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君恩难料(第一更)

在后世,八岁的孩子正是向父母撒娇的年纪,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可眼前的小太子却不得不在一众东宫辅臣的督促下念书,读书。

太子读书可和旁人不同,旁人读书是为了功名,太子读书是为了治国理政。

这之间的差别用言语实在很难形容。

谢慎仔细观察着书案前正襟危坐的小太子,发现此时的正德完全就是一个乖宝宝,一点没有后世历史描述的不羁。

也是,人之初性本善。正德的性格变化也是因为长时间宫禁生活的压抑,一种逆反心理所致。

谢慎不由得感慨自己任职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的时机非常好,小太子还“有的救”。

讲课无非就是儒家的那一套,小太子就像个木偶一样听着左右庶子讲经,虽然心中十分厌烦却得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

东宫辅臣众多,但真正能给太子讲课的却一只手数的过来,左右庶子、左右谕德......至于谢慎这个六品赞善,实在是没有什么地位,更多算是东宫办公室主任的角色。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左庶子张天瑞张老大人幽幽念了一句,发问道:“太子殿下以为,此句何意?”

由于太子刚刚出阁读书不久,自然不能讲太深奥的东西,不然不易于理解,反而会打击太子进学的积极性。故而张天瑞选择了最通俗易懂的《论语》作为讲学教材。

小正德似乎之前读到过此句,当即沉声道:“这句是讲,如果对君主以礼侍奉,人们会以为是在谄媚。”

张天瑞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殿下怎么看?”

正德歪着脑袋思忖了片刻接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臣子以礼侍奉君父,是恪守本分。以为此举是谄媚的,多是小人奸佞。”

虽然小太子的这番对答不算完美,但也算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张天瑞十分满意。

当今陛下在做太子时就显露出了明君之相。而在张天瑞看来,本朝太子一样有成为明君的可能。

谢慎心中则是暗暗啧叹。

他在读史书时,就知道正德年幼聪颖,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这么一个好苗子可得爱护些,万一又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成为一个好逸恶劳的君王就太可惜了。

......

......

侍班东宫这四个字在有的人看来犹如万钧之石,但在谢慎看来东宫侍讲也不过是一种职业罢了。

从文华殿侍讲回来,谢慎照例和芊芊在府中抚琴听曲,陶冶情操。

弘治朝最大的好处是没有太大的变动,这既是指军事,也是指政治。

没有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人就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些实事,而不会掣肘。

侍班东宫,编修会典,再加上陪芊芊抚琴听曲写写故事,谢慎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来到了弘治十年。

这一年从一开始就十分不顺,三月以来,京师、真定、宁夏、榆林、镇番、灵州、太原、海丰等处便相继地震,屯留最为严重。

这可吓坏了弘治皇帝。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地震是可以解读出很多东西的,最直接的便是天子无德。

毕竟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老天爷发怒了,自然得做儿子的背锅。

钦天监这种闲散机构这时候就派出了用场,一番对天意的解读后,陈写好的奏疏便递到了宫中。

弘治皇帝看过钦天监对地震的解读后长松了一口气,只要不让他下罪己诏就好。

三月二十二日,弘治皇帝在听完经筵后,派遣贴身太监韦泰到内阁召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几位阁臣到文华殿议事,

议事的主题自然不会对外宣扬,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天子针对最近频发的地震,向阁臣们询问意见。

制敕房、内阁、诰敕房都挨在一起,在文华殿南面。

天子下诏后,几位阁臣立刻便动身前往文华殿议事。

与先帝成化天子很不一样,弘治皇帝十分勤政,在这一点上简直可以和工作狂魔太祖皇帝相媲美。文华殿作为给天子讲经的场所,也时常会被用来召见臣子,当然因为距离的原因,天子通常只会召见阁臣。

地震过后,最需要做的就是安抚民心。

天子要做的便是反省自己的言行,诸如有没有失德的地方。而地方则要对税赋进行一定的减免。这些都是套路,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去做就行了,实在没有什么难度。

却说谢迁谢阁老在家中和儿子谢丕闲聊时,无意间将天子要外放谢慎到山西布政司潞安府的消息说了出去。

谢慎这日正自在翰林院品茶,听闻谢丕来了,连忙叫人把好友迎了进来。

二人平日都要在衙门坐班,故而不太常来往,如果要聚那也是私下去聚。

谢慎颇有些好奇道:“怎么,丕贤弟竟然有工夫来翰林院,屠老大人那里不再盯着你了?”

谢丕犹豫了片刻还是压低声音道:“恭喜慎大哥了,你可能要升官了。”

升官可是个好彩头,翰林修撰是正六品,这是状元标配。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也是正六品,虽然极为清贵,但从品级上讲确实没有什么提升。难不成皇帝陛下看不下去了,要给他生个右谕德当当。

谢慎知道谢丕的老爹是圣眷正隆的阁臣,自然会有第一手的信息,这消息应该假不了。

“托丕贤弟吉言了,只是不知是什么官职?”

谢丕无奈道:“陛下似乎有想法将你外放,应该是山西那边的。”

我靠!

谢慎险些喊出声。这可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啊。

大明一甲前三名的仕途轨迹都是定好的,那就是先在翰林院混资历,再去东宫混资历。混着混着就可以成内阁储备干部了......

这样的工作又清闲又不容易犯错,简直是美不可言。

而那些二甲靠后和同进士出身的,则不得不去外放县令、知州以熬资历,能不能回京还是两说,更别提进入大明朝廷中枢了。

......

......

第四百四十章 华亭吴家第二十一章 美娇娘俏小郎第八十七章 巧遇陆渊第四百五十五章 症结所在第五百零六章 全城搜查(第十更!)第六十二章 营造一场偶遇(一)第六十五章 我来作诗给您听(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因祸得福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而求其次第五百八十六章 返乡(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五百四十九章 上升阶梯第一百二十九章 君子报仇(一)第二十九章 丰厚酬金第五百三十五章 时来运转的唐寅【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章 执红牙拍板第一百五十四章 巡抚设宴第三百一十章 疫病与口罩(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三章 余姚三杰第三百九十四章 过河卒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欲何为第三百章 西域局势(第一更)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鬼遇李逵第八十四章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第一百八十四章 倭寇来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郑训导的过往(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宴中百态(二)第五百一十章 新的开始第二百零一章 修筑堤坝,改造海涂第一百章 执红牙拍板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华绝代谢于乔第二百九十八章 谁是黄雀(第四更 为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四百四十六章 难觅清幽第四百四十五章 老首辅的善意第七章 县尊断案第三百四十二章 解拿巡抚进京第一百九十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三十七章 梦中伊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内宫助力第六十八章 国士无双第四百四十六章 难觅清幽第二百七十九章 如何破局第六十四章 我来作诗给您听(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狗咬主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子要出阁了?第七十五章 连中小三元第二百一十一章 与沈娘子的合作第四百五十一章 玄学与攻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硕鼠(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精彩的作答第二百零四章 请赐匾额第三百三十四章 入股钱庄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华绝代谢于乔第二百三十三章 解元郎也要被催婚啊第五百四十三章 南桥码头血战(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贼酋来袭第七十九章 好浑的水第一百四十七章 镇守太监第二百七十章 愿得一人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袭黑风川第三百三十六章 米里有毒?第二百六十八章 王守仁回京第五百五十五章 办报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一十八章 好多的墙头草啊第五百八十六章 返乡(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君子报仇(三)第一百五十章 应对之策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家织造厂(上)第一百一十章 姚江诗会(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退而求其次第九十章 风华绝代杭州府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风景第三百一十一章 原来是中毒(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三章 南桥码头血战(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金屋藏娇第一百零六章 女人心海底针第四百零五章 博弈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侍郎此来何意第三十五章 拜谢县尊第一百六十三章 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五十五章 绍兴府试第三百六十九章 有子谢旭第四百零五章 博弈第四百三十一章 训学第一百二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四百九十八章 微服采花(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九章 以退为进(下)第五百零三章 绿萝行刺(第七更!)第四百八十七章 毒士钱宁第五十九章 酒宴上的众生相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子恩旨(第五更)第八十七章 巧遇陆渊第五百六十二章 水未落,石未出【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零三章 兴文教第三百四十章 齐人之福第一百七十五章 神童的执念第四百一十七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三百七十六章 谷大用报信第四百零七章 四边总督第四百五十三章 徐家织造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