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铭记

仅次于三人的是王厚,苗授,张守约。

王厚从文资转为武资,为礼宾副使,为熙河第一军正将,熙河路兵马都监。景思立死后,章越手头上文官太多,武将太少,所以让王厚从文资转为武资。

左藏库使苗授知通远军,升授为皇城使,为熙河第二军正将,熙河路兵马都监。对方跟着高遵裕守会州有功,但此番战功为种师道所掩,所以没有历史上升得那么快。

熙河路兵马钤辖张守约因跟随章越第二次伐河州,同时在当初抗旨之事上出了大力,被升授西上合门使,亦位列横班,他负责率领陕西各路至熙河援兵。

接下来则是包约,瞎吴叱。

至于包顺封赏已下,如今为熙河路兵马都监,河州蕃部钤辖,

木征弟瞎吴叱(赵绍忠)升为岷州刺史,仍为熙州蕃部钤辖,熙河路兵马都监。

包顺,瞎吴叱虽任刺史但都是遥郡官,并非正任。

如此熙河路武将排定,第一军王厚,第二军苗授,第三军种师道,张守约总领陕西其余各路汉军。

熙州蕃军由瞎吴叱带领,河州番军由包顺带领。

王安石本来很器重邢恕的,听了他的批评后大怒,便让他滚出三馆出知延陵县。

其余将领升官赏赐都是拿到手软。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仕途郁郁不得志,但看的弟弟没有受到自己牵连,反而在章越的庇护下,仕途却蒸蒸日上,这喜悦之情更胜过自己。

但没有办法,章越表示吕升卿是熙宁三年进士,如今才干了四年都官至通判,再下去就出任知州了,你这升得比状元都快,赶紧回京任职试馆职才是正经。

但章越倒也无所谓,你不让吕升卿在自己身边,吕惠卿也会想其他办法,倒不如放到自己身边来。

吕升卿实是不想走的,而吕惠卿也想让他留。

岷州知州沈括则本官升一阶。

连写了三首诗词赠给章越,章越觉得这三首诗词要放到一千年后得值多少钱啊。想到这里,章越吩咐随从给自己好好收藏下。

熙河路官员之升迁放在在其他路是不可想象,一来自古以来都是开疆扩土的军功必须加以厚赏,二来也是熙河路新设,官位大多空缺的缘故。

至于二姚兄弟迁至皇城使,姚麟更是官居秦凤路兵马副总管。

章越以为吕升卿要走了,可没料到他居然又被吕惠卿塞回来了,出任秦凤路权发遣转运判官。

所以即便吕惠卿想留也没办法。

岷州军事推官蔡卞,升河州军事判官。通远军判官徐禧,则升为会州军事推官。蔡卞徐禧因刚升过官所以只加了一阶。

该走的没走,不该走的走了。

此职是熙宁二年所设,两年后可授馆职或是改注授,哪知邢恕身为新党却没有新党自觉,与王雱议论说新法哪里哪里不好,结果被王安石听见了。

熙州是上州,州通判为正七品,而河州是中州,州通判为从七品。

在白虎节堂堂下,还站着数百名将领,他们是没资格入殿议事的。原广锐军出身的将领张塞也身在其中。

钤辖二人,路兵马都监四人都分配妥当。

熙州州学教授游师雄改为熙州掌书记,游师雄原官是德顺军判官,属于连升两阶。

他还记得当初充军到渭源投奔章越的一幕。

所以这里的官员升迁,就不可以常理揣测了。治下新纳入宋朝管辖的两百万蕃汉军民需要大量官员来治理,若再打了下数州,恐怕熙河路就要改为转运使路兼经略安抚使路了,到时候手上的编制就更多了。

赏赐下达后熙河路士气振奋,自是不用多提。

吕升卿对章越道他去了汴京任一两年京官,再回章越幕下为官,说得还满令人感动的。

换了其他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要想升官,也要看上面的人升了没有,不然只能等在那。

而章越麾下官员也各有封赏,熙州通判吕升卿升至秦凤路转运判官。

兄弟二人苏辙的感情含蓄内敛,苏轼则是奔放很多。

官家兑现了那句‘用力破贼者倍赏’的承诺,章越也是乐意慷慨。

此刻他听着左右的将领们听得加官的旨意纷纷笑吟吟地走上去接受封赏。张塞觉得没他啥事情,也就抱着看戏的心情。

转运判官必须是朝官资历,之前任通判且有政绩者为之,而吕升卿只是低阶京官,所以加个权发遣三个字,这也是新党的一贯操作了。

但如今章越又打下了岷州,河州,熙河路已是五州一军,原先的编制肯定不够用,所以特增设了路兵马都监之职。

吕升卿这是赖定自己,还是吕惠卿让其弟安插自己身边继续收集把柄?

临洮县知县蔡京,特旨赐予进士出身,这就不是一般恩典了。

章越本提议给蔡卞选人改京官,但两府还是坚持选人改京官必须‘五削’不可轻授,估计是王安石怕提拔女婿落人把柄。

通判必须有京官资历,苏辙在与章越一同参加嘉祐六年是制举获得京官身份。邢恕原先是主簿,后经过考试出任崇文院校书。

在与鬼章的决战中,他率兵护卫章越的中军帅旗,从始至终没斩一个番兵。

知道苏辙升官后,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亦致信章越。

邢恕虽说没有入馆,但还是成为京官。

吕升卿走后,熙州掌书记苏辙补为熙州通判,熙州军事判官邢恕升为河州通判。

“张塞加官为内殿崇班……”

朝廷当初新设熙河路时,只有兰州(半个),会州,通远军,熙州,所以只有路钤辖,路分钤辖,没给路兵马都监的职位。

如今他已是洗脱戴罪之身,官位也从不入流殿侍,升至小使臣之末的三班借职,又从三班借职升至了左班殿直……

这其实不合规矩的,哪有本路州官直接升为本路漕官,可是熙河路不比其他军州,吕惠卿如今位高权重,不合规矩也合乎规矩了。

张塞听了不由一懵,却见左右已是向他纷纷道贺:“恭喜……都位列大使臣了。”

张塞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

恭维声,道喜声在耳边响起,但张塞却生生立在堂前,心底想起却是当初在广锐军死去的袍泽们。

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801章 保举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830章 平洮州之战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248章 展望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两个进士第678章 凯旋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924章 宣麻拜相第236章 如何办第386章 入宫第470章 治国争论第509章 皇太子第42章 神童举(感谢我爱怪仔盈盈成为盟主)第716章 借机生事第734章 该争还是要争第606章 皇帝一句话顶你一车话第401章 新差遣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683章 功归人,过揽己第203章 那人是谁?第201章 樊楼诗会第449章 小人哉第153章 茶香第1059章 怼一怼官家第435章 临潭书绝壁请假第903章 王安石复相第1004章 天下拜托章公了第591章 荐人第844章 入朝相争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419章 变革第216章 靠自己第177章 赚钱第1015章 进退又何妨(两更合一更)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261章 御览(第二更)第1030章 大学士 郡公 尚书(第一更)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457章 封侯之愿第34章 进益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354章 拜堂第256章 审卷请假第418章 董事会第424章 婚姻第86章 争口气(两更合一更)第666章 岳父侄儿第134章 辞赋与万言书第875章 女色第541章 年轻的官家第930章 表态第422章 豪爽第879章 殿议第921章 贤相否第110章 说亲(感谢书友小抽的金爷双盟)第412章 贪婪第972章 战争威胁第863章 宰执以下第一人第934章 台谏第964章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831章 这钱朕给了第12章 一以贯之第563章 蹀躞带第928章 尴尬的沈括第236章 如何办第950章 坐而论道第84章 招揽人才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1011章 天下将何去何从?第876章 处置办法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43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661章 智缘大师第1050章 吕六的心事第802章 历史的大势第449章 小人哉第830章 平洮州之战第213章 行卷第193章 价值第541章 年轻的官家第135章 答案第86章 争口气(两更合一更)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92章 章家子弟明日更新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33章 篆书第51章 小溪西流第888章 润笔争论第416章 政事堂论政第435章 临潭书绝壁第184章 好事第985章 辽国震动第500章 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