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广宗蛾贼已先平

漳水,其实并非一条河,广宗县城东面的这条漳水,只是整个漳水的一个支系。

冀州自古以来,便是水患频发地区,故而自先辈开拓天下伊始,这里便是治理水患的重要地方,境内河流,时常因此而改道。

远的便有远古大禹治水时,其最初开始治理水患的地方便是冀州,近的有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时引漳十二渠。而漳水,作为流淌冀州的大河,也因此而数番改道,至今,冀州境内便有两条漳河水,时人为了区分,便称其为清漳河与浊漳河。

而在广宗县城西面的漳河水,便为清漳河,亦称清河,冀州治下清河郡国,便是因此得名。

残阳如血,天地齐喑,战事已不可逆转,命运也再无后路。

清河水旁,五万余人,徘徊岸边,进退不得。

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他们都是太平道忠实的信徒,有的人是刚刚还在战场的兵卒,有的是一直呆在广宗县城中,为太平道战胜汉军而祈福的家眷。

现在,张梁败了,他们再无退路,这宽大的河,他们是过不去了。

望着眼前他们曾经热爱无比的清河水,最终,站在前面的太平道终是信徒们,作出了他们的抉择。

“噗通!”

“噗通!”

“噗通!噗通!噗通……”

前方的太平道信徒们,一个接着一个,前仆后继的跳入清河水中,而后面的太平道信徒,却是再此迷茫抉择不已……

“中郎、中郎,快看……”

伏泉在汉军收拾完广宗县城外的战场残局后,刚准备带领一众兵将克取显然无法阻挡汉军的广宗县城,突闻身边将领呼喊,然后就看到了这令他目瞪口呆的一幕。

清河水宽广,河水也深,据闻其有数丈深,正是靠着这个优势,导致其蓄水量丰富,也使得清河水两岸的土地,变成良田沃土。

可现在,那些领头之人跳入清河之中,并未挣扎,反而主动将头塞入河中……

他们是在寻死,太平道之信仰将亡,“致太平”的梦想将亡,而他们也不想再被奴役,唯有寻死而已。

“快!快!速令兵马呼喊,投降者凡非蛾贼渠帅者,皆可免死,朝廷徙其入塞外屯田,数年之后,其等皆可有田,再复安康!”

紧急时刻,伏泉当机立断,令汉军兵卒呼喊,他可不想这些黄巾蛾贼全部投河,这样的话,无疑成就了这群暴民的名声。

而且,最重要一点,对于这些暴民而言,让他们自寻死路,明显是最好的结局,伏泉可不想这样。毁坏了别人的家园,让无数百姓无家可归,生活破碎,这些人仅仅是一死,无疑是太便宜他们了。

于伏泉而言,这种人就像后世侵华日军,来中国烧杀抢掠,等他们认罪后,罪不大的认罪之后,就被国家便宜遣返。而罪名大的,却仅仅是一死而已,这明显对于被他们伤害过的人,是极其不公平的,现在伏泉有机会去选择对付这些人,自然不会让他们简单去死。

如今,塞外缺人,急需人口去发展。而这些人再如何,只要不是谋划谋反的首领,按律只要投降,也都不至死,正好,将这些求死的人劝服,之后给他们画个大饼,让他们去塞外建设地方去。

这就像后来的苏联,对付关东军那帮日本俘虏,可是毫不节制的压榨,想想后来曹魏治下屯田兵的辛苦,伏泉就越发决定要这样对待这群黄巾蛾贼。甚至,就算以后在其他地方俘虏这些蛾贼,只要可以,他也都全部送到塞外。

既然中原你不满意,肆无忌惮的去折腾,那不如直接就把你送到塞外去吧,反正塞外土地多,在军管之下,逼着你们做着比自愿去塞外屯田,你们也反抗不了。

这期间,汉军也不打你们,杀你们,就是逼你们干活,到时候塞外建设起来,你们活下来无所谓,如果累死,那也就自己认命了,说不得你们还得感谢大汉,让你们多活了这么长时间。

左右兵将得令,很快,便四处呼喊起来,不一会儿,便有靠近那些黄巾蛾贼的汉军大声呼喊,引得蛾贼后方出现骚动,而前方,却依旧是不理会汉军呼喊,死死跳河的太平道忠实信徒。

“大郎,汉军说投降免死!”

“卑鄙汉军,岂可轻信?”

“可去塞北亲友,皆有土地,而诸州郡被俘之人,亦往塞北而去……”

……

河旁的黄巾蛾贼后方,不时传出这类话语,他们都是心中迷惘,是该随着其他同伴为太平道殉死,还是该投靠汉军。

人都是会随大众的,这些徘徊在后方的太平道信徒,都是在张梁败亡后,不知道如何应对的人。他们和前面那些忠实的太平道信徒不同,他们被太平道洗脑蛊惑不深,而且多数是带有胁迫性质的,被迫加入太平道的,因此在亲友乡党这一番鼓动下,显然对于汉军的话十分心动。

大汉剿灭太平道至今,豫州被俘虏的黄巾蛾贼,随着兖、并二州主要蛾贼皆平,已经有不少豫、兖、并三州的人,开始被汉军迁徙至塞外了,这些黄巾蛾贼里,也有不少人听到了消息。

而且,塞北屯田是大汉数年前所下的诏令,至今也已经有不少人前往,这之中传来的靠着努力耕耘,就能成功,最终拥有自己的土地,安居乐业的事情太多,一下子也让这些黄巾蛾贼心动不已。

如果他们有土地,有自己安稳的家庭,能够快乐生活,谁还愿意去造反呢?

故而,在这些人纠结犹豫了一会儿后,终于,蛾贼后方有人出列,他高举双手,显示自己没有任何防身兵器。待汉军骑兵来至后,他便立马跪地乞降,在活命和理想之间,那人最终选择活命,他还不想死。

有一人人站了出来,自然之后,站出来的人更多了,这些人很快便改变了跳河的想法,开始汇合汉军,求降过活。

不过,与伏泉意想中的黄巾蛾贼怕死,有了活命机会后,起码有大半人会选择求活不同,即使他所说的条件再好,也无法阻止那些心中已存死志的人跳河。

毫无疑问,这些人跳河,即使本身水性极好,现在也是任凭河水淹没自己。最终,整个清河之中,有两万余太平道黄巾蛾贼,殉葬于清河之中溺亡,尸体浮满河面,清河水几乎为此断流。

随后,安抚好刚刚改了念头,不自杀求死的黄巾蛾贼,伏泉留下一部人马看押他们后,便打算率领各部兵卒,攻克广宗县城。此时,后方的皇甫嵩也带着大小将官,匆匆来到军前。

听闻张角失踪,未见人影,得知汉军擒获张角马车的皇甫嵩,顿时没了好心情。他本以为,汉军此番应该可以拿下张角了,可是现在人却没了,真是让他郁闷。

问遍军中所俘蛾贼,汉军也是一无所获,也对,普通兵卒如何能知道黄巾军机密。而且张角的秘密,除了太平道高层,也就只有那些太平道蛾贼的忠实亲兵知道张角下来落,不过很显然,此刻这些亲兵都已阵亡,疯狂的战斗下,他们就没想活命,自然汉军难知真假

乱猜无益,最终,皇甫嵩下令,围攻广宗,现在广宗城对汉军而言已无多少威胁,自然要一鼓作戏啊拿下。

不过,广宗城内的黄巾蛾贼将领,明显是识时务的人,知道抵抗不住,因此直接开城投降,倒是让一众还想立功的汉军将士暗道晦气。

当然,如今广宗城内的情况,也由不得城内蛾贼不降,张梁已死,城中也没有什么太平道的忠实信徒,不投降还要干什么?至于那些太平道忠实信徒,早就在清漳河水中,准备喂了鱼肚了。

进入广宗县城内,皇甫嵩将张角身边的各种人物,皆唤来询问,他必须要知道张角下落。不过很显然,城内已经没有知道这件事的人了,而原本知道的人,却是已经踏入漳河水后,再也没有希望。

到了张角府邸,眼见府内占地颇广,装饰奢华,有的装饰甚至已有违制之嫌疑,众人不禁暗道张角敛财之狠。就是伏泉,也被此震惊,没想到骗人的神棍这么赚钱,倘若你身临其中感觉更加明显,

看着眼前这不似一般人家可以拥有的府邸,伏泉不由暗暗为张角三兄弟而咂舌。虽然他知道古代品行不端的道士,会用符水谋利,但一直也都以为他们骗钱不会太多,可现在看到张角的宅邸,真是不得不感慨,汉代做道士,真是既能免死,还能谋财。

想想看,虽然张角兄弟是钜鹿大户,但是这也并不代表他家的钱财。就可一次如此肆意妄为的建一座这么大的府邸,明显也里面有不少信徒的帮助。

至于为何官署不查,除了因为张角在钜鹿有名望外,另一个就是张角是道士,而且是那种谋反后还被赦免的道士。

后来,在张府中,皇甫嵩又唤来被俘虏的张角姬妾,那些女人一直被关押在张府后院,被锁在大门,不得出来。陡然见到汉军这么多刚刚从战场上出来的凶恶汉子,害怕极了,特别是他们有的人还是满身满脸的血污。

随着那数名姬妾,被皇甫嵩一一喝问,众人终于是问出了答案,明白了张角马车为何无人的原因。

“张角死了?已经病死,而这次指挥大军和汉军对战的却是张梁……”

皇甫嵩身后的文士兵将闻得姬妾所言,这才恍然大悟,他们也一直奇怪张角怎么突然会用兵了,原来是早就换了人,以至于使得汉军不备,差点让张梁翻盘。

不过,张角一死,这样一来,此战的首功就难说了,引得在场众将皆是唏嘘。而伏泉自己也是庆幸,幸好自己有些记忆,没为了首功,就让兵卒死磕,不然明显很亏。

诸将如此,身为主将的皇甫嵩自然也十分不满,没抓住张角,如何能衬托他这个主将的功绩?好在,适才入城,通过检验,皇甫嵩也知道严颜等人所擒杀的贼人是贼首张梁,这样看来,此战倒是也有收获。

想到这里,皇甫嵩却是深深看了一眼伏泉,心中暗想,伏泉麾下猛将如云,就真像他当时所言,像关羽这样的万人敌猛将,在其手下,也不一定能排得上第一,真是令人羡慕。

眼见屋内气氛尴尬,不少将领在为努力而未取到首级,兴致不高,皇甫嵩连忙激励道:“下曲阳城尚有张宝部蛾贼十万余众,擒杀此贼,太平道可定,此亦为振兴社稷之不世之功。”

屋内诸将听后,深以为然,不断点头,眼中也有炙热之色出现。

何谓不世之功?

就是说不是每一代任,都能碰上的功劳,太平道黄巾大乱,波及天下,自光武中兴以来,大汉已有百余年未有此等大乱。现在,即使他们没有斩获贼首张角,但是只要参加完全部战役,将太平道平定,这份功劳,也是巨大的。

想到这里,众将心头火热,即使如公孙瓒这些还有其他目的的将领,也是一改没能杀死张角的遗憾之色,振奋起来。

“不世之功,就在眼前,望诸君努力共功名!”

“诺!”众将齐齐行礼道:“努力共功名!”

当然,虽然定下了计划,但是这再次发动大的围城战役,可不是一时二刻就能完成的,毕竟,大军刚刚鏖战,需要休整,而汉军也要为攻打下曲阳县城,做好诸般准备。

之后,皇甫嵩令大军安抚广宗县城内百姓,无论谁人,只要不是朝廷认定的大恶的渠帅,皆以礼相待。当然,这样对待蛾贼的同时,也要万分提防,除了收缴兵器以外,就是合理将那些投降蛾贼,分批安置,直到将他们迁徙塞外为止。

与此同时,皇甫嵩也下令,寻找张角尸首,终于,汉军在张梁家中庭院内,找到张角尸棺。皇甫嵩当即下来,剖棺戮尸,传首京师,与之一起的,是皇甫嵩所上奏的汉军战报,俱奏其麾下将士功劳。

第五百五十八章 吾等去伏中郎处投奔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记上了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诚 西域之争第六百零八章 凉州风再起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五百零七章 万户阳都侯第五百五十九章 广宗城内贼已动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第五百六十六章 四面八方皆死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斗角诸骑军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六百零二章 韩遂疑窦变兵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镇守于外可安内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为粮第三百五十七章 火焰四起粮秣焚第二十六章 绑架第二百三十章 蛮人营地真死地乎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八十章 夭儿多娇第三百五十九章 提携长刀为君死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谥号为果第四十章 事毕第一百六十章 双管齐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第六十九章 献策治蝗第四百三十九章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第四百二十七章 做人不能这么无耻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军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墙崩塌第二百六十八章 朝中惊变 帝心何意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余后手第八十二章 皆为汉军埋骨之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党锢解袁绍出第五百四十四章 奇男子香味极重第八十五章 外放幽州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一十九章 北征前夕事茫茫第六百零五章 洪流丧胆皆戚戚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体柔易推倒第五百五十四章 古之恶来誓效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阳翟俊杰已不少第四百七十三章 庞德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观胡儿惧第六百七十七章 浴火重生第六百六十一章 形势变了人皆自私第三百六十八章 终是屠城显本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简单的障眼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五百八十一章 内举不避子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怀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法若不行 何以服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后夹击可破汉第八十章 夭儿多娇第二百五十六章 宜速不宜迟第五百四十八章 关云长可排第几第四百二十二章 校猎伊始闻白鹿第二百七十八章 道观异象第三百八十五章 灭贼前奏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乱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韩家老贼显影踪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稳事第五百六十八章 猗猗惠君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汉孝廉之法 必无存也第二百三十二章 谁人降蛮第一百八十七章 山头势力自古有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伪君入雒阳第二百九十二章 推翻大汉 以造盛世第七十四章 再议太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血染山岗鸦渡来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庭京观胡儿惧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学诸友今何如第五百三十二章 单家子中出徐福第五百六十一章 蛾贼军势云泥别第三百七十九章 周瑜小儿 休得胡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望门投止思张俭第二十四章 翻案机会第五百六十三章 马腿比人命值钱第八十九章 杨县良将第一百五十章 有志者事竟成也第六百一十七章 当往西域第两百章 平蛮夷计策初定第六十三章 大汉名将自此不存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并非禽兽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四百二十八章 皇帝得白鹿第四百四十一章 北地郡第一百零五章 狼烟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凿破汉阵第一百九十四章 汉蛮激战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并军争谁人胜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余后手第五百零八章 为君寻觅佳人来第六百四十七章 何进身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韩家老贼显影踪第五百六十七章 广宗蛾贼已先平第五百六十二章 勾心斗角诸骑军第七章 埋葬第六百二十二章 归义建威为谁有第四百七十九章 前后夹击可破汉第二十三章 舅父欲重演宫变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