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七章 左右为难

南京城,唐寅每天都在焦头烂额中渡过。

这段时间,他很早便到兵部衙门,处理事情至深夜才回府,连妻儿都无心照顾。

这天下午,唐寅刚见过亲军十七卫的几个指挥使,回来还没歇一会儿,南京兵部主事白夏瞿来见,为他带来京师的信函。

本来唐寅满心希望这是沈溪的信,等打开一看,才知是兵部尚书王琼的手书。

“可有沈尚书的信?”

唐寅甚至未细看信件内容,直接抬头问白夏瞿。

白夏瞿摇摇头:“没有,要不派人去京师催催?”

唐寅面露失望之色,叹道:“若有信的话,早就该来了,可能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吧……不过是一封信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不打紧,但其实唐寅很在意,等仔细看过王琼信函的内容,脸色越发难看。

“不知王尚书有何指点?”白夏瞿目光热切地问道。

唐寅摆摆手:“不过是对兵部下发公文的补充,没什么事,你先退下吧。”

白夏瞿心中满是疑惑,但还是依言离开。

此时差不多已到黄昏时分,唐寅侧头看了看窗外略显昏暗的天色,起身把办公桌收拾好,没有留下来继续处理公文的兴致。

“这一天天的,都不知自己在做什么。”

唐寅拿着王琼的信函,神色失落回家去了。

……

……

新城,有关出征佛郎机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刘序和胡嵩跃这对老搭档以水军提督的身份负责组建大明远征军,从江南招募十万水性绝佳的青年,训练搞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新城一片欣欣向荣,本来二人都着急回京城甚至回九边,但现在看新城发展迅速,家人生活安定富足,生活比起北方强太多了,二人倒不着急走了,跟大多数将士一样,都觉得新城这边更有归属感,这毕竟是他们亲手打造的城市,凝聚了他们太多的情感。

“军师来信了。”

щщщ☢ ⓣⓣⓚⓐⓝ☢ ¢O

这一日白天的训练刚刚结束,晚上胡嵩跃还准备带人进行夜间拉练,刘序拿着封信走进城主府。

为了日常备战,水军提督衙门设在城主府后院,沈溪为他们从香料群岛找来一群佛郎机冒险者作参谋,专门制定日常训练计划,包括陆地和海上两个部分。

因为渔业已经成为新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用陶瓷做的鱼罐头甚至远销到西北、西南等地,新兵们守在海边,天天有鱼肉吃,因此就算参军前许多人有夜盲症,连续吃几个月海鱼下来什么症状都没了。

刘序的到来,让胡嵩跃眼睛里增添几分光彩,笑着道:“我懒得看了,你快说说,军师说了什么?”

刘序道:“军师的意思,让我们按部就班训练,适当派出海船,在近海海岛布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胡嵩跃面带失望之色:“就这么点儿消息?沈大人没有吩咐?”

“唉!”

刘序跟着叹了口气,“京城那边传来消息,说沈大人不会负责此番出征事宜,陛下让军师统筹,等于说咱以后听军师调度便可。”

胡嵩跃和刘序脸上都带着失落,显然他们对唐寅没那么信服,哪怕唐寅的确有本事,但万事就怕比较,唐寅所有的成绩都是跟着沈溪取得的,从来没有单独证明过自己,所以对于他的能力,这些追随沈溪的将领都存疑。

胡嵩跃道:“近海布控作何?难道是……怕佛郎机人卷土重来?”

刘序道:“佛郎机人刚运了上百条船的货物走,根本就无心跟我们交战,前来运货的船只都没装备火炮,护航的战舰据说都停在距离海岸线百里外的地方,不敢越雷池一步,咱们这么做会不会引发争执?”

“管他的呢。”

胡嵩跃骂骂咧咧,“跟红毛番人打仗不是一次两次,现在他们有银子,我们才跟他们做买卖,等哪天没有了,说不得就会干他丫的……这年头实力才是一切,适当亮亮拳头或许有奇效!”

……

……

眼看到了上元节,唐寅终于收到沈溪来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是勉励了一下唐寅,让唐寅在江南好好干,顺带让他处理好新城事务,对于别的完全没有指点。

长久没得回信,唐寅已经预料到沈溪会是如此态度,放下信函时,口中低声慨叹:“看来他是想让我单独面对和处理这边的事情,不再跟以前那般,把我当成幕僚或门生,对什么事情都进行指点……”

这次依然是白夏瞿来送信,闻言紧张地问道:“沈大人有什么交待吗?”

唐寅这才想到旁边还有人,当即摇头:“沈尚书说了,江南之事,若有不通之处可以直接请示陛下,兵部事务他不会过问。”

白夏瞿道:“可是……唐大人,沈大人委派您来江南整理官场,怎能说不管就突然撒手了呢?”

唐寅脸色多少有些难看,道:“本官乃是受皇命前来江南任差,你此话何解?”

“没有。”

白夏瞿意识到自己失言,赶紧解释,“下官道听途说一些事,做不得准,您当然是陛下钦命的南京兵部侍郎,不过沈大人乃吏部尚书,从道理上来说,您受吏部委派也不算错。”

唐寅心道:“无论我再想怎么摆脱沈之厚的影子,外人始终把我当成他的人,关键是没有他,我莫说在朝中有所作为,连进入朝堂都是一种奢望。”

唐寅不耐烦地摆摆手:“这几日一直未得清闲,明日便是上元节,放你几天假吧。”

“唐大人,您这是作何?您来后,一直都是下官在旁照应。”白夏瞿大惊失色,以为唐寅要冷落他。

唐寅抵达江南前后,兵部事务近乎瘫痪,若非白夏瞿忙里忙外支应,唐寅可能连眼前这个烂摊子都支不起来。

唐寅道:“你做得很好,不过本官要出外公干一趟,所以放你的假。”

“去哪儿?”

白夏瞿毫不客气地问道。

唐寅板起脸来:“本官除了到江南来整顿军务,还有一件很重要的差事,你不知道?”

白夏瞿稍微反应之后,笑道:“那一定是去东边那座城,若是唐大人不嫌弃的话,下官可以跟您一同前去,您看……”

“不必了。”

唐寅否决了白夏瞿的提议,因为他不是很信任此人,正色道,“过去后要忙于军务,一时三刻走不开,南京兵部还有一些事需要你照应。你留下来,本官才放心。”

白夏瞿面带失望之色,却还是点头:“那唐大人您速去速回,这南京没您……没人能撑起来。”

……

……

唐寅打算次日启程前往新城。

有人听说此事后,赶紧前来阻挡,却是南京户部尚书王佐。

“王老有何急事,不能等在下归来后再说?”唐寅知道王佐来一定没好事,可惜被人堵在家里不得不见。

王佐笑盈盈坐下,拿起桌上的茶杯,道:“听说沈国公给你来信了?”

唐寅皱眉:“不过是私人信函,王老你消息可真灵通。”

王佐道:“那就是有这回事了,不知他对江南之事有何见解?却说他离开江南有一段时间了,南京许多事都悬而未决呢。”

唐寅心想:“怎么南京这帮官员都想知道沈之厚的想法?他们如此关心,为何不直接去信问沈之厚本人?”

“只是一些无关紧要之事。”

唐寅避重就轻道,“沈尚书对江南之事并无交待,只对在下多有嘉勉。”

王佐神色古怪地打量唐寅:“伯虎可是有难言之隐?”

唐寅没好气地道:“沈尚书对待江南官场的态度,一向都不想插手,即便此番在下来江南,他也无任何指点,这一点王老应该清楚才是。”

“伯虎莫要着急,老夫不过是就事说事罢了。”王佐感觉唐寅态度不佳,连忙用相对温和的口吻道,“这也跟南京很多事悬而未决有关,陛下去了宣府,好像对朝事没那么用心,这南京之事,沈国公不管,谁来管?”

唐寅干脆保持缄默,以此作为抗议。

王佐叹道:“不是老夫非要来找你,只是陛下定下两年出征之期,这不江南处处都在动员,兵员、粮草和辎重,还有新城造船,这些都不是小事,哪一样不要银子?”

“南京户部每年所做之事,不过是将府库收入整理归纳,没有独立的支配权,一次要准备如此多钱粮,实在是让老夫捉襟见肘,老夫就想让沈国公多过问一下此事,他素有见地,想必有万全的解决之法。”

唐寅觉得王佐确有难处,跟他遭遇到的困境一样。

唐寅摇头:“王老更应跟朝廷请示,而不该向在下提这些事。”

王佐苦笑:“伯虎,你才是陛下钦命负责和统筹全局之人,老夫有困难不来找你,找谁?”

这下唐寅无法反驳了,毕竟朱厚照跟沈溪置气,把差事交给他,那他理应承担起责任。

唐寅道:“向朝廷申请调拨钱粮,非在下能力能及。”

王佐想了想,道:“现在已经是新的一年了,但江南这边的预算至今未批下来,老夫的想法,是咱们一起跟朝廷上奏,尽量把江南这边的钱粮留下,以支应造船和训练水军用度。”

“嗯。”

唐寅点了点头,没有发表意见。

王佐随后从怀里拿出一份早已备好的奏疏,摊开来:“你先看看,若是有不对的地方你且提出来。”

唐寅闻言不由皱眉,王佐分明是有备而来,他凑上前仔细看过,脸色凝重。

王佐道:“既无问题的话,咱就早些把上奏定下,免得朝廷预算确定下来,江南又要捉襟见肘过一年。经历倭寇肆虐和宁王叛乱,如今又面临筹备训练朝廷水师,这两年乃是江南日子最紧巴的时候,上上下下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伯虎,你可得体谅下面这些人的难处啊。”

唐寅深刻体会了一把身在局中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他心中开始抱怨:“就算是沈之厚自己来,江南这一团乱局未必能解开,他却如此放心交给我,难道真的相信我有能力解决这些疑难?”

……

……

唐寅启程,前往新城,路上写了上奏给身在宣府的朱厚照,想借助朱厚照的力量来帮他解决江南困窘,说白了就是跟皇帝叫苦。

但其实他的上奏尚未抵达宣府,朱厚照已感觉让唐寅独自在江南支撑大局,很难施展开拳脚。

年后,朱厚照终于服软了,把萧敬打发回京城,让萧敬去劝说沈溪去江南主持大局。

萧敬于正月十五下午抵达京城,一路马不停蹄赶路,他异常疲累,到底他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经不起旅途的折腾,进城后还不能有任何懈怠,马上去国公府找沈溪,在沈家书房内,萧敬总算可以坐下来休息片刻。

“萧公公如此着急回来,莫非是有大事发生?”

沈溪语气随和,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紧张。

萧敬苦笑:“朝中是否发生大事,旁人不知,您沈尚书还能不清楚?老朽不过是奉陛下之命,前来跟沈尚书您传达一点意思,话不多说,这是陛下的亲笔信,您自己看吧。”

终于见到沈溪,萧敬松了口气,这次朱厚照对他的游说工作没有强行要求,朱厚照将主要心思都放在写信上,他最多不过是送信的使者。

并不是正式的圣旨,只是一封简简单单的书函,朱厚照甚至连印鉴都没用,只是以学生的身份请求沈溪主持朝局,尤其提到两年后出兵佛郎机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国策。

“陛下对沈尚书寄予厚望啊。”萧敬适当帮腔。

沈溪很快便把信函看完,从他的角度来说,这封信没多少营养,因非公文,没有实际效用,沈溪大可选择遵从或者不遵从,总归跟朱厚照搞对抗他已不是第一次了。

沈溪摇头:“陛下到底是何意?”

萧敬显然对信件内容非常清楚,惊讶地问道:“沈尚书难道没看清楚?是否让老朽给您读一读?”

沈溪笑道:“莫不是萧公公以为在下不识字?”

“没有,只是怕沈尚书您不能理解陛下的苦心。”

萧敬道,“之前陛下仓促决定出兵佛郎机国及其海外领地,事后陛下也有非常后悔,只是皇帝九五之尊,金口玉言没法更改,一直到今天才给沈尚书您细说其中缘由。咱作臣子的,应该理解陛下的难处不是?”

“呵呵。”

沈溪脸上挂着笑容,显然不打算轻易接受朱厚照的提请。

萧敬自然明白想让沈溪接纳皇帝的请求,并非容易之事,当下又道:“沈尚书,您看有何困难之处,老朽可以回去跟陛下禀奏。”

沈溪问道:“萧公公几时回宣府?”

“这……”

萧敬顿了顿,才摇头道,“这一路赶得太急,老朽得喘息几日才会恢复过来,另外陛下未着急让老朽回去,只需派人把您的回复跟陛下汇报便可……或许要到月底才会启程回宣府。”

沈溪道:“那在下不是有一段时间细细思量?”

萧敬赶紧道:“沈尚书莫要言笑,陛下亲笔信函都来了,岂能耽搁?沈尚书,陛下不但让您主持南京地方军政事务,全力准备跟佛郎机国一战,还有就是让您主持朝局,这可是无上的隆宠啊。”

沈溪很想说,我现在这情况跟是否主持朝务有何区别?难道我想主持,所有人就会都听我的?

萧敬似也感觉皇帝开出的条件不那么吸引人,他微微低下头:“老朽也知,上次陛下便委派沈尚书您为监国,此番其实无甚差别……若是您实在有心无力的话,也可以跟陛下提出来。”

沈溪道:“怎么提?说在下不足以承担此重任,决意退出朝堂?”

“啊?”

萧敬非常吃惊,“万万不可……沈尚书,您是说要先思量是吧?思量清楚也好,不过时间不宜长,明日老朽再来,您看是否合适?”

萧敬是聪明人,不想跟沈溪起任何矛盾和冲突,他很清楚自己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根本没法和沈溪抗衡,干脆拿出拖字诀。

沈溪微笑着点头:“那在下先思虑一夜,看这件事如何来解决。”

萧敬心想:“让你当监国,主持朝政,需要思虑?这种事换了谁都乐于接受,你何必让陛下为难,也让我为难?”

萧敬心中腹诽不已,却只能起身行礼,道:“那便静待佳音。”

……

……

萧敬走后,沈溪犹豫不决,便在于他不太想接受主持出兵之事,他已厌倦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当夜,沈溪没有留在府上过夜,而是来到城内一处秘密居所,审阅了全国各地发来的情报,同时也听了云柳的详细汇报。

“大人,唐先生在江南,的确难以撑起场面。”

云柳直接了当评价,“新城很多事务被耽搁,而近日新城发生了很多事,可能唐先生会到新城一行。”

沈溪叹道:“本以为有了唐寅,我便可以轻省些,把江南之事交托出去,孰料还是要自己费心。”

云柳道:“卑职愿意前去新城,为大人分忧。”

沈溪打量云柳,在他看来云柳的能力要比唐寅强多了,毕竟云柳在他身边日久,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几乎全盘接受了他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不过沈溪不会把江南事务交给云柳,主要原因是云柳没有站在阳光下的身份,且很多事上都仰仗他,一旦遭遇困境还是得靠他出手。

沈溪摇头:“你留在京城,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哦对了,萧公公那边有什么消息?”

云柳早就想到,沈溪不会放她出去,赶紧把萧敬回到京城后的情况跟沈溪汇报:“……萧公公去见过兵部王尚书,还有户部杨尚书,入夜后才返回私邸。”

沈溪道:“一切尽在预料,看来陛下交托的事情,并非只见我一人。”

云柳问道:“大人是否会接受陛下所托?这是大人执掌朝政的最好机会。”

沈溪看着云柳,语气缓和:“在你看来,当官必须要以号令朝堂为目标?”

云柳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低下头呈认错状,却听沈溪道,“诚如你所言,接受陛下的条件,我将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京城内不会有人跟我抗衡,我推行的政策,也会逐一落实,造福民生,但如此做的结果,就是加深一些人对我的怨怼。”

云柳道:“只要福及苍生,大人其实不必太在意某些人的观感。”

沈溪笑道:“当权者当然不必在意这些,越在意别人越会被束缚住手脚,但关键是处理朝事多了,意味着我会更加疲累,早出晚归,绝非我追求的生活。”

沈溪说的这些,云柳大概能理解,沈溪不是那种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之人,而沈溪平时所做会很随兴,使得他在追求权力的同时,也在追求一种安稳的生活方式。

沈溪又叹道:“如今陛下换了态度,以恳求的方式跟我说事,我无法拒绝,到底要维护这段亲密的君臣关系。”

云柳道:“大人所言极是。”

沈溪轻轻摇头:“江南事务,我还是不会过多插手,不过会在兵部做点文章,先拿年初预算说事,只有预算问题解决了,六部和江南才不会出乱子。”

“可是大人,佛郎机人的银子,尚未运到京城来。”云柳道。

沈溪道:“在何处问题不大,总归能落到实处,这两年中原和江南连续遭遇兵灾,可能来年财政调拨会出现问题。这些等回头再行商议。”

……

……

正月十六,朝廷各大衙门新年开门第一天,沈溪一早便在吏部衙门见到萧敬,让萧敬带回他给朱厚照的私人信函。

“沈尚书这是接纳了?”

萧敬知道沈溪的态度后很高兴,这意味着他可以回去交差。

沈溪道:“如萧公公所言,为人臣子,此等事如何回绝?”

萧敬笑道:“那是那是,沈尚书一直公忠体国,当然不会让陛下失望。相信陛下很快便会下达御旨,让沈尚书主持朝政。”

“嗯。”

沈溪微微点头,对被皇帝委命为监国并不怎么上心。

萧敬突然又记起什么来,道:“沈尚书,昨日老朽去见了兵部和户部两位尚书,提到今年财政调拨,以两位尚书所言,江南用度可能要比往常年多出几倍。您看……”

沈溪道:“户部今年预算奏疏,似乎尚未到内阁。”

“呃……”

萧敬仔细想了想,道,“快了,应该就是这几天的事,杨尚书是管理财政的一把好手,这几年户部府库一直充盈,经历了那么多场灾劫,户部对于今年的预算可说准备充分,不过现在还是要听一下兵部和南京那边的反馈,到现在南京兵部的唐侍郎还没有上奏此事。”

沈溪摇头:“此事在下也不知。”

萧敬笑道:“您以后不过问也不成了……这不,您都接纳陛下所请,这份上奏其实由您来上也可,您对于备战的开销用度最清楚,如此也好尽快让户部动起来,尽快解决预算问题。”

第三二七章 忍无可忍第二六四〇章 不决第一一二三章 切记切记(第一更)第一二四七章 先胜一场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评价第四六四章 代师赠画(第五更,谢书友)第二三九四章 探监第二五三八章 扼杀于摇篮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八四七章 把人办了,我来干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第二三三三章 京师丛林第八五〇章 造访众香国第六九六章 逼上门(第一更)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仪式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获(第四更)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腾第二二一一章 开花弹第一七九章 银票(求订阅和月票)第二三九八章 调边军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一六四章 血战(上)第一四八二章 无奈第六〇二章 守节(第一更)第三二〇章 没钱装大爷(第七更)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当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机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八四七章 把人办了,我来干第五九三章 走私案(第三更)第一二八六章 献俘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二〇七章 府试(第八更)第二三二〇章 纠结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权臣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二一二一章 帐前审俘第一三〇八章 湖广总督第四三〇章 三元及第(第一更)第一三八二章 给你个任务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二〇四九章 伤情不明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径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红楼梦第一七八〇章 隐忍不发第一〇九一章 骡车阵第二二六一章 飞不出鸟笼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赃”第二二一三章 劝降第一七七〇章 难明的生意经第五五九章 上了贼船(第四更,谢书友)第二四〇〇章 无能为力第八〇五章 阁老嫁孙女(第三更)第二一五八章 国贼第一八〇章 难测江湖事第二二八二章 堵门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乱麻(第三更)第一六五七章 阉狗第一四三二章 收获战果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态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计划第一二二章 顺利解决第四八六章 你不觉得脸红吗?第二六五一章 弃车保帅第一三五八章 六万贯(求月票)第二〇二七章 上门挑唆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礼遇第二一〇三章 谁对谁错第一〇八八章 绝地反击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宫(第四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会无人时第一五四四章 引敌来战第六五九章 大明国公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场第二一五五章 癫狂人癫狂事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两人第二六七章 上门来请第二六三四章 作别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怀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七九九章 召对(第一更)第一六三七章 比较第一九七四章 书房夜对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一三〇一章 虚位以待第七四八章 渐行渐远(第二更)第一二七二章 朝议第二七四章 涉险过关第五一九章 教太子斗蛐蛐(第七更)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澜(第四更,为书友)第四四八章 内病外治(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