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

还有一日进入京城,当天领军赶路时沈溪就已非常谨慎。

毕竟是京畿重地,沈溪作为统军主帅,需要避免闲言闲语,而朝廷前来接洽兵马换防事宜的人也到了,乃是兵部尚书曹元和兵部侍郎王敞。

沈溪对曹元比较熟悉,王敞则相对陌生,不过都是朝中比较有名的大臣,沈溪多少有些了解。

曹元来的目的,除了要将沈溪军权暂时剥夺,还有便是通知朝廷的一些事,尤其是帮刘瑾带话,这位是阉党骨干,虽然能力跟以往的兵部尚书有差距,但好歹是九边重镇出来的人物,能够独当一面。

“沈尚书,久违了!”

曹元是沈溪的老部下,这次他前来,并不是以上司的身份,他目前虽然还是兵部尚书,但很快就要调往南京,等于说被朱厚照贬谪。如今阉党骨干中,就他外放,曹元心中有些不甘。

沈溪请曹元和王敞进入中军大帐,杨一清、张永和魏彬等人早就列队等候,曹元和王敞一一见礼,到仇钺时,曹元非常惊讶:“原来廷威也在,哈哈,此番平叛汝立下奇功,实在令本官宽慰不已。”

曹元为甘肃巡抚时,仇钺是曹元治下将官,两人有一定交集。如今老部下得军功,眼见就要高升,曹元非常高兴。

中军大帐内没有设座位,一干人都站着,曹元当即道:“从现在开始,沈尚书和杨巡抚就要正式卸掉军中职务,跟随本官入京见陛下……只得带少数随从,不能调动兵马,大军原地驻扎,等候朝廷进一步安排。”

这话究竟是朱厚照的意思,还是刘瑾的意思,又或者是兵部按照规矩行事,没人知晓,总归现在沈溪被剥夺了军权。

张永问道:“那咱家和魏公公呢?”

曹元笑道:“当然是一起回朝!平叛奏疏兵部这边已呈送司礼监,刘公公亲自审阅过,然后到陛下面前奏报,就等陛下将军功赏赐落实……本人先在这里恭贺诸位!”

他故意把刘瑾挂在嘴上,好似提醒在场的人,现在朝中是刘公公当家,你们最好识相一点,别没事找事,一个闹不好你们的军功就没了。

除了沈溪外,其余几人曹元都不担心,重点是观察沈溪的反应,但见沈溪态度平和,波澜不惊,看不出多少端倪。

沈溪道:“不知曹尚书今日可要回京复命?”

曹元道:“时候太迟,本官先在营中歇宿一宿,明日一早陪沈尚书和杨巡抚回朝,至于车驾毋须沈尚书操心,兵部自有安排!”

显然曹元对沈溪防备心很重,生怕自遭无妄之灾。在他看来,无论沈溪跟刘瑾斗成什么模样,跟行将离京的他关系都不大,这时候相安无事最好,俨然已把自己当成阉党边缘人物。

张永笑呵呵道:“明早回京?也好,离开这么长日子,总算能回去看看,希望早些面圣,军功犒赏尽快到位,将士们都眼巴巴等着。”

……

……

简单会面后,各自回帐休息。

众人知道,到了京师也未必能即刻见到朱厚照,所有军功赏赐都由刘瑾呈奏,很可能最后军功也是由刘瑾一口决定。

本来沈溪要给曹元和王敞安排住处,但兵部好像早有准备,早已在附近的驿站安排好了房间,两人没有留在营中。

杨一清、魏彬和仇钺等人离开后,中军大帐内只剩下沈溪的人,张永松了口气,道:“沈大人,听说明日回朝后,您将再次担任兵部尚书,而这位曹尚书却要被发配到南京,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荆越笑呵呵地道:“这不明摆着的事情吗,沈大人在朝是什么地位,曹尚书能比吗?陛下知道谁才是能臣……如今沈大人回来了,其他人自然无法继续霸占兵部尚书的位子。”

虽然荆越说这话有些造次,但他是沈溪的手下,张永距离京城越近态度越谦和,不但不再跟沈溪犯拧,甚至跟沈溪手下这些将领也和和气气,平时以他的身份难以见到这种态度。

沈溪道:“如今本官仍是宣大总督,这次来京,不过是为了述职罢了,陛下随时都有可能送我回西北,就算陛下不送,有人也会暗中活动!”

张永笑容有些僵硬:“沈大人不必悲观,不是说好了,此番一举奏功,此后就留在京师?若这次都不成,唉……恐怕以后难寻机会。”

在公开场合,张永不能直接提倒刘瑾之事,不过他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沈溪安排道:“明日一早,本官就要跟张公公回京,兵马原地驻扎,不得再往京师靠近一步,在此期间,劳烦诸位将军驾驭好下面的弟兄,不得出偏差。”

胡嵩跃和荆越都是老兵油子,这种事他们早已是司空见惯,不需特别交代。至于作为不安定因素的王陵之,沈溪将带回京,不会出什么问题,朱起和朱山等人,作为总督标下,自然要跟随主帅……

荆越拍着胸脯道:“大人只管放心,不可能会出事,边军本来就是精锐中的精锐,此番又跟着大人经受了锻炼,若这样还出什么状况,荆某人提头来见!”

“对!”

胡嵩跃跟着表态。

沈溪再去看张永,张永很识相,完全不管军中之事,这样就算出什么问题也跟他无关,他监军的职责到翌日清晨就要告一段落,回京后,他着眼的就是如何把军功落实,至于斗刘瑾,他更想当一个看客,让别人冲锋陷阵。

沈溪颔首道:“军中粮草维持一个月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本官会让人送来过冬的物资,预计本官不会亲自前来,至于这一路人马最后归宿,多半会在军功落实后返回宣府……”

……

……

沈溪作为宣大总督回京,马上要接任兵部尚书,但他这些手下,暂时还得在宣大总督府任职,要等沈溪职位稳固后,才会重新做出安排。

以沈溪平时观察,其实他手下这些人并不介意在边军效命,尤其知道来年朱厚照便要以平定草原为目的,御驾亲征,现在能在边军中混个差事,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沈溪不着急把手下这帮人调回京师。

所有人都离开后,沈溪仍旧留在中军大帐,对旁人来说,或许是个普通的夜晚,但对沈溪而言,却是筹谋杀刘瑾的最后时刻,沈溪不知具体几时能见到朱厚照,但以他估算,来日有机会见到朱厚照本人。

朱厚照不太可能会把庆功宴拖延下去,一旦面圣,就意味着跟刘瑾的决战到来。

一直到半夜,沈溪帐中灯火还未熄灭,云柳和熙儿姐妹从京师匆忙过来,在沈溪一行自宁夏镇上路后,姐妹二人便先赶回京师,现如今京师的情况,沈溪随时都有了解。

“……大人,情况不妙,有人盯着沈府,好似要对沈家不利,但没有大人吩咐,卑职不敢轻易把人拿下,暗中窥伺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人明目张胆……”

云柳的话,让沈溪意识到,刘瑾开始有动作了。他想了想,道:“刘瑾想阻止我回朝,明的不行,就来暗的,还故意露出破绽,生怕我不知道他已开始针对沈家……他这是想让我知难而退!”

云柳紧张地问道:“大人,您的意思是说,刘瑾用威胁大人家宅的方式,逼迫大人就范?”

沈溪没有回答云柳。

很多事明摆着,无需说明。没有沈溪吩咐,云柳不能擅自将盯梢沈府的人拿下,已经很憋屈。

云柳素来有主见,不过一直被沈溪弹压。沈溪不希望云柳杀伐决断,号令群雄,更希望留在身边充当执行者的角色。

沉默许久,沈溪终于道:“关于京师内刘瑾动向,我不想过问,权当他得逞了!”

“大人……!”

熙儿瞪大眼睛嚷起来。

沈溪一抬手,打断熙儿的话,道:“现在我跟刘瑾间,已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这次我执意回京,跟他在朝中共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是没有下手的机会,只是现在要防备我在面圣时弹劾他……”

云柳道:“大人,是否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派人去刘府威胁?”

“京城之地,我的势力能有刘瑾大?这里可说是刘瑾的地头,只要这两天相安无事,回头他再想做什么,就由着他,就看他是否有这本事了!”沈溪说完,打量着云柳道,“此番你回京,可有见过你干娘?”

云柳想了下,随即摇头。

沈溪冷声道:“不见也好,以我所知,你干娘现在正帮刘瑾做事,若你将消息泄露出去,等于说刘瑾也会知晓,不过……对此多少可利用一番!”

……

……

正德二年,九月二十六。

一清早,沈溪便在现任兵部尚书曹元、兵部侍郎王敞等人的陪同下,与杨一清、张永、魏彬、仇钺、王陵之等人一起回京。

此番沈溪可算凯旋归来。

当天京城周边并无任何庆祝活动,主要是刘瑾考虑到大肆宣扬让百姓出来迎接沈溪,无形中会增加沈溪声望,不如低调回城,如此也方便刘瑾暗地里施行一些计划。

当天中午,沈溪从正阳门进入京城。

刚进城,户部尚书刘玑便来迎接,刘玑甚至没穿官服,更没有排场,只是低调迎接沈溪的马车,等跟沈溪见面稍微沟通后,一行直接往兵部去,商议兵马回朝后的军需用度问题。

沈溪没问面圣之事,也没人跟他说相关事宜,等沈溪进入兵部后才发现,他离开京师不过半年多,如今已然物是人非,很多老部下都被调走,尤其是之前由沈溪一手提拔起来的胡琏,如今被刘瑾外放到山东当按察使,虽然听起来寒碜,不过胡琏入朝时间不长,一年前只是个观政进士,如今已做到正三品地方大员,也该心满意足了。

兵部衙门很多生面孔,这些人都总觉地过来跟沈溪打招呼,沈溪表现出应有的客套,逐一见礼。

进入公事房,众人尚未落座,沈溪已开口:“有事情的话,现在就说清楚,在下刚回京,若有机会的话要去面圣,将平叛之战前因后果详细奏明……”

刘玑笑道:“今日应该没面圣的机会,陛下未提要赐见……不如先回府休息,之厚出征在外多日,估计已疲累不堪,岂非正是休养佳时?”

沈溪摇头:“职责所在,岂能荒驰?若今日无面圣机会,也要将奏疏呈递上,请陛下早日安排时间赐见,否则的话,等于在下差事没有完成,心中始终有所牵挂。”

在场人中,阉党居多,这些人对沈溪可说戒备心严重。

沈溪执意要面圣,大抵也在这些人预料中,跟刘瑾之前的担忧完全相符。

魏彬上前来,笑呵呵道:“沈大人面圣,何必急于一时?先让鄙人进宫见过刘公公,让刘公公跟陛下奏请,效果不也一样?”

“对,对!”

旁边很多人帮腔,曹元笑道,“正是如此,刘公公如今乃是朝中股肱,陛下有何事都会跟刘公公商议,这件事刘公公代为禀奏,效果一样。”

在场之人脸上笑容无比虚伪,谁都知道在说谎,但场面活非做完不可。

沈溪似笑非笑,打量周边一圈,道:“说起来,在下对这里很熟悉,谁想还不到一年,感觉便跟以前大不相同。”

刘玑看了曹元一眼,道:“陛下已调之厚回朝任兵部尚书,而曹尚书要到南直隶,以后这里还是由之厚做主!”

言语间,刘玑一副关爱的模样,似乎跟沈溪的关系很好。

这也是跟朝廷论资排辈有关。

虽然沈溪这个兵部尚书资历很老,但若说谁做尚书早,还是刘玑早得多,而曹元则是沈溪继任者,所以刘玑倚老卖老,说话便带着一股老气横秋。

沈溪道:“在下久不在京师,对于朝中情况,不是很了解,兵部还是要由知根知底的人执领最为妥当,在下只想面圣把军功厘清,便准备请示回宣府,继续守御疆土……现在的京官可不好当。”

主动请求外调,除了沈溪也没谁了。

谁都觉得在天子脚下做官好,不但能仰天子颜,还可在朝堂呼风唤雨,但沈溪的话多少引起认同,现在刘瑾当道,很多规矩跟弘治朝不同,当京官都能感到肩头沉重的压力,就算阉党成员亦如此。

刘玑道:“那之厚不跟在下一起去见刘公公?”

沈溪摇头:“本官乃奉陛下之命出征宁夏平叛,如今叛乱平息,自然要跟陛下呈奏,至于见刘公公,还是诸位来好些。在下就等面圣的消息传来!”

说完,沈溪表现出一副拒不合作的态度,坐下来闭目养神。

因为沈溪地位实在太高,年龄已不再是问题,所有人跟沈溪相处都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这些自诩为老臣的人,也都想赶紧把沈溪这个瘟神给打发了,张永出面道:“那就各自先去办事,城外人马需要粮草补给,劳烦刘尚书给安排一下。”

刘玑瞥了张永一眼,神情不屑,好似在说,你张永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指手画脚?

跟刘瑾久了,阉党骨干都有一种傲慢而目中无人的霸气,浑然不觉张永在内侍中有很高的地位,但这会儿张永却不能把心中的怒气表现出来,依然是客客气气。

从打出了营地,为了避嫌,沈溪就没再跟杨一清单独说过话。

到此时,刘玑感觉自己已跟沈溪没有任何共同语言,道:“那之厚先回府休息,在下这就去见刘公公,所有事情均要由刘公公安排。”

沈溪笑道:“朝中到底谁当家?”

一句话,就让公事房内鸦雀无声,尤其是那些没多少资历的兵部属官,能清楚地感觉到空气中浓浓的火药味。

谁都知道刘瑾无法无天,谁得罪他都会被革职问罪,很多文官因此而被下狱,到现在还没出来,至于他们在狱中遭受怎样的待遇,根本没人知晓。

“言笑,之厚言笑了!”刘玑脸色非常尴尬,差点儿就要伸手去擦额头的冷汗,随即道,“各自都回了,今日迎接之事到此告一段落,在下去见刘公公,各位也都先回府等候消息便是!”

第二四二五章 大势所趋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四三九章 侯府送礼(第一更)第二〇四二章 赐宴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二五四六章 不参与第一〇三〇章 入值文渊阁第一四三四章 唯亲是用(第一更!)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战(第二更)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一四六八章 麻烦人一双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忧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杀戮第二五九五章 风平浪静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九十八章 火锅宴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较劲儿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种子第七一八章 隐晦(第七更)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变化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态第一五〇三章 帮忙和拆台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辩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户纸第一九四三章 长见识的谢迁第一〇九四章 主帅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夺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六〇六章 臭小子坏我好事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二四四六章 无须理由第七五五章 开弥封之前最后一道关口第九三六章 花钱买平安第一八八七章 因爱生恨第一九四六章 横征暴敛第一七八〇章 隐忍不发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敌国第二五七一章 贞女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后手第一七二三章 千里送信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极好的第二三六七章 升迁第一三〇章开门不见喜第二〇三章 与人为善(第四更)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礼数第六四七章 我的队伍我做主第五三七章 江栎唯的气愤(第二更)第二九三章 官贼本一家(第十二更)第六〇六章 麻烦人的谢阁老第九三六章 花钱买平安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一三〇一章 虚位以待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斗角第二一一二章 进内廷第一六三四章 无巧不成书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当男人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读物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来(第一更)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二六四七章 左右为难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势力第八四六章 谁说不能斩?第五三五章 皇后召见(第五更,送书友)第二五五二章 出师未捷第三二八章 连环计(上)第七一一章 少爷很忙(第五更)第二一四章 恭喜第一五九章 理想爱情与现实第一〇九九章 谢迁的妥协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挠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九九八章 朝不保夕第一三四章夜半相会无人时第一〇七七章 阴谋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综合症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锁的消息第二一一章 过府试(第四更)第二四六五章 区别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证据来第二一九三章 胜负颠倒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一八二八章 先来的战报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八七四章 喜婚第一三三七章 总有人情世故第一九一二章 终于出手了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评价第一四六九章 待遇不同第一五八章 他们是要私奔第二三四三章 庄家和散户第七九四章 平匪辑要(第四更)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见到猫第六一八章 再来五炮(第五更)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