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百废待兴

而若是选择继续学习深造,道修院自然是学习钻研道法,道修院又道藏万余册,寻常人一辈子也未必能够研究的透。 医学院自然是随两位神医学习医术,当世想要找到两位神医医术更高明的师父,几乎是不可能了。崇院则主要是关于治学,建设、管理道观之类的学问,当然这方面纯属全新的开拓学问,教材不过是张平自己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编制的,还不算太过成熟;当然崇院还有教商学计算的算科,教经史子集的儒科,教制造、机关之术的工科,教各类礼仪的仪科毕竟道家祭天少不了各种礼仪,当然这些门类都是张平从外面挖来的老师,相起太平道的主修学问来要若不少,不过在如今的时代,有人教便已经他人强出不少了。至于尚武院则主修武事,分为谋略科和武备科,谋略科主兵法韬略,武备科住阵杀敌的武艺,不过进了武备科自是两相都要学的,只知兵法韬略或只知阵杀敌在太平学宫这都是毕不了业的。

先前黄叙几人便是在讨论将来要去那个院。掐指算来,黄叙几人如今入学已近三年,马要面临大考和分院之事,不过几人倒是都没将大考放在心,以他们几人的能力,通过大考自然不在话下,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日后如何发展。

黄叙已然想好了要去尚武院,逼近他老爹黄忠在太平军效力,他对太平军自是有所了解,如今虽然天下安定,无战事可供太平军阵。但是通过他和他老爹黄忠的通信,他自是知道太平军这三年来都在刻苦练军。据说这是天师的意思,所以他猜测日后太平军少不得有打仗要打,如此一来,自己有机会阵杀敌报答天师的恩情了。

马超虽然性子直,不太爱动脑筋,但是心却是明白,自己自小好武,只有去了尚武院继续学习武艺,才是自己最喜欢的。所以他早打定了主意。

司马懿相起两人来尚且年幼,他还没有什么定性,在这件事他其实有些迷茫,所以之前他便问过他老爹司马防。司马防如今不但官复原职,还高升数步成为了朝的议郎,有了参与朝政的机会。对此司马防自是对张平感激不已,虽然距离公卿的目标还有距离,但司马防相信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自己位公卿不过是早晚之事。所以当司马懿来问他之时,他毫不犹豫的便让司马懿选尚武院,倒不是他想要司马懿习武,而是因为这尚武院有谋略科。他跟随张平越久,对张平的了解越深,越知道张平对太平道未来的规划,虽然他不太明白如今天下承平,为何张平还要如此拼命的让太平军加强军力,怎么看他也不像是有谋反之意。不过张平对兵事的看重司马防自是看在眼里记在心,所以知道尚武院才是司马懿最好的去处。看着学业有成的儿子,司马防也是不由心感慨,想当初被绑架般的让司马懿入了太平学宫,如今却庆幸不已。

看看今年想要入太平学宫学的弟子人数知道了,如今不论是各地还是雒阳本地,都有无数人想要跻身进入太平学宫,可如今太平学宫早已不是当初刚刚建立之时的太平学宫了,进过三年不但门槛提的越来越高,而且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不但需要有人推荐,还需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入学。每年的招收名额更是有限,张平美名其曰精英教育,其意指凡是从太平学宫学成毕业的都将成为精英的精英,栋梁的栋梁。如今太平学宫之抢手已然超过了著名的颍川学宫,隐隐成为了大汉第一学宫。

太平学宫之所以如此之火,乃是因为张平的第一批亲传的四十名弟子有不少人学成毕业了。而这些学成毕业的弟子进入太平道和太平军各处后便大放异彩,以远超他人的能力迅速间便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张平的大弟子张一如今业已十七,在太平军麾下效力,因武艺不凡,又兼具谋略,原本张一的加入还有不少人不服,对其进行挑战,可惜不论武力还是谋略,却都不是张一的对手,败下阵来,这一下才让太平军众人心服口服,最后更是深的张燕喜爱被其收为义子大力培养。

再如张二、张三二人,一人师从张仲景,一人深的华佗真传,两人奉张平之命在雒阳城设立太平医馆,开馆授医,仅仅半年时间,便已救人无数,被雒阳城百姓奉为神医,远近不少人都来求医问药。

再如断了一臂的张三十,自从断臂后,便刻苦学习,苦读道藏,学习医术,后来被张平安排去了太平道在陈留新开设的道观,一年时间便将道观经营的远近闻名,香火旺盛,陈留城都知太平观有一独臂道人,道法精深,医术高明,很是了得。至于其他弟子也各有安排,有的去了太平在各地设立道观,有的常驻道观行医,有的进入到太平军成为了担任基层军官,有的则留在了太平学宫帮助主持学宫事物,当然也有年纪小的继续在学宫之深造研习的。

原本若仅是如此,不过也是太平道内众人皆知太平学宫培养的弟子能力不凡罢了。可是不知该说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颍川学宫有学子到雒阳游学,听说了太平学宫,便门想要拜访讨教,却不知怎的起了争执,一下子闹的两大学宫各自不服,在张平拜访了颍川学宫山长陈纪后,两大学宫决定展开一场大。大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大项,原本按照张平的想法算不加道,也要加医和工,否则对太平学宫太过不公平,结果最后再商议下改为了礼、乐、射、数、法五大项,每项各出三人试。看着这几项乐和法太平学宫根本没开设,这不是明摆的要输,不过张平自知这是当今主流,也无法反驳,只得默认。

第二百三十六章 兵出临眺第一百九十五章 败走谷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荆州刺史第一百一十章 玄机道友第一百一十二章 初战袁军第四章 文丑vs管亥第四十三章 新年伊始(七)第四十七章 刘备逃遁第六十五章 为老不尊第六十章 檄文讨董第八十八章 计议青州第九十一章 管亥vs典韦第一百章 杨修葬祖第九章 杨赐解惑(下)第十七章 环环相扣第一百九十八章 五郡齐失第二百零四章 心有不甘第四十六章 幽州之危(三)第五十五章 中山甄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绍心思第十一章 忽闻噩耗(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虏人失败第一百三十六章 典军校尉第八十一章 收复洛阳第九十七章 暗夜偷袭第七十七章 初临雒阳第三十四章 攻取下邳第一百三十二章 质询大会第三十二章 班师钜鹿第一百三十八章 率军突围第三十四章 劫狱始末第七十七章 邺城之殇第七章 个中原委第三十三章 浴佛法会(下)第九十六章 江东贤良第六十七章 涿县邹靖第一百九十七章 噩耗频传第九十八章 别无选择第七十章 蓟县攻略(一)第七章 个中原委第八十章 钜鹿来信第一百三十六章 袁军夜袭第八十一章 蹋顿撤军第七十一章 蓟县攻略(二)第三章 尸山血海第十章 不敌受伤第一百八十三章 蛇舞熊罡第一把八十八章 刘备诉苦第五十章 夺门而出第三十八章 扬州之乱(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钜鹿见闻(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术堵斗第五十七章 古之恶来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得猛将第一百零一章 出巡河间第十二章 消息扩散第四十章 密谋劝降第九章 双战吕布第十八章 广宗城下第四十七章 幽州之危(四)第八十八章 捕快上门第一百三十四章 宏大蓝第六十二章 有女貂蝉第九十一章 府中叙话第六十八章 愿赌服输第一百六十六章 劝降阎象第一百零八章 围攻淳于第一百五十八章 学宫见闻第三章 万象更新第三十七章 新年伊始(一)第四十二章 荆州之困(上)第九章 双战吕布第八十四章 迁民钜鹿第六十六章 兵指幽州第一百一十四章 蔡府轶事第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一章 蓟县攻略(二)第十七章 道明缘由第一百一十九章 再生意外第六十四章 誓师大会(上)第一百零九章 皇室密辛第七十章 蓟县攻略(一)第五十五章 南宫大火(一)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三分第六十九章 故技重施第十七章 道明缘由第八十七章 终南山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曹操求见第四十三章 新年伊始(七)第二十九章 杨赐教子(下)第五十六章 伯长武贵第十二章 忽闻噩耗(下)第四十五章 图穷匕见第一百零二章 围营逼宫(上)第三十四章 大战将起(四)第三十五章 陶谦托孤第一百零八章 龙不相见第一百八十六章 各方心思第六章 许诺王允第一百七十三章 欲往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