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不说顾雍在家里嗟叹。众臣散去之后,孙策和自己的铁杆伙伴周瑜也在书房中思考对策。刚才外面说了一大堆漂亮话,其实孙策也心知肚明,这些话拿出去哄那些普通吏民百姓没问题,至于自己和大臣们,若是当真了,那就真的是搞笑了。

名义上自己还是汉臣,朝廷要收回地盘,自己有什么办法?刘备出兵之前,一招接一招。套路都已经安排好了。先是让皇帝下旨调自己入朝为官。自己在江东好好的土霸王不做,入朝干嘛?好让刘备任意搓圆搓扁吗?

自己只能拒绝刘备的“一番好意”。前脚刚拒绝,后脚朝廷就下旨斥责自己有不臣之心,然后刘备的大军就席卷而来。大军压境,南逃的,北渡的,络绎不绝,市场萧条,物价飞涨,民心向背在哪里?

至于北军不习水战?刘备在北方横扫群雄,独把心腹大将关羽按在徐州一动不动就是好多年,难道关羽这些年在徐州是修身养性了?

所以孙策很是焦虑,他觉得扬州的局势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了。之前那只不过是为了统一内部的声音,压制投降派罢了。于是众人一散,他却独独把周瑜给留了下来。

无他,论忠心,论能力,论意气相投,也就周瑜能让孙策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了。孙策两道漂亮的英眉皱成一团,眼中哪有往日的神采,只剩下了担忧:“公瑾,刘备大军云集,可能破局乎?”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老话是这样说,确实也没问题。但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果刘备一旦顺利渡过了大江,那么扬州军民的心理防线也就意味着被刘备攻破。再兼之刘备的大军,妥妥的汉朝王师,那么江东百姓会怎么选就不用明说了吧?

扬州除了长江天险,再于关隘险阻。汉军过了江,就是长驱进入的局面。到时军无战心,吏民争先恐后的投降,孙策再能打,再用兵如神,面对这样的形势,又怎么能挽天倾呢,他又不是神?

周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了想,周瑜慎重的对道:“主公,当今之策,只能集重兵驻守大江,以阻刘备南渡。而后西联曹操,使其与我江东一道合力,以抗刘备。如此,方有破局之希望。”

无论如何,不能在曹操援军到来之前让刘备渡过长江,不然就算曹操举益州之兵而来,也是回天无力了。

只是探子回报,汉中那里刘备也在用兵,曹操还有精力和多余的兵力来救江东吗?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想到这里,周瑜就是一声长叹,北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之前占据那里的,大多数都是一群没远见的猪,结果就被刘备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袁绍、张燕、凉州系,大大小小的诸侯们,被刘备这些年来连皮带骨,吞得一个不剩。于是就造成了现在的北方霸主。刘备拥有整个北方,草原上的势力也被他横扫一空。现在他军力充足,兵粮足用,所以两路用兵,想打谁就打谁。只逼得扬州和益州手忙脚乱,惶恐不安。唉。

周瑜心中又是一叹,要是主公的基业在北方,那就好了。这个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自己自与伯符相识定交,便认定他是值得自己追随一生的人。谁曾想,这天下纷纷襄襄,眼看着已经四分五裂了,又突然冒出来个刘备,眼睁睁的看着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慢慢的就把这四分五裂的天下,又给捏合在了一块。

莫非,这汉家气数,真个未尽乎?周瑜晃了晃脑袋,把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给晃了出去。别多想了,还是想着眼前如何破局吧。

周瑜心里不好受,孙策心里更难过。他这一生,雄心万丈,英武过人。幼年在扬州长大,见到了天下乱象给百姓们带来的诸多痛苦。那会因为中原大乱,无数士民自北而南,避祸江东。这些避乱的人,也带来了北方的各种消息。天子昏暗,朝廷衰弱,诸侯并起,各自为政……

每当乱象四起的时候,这天下妖言惑众的人就特别多。道士,和尚,巫者,各种神棍们就都跳了出来招揽信徒,纷纷叫嚷着汉家气数将尽,新的圣人将出,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

刘家坐了四百年天下,也是久了点。而且看最近几朝君王,都是昏庸暗弱之主,朝廷动荡不安,君王信宠阉宦,财政入不敷出,地方军政混乱……这怎么看都是亡国之象啊。

所以神棍们的言论,不但把百姓们给骗倒了,也把天下精英读书人给忽悠了。从古至今,并不是说知识越高地位越高就智商越高的。不信看看后世那些大师们,把政府高官,商场精英,娱乐巨星等都骗得团团转就知道了。神棍们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当满天下都在宣扬着汉室将亡的时候,江东的人们深信不疑,孙策自然也深信不疑。

直到有一天,他的父亲告诉他,传国玺因缘际会落到了孙氏的手里,孙策就更加相信了。这眼下乱世,只能由父亲和自己来终结;这未来太平,只能由父亲和自己来开启。

于是,结束乱世,开启太平,就成了孙策的奋斗目标。他也是这么做的。礼贤下士,广招英杰。以自己过人的魅力和雄志,招募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来投。

可是,他们折腾来折腾去,也只不过是得了扬州、交州两地。向北争徐州不可得,向西争荆州又被曹操看中了一起来抢。

孙氏四面为敌的时候,北方的刘备却迅速崛起。陶谦死了把徐州给他,刘虞死了把幽州给他。天子东奔也找他,袁绍被他横扫,张燕俯首来归。凉州诸将,草原胡虏……

有时候,孙策也不得不羡慕佩服刘备的手段与气运。刘备自有过人之处,但孙策也认为,刘备若不是姓刘,又怎么有如此强盛的号召力。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好事落在他的头上?

孙策想到这里,心中就是一声长叹,真恨呐,恨不能早生十年!若自己多得十年时光,又怎会让刘备一枝独秀,坐大至斯!

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论(二)第五十九章 黄巾初踪(二)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议起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刘大战(八)第七百五十七章第八百一十章 战争爆发(十一)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乱(六)第六百十三章 兖州战事(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东征(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废立之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袭奉高第三百五十九章 荆州之战(七)第三百五十四章 荆州之战(二)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风云(二)第六章 简家之约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刘大战(十八)第五百一十章 四将攻宛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刘大战(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五百四十九章 关中攻略第九十二章 大战江陵第五百章 治理并州(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四百二十九章 杨奉作乱第六章 简家之约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战开始(二)第四十六章 阳球之死第五十章 孤身说降第一百六十三章 荥阳之战(三)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举动第四百四十五章 风雨并州第六百二十四章 关羽还击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战(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战(二)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四百五十章 风雨并州(六)第二十章 东莱故事第五百零五章 南阳之战第一百二十一章 凉州之战(六)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绍之死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战江夏(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关中攻略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断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校尉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战江夏(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马超出动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图之谋第六百九十九章 颖川战役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东征(三)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凉州之战(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凉州风云(五)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发凉州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东征(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说反长沙第三百六十二章 长安天子(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凉州事变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轸之死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五百零六章 南阳之战(二)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论(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访郑玄第一百四十八章 诸侯讨卓第七十四章 蛮王之位(四)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六章 简家之约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师回朝第六百十四 兖州战事(四)第三百六十章 荆州之战(八)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陆失守第五百九十章 战争序幕第二百零二章 两虎相争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战(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书院见闻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刘大战(十一)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吴郡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七十三章 蛮王之位(三)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触即发第二百一十一章 凉州风云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刘大战(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荥阳之战(四)第八十四章 风雨前夜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术野望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归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