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议立太子

此时,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头,皇甫坚长,史阿正在观望。

史阿抱着剑,摇头道:“这些确实是匪寇。”

匪寇也是分层次的,黑山军那样,讲究策略,有规模的,有一定的战略战术,而眼前这一支,眼里只有钱粮,完全就是寻常匪盗。

皇甫坚长搓了搓下巴,自语道:“这程昱还真是厉害,这都敢杀回来。大长秋给的名单上的人,果然不一般。”

“现在怎么办?要帮他守城吗?”史阿看向他。

皇甫坚长摇头,道:“两千匪寇,攻不下来。”

史阿道:“那你调那一千兵马干什么?”

皇甫坚长砸了砸嘴,道:“被堵怕了,我打算去哪都带着这一千兵马。”

史阿情知皇甫坚长又胡扯,道:“陛下已将兖、冀、青,豫四州军务全权交给大司马府,恩公也饿给你来信了,你究竟怎么打算的?”

皇甫坚长刚要说话,突然道:“那群匪寇撤退了。”

史阿转过头,只见本来还气势汹汹攻城的两千匪盗,留下一地尸体,急匆匆准备撤走。

“是我们暴露了吗?”史阿有些意外,这才打多久,便放弃了?

皇甫坚长回头看了眼,道:“应该不是,估计是他们知道攻不下来了。”

不等史阿再说话,只见东阿城门突然大开,数十骑兵冲出,身后跟着数百人,居然追杀那群后撤的匪盗了。

那群匪盗十分散乱,根本没有什么组织,眼见着程昱出城,非但没有反击、断后,反而是四散溃逃。

没用多久,在皇甫坚长,史阿以及一众皇城府校尉的注视下,本来两千多的匪盗,被杀的打败,死死的,逃的逃,降的降。

一场可以预计的大乱,以一种惊险又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

皇甫坚长注视着有条不紊,收拾残局的程昱,忽然道:“这个人,我要带走。”

史阿一怔,道:“带走?回京?”

皇甫坚长摇头,道:“我近来感觉脑子有些不够用了,而你们又帮不上我的忙,这个程昱,能帮我。”

史阿顿了下,握紧手里的佩剑,道:“我想回京了。”

皇甫坚长看向他,笑着道:“想女人了?”

史阿面无表情,道:“再待下去,我怕成为杀你的凶手,不好跟恩公交代。”

皇甫坚长砸了砸嘴,一把搂过他,向下走去,道:“没有你,我死在外面,你也不好交代。”

史阿没理会他。

皇城府的一众人,下了山头,不慌不忙的走向东阿县城。

在匪乱甫定之际,出现这样一群人,东阿县城上下很是紧张。

程昱得到消息,亲自迎出门,认真打量皇甫坚长等人再三,确认不是匪寇,上前抬手道:“下官骑都尉程昱,敢问……”

一个卫士上前,大声道:“皇城府校尉,皇甫坚长。”

程昱一怔,他不知道皇城府,也不认识皇甫坚长。

要说,皇甫坚长确实做了不少事情,但基本上算是阴晦,知道的人极少。程昱身在兖州东郡东阿县,小小的骑都尉,不知道太过正常了。

皇甫坚长骑在马上,神情如常,一直注视着程昱,双眼闪烁不断。

卫士见程昱发愣,从怀里掏出一道公文递过去。

程昱接过来,看完忽然醒悟,道:“是皇甫二公子?”

皇甫坚长最讨厌这个了,淡淡道:“本官是皇城府校尉,你可以叫我皇甫校尉。”

说完这一句,皇甫坚长皱眉,道:“这是大司马府的公文,你就凭我姓皇甫,就猜到我了?”

程昱将公文还过去,抬手道:“去年二公子押解众多货物路过兖州,下官也曾奉命护送,只是位分低微,二公子认不得下官。”

皇甫坚长确实认不出程昱,点点头,道:“本官要征用你,你料理这里的事情需要多久?”

程昱抬着手,面露疑惑道:“二公子要征用下官?不知所为何事?”

皇甫坚长坐在马上,抬头挺胸,道:“本官奉旨前往徐、豫,有很多事情,需要协助。本官会与大司马府与尚书台,只问你,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程昱看着皇甫坚长,沉吟片刻,道:“下官自当遵从,请给下官三天时间。”

“最多一天。”

皇甫坚长看着他,道:“事情紧急,本官没空等你。”

程昱眉头微皱,回头看了眼,道:“下官应命。”

皇甫坚长顿时笑了起来,跳下马,来到程昱跟前,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道:“不用担心,跟着我,保你每年升一等,最多两年,保你一县令。”

程昱瞥了眼肩膀上的手,心里有些意外,面色不变,抬着手道:“多谢二公子。”

皇甫坚长歪了歪头,这程昱镇定的有些过分啊。

不过,他喜欢!

“老史,传令,命他们将四周的匪患剿灭,明天这个时候,咱们出发去平原郡。”皇甫坚长回过头,与史阿道。

史阿点头,吩咐一个卫士去传令。

程昱引着皇甫坚长进城,介绍着东阿县的情况。

皇甫坚长好奇他这一战的战术,不等程昱说几句,便与他勾肩搭背,一同进城。

程昱不习惯皇甫坚长的这份‘自来熟’,但这位身份又太过特别,只能强忍着。

第二天,程昱安排妥当,便随着皇甫坚长出发,直奔青州平原郡。

而这时,身在豫州,沛国相县的董卓,已经收到了朝廷的旨意。

官衙后堂。

董卓满脸是汗,一边擦一边从后院出来,老脸皱纹增多了不说,道:“这豫州,就是没有凉州好,十月了还这般热。”

牛辅,贾诩,华雄,郭汜等分坐两边,目光都在他身上。

董卓肥胖了不少,坐下后,扔掉毛巾,看着一众人道:“不就是一个太尉吗?老夫要与不要又如何?”

贾诩见董卓不见怒容,心里稍安。

牛辅啃着羊肉,大声道:“义父,黑山军百万人围困巨鹿,朝廷派不出一点人去支援,现在多半陷落了。我们不如趁机吞下徐州,坐看袁术与朝廷争斗,咱们坐收渔翁之利!”

董卓喝了口酒,笑呵呵的看向贾诩,道:“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一身白衣,瞥了眼浑身污渍的牛辅,不动声色的道:“董公,乱象已显,汉室将终,非人力可改。而今群雄并起,逐鹿天下,董公也不可坐视,当择机壮大自身,以图将来!”

董卓双眼若有光芒跳动,摸了下红嘴唇,脸色晦涩的道:“我意北上,进占兖州,而后吞下青州,冀州,尔等以为如何?”

牛辅,郭汜等人一惊,面面相窥。

兖州可不是一般地方,与司隶相连,一旦他们进入兖州,那就是公开造反了!

朝廷绝不会容忍,定会派大兵征讨!

董卓见他们不说话,目光又落在贾诩身上,笑容淡了几分,道:“文和怎么看?”

贾诩倒是没想到董卓突然有了这么大的野心,思索着道:“董公,若是北上,南方的丁原、袁绍,公孙瓒等人恐会掉头,到时,我们将要腹背受敌,甚至被团团包围。”

董卓双眼一睁,连忙道:“南方袁术势大,朝廷已奈何不得。冀州黄巾军百万,围城半年,朝廷无力支援。这不是我取兖州最好的时机吗?”

贾诩道:“董公,马上就要冬天了,兖州徐荣有近三万兵马,一旦不能速胜,后果不堪设想。”

董卓皱眉,神情不喜。

这是他苦思多日的计策,贾诩就这么三言两语的否决了。

贾诩哪里看不出董卓生气,故作犹豫的道:“董公,若是先取了徐州,再北上青州、兖州,将易如反掌。而起,那吕布对董公敬慕非常,将他收复,董公不止得了一员猛将,还能有一万兵马,两个郡,届时,有此猛将开路,必顺风顺水,畅通无阻!”

想到吕布,董卓笑呵呵的道:“奉先确实是不世猛将,他能归附老夫,老夫还何愁什么北上南下?”

贾诩见董卓意动了,眼神微冷,道:“董公,还得加紧笼络,吕布便是徐州,吕布归附,等同于徐州归附。”

现在的徐州,经过去年的大乱,除了广陵郡在丁原手上,琅琊郡在陶谦手上外,其他地方要么为黄巾军所占,要么便是在吕布手上。

寄予厚望的彭城相刘备,被吕布杀的大败而逃,已经转任汉中太守了。

董卓端坐起来,沉声道:“文和,奉孝愿来,我府中一切,随你调用,再大的代价,老夫在所不惜!”

贾诩神情不动,道:“董公,只需两样。”

“哪两样?”董卓闻言心中一松,连忙问道。

贾诩道:“董公的宝马,以及董公义女。”

董卓脸色立变,明显的犹豫起来。

牛辅,郭汜等人视若未见。

董卓生平就两个爱好,一个是宝马,一个是美人。贾诩这两个要求,简直要了他的命!

贾诩同样知晓,但这也是吕布的致命弱点。

他肃色看着董卓,道:“董公,吕布,便是徐州!”

董卓双眼不停的眨,在那有些坐立难安。

贾诩见状,道:“董公,事不宜迟,越过明年,朝廷缓过气来,便再无机会!”

董卓挣扎再三,最终还是道:“那,便依文和。”

贾诩抬手,道:“董公放心,此事,十拿九稳!”

董卓勉强的笑了笑,道:“好好好。”

贾诩得了董卓的允许,当即带着宝马与董卓那义女,直奔下邳。

……

下邳,许县。

吕布近来是春风得意,不论是征讨袁术还是平乱亦或者是那刘备,他无不大获全胜。

有了地盘不说,手底下更是有了两万多兵马,占据了下邳,彭城国等三十多个县,瞬间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不止是朝廷多加安抚,丁原,董卓,哪怕是韩馥,袁术等人,都悄悄送来厚礼,暗中拉拢。

高顺,郝萌、曹性、成廉等围坐在一起,举着酒杯向吕布,道:“末将等敬校尉!”

吕布哈哈大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入肚中,吕布畅快无比,道:“自某入仕从军以来,从未有这般高兴!某得富贵,与诸位同享!”

“多谢校尉!”

“我等誓死追随校尉!”

高顺等人自然纷纷客套,吕布确实对他们不薄,不是吝啬的人。

“喝!”吕布没有其他话,再次拿起酒杯。

一众人自然相陪,全部是一饮而尽,不留一丝。

觥筹交错,酒桌热烈。

酒过三巡,吕布放下酒杯,面露愁色,道:“诸位,我现在遇到难以抉择之事了,还请帮我出谋。”

众人一怔,看着吕布,又转向高顺。

高顺对吕布是忠心耿耿,在他最落魄的时候,高顺一直跟随在左右。

感受着众人的目光,高顺不得不开口,道:“校尉,是什么事情让你这般迟疑?”

吕布长叹一声,道:“丁史君,乃是我义父,按律说,我当追随左右,只是,义父对我若即若离,似有吞并我部众的意图。董太尉屡屡示好于我,但我岂能叛了义父,投奔于他,当我吕布是何许人也!”

几人听着,相互对视一眼,郝萌试探性的道:“校尉,董太尉,乃是当朝太尉,又有圣命在身,他下令调遣,怕是也不得不从。”

吕布醉眼看着他,叹道:“难处便是这里。我现在是进退两难。”

成廉盯着吕布,目光一转,忽然道:“校尉,我听闻,丁史君在兖州屡次犯错,被朝廷诏回。这次来徐州,据说是流放而来,朝廷对他怕是失望透顶。”

吕布又是一叹,道:“我与义父谈过,他也是这般说。”

成廉瞬间明白了,即刻就道:“丁史君在广陵,毫无作为,龟缩不出,有负朝廷所托。校尉虽是义子,但朝廷大义当前,不能不顾,校尉须当秉公行事,上书弹劾,为国事正言。”

吕布身形一正,道:“此言可行?”

成廉大声道:“举贤不避亲,为国事更不可避!此乃大义,校尉无需多虑!”

吕布心中大动,看向其他人。

郝萌、曹性等人皆是点头,认为成廉说得有理。

高顺虽然觉得不妥,但也没反驳。

吕布得了这些人认可,大笑道:“某忧尽去!诸位,痛饮!”

“痛饮!”

众人端起酒杯,与吕布再次喝起来。

一群人喝的东倒西歪,直到半夜,才被手下各自带回去。

吕布一回府邸,立即推开士兵,大步赶回书房。

来到书桌前,铺好史侯纸,拿起笔,神情镇定,犹豫再三,还是落笔。

一封弹劾奏本,洋洋洒洒三百多字便写好了。

吕布不再迟疑,命人发出。

他还不知道,这时,贾诩正带着礼物赶过来。

几天之后,贾诩到了。

吕布自是盛情款待,大摆宴席,歌舞不断,一杯一杯的敬酒。

贾诩不好酒,且见着那些歌女时不时过来撩拨,令他再深的城府,也不自觉的皱眉。

他觉得这些歌舞并不干净,碰他一下,便心生难受。

吕布不动声色的看到了,但没有阻止,直到喝的差不多了,这邀请贾诩进入后堂,单独叙话。

两人坐定,上好茶,只有两人了,吕布这才笑着道:“贾军师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没了外面吵嚷,贾诩恢复了平静,斜睨着吕布,道:“吕校尉,你的死期将至,还不自知。”

吕布笑容顿僵,而后哈哈大笑,道:“贾军师,你这说客,着实有些拙劣。”

贾诩冷笑一声,道:“那刘备是朝廷任命的彭城相,吕校尉攻伐于他,朝廷岂会相容?刘备乃是车骑将军卢植的门生,更是汉室宗亲。现在,刘备一跃而上,成了汉中太守,是陛下钦点!吕校尉还觉得,在下的话拙劣吗?”

吕布笑容没了,甚至有些阴沉,双眼如刀的盯着贾诩。

在以往,他还并没有太多感觉,沉浸在前所未有的风光中。

但听了贾诩的话,只觉心头发冷,阵阵后怕。

刘备确实有大背景,在徐州这般狼狈,非但没有问罪,反而高升汉中太守!

这足以说明一切!

“朝廷会如何对我?”吕布有些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贾诩端坐在那,见吕布这般反应,神情更冷,道:“黑山军肆掠冀州,朝廷腾不出手。冬天将至,黑山军不退也得退。待朝廷缓过气,西面有公孙瓒,背面有陶谦、曹操,南面还有吕校尉的义父丁史君,七八万兵马,包围之下,吕校尉还有生理?”

吕布脸角僵硬,连忙坐直,抬手道:“先前吕布失礼,还请贾军师莫要在意。有何计策,还请直言,吕布必有厚报!”

贾诩见吕布姿态放下来,故作沉吟的道:“吕校尉身在下邳,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现在能做的,便是合纵连横,令朝廷有所顾忌,不得大军征讨。”

吕布瞬间明白了,连忙道:“布对董公在并州时便十分仰慕,如得董公提携,吕布定感激不尽!”

贾诩神色不动,心里暗自摇头。

简单几句话,他便将这吕布看的明白。

这个人,没有什么头脑,只顾得眼前,毫无长远之见。

但就是这样的人,才好用!

贾诩忽的微笑,道:“董公对吕校尉同样十分欣赏,这次来,便是回礼。还请吕校尉开方便之门,让人进来。”

吕布有些好奇了,向门口道:“让人进来。”

不多时,一个妙龄女子近来,肤如凝脂,身子婀娜,低头抬颔间,风情万种。

吕布只是一眼,便挪开,直勾勾盯着那女子。

贾诩笑着道:“此女乃是董公义女,自幼长在身边,与亲女无异,今日,愿意吕校尉为贤婿,吕校尉可愿否?”

吕布瞥了贾诩一眼,又盯着女子道:“好好好……”

贾诩看在眼里,起身道:“吕校尉,董公还有一礼,还请移步一观。”

吕布一怔,恋恋不舍的让人将女子请入后院房中,跟着贾诩来到前院。

入眼便是一匹洁白如玉的骏马,毛发顺滑,四肢强健,站在那,给人凶猛之感。

“好马!”吕布禁不住的脱口而出。

他是一个武将,自是爱宝马。

贾诩微微一笑,道:“这匹马,乃是董公从西凉所得,乃是万中无一的良驹,此来之前,董公精心照料三日,这才托我献于吕校尉。”

吕布神情大动,忍不住的走到白马前,伸手摸着,双眼灼灼发光,忍不住的翻身上马,在院中便疾驰起来。

贾诩站着不动,目视着吕布的动作,心里已经笃定了十成——这吕布必为董卓所用!

吕布转了好几圈,感觉着胯下的坚实,大笑着一跃而下,抬手与贾诩大声道:“还请贾军师转告董公,吕布仰慕已久,请容一见!”

贾诩笑容不变,道:“董公对吕校尉的勇武欣赏万分,恨不能早日相见。不如,吕校尉收拾一番,与我一道去见董公?”

吕布面露犹豫,道:“此时,怕是不妥,徐州之内,还有诸多匪患,布暂且不能离开。”

贾诩不以为意,点头道:“董公早料如此,来之前便有言,今年难以得见,明年开春如何?”

吕布顿时抬手,朗声道:“固所愿也!”

贾诩对吕布的反应十分满意。

董卓得了吕布,便是得了吕布手下的两万兵马,同时,还间接得到了徐州!

猛将,兵力,地盘,得一吕布,好处简直不可想象!

……

贾诩做客吕布府邸时,广陵郡的丁原,则是如坐针毡。

他的麾下,满打满算不过三千人,还没有什么得力武将与幕僚。

而他的南面,是吴郡,吴郡太守孙坚时不时向他催要钱粮,甚至于派兵来威逼、劫掠,令他心惊胆战又无可奈何。

而西南面是九江郡,袁术的部将张郃太过勇猛,打的袁绍节节败退,更是深入广陵,吓的丁原差点弃城而逃。

“我儿奉先可有回信?”

在屋内写着公文的丁原,听到门口的脚步声,猛的抬头道。

小吏这一天听了七八次之多,习以为常了,抬手道:“回使君,还没有。是吴郡太守催要钱粮的公文。”

丁原厌烦,摆手道:“没有没有!”

他作为扬州牧,居然连扬州都进不去,吴郡太守孙坚对他虎视眈眈,根本不容他进武将。

语言上的威胁不算,武力逼迫也成了家常便饭。

可恨!

丁原越想越怒,拿起笔,又给吕布写信。

这封信,追忆以往,畅想未来,又许诺给钱给粮给兵给权,将饼能画多大就画多大!

他哪里想得到,董卓比他快了一步,而且好处给的实实在在。

徐州这边三方角力,京城里一样不太平。

随着朝廷一个个政策的落地,对各州的影响迅速显现。

被查处的大小官吏,短短半个月就高达五百人,随之的反弹,更加迅疾的反弹到朝廷。

其中遭到弹劾最多的,便是吏曹尚书荀攸以及主持‘裁减冗官’的左仆射王允。

单单是弹劾就罢了,随之冒出了各种‘证据’,指向他们本身的、亲族的,家仆的,门生故吏的数不胜数。

同时,王允在有意针对‘颍川党’,司马俊秉公之下,还真查到了不少证据,矛头直指‘二荀’。

二荀表面不动声色,可巡查并州的监察御史以及吏曹郎中,将太原王氏抓了十多人,各种口供证据,结结实实的摆在了王允的案头。

双方不约而同的投鼠忌器,暂停了针对性的动作。

但这也只是暂停。

太常寺。

改称为太常寺卿的蔡邕,站在院中,神情有些迷惘,无奈。

原本的史侯纸作坊,正在有序的搬离最后一批次器械,一旦搬离,史侯纸便与太常寺,与蔡邕无半点关系了。

前不久,在嘉德殿被公开训斥、罚俸、降级三等,对蔡邕的威望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自然,也令踌躇满志的蔡邕,心惊胆战,心灰意冷。

等到搬完,蔡邕对着禀报的小吏摆了摆手,道:“你们看着办吧。”

说完,他心里叹了口气,颓然的离开太常寺,准备回府。

小吏等人相互看了眼,欲言又止。

他们这位寺卿,近来是迟到早退,在太常寺里,每天都不超过两个时辰。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蔡邕没了以往的锐气,回了府,也是在后院小亭子里自古的看书饮酒。

这段时间,他也没参加过什么宴会,太常寺与府邸两点一线,极少其他应酬。

“主人,主人,大喜大喜,夫人生了!”一个婢女急匆匆来到亭子里,大声道。

蔡邕醉眼朦胧,反应迟钝,转头看向她,道:“男孩女孩?”

“是女孩。”婢女喜色道,就差捧着双手等喜钱了。

蔡邕没理会,转过头,继续喝酒。

婢女没想到她家主人是这个反应,刚要说话,一个门房急匆匆来了,瞥了眼婢女,在蔡邕耳边低声道:“主人,王公来了。”

蔡邕到嘴的酒杯一顿,道:“你说谁?”

仆从低声道:“王公。”

蔡邕陡然酒醒了不少,连忙道:“请他进来,不,我亲自去请!”

蔡邕整理着衣服,刚走几步,又向那婢女道:“好生照顾夫人与孩子,还有,准备上好酒席,快去!”

婢女连忙应着,急匆匆的去了。

蔡邕从后门将王允迎进来,满脸笑容,道:“王公,可是少来寒舍了。”

以往,王允与蔡邕还是有些交情的,自从王允‘发达’后,与过去很多人都疏远了。

王允背着手,微笑道:“我听说蔡公刚刚诞下幼女,可喜可贺。”

蔡邕根本没将这回事放心上,闻言却哈哈大笑,道:“老来得子,也算是福缘,王公请。”

王允漠然的脸上,都是微笑,进了亭子,看着精致的饭菜,笑容越多,道:“蔡公,这么丰厚,不怕我查你一个贪渎吗?”

蔡邕笑容比他还多,道:“宫里给的,王公要是查,我带你进宫去。”

王允见他提到‘宫里’,笑容慢慢减少,又恢复了漠然之色,道:“蔡公,你觉得朝廷当务之急,是什么事情?”

蔡邕见他表情变了,也沉色下来,道:“王公的意思?”

王允看着他,道:“自然是国本。”

蔡邕仔细想了想,道:“王公说的是‘吏治’?”

在以往,说到‘国本’,第一个想到的会是‘刘协’,这是威胁国本的人。

现在刘辩有了两个皇子,刘协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

王允坐直身体,脸色肃谨,目光湛湛,道:“我说的是东宫!”

蔡邕瞬间色变,瞪大双眼!

他张了张嘴,硬是一个字没有挤出来。

‘东宫’,自然指的是太子。

而宫里两位皇子,他女儿蔡文姬生的皇长子。

论出身,论品行,论声望,他女儿都比唐瑁的女儿强上百倍!

蔡邕前所未有的紧张了,瞪着王允,半晌说不出话。

这议立太子,可不是小事情,关乎太大了!

且不说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单说现在,‘太子’的身份无比贵重,而生母也定母以子贵,立为皇后。

依照大汉朝的传统,作为母族的蔡家定然飙升,一跃为天下第一世家!

随之而来的,便会是朝局的剧变!

蔡邕是从梁家那时候过来的,经历了足足三位权倾天下的大将军!

他对这种情形,太过清楚了!

见蔡邕呼吸渐渐急促,王允神情漠然一片,淡淡道:“蔡公,东宫一事,事关重大。前有董太后、十二常侍图谋改立刘协,后有袁术等假借遗诏谋反,确立太子之位,乃是国本之重,不可拖延,宜须速立。你身为太常,九卿之首,理当由你谏言。”

蔡邕闻言立即急声道:“不可!”

他举荐他女儿为皇后,他外孙为太子?

这这,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王允双眸厉色一闪,语气飘忽的道:“九卿不动,便是尚书台上书,到时,拥立之功便是那杨彪的,蔡公本就惹恼了陛下,再无建树,怕是要步那唐瑁的后尘了。”

蔡邕一听,脸色骤变。

唐瑁是唐姬之父,前任司隶校尉,因为阻碍‘新政’,被刘辩罢官,至今没有复起,闲散在京中。

第53章 偷鸡不成453.第453章 继往开来第252章 庇护曹操而引来的不满501.第501章 搭配第290章 战前拉扯第77章 御史中丞第312章 十年赋税458.第458章 杀红眼第308章 脚揣曹操第246章 江东刘表第97章 大图谋第269章 科举制482.第482章 国有储副第366章 郭嘉死457.第457章 人心摇曳第210章 丁原与吕布的父子嫌隙第406章 杀鸡骇猴第74章 王允的野望第256章 都是千年狐狸第224章 大忌第2章 杀入禁宫第196章 陛下说的果然没错第69章 贾诩(加更求月票)第400章 慎言慎言!504.第504章 一声殿下第326章 歃血为盟第114章 吾皇万岁第215章 王允的口舌利害第93章 朕开始生气了第390章 毒计第21章 给何进机会第159章 阴谋阴谋 大战连天第303章 顶级谋士的对决第55章 内政外兵第255章 游说第273章 严峻第258章 曹操的野望454.第454章 压力如山第273章 严峻第284章 这可怎么办啊?第251章429.第429章 软禁与驱赶第198章 龙凤胎第48章 直击449.第449章 田丰的狠辣494.第494章 曹操的路第226章 不隶台阁438.第438章 砍瓜切菜第9章 紧张局势508.第508章 都不简单第307章 怒气第330章 诸葛氏第28章 开始杀人了第359章 黄忠战吕布476.第476章 平复480.第480章 国本第364章 灭董就在今日第79章 董卓的特殊性第336章 关羽战吕布第211章 赵云威名第63章 算计第277章 王朗的超乎寻常的手段第160章 空城之下 田丰开口第211章 赵云威名第69章 贾诩(加更求月票)第86章 抗拒第67章 征抚之争第153章 袁术野心,皇位我也坐得第181章 贾诩三策 曹操再败第197章 兵锋所向415.第415章 太一第173章 天降横财434.第434章 京内京外第159章 阴谋阴谋 大战连天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阳危急第175章 曹贼不死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第128章 荀彧第311章 打起来了421.第421章 贵公子第252章 庇护曹操而引来的不满第237章 曹操要干一票大的第129章 阴谋味道第136章 乱始第101章 匈奴入塞第106章 发兵409.第409章 微服私访第171章 人财两得435.第435章 暗潮第183章 郭嘉奇计第309章 后将军袁绍431.第431章 狠辣手段506.第506章 杀意第166章 仿效汉武 设置内朝第3章 喝问第108章 大统已定第230章 卢植亡故第246章 江东刘表501.第501章 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