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问题

这一次宋夏议和,是章越没有听闻的。

之前庆州大败,接着又是麟府被攻,西夏三千骑如入无人之境,大掠人畜而还。

宋军吃了大亏后,西夏又故技重施,派人至汴京献马朝贡,并请求宋朝天子赐大藏经。

同时西夏对辽国,高丽朝贡,积极联络争夺国际援助。

在此之下,宋夏议和,两家罢兵。

此事是王安石授意蔡延庆,张诜主导谈判的。

如今对陕西边事,官家已不插手,主导权又回到了王安石为首的两府之中。

章越致书给王安石后,王安石亦致私书回复,信中告诉章越,今年熙河路不会有战事,并言熙河路为新造之邦,方圆两千余里,岁费四百万贯,全靠朝廷帑藏供给。

如今陕西百姓日子艰难,朝廷财用也是紧张,今年便歇一歇。

章越闻此非常高兴了,自己不愿熙河今年再有什么战事,万一天子命自己打兰州,凉州,甚至兴州,那可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但你既没回信,我就当你王安石默认了……

李宪道:“枢学咱家还有最后一问?此事也是咱家私下问你的?”

章越对李宪道:“子范,我与你说一句推心置腹的话,王相公这次的变法,你也看到了,虽说颇多建树,但其下问题颇多,究其看来是用新的问题掩盖旧的问题。”

章越摆了摆手道:“子范说得是,但却不急于一时。”

“我一路沿着渭水,洮水而行,一路所见到处营田之景象,与我三年来熙州时大有不同啊!”

所以河湟要收,西夏必灭!

章越笑着摇了摇头,官家还真是执着啊,自己碍着李宪的情面却不能不讲。

章越接下来与李宪讲了自己经营河湟的方略。

堡下还有汉化蕃骑往来巡弋,盘查路人行李。

章越却故意问道:“哦?不是庆州,麟府兵败之故吗?”

章越知道李宪之前对自己是好一番恭维,但下面才是重头戏。除了平河湟策,他也急需知道自己下一步如何主张的,或者是官家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李宪道:“咱家知道似河州,熙州,会州,珉州作为前线,屯田不会太广。若是取了洮州,兰州,形势便可完善了,到时候便不怕夏人,吐蕃来打草谷来。”

而这时候李宪已是抵至了熙州。章越出城十里亲自迎接李宪。

“灭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李宪闻言听得是瞠目结舌。

农田远处是一条新修好的浮桥,上面不时有车马行人经过。浮桥的两端各设了一座坞堡,及数个火墩,戴着毡笠的宋军士卒守在堡上眺望警戒。

这一天下了一点小雨,远处的山峦正泛着流云,洮河的河风吹起河边的青绿色的稻田,上百蕃人们冒着雨正在河边营田,一旁则是汉人的老农蹲在田埂上,教授蕃人如何耕种。

之前这几年用来打熙河的钱算得什么,丝绸之路一开,整个陕西,川蜀的都盘活了,不要几年这钱就给你王安石赚回来。

历史上西夏控制着丝绸之路,所以陆上通道断掉以后,所以宋朝的海贸才无比发达,原先大食的商人都是坐船抵达泉州。

“三年前这里还是满怀恶意的生蕃出没,如今这里能够蕃汉一家,全仰仗枢学的经略。”

除了这些,洮河河面上还有一个指挥宋军水师驻扎。

章越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若是如此,我熙河便可有一年休养生息的机会了。”

但王安石信……里面文字里是‘全仗老夫变法攒下钱财供你打了这一战’的口吻。不过王安石虽这么说,但他肯给自己回信,已是莫名的感动了。

不过章越不这么打算,不仅要有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也是要的,这个国策一直到后世也没有变过的。

而熙宁时,泉州岁入已是相当惊人。

斯斯文文又带着些伤人的阴柔,好似一柄软剑。

章越又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详述了自己在熙河屯田养兵及重开丝绸之路的想法。

李宪大笑,举起酒杯与章越碰了一杯。

接风宴的地方也设得颇有用心,从亭子上望去,正好可以看到洮河两岸的景色。

在官场上,迎来送往皆非小事,还要潜移默化地彰显自己的政绩。

为何要重开丝绸之路,还是要回到章越之前平河湟策上所言的‘强己,才能弱彼,欲害彼,先利己’。

二人左右侍从元随们看着二人相互融洽的样子,都是感到由衷的高兴。

路亭内摆下接风宴。

李宪道:“屯田我知之,商贸是什么?”

为了方便大食商人定居,朝廷还专门在泉州设立的蕃坊。

李宪道:“熙宁三年时我们在熙河不过古渭一座孤寨,如今竟有两百万口,实在令人不敢置信,如此李某更佩服枢学当初的先见之明了。”

李宪笑道:“那么枢学士可否与我说一说?枢学士的平河湟策,我拜读了真是平夏第一策,不仅是陛下,两府执政看了无不赞赏的,甚至这一次与夏议和也是听从你的意思。”

章越只好估计是相公政务太忙,给忘了……

李宪也是注意到了这里的河边耕种的景色,开口念至:“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章越记得去年河州失陷时,熙州当地的蕃人曾纵火烧桥,差点断了洮水通道。

李宪略擦过手脸安坐后,虽是一路风尘仆仆之状,但仍是与章越道:“我这次出了秦州,经过通远军再到渭源,最后翻过鸟鼠山至熙州。”

章越点了点头。

顿了顿李宪对章越道:“陛下托我带话,与西夏议和后,今年不会有战事,你正好可以用心经略以图河湟恶。”

变法说到底还是分蛋糕,贸易和战争才是作蛋糕,这也是检阅变法成果的标准。

章越拱手道:“那臣谢过陛下了,今岁罢兵确合吾意,之前攻下了熙州河州后,渭源至古渭一带已成了熟地,屯田六七千顷。”

这是由经济至政治,再由政治至战争,而把握这一切就是整个国家的大战略。

章越远远地便看见一行近百骑的队伍正缓缓经过浮桥,至于李宪手挽缰绳,身披一件红锦的披风骑乘着一匹河西健马行在队伍前头,身后有人给他撑着一柄黑罗伞盖。

他笑道:“也没什么,如今熙河就是二事,一则屯田,二则商贸。”

李宪微微笑道:“其中也是有内情了,一来陕西四路的精兵强将都在你手下,二来二府知西夏入境后,也约束边军未做大的反击,如此才与夏国议和。”

章越远远地看李宪这个气度,倒颇似后来电影里看到的东厂厂公那等。

“眼下看似风平浪静,但久了弊端一定会爆出。如今陛下也该感觉到了。”

没好处的事谁干?

我花了那么大的气力,只是为了平夏而已?两败俱伤的事,绝对不干。

似章越这等第一流的人才,何尝不是天子心底的宰辅之选呢?

还有什么比看到一片农忙景象,更令人心旷神怡的。

二人闻言都是大笑。

路亭中摆着各等瓜果酒水。

“只要熙州今年没有战事,开荒也差不多了,你看这里的河谷都种上了稻谷,要是夏国今秋不从兰州来劫掠,我便可收得军粮。”

这时候前方迎道的禀告李宪已是抵达了。

不过这一封信,王安石却没有回。

于我朝而言灭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李宪承认自己虽了解兵事,但对治国安邦的大政还是不甚了解。但天子对于王安石变法顾虑日益增长,他是知道的。

章越欣然,当初正是因为屯田的问题上,二人观点一致,这才使得二人在熙州相处的日子无比融洽。

他觉得一个平河湟策已是惊世骇俗,没料到后面还有……

二人见礼,章越请对方在路亭里坐下。

章越道:“子范客气了,当初在熙州时你我相得益彰,如今你再到熙州赴任,章某乐意之至,如今我便代熙河两百万军民敬你这杯酒。”

听了李宪这话,章越知道官家还是没死心。

李宪笑道:“所以接下来你可以与咱家大体讲一讲了吧!”

章越看了身旁的蔡京一眼,赞了对方这个接待地方着实是选得好,真不愧是自己的‘秘书长’。

收复汉唐故土是大义名分,而要打通贸易,重开丝绸之路,使陆上商贸畅通无阻!让西域百姓都说中国话,使用上咱们大宋的盐钞,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贸易是战争的发动机,而之前准备的钱币(盐钞)就是发动机的燃料。

“就是重开丝绸之路!”

这是《诗经》里甫田的一句。

李宪问道:“若王相公罢相了,枢学可当归朝继之?”

章越心道,就算王安石现在罢相,也轮不到自己为宰执啊。不过话说回来,自己如今只差‘四入头’一步。

而且李宪这么问,说明官家心底将自己已纳作宰相预备的人选中了。

章越略一思索,然后手指着洮河边广袤的屯田对李宪道:“良田千顷,不在一亩。既有远志,不在当归!”

第301章 琼林宴第306章 读汉书第905章 事因第5章 破案(感谢书友历史啥时真实盟主)第926章 起复二苏第457章 封侯之愿第644章 意见相左第290章 谢恩(谢柳神轻语盟主)第520章 重聚第649章 辞君第505章 安排第47章 论文第814章 阅兵第511章 新君第894章 分化第335章 选房第155章 意思第101章 熟人第567章 论王安石第113章 入汴京第651章 兴亡百姓苦第436章 击石震虎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947章 决定人选第333章 人情第553章 棋逢对手第300章 官职第40章 糖霜第530章 商议第124章 打车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诀窍第955章 憨叟第396章 新君(感谢加十块钱牛肉面书友成为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请假第851章 抵京第717章 朕不是汉元帝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请假下第213章 行卷第17章 山间岁月第220章 开挂第856章 回府第3章 和离第912章 返程第1047章 熟状第669章 渡河后再议封赏第686章 灯火第277章 崇政殿第172章 成例第679章 报捷第410章 你这缺人吗?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617章 其才胜己十倍第290章 谢恩(谢柳神轻语盟主)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8章 三字经第912章 返程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1046章 睥睨众官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572章 激励族侄第340章 价钱挺合适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104章 醉汉第637章 夫妻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谢枫爱云书友盟主)第647章 大宋伯乐第539章 师生第469章 青衣第50章 行卷第442章 小别胜新婚第672章 西夏点集第1006章 元随傔从(两更合一更)第507章 梯子没了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114章 太学包子第988章 参知政事(两更合一更)第671章 直扑要害第399章 伯乐欧阳修第297章 期集三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279章 水几是道第142章 宴集第397章 三衙第942章 赠词予卿第421章 故交第222章 结童入学,白首空归第523章 言事第180章 撞见第682章 封赏第572章 激励族侄第22章 佣书第836章 信任危机第521章 人间随处有乘除第524章 省元第575章 臣附议第311章 进卷排名第135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