脑袋,踩在地上,恨恨不已:“就此等鼠辈,竟也平白折了我诸多儿郎,是为耻也!”

袁绍接到高干的求救信,愁眉不展。他有心去救吧,这边又还有个公孙瓒蠢蠢欲动。不救吧。好不容易拿下一州之地,虽然穷是穷了点,但也算是自己的地盘啊。这个时候,袁绍就有点后悔了,你说没事去招惹公孙瓒那个武夫干什么?这人性格刚愎自用,又爱记仇……

谋士许攸便道:“主公何故如此,并州有山川之险,又有高将军坐镇壶关。纵然吕布勇武无双,便又如何?”

袁绍显得忧心忡忡:“吕布、于夫罗乃虎狼之辈,又熟知并州山川地理。吾恐元才(高干字)独臂难撑呐!”

许攸摇头晃脑,道:“事有轻重。某以为,当下之急,应当是全力以赴,一击而定公孙瓒。若公孙瓒败亡,幽州唾手可得也。幽、并孰轻孰重,主公自有计较。”

见袁绍沉吟不语,许攸又道:“若能得幽州,便是弃了并州又如何?主公可知,冀州眼皮子底下还有一块肥饶之地?”

袁绍精神一振,道:“何地?”

许攸得意一笑,也不卖关子,道:“兖州!”

袁绍心中一动,脸上却是佯怒,道:“孟德之所在,我岂能背义而夺之?”

许攸道:“此兖州,乃大汉之兖州也,岂是曹操之兖州乎?今天下乱象已显,汉室倾颓。大汉据有天下近四百载,如今天德已尽,帝星摇动。未来拨乱反正、平定天下者,舍主公其谁?且主公之弟袁将军都能打兖州之主意,况主公乎?”

袁绍听了,心乱如麻。大袖一拂,道:“此事再议!”便转入后殿不提。

第五百二十五章 后路已定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计(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关中攻略(十七)第三百六十五章 贾诩所谋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兖交锋第六百五十四章 兖州决战(三)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关内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吴军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三百六十一章 长安天子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七百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荥阳之战(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风雨并州(九)第一百章 襄阳城破(25号第一更)第七百十九章 安陆之战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战(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开发(二合一章节)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孙之败(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县失守第七十六章 试行改革第十八章 涿县初见(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校尉第七百零六章 沛县易手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战(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五百三十九章 审荣献城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开发(二合一章节)第二十一章 东莱故事(2)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县失守第五百三十三章 农业改革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举动第六百二十四章 关羽还击第三百零五章 刘备兴兵第九十章 黄巾乱起(四)第八十二章 最后宁静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八百零六章 战争爆发(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黄公覆夜渡河津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孙之败(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刘大战(十六)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刘大战(十一)第八十一章 陈年旧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见叛乱第六百三十五章 兖州攻防(四)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战(四)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三十二章 初拒征辟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阳大战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战(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刘大战(十六)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阳风云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战(二)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乱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张燕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刘大战(三)第八十四章 风雨前夜第三十八章 太学论儒第二十一章 东莱故事(2)第三百六十六章 扬州罢兵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觐天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东征(五)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岛第六百二十三章 扬州异动(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孙之败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关中攻略(九)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关中攻略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战(二)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东征(七)第二百一十七章 凉州风云(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战夏侯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术败亡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图谋冀州第五百六十章 关中攻略(十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凉州大战(四)第九十八章 南阳局势第一百零八章 凉州大乱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败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势第一章 临危托孤第七百二十章 安陆之战(二)第八百零三章 战争爆发(四)第七百十五章 华容城下第二百章 公孙瓒跨界击冀州第七百二十章 安陆之战(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连下二城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战略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兴兵第八百一十章 战争爆发(十一)第六百三十一章 战争序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