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

黄昏之时,汝阴城中一处不起眼的民居暗室中,晦暗的烛光下,一张充满煞气的扭曲脸庞显得分外可怖。

这面孔的主人赫然是已经“葬身火海”的袁术。

此时的袁术身边只有四个最信任的心腹亲卫,自陈国战臧霸以来,他连战连败,随后寿春被围,他一路回援,遭遇希冀,麾下的将领李丰、梁纲、刘详、乐就等十多个将领先后战死,雷薄、雷绪、陈兰叛逃,直至汝阴两战,桥蕤、纪灵被俘,陆勉战死,杨弘等长史不知所踪,二十万兵马十去七八。

曾经的第一大诸侯势力如今几近烟消云散,仲氏建国七个月就几乎被灭国,袁术这个仲氏天子怎能不恨!

为了心中恨意,他伪装成自焚而死,为了瞒过张辽,连跟随的阎象几个文臣都被他先杀后烧,免得走漏了他未死的消息。

只有他带着几个心腹躲到了这处隐蔽的民宅里,身穿贫贱布衣,像老鼠一样不敢露面,一念及此,袁术心中恨意如海。

“张辽已经追去巢湖了?”袁术看着身旁仅有的几个心腹,再次询问。

“不错。”一个心腹道:“小人刚刚打探到,张辽午后结束了战事,就分兵赶去巢湖,必然是文强被困的消息已经传来。”

“很好!只要他去了巢湖,就是十死无生!”袁术握紧了拳头,又问:“他带了多少兵马?”

那心腹道:“大约有三万吧,其中有一万骑兵。”

“三万?”袁术嘿然道:“朕知张辽秉性,最重情义,从弟有难,他岂能不急,岂能不日夜兼程赶去巢湖……三万兵马,赶在最前面的也不过那一万骑兵而已,何况还有寿春和庐江,张辽必然分兵,而在巢湖,三山三水,骑兵有什么用?项羽有扛鼎之力,当年不也死在那里?”

说罢,袁术问那个心腹:“外面防备如何?”

那心腹道:“战事已定,城池并未戒严。”

“很好……朕要从这里逃出去,亲眼看到张辽被万箭攒心而死!”袁术眼里闪烁着凌厉与怨毒之色,大口喘着气,靠在墙上,喃喃道:“只要张辽一死,朕就能重振仲氏……”

……

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敌人,诚如袁术所料,张辽得知从弟张健遇险后,的确是心急如焚,又急又怒。

因为张健的身份在江淮很隐蔽,张辽在雒阳都刻意淡化了这个从弟的名字,连家人都只知道张健去了外地,并不知道在哪里,而且张健两年只回来了三次,每次都只见过父母而已,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江淮的身份,连暗影也不知道,只知道文强很重要。

此时张辽只以为那些匪徒贪图张健势力和财富,根本没有想到背后之人的目标不是张健,而是他!

张辽没料到的是,他这边没有泄露张健的身份,但却从吕布那里意外泄露了。

吕布曾在江淮见过一次张健,认了出来,心中羡慕张健聚拢的财富,在一次酒后无意中泄露给了曹豹,而曹家为世家,江淮一体,曹豹又将消息卖给了江淮世家,江淮世家又与袁术勾结一气,谋算自己。

正因为张辽不知道这背后的一切,又因为张健这两年确实聚拢了一大批财富,所以从江淮传来张健被水匪围困的消息后,张辽并没有想到自己身上,只以为是一次财帛招人心的意外。

而且张辽给张健配了很强的护卫力量,如今居然遇险,显然情况很严重了,所以他心中很焦急。

而张辽的兵力布置也没有出乎袁术的意料,数万步骑一起行动太慢,汝阴战场需要善后,俘虏需要看守,他留下了蒋奇和两万步兵,余下三万全部赶往南部。

不过南部尚有寿春与庐江有袁术余部,张辽要赶往巢湖救人不能有后顾之忧,所以他又命臧霸带一万步兵从陆路赶往寿春围困张勋,黄忠带一万兵马从水路赶往庐江牵制刘勋,他则与许褚亲带一万骑兵直奔张健遇险所在地,巢湖。

……

在扬州九江郡与庐江郡交界之处,合肥以南,大江以北,有万顷大湖,名为巢湖。

巢湖之地古为巢国,据传为有巢氏后人所建,巢湖周边三十六条河流与之相接,形成了如同蛛网的大片流域,四面又遍布山丘,形成“三山三水三份田”的地形,便于藏兵用兵。

众多的水域更可进行水军训练和水上作战,南下一百多里的裕溪河直抵长江,既可顺流东进,又可溯江西征,故而又有“奠淮右,阻江南”之说,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之时,巢湖为吴头楚尾,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吴楚之间先后在此发生了十余次大小战役。

楚汉争霸时,项羽兵败垓下,率八百骑突围,南逃二百余里至寿春东南定远,仅余下二十八骑,被汉军追及,项羽带着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近二百里,便到了巢湖东南不远的乌江。

至此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千古霸王陨落于巢湖之地。

张辽对巢湖也颇是重视,因为他知道,在历史上,赤壁大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巢湖地域成为魏吴交锋的要地,孙权乘曹操赤壁新败,亲率大军十万过巢湖,攻合肥。但曹营坚固,攻城百日,毫无进展,孙权主动撤军,曹操乘机反攻,追至巢湖,因水军不济,只得望湖兴叹,不战而回。

五年后,曹操统帅四十万大军,由巢湖、西关分水陆两路进攻东吴,孙权早已在江北的东关建造了濡须坞要塞,使曹军受阻于濡须口,双方对峙一个多月,不分上下。

又过两年,孙权乘合肥之虚,再次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战令张辽成名,八百骑破孙十万,张辽威镇逍遥津可止小儿夜啼。

而后两年,曹操再攻巢湖,无功而返,这便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言的“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四战不成,三国鼎立之势遂成。

一连四战,双方投入兵马超过数十万,足见巢湖地位之重要,却又难分胜负,足见巢湖地势之复杂。

张辽当初安排张健掌控大江中下游航运,设了两处据点。

一处在广陵,广陵靠近大海口,将来可以接应随时沿海南下的甘宁、太史慈水军。

另一处就在巢湖,巢湖不但易于隐蔽,而且战略位置重要,占据此地,南下、西上、东进无不自如。

因为广陵周边多战乱,而巢湖相对稳定,张辽本来怕广陵出问题,没想到却是巢湖出了问题,更不知道一场危机正要袭来。

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败孙坚第五百五十章 兖州之乱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言第四百五十七章 贵人庭会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现第七十六章 突袭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十四章 被算计了第十四章 被算计了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现第七百零九 周公瑾第三百四十二章 离间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才是举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谋划第五百六十一章 效忠第六十二章 万事俱备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黄巾第四百六十章 离间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锐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骄第九十一章 谋臣之助(二)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枣第七十六章 突袭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计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谋划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园第四百一十七章 长安乱(十)第四百七十五章 填河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四百八十五章 布局与离间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绍入主冀州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惊蛇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计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三百八十章 征辟与查察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择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谋划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战张辽第三百一十七章 潜心发展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个?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动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骄第十六章 满载而归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个命令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来如山倒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请罪第五百一十四章 欢声笑语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一百六十八章 济难第二百一十章 酸枣大战(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狱外第七百零一章 锦上添花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二百零七章 突围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恶风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杀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杀第三百三十三章 应对第四百三十二章 盐池制盐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处处是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粮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后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鲍信之难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绍入主冀州第二百三十二章 效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职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处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战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并州之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开科举第一百九十五章 拦截曹操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风扫落叶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一百三十六章 准备离开第六百二十八章 风云再起第二百四十六章 谋职第四百零七章 界桥第五十二章 你怎么不早说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灾来袭第四十七章 精绝舞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七百章 回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洞房(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灾难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顺归,八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