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仪式

“前军六十骑入城……”

第一批负责仪式传报工作的传令兵,从正阳门出发,快马往大明门而去。

听到“六十骑”的数量,别说是在场等候的百姓了,就连张鹤龄、萧敬等人听来都觉得无比的寒碜……

你堂堂一路出征塞外又回京师勤王立下赫赫战功的人马,应该多调遣一些骑兵当先头部队才是,怎么一次才出动六十骑?

沈溪这边却是自家事自家明,他手头上根本就没多少骑兵,他把能调动的骑兵,基本派遣去追击鞑靼人、克复紫荆关了,手头这六十骑,还是胡乱拼凑出来的,很可能连战马都是临时从京营抽调,能有点儿样子走走过场都不容易。

在沈溪看来,即便有精锐的骑手也要用来充当传令兵,毕竟在正阳门大街疾驰而过的骑手的英姿,在朝廷官员、守城将士和老百姓眼中是最直观的存在。

沈溪在土木堡、居庸关和京城脚下,虽然也有靠骑兵取胜的范例,但他仰仗的骑兵并不是自己亲手带出来的,而是边军中的精锐。朝廷调拨给他的只是步兵,中间也就几百名斥候也就是夜不收拥有马匹,所以骑兵少情有可原。

沈溪连续获胜的要诀,主要在于步兵阵型的运用,还有别出心裁的火炮、火铳、弓弩的运用以及挖掘战壕进行防守。

这些东西很难在正阳门这小小的地方展现给朝廷官员、守城将士和老百姓看。

难道让他在正阳门布个方方正正的步兵阵?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若没有鞑靼人衬托,根本就显示不出步兵阵的威力!

等先头六十骑进城,虽然行进上不急不躁,显得很有法度,但显然这些骑兵的表现让人很失望。

一律都是轻骑兵,即便马匹慢行,略带颠簸不稳,由此可见骑兵的素质很差,而马匹的质量也不好,幸好只是缓行,否则这六十骑就得把沈溪的脸面丢尽。

张延龄嘴角上翘,有意奚落道:“沈中丞,你所带的兵马,也不过如此嘛!”

沈溪无所谓地笑道:“彼此彼此!”

张延龄正要恼火质问沈溪什么彼此,仔细一想,忽然明白过来,沈溪麾下的兵马,不正是从他麾下的京营调拨的么?他说沈溪的兵马不过如此,其实等于是在贬损自己统率的京营部队。

萧敬见国舅爷似乎对沈溪这个大明功臣有些不满,赶紧出言说和:“侯爷、沈大人,还是监督三军进城要紧,切莫过多计较,相安无事吧!”

沈溪笑了笑,其实兵马进城,主动权根本就不在他身上,完全要看城外兵马的准备情况,他只是负责接受传报,传报的人也只是在他这里中转一下,最重要的是要把进度传报给午门那边。

传令兵很快把下一步的情况传报到沈溪这里:“前军三百士兵进城……”

虽然三百步兵,数量上要比之前那六十骑多了些,但怎么说也都有点儿小家子气了,张延龄皱起了眉头,问道:“沈中丞,您是怎么调度的?不能一次多安排些兵马进城?如此磨磨蹭蹭,究竟要耽搁多少时间?”

沈溪心想:“这就要问问你姐夫了……如果不是你姐夫先行调拨五千兵马进城,城外留守官兵主要是负责押送,何至于没太多兵马出来给大明撑场面?一边想求安稳不闹出兵乱,一边还想维系体面,这世间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沈溪在领兵出击的过程中,唯一培养出来的便是这个世界上最精锐的步兵。

当步兵抵达城门时,在场官员、将士和老百姓,顿时感觉到一股凛然的杀气,正阳门周边的温度似乎都突然下降几度。

沈溪在之前几次作战中,都是以鼓点确定士兵的步点,讲究共同进退,防止士兵出现阵型错乱的情况,在这次入城礼上,这种优良作风得以保持。

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步点这一说,就算是皇帝沙场点兵,仪仗兵马也没有正步走或者齐步走这样的路数。

而这个方式方法,却被沈溪带到了大明朝。

于是乎,大明官员、将士和百姓,现实体会了一下后世大行其道的检阅模式。

士兵们举着长矛,听着鼓声,踏着步点,用整齐划一的动作进入城门,城内围观的人群,先是短暂的沉默,随即便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这是自京师保卫战以来,第一支入援京师的兵马,此时城内很多消息都不通畅,普通百姓甚至都不知道外边的战事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现在见到大明威风凛凛的步卒进城,他们最受鼓舞。

当士兵们来到沈溪面前时,统一向右看齐,一边看齐,一边继续行进。

在沈溪看来,这些士兵因为大多数是辎重兵,平常训练就很稀疏,加上很多时候都是以战代练,以至于在步操的整齐程度上显得较为差劲,他就好像在欣赏一场小学生运动会的步操表演,但也就是这么拙劣的表演,迅速赢得了在场所有官员、将士和老百姓的认可。

在普通人眼中,这是惊为天人的进城方式,天下间没有哪路兵马可以做到如此高度统一,步点一致。

张懋、王守仁等人原本已经上了城头,此时都从城墙上下来,站在沈溪身处的高台侧后方,就好像光临检阅仪式现场的将领一样,跟在沈溪身边享受荣光。

等第一批步兵过去,吏部尚书马文升凑到沈溪耳边,指了指向大明门方向而去的步兵队伍,对沈溪道:“这是你安排的吗?”

沈溪点了点头,用寻常的口气道:“算是,也不算是!”

马文升微微皱起了眉头,不悦地发问:“什么是又不是的?”

沈溪认真回答:“三军将士其实只是按照平日训练的步兵阵法行进,在京城西直门和正阳门外,我军与鞑靼骑兵会战时,也是采用如此方式,才能保证步兵方阵所有士兵的步调一致,现在只是以鼓点来作为配合,士兵们按照日常训练行进,其实不算是在下有意预作安排!”

随着地位的提升,沈溪在马文升面前不必自谦而称“下官”,马文升是正二品的吏部尚书,而他也是正二品的右都御史,二人从官品上来说,地位持平,而且他今日还是负责主持进城仪式的主官,自然不用对马文升毕恭毕敬。

马文升对沈溪的“无礼”没有任何介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道:“于乔总是在老朽面前夸赞你,果然没有白夸,看你所带的这些步兵,再跟城头以及街道两边那些孬兵比一比,就知道什么是差距了!”

因为马文升说话时,根本没顾忌旁边站着个张延龄,这话的打击面很大。

正阳门驻守的士兵,虽然看上去都精神抖擞,但跟沈溪麾下这些士兵比一下精气神,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同为京营兵,就好像是两支截然不同的军队。

唯一的区别,这些京营兵跟着沈溪出去走了一趟,前后也就三个月时间,就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似的。

如果说沈溪的兵马经历过大战的考验方能如此,但在场驻守的士兵也经历过连续的战斗,甚至正阳门城头的血战,比起城外的战事更要惨烈,但沈溪所带士兵,精气神就是不同,主要在于这些京营兵跟了沈溪后,什么苦都吃过,甚至身陷绝地有今日没明日的,磨砺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而且这些士兵一路跟着沈溪打胜仗,逐渐累积起了强烈的自信心,似乎天下纵横,哪里都去得?这是一种军人的自信!如今撤回京城,而且朝廷还安排一场如此隆重的入城仪式,为能在京营同僚面前显显威风,自然要好好表现。

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适第五一三章 家丑(第一更,求订阅)第二七五章 坏胚子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门见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场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争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二一二四章 敢谏第一二四七章 先胜一场第六三七章 如此长夜,竟有佳人?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八七四章 伤害第九二五章 谢谢老爷第五七八章 谁的地头(第三更,贺盟主)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〇〇章 千里寻夫(第十更)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医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气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术第七六五章 我已经死了第一〇〇一章 风尘之殇第一六〇章 一无是处的男人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宫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核(第二更)第二四一章 求胜心切(第五更)第六三八章 替阁老审奏本(第一更)第六〇一章 何时熬出头(第四更)第六九四章 老爷和夫人(第三更)第一五〇二章 粮食危机第二六四一章 案归原主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这一战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机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第七四九章 无解的局(第三更)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侠热第四十六章 小买卖第七六八章 迎灵第二三四九章 抗议第九四五章 赠婢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一二八七章 豪华阵容第五七五章 找麻烦(十一更,再谢书友!)第三九五章 斗画(第五更,贺盟主磊洋)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难移第二〇一七章 非圣人更需理智第一七五四章 双簧第二二三〇章 无关胜负第一五七章 老员工的重要性第一八三五章 大势渐去第一二一九章 回师居庸关第二二一一章 开花弹第六九二章 大明国史第五八六章 殿前弹劾(第六更,谢书友)第六四九章 夜路难行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二一〇一章 换个姿势进言第二三六〇章 赐婚第四八二章 借题发挥第一四四八章 武冈州第一八五四章 毒鸡汤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礼第一四六章 最强智计小诸葛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场第四六九章 经筵前的邀请(第三更)第二二一二章 首战告捷第二三三七章 推拒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为云第一六〇六章 臭小子坏我好事第五六六章 巴结(第二更)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数(第一更)第二五八章 蛇蝎心肠第二二四六章 选择你的丈夫第一〇八八章 绝地反击第五〇四章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第四更)第八十八章 红袖添香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认(第三更)第一〇六三章 噩梦成真第五八六章 殿前弹劾(第六更,谢书友)第一六二八章 来信第五十九章 议办商会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恶客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鸟(第六更)第七一五章 沈家终有散伙时(上)第二一七六章 愿望第二四五三章 争夺第一八三章 笼络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赃不成案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执行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儿第一〇〇四章 激励第四四〇章 授官(第二更)第五五二章 非奸即盗(第三更)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