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

沈溪原本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来参加这样一次略显仓促和突兀的献俘仪式,毕竟在场有这么多德高望重的大臣,甚至皇帝还派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担任钦差,料想怎么也轮不到自己来主持仪式。

但看萧敬的神态,沈溪才知道绝不是客气一句那么简单,似乎皇帝真的曾交待过,让他来主持献俘。

沈溪再次推辞道:“萧公公,这不合适吧?”

萧敬笑眯眯地说道:“沈中丞,这是您麾下兵马,如今凯旋归来,不应该由您亲自来主持老部队的进城仪式吗?您就别推辞了……”说着,他靠近沈溪,低声道,“这可是陛下亲自吩咐的,您必须要遵从!”

连皇帝的名号都抬了出来,沈溪自然没理由拒绝,当下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另一边,张懋带着王守仁等人已经登上了正阳门城楼,而沈溪作为入城仪式的主持人,不需要上城楼,只需守在正阳门内,主持大局。

“沈中丞,请!”萧敬伸出右手作出个“请”的手势。

头戴官帽、身着武官斗牛服的张鹤龄走了过来。作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京营提督,张鹤龄在军中的地位很高,这主要是弘治皇帝器重张皇后娘家人,所以将两兄弟从白身一下子便提到高位上,除了忠心皇室,别无出路。

弘治皇帝对张鹤龄采取的是既不打压,也不过多扶持的态度,这样张氏兄弟既有一定的权力,但又因为是幸进之臣在朝中没有根基,没有办法威胁到文官集团,如此便让张鹤龄少了谋朝篡位的野心,只能专心扶持皇室。

张鹤龄道:“沈巡抚,看你这模样,应该未曾有过主持这种大型典礼的经验吧?”

沈溪微笑着拱手,回答道:“寿宁侯说的是,在下的确没有经验,就怕惹出乱子来,贻笑大方!”

张鹤龄性格相对平和,对沈溪没有他弟弟张延龄那种咄咄逼人的态度,笑着安慰道:“沈巡抚不必有顾虑,只管主持开启城门仪式即可。剩下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只管安排护卫兵马,防止街道两边的百姓闹事便可!”

沈溪的目光落在正阳门大街上,这条路直通大明门。

大明京师的正门,跟大明皇帝居住的皇宫正门相去不远,在这短短一段路途中,已经聚集数千围观百姓,还有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京城各地赶过来。

沈溪心想:“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已经可以证明皇帝确实是想在这次献俘仪式中立威。这也是看鞑靼人撤出紫荆关,要不了多久又会逃出张家口,否则朝廷断然不敢轻易解除城中的戒严状态!”

在张鹤龄、马文升、萧敬的陪同下,沈溪来到正阳门门临时搭建的一处高台上,这高台为木质结构,两米多高,表面铺设了红地毯,就好像是一个检阅台,沈溪等人将在这里检阅进城兵马。

沈溪对下面侍立的胡嵩跃道:“胡将军,麻烦出城传报三军将士,准备入城!”

即便三军将士等候入城,兵马也不可能在正阳门正门之下等待,必须要在护城河以外一两里的地方列队,暂做休息。

此时必须有人出城去传报,而且还要带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令牌各一,兵马才能奉调入城。

如果京城的城门始终不开启,这路兵马只能沿原路返回驻地……这些规矩都是为了防止地方兵马入京城时意图不轨,尤其是藩王兵马,有靖难之役的前车之鉴,更是得小心谨慎。

胡嵩跃领命道:“得令!”

早有为人胡嵩跃准备好了健马,胡嵩跃翻身上马,从正阳门小门出城,一路往护城河以南的列队等候区传报。

沈溪等在高台上,无聊地四处张望……这高台建在城内,中间隔着巍峨的城墙,看不到正阳门外的情况,他只能等候消息。

……

……

正阳门大街上聚拢的百姓,数量愈发增多,到最后,已经有两三万人的规模,道路虽然很宽敞,但奈何这条路不长,聚拢的百姓几乎将整个正阳门道路两旁都给塞满了。

张延龄突然走过来,在张鹤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张鹤龄微微颔首,却往沈溪这边看了一眼,好像说的事情跟沈溪有关。

恰在此时,胡嵩跃快马返回,向沈溪奏禀道:“沈大人,兵马已临城门外,是否准允入城?”

沈溪知道,自己麾下这一路兵马,在之前一日,已经奉调入城大约五千人,几乎全部是精锐,剩下的兵马主要是粮草、辎重以及护送俘虏的人员,数量仅为总数的一般,但车队却更多,因为昨日朝廷临时调拨数百辆马车出城接应。

沈溪先抬头看了一眼城头方向,城头城门楼上的人,需要将城外的详细情况调查清楚,才能发出是否允许开启城门的旗语。

等城头上的旗子相继摆动起来,沈溪这才一摆手,大喝一声:“开城门!”

“呜呜呜呜……”

早就准备好的长号,在此时吹奏响起,鼓乐齐鸣,每一声都很浑厚,正阳门内的街路瞬间安静下来。

“桄榔……吱嘎!”

正阳门城门的内门首先打开,随即是正门,最后才是瓮城的城门,正阳门三道城门并非直对的,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入侵的兵马长驱直入。

沈溪没有去探头看城门外的情况,他只需要跟个木头桩子一样,在高台上等候自己所部兵马进城便可。

先锋传令兵以快马抵达。

这些传令兵数量不过二三十人,背后都插着各色小令旗,当这些人出现在正阳门内时,正阳门内等候多时的百姓已经发出鼓噪之声。

大明朝与鞑靼开战几个月之久,他们尚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英姿飒爽的兵马。

跟这些健儿的英姿飒爽相比,城中守城人马可以说是半丝英气皆无,有的只是重重的暮气以及疲懒之态。

传令兵将令旗放下,然后分批次到午门传报,骑马只可以到大明门,剩下的一段路,必须由传令兵两条腿快步奔跑。

今天这些传令兵的主要任务,是将城门处的情况,快速传报给守候在午门前的弘治皇帝知晓。

此时朱祐樘,想必已经抵达午门前,并且已经升銮。

皇帝必须要时刻知道三军兵马行进的速度,以确定自己是继续留下来参加观礼,还是回皇宫暂时休息。

第二六七五章 如尔所愿第一五六三章 顺应潮流第一〇九九章 谢迁的妥协第九七七章 皇位更迭演习?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沦落人第二〇四三章 请封国主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权臣第一九二九章 没对比就没伤害第十一章 哥哥还是弟弟第二一〇四章 贸易谈判第一五四〇章 那贼子第一二〇章 府城之旅第九三七章 陆路行军第一七一一章 让沈溪回朝第一九四一章 双管齐下第九八四章 围山第一六七四章 无毒不丈夫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选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挠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礼时第九四二章 自愿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一〇六八章 平静的宫闱第一六九五章 核查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变第二四一八章 峰回路转第八十三章 一层窗户纸第八六〇章 是时候出手了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礼时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动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二六四一章 案归原主第二三七一章 不党而党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第二二六五章 权臣第八二六章 请托上门第八一三章 舍近求远(第二更)第八六一章 矛盾结合体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图第一七九六章 热锅上的蚂蚁第二四三二章 大婚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一二六五章 有样学样第一八〇一章 说服力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宫(第二更)第十二章 进城(求收藏)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一六〇七章 构想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一六一九章 分忧第二二五六章 后患无穷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门见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二二〇章 载誉而归第一七五七章 小聪明第二二四三章 开脱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极好的第二四五七章 同情心第二三九八章 调边军第四三三章 名利色(第四更,贺新盟主)第二五八三章 为害一方第二四一章 求胜心切(第五更)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三九六章 文举人VS武举人(第六更)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执行第一二二三章 急个甚?第一三〇三章 预见(求月票)第二〇五八章 战时衙门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与偏见第九十三章 离家出走的大伯第七一五章 沈家终有散伙时(上)第三四九章 有力无脑(第六更)第一九二九章 没对比就没伤害第七七八章 谢府家宴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六九二章 大明国史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五二六章 寓教于乐(第一更)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八九〇章 背对第一九三章 一门双杰第一四九九章 过城不入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五四八章 并不般配(第五更,送书友)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第六四三章 皇宫祈福第一五九一章 初体验第八十一章 贵宾桌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七四八章 渐行渐远(第二更)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十九章 底蕴第一二九九章 奉旨出宫第九七六章 收买拉拢第二二六章 求画第一五五〇章 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