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河北局势

“中原两京,可有什么新进展?”稍稍聊了会儿作古之人,刘承祐回神问道。

“根据最新传来的消息,陛下已自洛阳派军东进,东京唾手可得,河南各藩镇将吏官员争相归附,待御驾入东京,中原乃定。”魏仁浦汇报着。

对刘知远在南边的进展,刘承祐没有丝毫意外,若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刘知远还是如此前那么温吞从容,这聚光灯可就真要全部集中在刘承祐身上了。这,可不是好事。

刘承祐感兴趣的,反而是那个萧翰,手指在下巴边缘磨蹭着:“那个萧翰,到哪里了!”

魏仁浦很是干练地回答道:“那契丹国舅萧翰率中原的胡兵北撤,算时间,估其脚程,已北渡大河。殿下,这段时间以来,河北各州的胡人大部撤离,萧翰这部人马,应该是国内剩余胡众,规模最大的一支了!”

“那,可不能让他们轻松撤去了,怎么都是契丹国舅,得送他们一程!”刘承祐淡然道。

自耶律德光暴毙,栾城一战的消息传扬开后,哪怕各地仍有不少胡人,他们对河北本就摇摇欲坠的统治也迅速地宣告崩溃。

各州将校陆续袭杀契丹将吏以城来归,刘承祐案上,都收到了不少降服的进表,刘承祐已然将“河北制置使”的旗号竖起来了。就凭着栾城之战的威名,便足可震慑一切,至少短时间内,无人敢撄其锋芒。

至于那些胡人,或死或逃。刘承祐倒有心将之全部留下,但诸事缠身,且力有不逮,又要顾忌北边的耶律阮与宣抚国内诸州,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各州的晋人将吏,驱得胡人,便婴城而守,真正与胡人死战不休的终究是少数。把手里的兵打光了,用什么从新朝这儿讨得官职,谋取荣华富贵。

“殿下,洺州刺史薛怀让出兵北上,攻下了邢州,发文上报,驱杀胡人,请功!”一名文吏入内,向刘承祐禀道。

刘承祐顿时一讷,接过收到的公文,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虽然心情变阴了,但脸上并无明显的波动,将公文递给魏仁浦:“这位薛使君,不愧是抗辽功臣,这*主动北上,臂助邢州军民了!”

薛怀让原本是洺州团练使,耶律德光灭晋,滹沱河之战后,降了。在刘知远称帝起兵,号召天下晋臣抗辽,按兵不动。一直到耶律德光驾崩,辽军大败,刘知远兵入河洛的消息先后传来,不能忍,果断在洺州起兵,杀契丹将吏,派人向刘承祐献诚。

而薛怀让这个人,通过冯道、魏仁浦这两个“百晓生”的描述,刘承祐对这个人有了些了解。印象并不好,那是个彻头彻尾的武夫,还是那喜行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武夫。

但是,即便心中不喜,当时刘承祐还是欣然纳之,遣使任命他为洺州刺史、步军指挥使。

邢州距离洺州很近,本来是一名燕将刘铎,领着不多的兵马驻守,原本担负着替辽军督粮运输的职责。契丹在中国大势已去,已经向刘承祐表示臣服,然而,薛怀让突然出兵,占了城,杀了人。

留意到刘承祐语气中隐约的怒意,魏仁浦却没有什么异样,这等事情,他见得多了。轻轻地放下公文,平静地说道:“殿下,邢州既已入其手,暂可顺水推舟。眼下,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稳定压倒一切,这个道理,刘承祐自然是清楚的。只是,心里有点淡淡的不爽罢了。

不过,很快便摆正了心态,这只是一个小军阀罢了,连割据势力都算不上,并不值得大动干戈。

“那便,以之为邢、洺观察使吧!”刘承祐说道,很平淡地,补充了一句:“孤,记住此人了。”

“邺都那里有什么情况?”略过邢、洺之事,刘承祐神情郑重了些,问道。

河北虽大,地域广阔,州县众多,但重镇唯有三处。幽州卢龙还沦落在契丹人手中,成德镇在刘承祐入驻真定后陆续归附,剩下的,唯有魏博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魏博臣服,那么河北即定。

此前,以中原义军蜂起,袭击契丹军队,四境不稳,耶律德光后知后觉地派遣各地节度还镇地方。最初的杜重威、李守贞这投降二人组,分别为天雄军节度使与天平军节度使。

还镇邺都,杜重威便拥兵两万有余,配合着耶律拨里德守御地方,迅速平息当时还不算大的骚乱。等到契丹人北退,由其彻底掌控,拥兵近三万,另有两千余燕军,在燕将张琏率领下,共屯于邺都。

燕兵,当真是被辽主当工具人用了,哪里都有其身影。

时下,除了散落的胡人之外,唯有杜重威这股势力,最为强大,也最值得重视,是新朝河北战略的阻碍。在各州相继献表臣服之时,只有邺都这边,保持缄默。而刘承祐,也同时关注着。

不假思索,魏仁浦答道:“据闻,杜重威已集兵于邺都,聚敛粮草,征召民壮以修缮城池。凡此种种,恐有异动!”

“杜重威尚有晋军军心?”刘承祐表示疑问,有些不屑。

魏仁浦说:“将士或鄙之,但他手中有粮,且多年积威,而暂无外力压迫,还能支撑!”

“观其动作,又是聚兵马,又是缮城池,杜重威这是欲逆天而行了?”刘承祐说。

“那倒不尽然。”魏仁浦微微摇了下头:“顽抗之心或许有,但更多的,也许是自保之举。”

“魏博重镇,隔断南北,距离东京太近,必须得掌控在手中!天子,也断不容许邺都长久落于杜重威之手!”刘承祐严肃地说道,语气坚定。

魏仁浦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魏先生可有策,可定魏博?”

“能劝降,兵不血刃,再寻机调立,委以腹心之将,是最好不过的。”想了想,魏仁浦答道。

“杜重威能降?”刘承祐有些疑问。

稍微斟酌了下,魏仁浦说:“其率众投降契丹,有负于国,恐心怀疑忌,轻易献降不得。”

“看来,还是得打一仗!”

“河北尚未平定,仅凭殿下如今手中的力量,恐怕难以成行。况且,此时不适合掀起攻伐,北边的契丹人,仍旧不得不防!”魏仁浦仍旧冷静应答。

刘承祐想了想,自己还真是轻易动弹不得。还是那句话,稳定压倒一切。

左右,刘家的大势已然不可逆,等中原平定,慢慢炮制了。

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117章 机会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180章 博弈第1章 柩前继位第474章 补漏匠第25章 李史合谋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164章 监国第223章 南北海军第429章 向南!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上)第328章 决议横涉流沙第56章 是非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36章 虒亭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70章 大礼第80章 进攻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95章 杨邠案(3)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385 礼宾馆仁宗篇2 正统六年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67章 来自河阳的消息第82章 杀俘第87章 亦有其忧第56章 腹心之谈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371章 杀,不杀?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12章 慕容皇叔问事第195章 辽帝第392章 抢救一下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145章 世宗篇20 刘旻走了第194章 杨邠案(2)第3章 取士不公第365章 看衰第136章 迎奉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86章 笼络人心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126章 冬至宴2第22章 “郑州站”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125章 由土地问题引申第363章 安西缓封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218章 走私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118章 蒲阴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115章 瀛州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187章 大汉的军事官僚地主第273 王晏镇洛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当国,得安半载第198章 辽国变故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第1764章 禁轿第321章 矛盾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145章 策勋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