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一章 检阅三军

正阳门,大军进城仪式现场。

张延龄听了沈溪的解释,冷笑不已:“沈中丞,您可真会练兵啊,改天换个时间,请你帮忙把京营其他兵马也操练一番?”

沈溪向张延龄微微一笑,道:“建昌侯过誉了,在下只不过带了一群人,自鬼门关前走了几遭而已!”

шшш ¤ttκǎ n ¤¢o

张延龄先是沉默不语,他仔细考虑了沈溪的这句话,觉得没有问题,沈溪的确是带着他的兵马,从土木堡一路九死一生杀回京城来的。

跟这群时刻处于生死边缘的人去比精气神,的确没有任何必要!

张延龄冷哼道:“换作京营其他兵马,表现未必便会差多少!”

此时的张延龄,死要面子,拒不承认沈溪的能力。但张延龄也不得不承认,他从未见过这么军容齐整的军队,自己也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就在张延龄等人以为沈溪所部的表演基本结束时,突然传令兵高嗓门的传报声又过来了:“中军两千六百将士,押送鞑靼俘虏二千五百六十二名,进城献俘!”

当这个数字报出来后,城门口已经是死寂一片。

等把传令兵接连传报的声音听了好几遍,他们才确信自己没有听错,的确是两千六百将士,押送近二千六百鞑靼俘虏进城。

萧敬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赶紧过来向沈溪问询:“沈大人,这数字,不会出错吧?”

明显的道理,俘虏的数量大大超出了朝廷的想象!

之前谢迁为了让沈溪中庸平和,在朝中尽量保持低调,有意在功劳簿上降低了功劳,在俘虏问题上更是一笔带过,但这会儿皇帝别出心裁安排这么个进城仪式,依照惯例便有午门献俘的议程,加上内阁那边尚未接手俘虏的问题,谢迁来不及做出任何掩饰,就这样被沈溪所部将俘虏堂而皇之地押送进城了。

数字之大,让马文升、张懋、萧敬等等对大明与鞑靼战争知根知底的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萧敬过来询问,是怕沈溪麾下兵马虚报多报数字。

沈溪往城门口看了一眼,俘虏暂且没有押送过来,不过应该快到了,他若无其事地解释道:

“具体的清点,应该是军中自行完成,这两天本官已先行进城,具体事宜……并不是很清楚!”

沈溪自己也知道这次献俘的数字,很可能会跟上报的数字不符。

以前遇到这种事,下面的将士基本都是虚报多报数字,等真正献俘的时候找一些夷狄平民来冒充夷寇士兵,但这次沈溪却是在之前上报时主动进行少报,反倒在献俘的时候把真相暴露了出来。

萧敬瞪大眼睛,紧张地说道:“沈大人,如果虚报献俘人数的话,罪责可不小啊!”

沈溪知道,萧敬害怕的是最后俘虏的数量不够,而不是说之前少报的问题,当下点头:“萧公公之后自行清点便是,想来数字应该错不了!”

萧敬原本不想花那力气,但听了传令兵上报的数字,他已经是坐立不安。

近二千六百俘虏,这可是活生生的人啊!

之前边关传来的战报,多场战事累积下来,斩杀鞑靼人的数量都只是这个数字,一直到京师保卫战才收获数千鞑靼人头!

但这次沈溪居然直接献俘二千六百多人,在战场上,杀个鞑靼人已经不容易,现在居然是活捉回来,还是这么大的数字,让萧敬心里直打鼓。

如果没有这么多俘虏,就等于是在围观的大明百姓面前丢人了,朝廷的脸面将荡然无存。

如果不是因为献俘仪式已经开始,萧敬甚至都准备将整个流程暂停,找人先去跟皇帝奏报过,再由皇帝来定夺是否将献俘仪式继续下去。

萧敬一脸为难之色:“沈大人,您在这等问题上,可不能信口雌黄啊!”

沈溪有些不满地抗议:“萧公公,献俘之事,乃是朝廷主导,本官一直留在城中,事情都是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来安排,本官可没有插过手,现在献俘的数字,本官跟诸位一道,也只是刚听下面整理奏报过来,你怎可说本官信口雌黄?”

萧敬心想,嘿,你小子居然不肯认账了,如果到时候俘虏数量不够,不会让我下去穿上鞑子的衣服装俘虏吧?

萧敬正准备跟沈溪发火,很快他就顾不上了,因为这会儿俘虏已经开始进城。

这次负责押送俘虏的,仍旧是沈溪麾下的步兵,但已经不是用正步走的方式进城,队伍稍微显得散乱了一些,主要原因是他们一边进城,还得负责押送几乎同等数量的鞑靼人俘虏。

俘虏队伍最前面是一名鞑靼人女将,此人是被沈溪在土木堡第一战中俘虏的火绫,她此时身上被粗大的麻绳捆着,走路时一瘸一拐,显然这一路上旅途辛苦,加上刚从居庸关那边过来,还没等休整好,就要参加大明军队的献俘仪式,这让她感觉极度地屈辱,这会儿她甚至连高傲的头都抬不起来,整个人的精神显得极差。

萧敬指着下面的火绫道:“沈大人,这女人是谁啊?为何会排在首位?”

旁边礼部的官员却惊讶地代为解答:“萧公公,这位不是曾经在鞑靼派往大明的使节团中的一员吗?她跟随鞑靼国师亦思马因数次造访京师,当时她心高气傲,连见了陛下都不肯下跪!”

萧敬这才想起来,连连点头:“对了,对了,就是她,化作灰我都认识!”

火绫刚过去,身后跟着的是一些俘虏的鞑靼主要将领,其中便有亦思马因麾下大将乌力查,他们一个个原本都心高气傲,此刻却被大明军队好像赶牲口一样进城,身心都遭到巨大打击。

但这些鞑靼将领全都桀骜不驯,尤其见到沈溪这个仇敌时,更是恨不能上去把沈溪生吞活剥了,这下连胡嵩跃都感到几分紧张,连忙带着十几名侍卫,将高台严密保护好,生怕有鞑靼俘虏挣脱绳索,危及沈溪以及高台上各位大人的安全。

萧敬刚开始还怕沈溪虚报战功,担心俘虏数量不够,等他探头往城门外看了眼,才发现献俘的队伍非常长,简直一眼望不到头。

如此他心中终于稍微安稳了一些,但随后他心中又开始打鼓:“可千万别有以良冒俘的事情发生,否则无法跟皇上交待!只希望能把这些愚昧无知的老百姓瞒骗过去!”

鞑靼将领被押解过去后,随后的鞑靼人一看就是鞑靼普通士兵,个个都身材魁梧,而且凶神恶煞,萧敬怕的是队伍后面有不少鞑靼普通百姓,或者是大明百姓,被化妆成鞑靼俘虏的模样,一起被献进城来。

但萧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沈溪所部在献俘时,别说是找人假扮了,就连那些受了伤的鞑靼俘虏,腿脚不灵便的,都没算在最后的俘虏名单中。

这次献俘的所有鞑靼俘虏,都活蹦乱跳,如果放了绳子,这些俘虏说不定还能奋起反抗,抢夺周边大将将士的武器果断杀人放火。

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一九六四章 反应第一六五三章 刘谢之分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七三四章 权谋是一门学问第二三四〇章 还来得及第一九九四章 寻人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宫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系(求月票)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五八三章 没有原则的蔡镇守(第三更)第五〇一章 不着调的差事(第一更)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八一六章 谁帮谁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边站(上)第二六五四章 同为外戚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五一五章 一团糟第一四八二章 无奈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九七九章 折腾死人不偿命第七一六章 沈家总有散伙时(下)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谦第六二一章 海盗归来第九〇〇章 是战是和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宁的旅途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三八一章 群龙无首第二三〇六章 监国第二六〇六章 先发制于人第二二二二章 横竖都倒霉第一七六七章 担忧第二六三三章 来了别走第六一七章 校场演炮(第四更)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二三四章 谶言(第四更)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还是招抚第二三六一章 买卖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五六七章 状元还乡(第三更)第七三七章 恩仇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还是招抚第一五六六章 ****第三九九章 相思梦中人(第九更)第九四二章 自愿第一一一四章 谢恒奴省亲(第二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华易逝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二三三四章 直谏第一九三三章 急不得第一四七八章 纸上谈兵第一六〇七章 构想第二二九六章 谁爱去谁去第九三六章 花钱买平安第四〇〇章 千里寻夫(第十更)第一八三三章 战报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头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与偏见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九十九章 会疼人的小姐姐第二五一三章 见利忘义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个问题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二〇一八章 深夜行动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二二六五章 权臣第一五四四章 引敌来战第二三〇三章 针对第四一〇章 营救(第八更,送所有书友)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门见第二四五三章 争夺第九三一章 铁证如山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二三四八章 出将入相第八九九章 无所不在的陷阱第二五九九章 预谋刺杀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数(第一更)第一〇九一章 骡车阵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异第一一九三章 说服第二七六章 荒唐之言第二四六四章 大获全胜第七三四章 权谋是一门学问第七四五章 太子的买卖(下)第二四〇一章 都为难第一四一五章 西进第二一三章 贿考风波(第六更)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九一六章 借势而为第二二六九章 马蹄急第一〇七八章 激将第二二七三章 见功臣第六三八章 替阁老审奏本(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