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苦难

在一切的努力都不见效后,对于北迁袁振做了最后的努力,那便是希望能够回到祖籍所在的蔡州,在他看来,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满足了朝廷迁户的要求,也让他们不用远离内地,到偏远、陌生而又复杂、危险的边地定居,然后又被拒绝了,或者说负责的官员直接无视了他的诉求,完全没有听取他恳求的意愿。

最后的最后,素有涵养的袁振,头一次心中充满了愤怒、怨恨,对于大汉朝廷失望乃至仇视,对于金陵朝廷则是无比怀念。同样的,也因为是文人,他无法像诸多不愿外迁的豪右一般,采取什么过激的手段与反抗。

江南的迁户行动,可以想见不是一帆风顺的,文道昌盛,却不代表没有血性之徒,尤其在面对严重的利益侵害、存亡干系之时,感受到了那切肤之痛,发生了几股叛乱。

只是,朝廷的准备太充分了,官府的控制能力太强了,哪怕在当涂发生了一起由原江南士卒掀起的哗变、叛乱,也毫不移其志,所有的动乱都被驻军弹压扑灭,所有参与到动乱的人,不管什么身份,不是被杀,就是被问罪流放。

那段时间,袁振听到的消息,都是哪州哪家被灭门,哪家被抄家问罪,哪家被籍没流放......

在强权之下,有大量深刻的教训在前,可供的选择也只有两条,一条直接通向绝望的深渊,一条尚存希望,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

于是,袁振怀着一颗沉重的心情,开始清理自己的家产,配合北徙。

读过书,博闻广记,并有阅历的加持,在面临重大抉择时,所做出的行动终究是强于一般人的,在准备期间,袁振的举动充分体现出了什么叫见识,什么叫聪明。

他把自家的土地,分给了亲友以及佃户,剩下的也悉数变卖给官府,同时,将所有的财产包括那座住了几十年不断扩大的庄园一起清理变卖,转化为金、银等方便携带的财物。

对于自家的僮仆奴婢,大部分都遣散,分与土地、乃至钱粮,完全做出了一副“散尽”家财的样子。至于他的小妾们,因为没有生养,也都发与足量的钱粮,让她们回家、改嫁。

而经他挑选,最终随他北迁的只有五户足够忠诚的身强体壮的奴仆,以及两名健妇。袁振很清楚,涉及到数千里的迁徙旅途,哪怕是官府组织,危险、风险都太大了,因此比起那些僮仆数十、满载家私的人,他选择闷声,选择低调。

当然,这并不是袁振真的大方,真的磊落,真的有那等大器量,毕竟三代半个世纪积攒的家产,经此一迁,直接缩水一大半,换谁不心疼?哪怕是经自己挥霍一空,心里都能好受些。

袁家唯一的缺点,就是血脉太薄弱了,他是独子,膝下也只有一子一女,子十二,女七岁。这样一家,如果再大摇大摆,不知隐富,那必是取祸之道。

不过,哪怕再低调,随行的那几口沉重的箱子,那几辆马车,都能证明,还是有些家财的。事实上,如果袁家像其他人家,也有几个年富力强的嫡系血脉,那么袁振纵然低调,也不至于像这般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事实上,袁振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他所不知道的是,有一支同样北徙的队伍,在渡过长江之后,惨遭噩运。护送的官兵见财起意,将之杀掠一空,六百多迁户,不论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那支数十人的官兵、差役,带着抢掠的大量钱财,逃亡大别山脉,落草为寇,虽然最终被淮西道都司派兵剿灭,但被杀害的数百人,却也无人替他们伸冤了。

财帛动人心,露于白的后果,就是那么严重,这就是风险。对于其事,从地方到朝廷,从官吏到军队,都是竭力掩盖,事情或许终有暴露的一天,但是死难者的家属,或许想不到,永别那么快就成为现实,那数百人,甚至连到西北吹沙子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来自句容、溧水的这批迁户,能够顺利地抵达邠州,确实是件幸运的事。只是,他们不会这么觉得就是了。事实上,像袁振这样性质的豪右,也得感谢平日里名声还算好,过往那些鱼肉乡里,横行不法的人,可是在经过一番清算之后,才上路的。

而如今,袁振最后悔的,莫过于在看出江南不保的情况选择隐于乡野,没有在官府谋求一份官职。那样,或许有机会直接转入大汉的军政系统,多少能为自己谋取一份保障。当然,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卖的。

“夫君,孩子似乎病了,额头发热......”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个时辰,或许是两个时辰,在袁振恍惚间,忽然听到妻子惊慌的声音。

闻言,眉头一紧,袁振赶忙屈身查看,只见缩在母亲怀里的女童,紧闭着双眸,小脸还是红彤彤的,红得有些鲜艳。袁振赶忙摊手摸了摸其额头,哪怕他的手本就冰凉,也能感受到爱女额头那不寻常的热意。

“怕是得了伤寒!”袁振语气沉重,目光中透着忧虑。

在这样的环境下,最怕的就是出现伤病。而听其言,其妻子顿时有些止不住眼泪了,伤寒可不是小病,孩子又那么小......

袁振心情自然沉重,因为子嗣单薄,对于自己的儿女,向来珍视。另外一边,袁恪也“活”了过来,看了看昏迷妹妹,哭泣的母亲,抬眼望向父亲,问:“爹,妹妹是不是也要死了?”

“啪”的一声突兀地响起,袁振扭头,恶狠狠地瞪着儿子:“你在胡说什么!”

袁振还从来没有如此失态过,也没如此严厉地对待过儿子,更没动过手,可见他对袁恪这种晦气的话是何等生气。袁恪捂着脸,愣了一会儿,慢慢地低下头,不作话了。

他说这话,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这一路走来,老人孩子,也死了一些人。迁徙之路,也是实实在在的生离死别......

“需要医师诊治施药!你们老实待在车上,我去想办法!”努力地平复下惊慌的情绪,袁振对妻子说道,而后掀开车帘,也不让车夫停车(擅自停下会惹麻烦),干脆地跳了下去,虽然车速不快,但是还是跌了个跟头。

车内,母亲仍旧手足无措,少年袁恪看着妹妹,则心中发誓,如果妹妹死了,将来一定想办法为其复仇。

如果说车内还有一点温度可言的话,那车外则是另外一个世界的,漫长的队伍,看不到头,也见不到尾巴。随他北迁的几户忠仆,基本是各自享用一辆车,不过待遇就别想像主人家那么好了,都是默默地忍受着风霜的侵袭,还得分出人照看那些装载着家私细软的板车。

苍茫的天地,在袁振眼中显得尤其阴沉,在关中百姓眼中寻常的一个冬季,在他们这些南人看来,竟如寒冰地狱。寒冷的天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还要兼顾行程。

花费了不短的时间,袁振找到了此次护送的最高负责长官,句容县尉。县尉姓陈,原本只是句容县的一名身份卑微的小吏,以往的袁振哪怕算不得什么豪门贵族,也是可以以一种轻蔑的姿态蔑视之的。如今,这样的人,却成了可以主宰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人物”。

在政权交接之际,往往代表着旧秩序的打破,新秩序的建立,这个过程,也是一些投机者冒头的良机。县尉陈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去岁王师南定金陵,接收两江州县,他先是带头开门,迎汉军进驻,而后积极配合维护治安,搜刮酒肉钱粮供馈驻军。

后来,朝廷南派的知县到任,又果断投效,靠着前前后后不遗余力的忠诚行为,终于摆脱了地位低下的“吏职”,成为朝廷正授的县尉。

在迁豪的政令下达后,也是积极配合上官,因为是当地人,对于境内情况十分了解,提供了不少有效情报。其后,又主动请命,接下这护送的苦差事。

这样的人,道德上基本可以不用对他抱有太大期待,但是不得不说,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干吏。而这县尉陈,也有其不凡之处,那便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明确的目标。

在得知负责护送的长官是县尉陈后,袁振是主动交好,付以重礼,希望能够得到庇护。

县尉陈是照单全收,同时也表现出一副“一视同仁”的态度,几番表示,此番差事,只求顺利抵达庆州,希望这些“贤达”们不要给他惹麻烦,不要让他为难,那么一切就相安无事。

因此,当出现逃户的时候,他也直接暴露出自己残暴的一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是需要陪着些小心的,至少,不能得罪他。

当袁振主动找上时,县尉陈首先露出的是不悦的神情。

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380章 饶乐国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236章 母、妻、子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26章 问罪第78章 沧州府第28章 下狱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164章 监国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7章 贵戚解权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136章 进退不得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157章 提亲第64章 回鹘汗之死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216章 马政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255章 “社会实践”第450章 杀一皇亲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145章 了结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291章 酬功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7章 风波第313章 日常世宗篇45 汉金冲突第49章 医政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81章 内外变动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43章 不自知第40章 郭党俊杰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481章 行宫第187章 琐屑第2章 登闻鼓响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383章 敞开谈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1768章 崩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1736章 试炮第91章 作别西行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98章 封禅之议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17章 轻取江陵1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9章 王峻归来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295章 难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314章 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