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杭州登陆

在李煜于金陵宫中黯然神伤之时,他所惦记的吴越王钱弘俶也在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当然,说是抉择艰难,只是矛盾心理作祟罢了,早就做好了识时务的决定,只是事到临头,心中不免忐忑罢了。

从宰臣陶谷持节南来,久住不去之后,钱弘俶就已经有所预感。如今果然,朝廷平南,不只是要让吴越军队从东南配合,更重要的,是配合朝廷水师登陆,加强军力。

毕竟,从以往的交战结果来看,仅靠吴越军队,是无法取得突破的,虽然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是,如果让朝廷大军浮海而来,钱弘俶又不得不往那方面想,朝廷平南是打算连他吴越一并平了?

心情格外矛盾,但是,真的如此,钱弘俶又还有其他选择,还敢有其他想法吗?

钱塘江口,海潮起伏,进入九月之后,那浩海壮观的潮涌,已然不复,夹海湾两岸,也没有万众云集以观海潮的热闹景象。

杭州湾内,暮秋已深,站在码头上,望着那浩荡秋波,钱弘俶再度叹了口气。随钱弘俶在此的,还有一些吴越宗室与文武,再加上过千的卫士,场面严肃而隆重,规格很高,但一众人围绕的中心,似乎并不是钱弘俶,而是站在他身边的朝廷使者,陶谷。

“大王何故叹息啊?”一身朱紫的陶谷正自无聊,闻声,不由笑问道。

“观潮起潮落,有所感慨罢了!”瞥了眼陶谷,钱弘俶淡淡应了句,语气不咸不淡的。

对于陶谷,钱弘俶心里实则很是不喜,这老儿喜欢倚老卖老,处处拿捏,端架子。然而,毕竟是大汉宰臣,又是天子使节,身负君命,还不得不忍耐几分。

感受到钱弘俶稍显排斥的语气,陶谷也有些尴尬,讨了个没趣。同样的,对于吴越王,陶谷也不敢过于得罪,毕竟在东南一隅吴越国还是有不小的份量的。

狐假虎威,耍一下威风,刷一下自存在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但如果因此耽误了天子的大事,陶谷也是没这个胆子的。

想了想,陶谷老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劳大王亲自前来相迎,大王对朝廷一片丹心,可昭日月,待回朝,老夫必然向陛下如实相禀!”

陶谷就是这么个人,前倨后恭,有些令人不齿。伸手不打笑脸人,感受到陶谷的变化,钱弘俶表情也缓和些,应道:“那就多谢陶公美言了!”

陶谷在出使杭州的这段时间中,日子很滋润,皇帝派遣的任务实则并不难,虽然在迎大军登陆上,有所争议,但终究不敢拒绝。而剩下的日子,可让陶谷好好享受了一番吴越风物。

在钱弘俶统治的这十五六年间,吴越辖下诸州,政治稳定,民生安泰,经济繁荣,可称治世。陶谷也趁机见识了一番,别看这老儿已近六旬,精力胃口却都不错,美食佳人,来者不拒......

在钱弘俶身侧,还有一名老者,锦衣玉冠,手里拄着拐棍,人虽苍老,却一派正气,仪表不凡。此人名叫元德昭,乃是吴越国宰相,足智多谋,明见事机,更是道德典范,威望很高,深受钱氏倚重。

不过,此时望着陶谷,元德昭心中却不由鄙视,大汉天子威震寰宇,竟然也用这等小人为相。嗯,因为陶谷,这元德昭心里对刘皇帝的评价也不由降低几分......

随着观察的士卒,策马前来汇报,并没有再等太久,放眼望去,在海平线上,一支船队出现了。高船巨舰,由远及近,破浪而来,这是一支庞大的船队,足有两百多艘战舰,基本都是大型战船,由靖海军都将郭廷渭所率大汉水军主力。

在平南诏令下达之后,早就整装待发的水军,便在郭廷渭的率领下,自密州港出发。此次大军自海路南下,由杭州湾登陆,除了实现侧后包抄的战略意图,配合江淮大军击破金陵之外,也有继续锻炼水军海路远航投放军队能力的用意在内。

比起当年浮海击辽的小试牛刀,此次动用军队更多,战舰规模更大,航行距离更远,对于海航的经验累积作用也是巨大的。

当然,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吴越问题。朝廷军队一旦进入吴越境内,接下来事情如何发展,局势如何变化,可就不在钱氏的掌控中了。

发兵平南,需要平定的是整个南方,这是刘承祐一开始就定好的目标,不留尾巴,一次扫平。

战舰停靠,耗费了半日的功夫,南来的朝廷军队登陆结束,在迎候大军的事务上,吴越这边做得很到位,干净整齐的营寨早就搭好,应犒赏物资也都安排妥当,省了郭廷渭很多事情。

此番随郭廷渭南下的,一共三万军,其中六成是水军、水手,剩下的则是其他地方军队,可谓水陆联合。或许是为了打消吴越文武的顾虑,安抚其心,郭廷渭是严肃约束麾下将士,也不让汉军入城。

这样的举动,确实带着善意,但数万大军南来,又岂能安其心。入夜,钱弘俶于吴越王宫设宴款待南来汉将,郭廷渭呢,把军务安排好,对麾下诸将有所交待后,只带一队护卫,入城与宴。

秋夜之中,凉风侵骨,吴越王宫前,陶谷却提前到来,并等待着。一直到郭廷渭策马而来,方才下车打招呼。

“怎劳陶相公相迎?”对于宰相,郭廷渭还是表示着谦虚,礼节到位。

对其态度,陶谷很满意,笑眯眯的,说:“此次平南,还得靠郭将军这样的善战大将,我只是一老朽,应该的!”

见陶谷客气,郭廷渭也微松一口气,看了看这老头,问道:“陶相公在此等候,是否有所交待?”

“郭将军果然机敏!”陶谷颔首说道:“将军可知,陛下让你领军借道杭州,目的为何?”

听他这么问,郭廷渭想了想,说:“果真有意谋取吴越?”

见郭廷渭皱着眉头,陶谷轻笑道:“怎么,郭将军有异议?”

郭廷渭赶忙道:“末将只是觉得,眼下首要之事,还当在配合正面大军,破灭江南,吴越之事,倒可不急!”

“郭将军果然有见识,知轻重啊!”陶谷说道:“陛下也是这个意思!将军的做法很好,极大地打消了吴越主臣的顾虑的!”

“怎么,他们还敢有反对朝廷之心?”郭廷渭眉头一耸,表情略显意外。

陶谷则幽幽道:“毕竟,钱氏立足江浙,得国数十载,一朝要收缴其州县、土地、百姓,换作谁心里都会有所不舍的,这一点,陛下也说了,可以体谅!”

“陶相公是何意?”神情缓和了些,郭廷渭请示道。

陶谷此番,可是作为天子的使节,留驻杭州,居中联络策应,对这老儿,郭廷渭不敢小视,也不敢得罪,有的意见也是要听一听的。

“吴越王还是很识时务的,纵然心中戚戚,对于陛下与朝廷也是不敢违逆的!”陶谷淡定地说道:“此次北上进攻常润,他也会尽力支持的,这一点,老夫还是肯定的。

此次,吴越王集中了两万水陆军队,附从作战,将军需要做的,就是在北上作战的过程中,趁机将吴越军队掌握住,届时,待金陵破灭,或许吴越王就可随老夫进京了。

另外,务必约束将士,严肃军纪,不得侵犯吴越百姓!”

“是!”

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1690章 拼图第56章 弥月之喜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85章 安心第75章 按*不动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13章 考校第54章 继续忽悠第64章 杨业却敌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285章 吃酒烤肉议荆湖第62章 祸福之间第118章 商贾第90章 安全脱身第73章 解决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118章 考虑结束战争第7章 小张探花第133章 纳了第7章 小张探花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16章 态度迥异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60章 狠狠敲打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76章 太子还京第187章 琐屑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291章 酬功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312章 一举荡平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323章 斗法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140章 封王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406章 影响扩大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98章 山道第81章 内外变动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21章 黄袍加身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62章 祸福之间第412章 二王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76章 大才蒙尘第67章 宿州一线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197章 决断!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45章 移镇之议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23章 夜宴第474章 补漏匠第49章 南国风起第84章 示警第183章 小城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