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教训

察问了一番丰州的政治民情,刘皇帝再度动身,摆驾还营,在这段时间之内,城外的行营也搭设得差不多了。

以城郭简陋,不便宿于城内,也不是刘皇帝受不得了这苦,而是实在不方便,不提别的,就随驾的后妃、皇子、宫人,就腾不出一个地装下。

出城还营,刘皇帝没回御帐,而是问起九皇子刘曙,得知他还在帐中养伤,动了心思,前往察看。

刘曙所居,自然是一顶单独的帐篷,被捂得密不透风的,掀帐而进,肆虐的寒风呼啸着便往里钻。刘曙正趴在榻上,光着上身,让贴身内侍给他上药。

感受到那阵寒意,刘曙忍不住哆嗦了一下,头也不回,高声道:“谁呀!要冻死我吗,赶紧把帐门给我合上!”

“殿下!”内侍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注意到跨步入内的刘皇帝,小声地提醒了刘曙一句。

刘曙是被养得白白胖胖的,只是背上的细皮嫩肉被那一条条鞭痕给破坏了,不算狰狞,却充分地诠释着慈父的关爱。

“看你这中气十足的样子,伤养得差不多了啊!”扫了他一眼,刘皇帝开口了。

刘皇帝沉厚的声音在帐中响起,把刘曙给惊到了,偏头看着皇帝老子双手插袖的伟岸身影,慌忙起身,动作过猛,牵动到背上的伤,疼得龇牙咧嘴的。

“臣参见陛下!”刘曙略缩着脖子,小声地行礼。

见他这嗫喏的样子,刘皇帝露出一点笑容,问道:“怎么,连爹都不叫了?”

“爹!您坐!”见刘皇帝站着,刘曙赶忙取过榻边的一张交椅,改口道。

“你长这么大,这还是你第一次给我端椅子啊!”刘皇帝撩了一下袍脚落座,对刘曙说。

您也没给我那个机会,刘曙心中暗道,嘴里还是恭顺地道:“是儿不懂事!”

见他还光着膀子,刘皇帝眉头微凝,当即指示道:“你不是怕冷吗?赶紧披上衣服!”

“是!”旁边的内侍立刻把一件厚裘袍给刘曙披上。

见露出舒适的表情后,刘皇帝方才问道:“鞭伤恢复得如何了?”

“王太医说了,继续疗养一段时间就好了!”刘曙答道。

“疼吗?”

“疼!”

“疼就记住!”刘皇帝严肃道。

“是!”此时的刘曙乖顺极了。

“知错了吗?”刘皇帝又问。

“知错了!”

“错在何处?”

对此问,刘曙沉默了一下,小心地瞟了刘皇帝一眼,方才道:“儿不该再行营中吵嚷抱怨,坏了风气。”

“还有呢?”

想了想,刘曙试探着说:“不该怕吃苦!”

“嗯......”

见刘皇帝反应平淡,刘曙又道:“不该恃宠生骄......”

“想你娘了吗?”刘皇帝突然发问。

刘曙愣了下,而后老实地答道:“想!”

“我看呐,就是你娘太宠你了!”刘皇帝盯着刘曙,教训道:“你就是欠磨炼!这一路北巡,有车坐,有马骑,有人伺候,还要叫苦叫累!你几个兄长,六七岁就能随朕出巡了,他们何时抱怨过?”

“没人喜欢吃苦,也没人不喜欢舒适!”刘皇帝话越说越严肃:“父祖打天下容易吗?那也是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煎熬的。我告诉你,打下这片江山,固然遗泽于你们兄弟,但是,做为我的儿子,我也绝不允许你们坐享其成,心安理得地嬉戏玩乐。

身为皇子,要牢记自己的身份,更要铭记自己身上的责任。享受着这份荣耀,更要承担这份责任,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难,今后成才、立业、戍边、治政,江山社稷都是要靠你们去维护的。你们若是懈怠了,贪图安逸,败坏的就是朝纲,动摇的就是大汉根基。

你现在已经十四岁了,不小了,早些年,黎民百姓都要成家了!朕说的这番话,希望你能牢记在心......”

刘皇帝这一番啰嗦,实则有些上纲上线,说得也有些严重,明显把刘曙听懵了,只是下意识地点着头,青涩的脸上也露出些许的惭愧之情。

“儿知错了!”终于,刘曙再度说了句,这一回声音更洪亮,语气更坚定。

“平日里习武偷懒了吧!”刘皇帝指着他胖嘟嘟的脸。

刘曙讪讪一笑,不由得挠了挠脑袋。

“你这好逸恶劳的习惯得改!”刘皇帝站起身,严肃地道。

不待其接话,刘皇帝直接安排道:“接下的巡视行进,你只准骑马,好好练练骑术,骑累了就下马步行。还有,你身边的内侍宫人也都撤了,只留两名卫士,其余穿衣用膳,全部自理!”

刘皇帝的吩咐一下,刘曙表情顿时一苦。见状,瞪眼向他,压迫感十足地问道:“你有疑问?”

“没有!”刘曙哪里敢说出半个不字,立刻应道。

略作沉吟,刘皇帝又对喦脱吩咐道:“传朕口谕,着随驾诸皇子,十岁以上,生活自理!”

“是!”

又看刘曙一眼,少年立刻挺起了胸膛,小脸绷得紧紧的。没有再作话,刘皇帝摆驾回帐,等他离开之后,刘曙与那名内侍终于放松下来,刘曙更是差点没瘫倒。

“殿下,小的,这......”内侍略显无措地看着刘曙。

见其状,刘曙一摊手:“没听清谕旨吗?你走吧,我这里不需要你伺候了!”

“也不知我这番话,刘曙这小子能不能听得进去!”刘皇帝这边,看起来是教训痛快了,漫步回帐嘴里嘀咕道:“这孩子,还是不能娇生惯养,尤其是儿子!”

“小的觉得,九皇子只是少年心性,还是聪明恭顺的,官家字字肺腑,谆谆教诲,必能深刻感念,不负官家期望!”听刘皇帝这么说,喦脱适时地说了句,似乎是想宽慰刘皇帝之心。

闻之,刘皇帝只是斜了他一眼:“怎么,你比朕还了解自己的儿子?”

注意到刘皇帝那令人从心底发寒的眼神,喦脱赶紧埋下头去:“小的多嘴了!”

回到御帐,褪外袍,换上一身轻便的冬季常服,只来得及洗了把热水脸,太子刘旸与赵国公刘昉便来觐见了。

这兄弟俩是一起奉命去走访的,帐内,看着两个身上还带着寒气的儿子,让他们到火炉边烤烤,刘皇帝问:“这么快就回来了?”

此时,天色虽显晦暗,但时辰还早,仅过晡时。在刘皇帝面前,还是刘昉放得开些,说道:“丰州城太小,也太简单了,我和二哥半个时辰就逛完了......”

“感觉如何?”刘皇帝看着刘旸。

刘旸应道:“此地过于苦寒,百姓生计确实贫困,不过,儿察问过好几户百姓,少有怨言。儿打听了冯广的官声口碑,十分不错,可以说是交口称赞。

他到任后,处事公正,从无偏私,做了不少利民惠民的事情。丰州为数不多的财税,多用于改善水利、道路,备荒备灾,丰州之民,多受其利,尝言,愿与丰州百姓同甘共苦。州衙简陋,曾有属吏建议修葺,被他严词拒绝,反而把那部分钱款用于兴建学校。

冯广的俸禄,也被用来周济穷苦百姓与急难之民,而自己则清贫度日,据说,他官服下面,全是麻衣旧袍......”

刘旸说着,就不由流露出赞叹之情,刘皇帝问:“看来,你很欣赏此人了!”

刘旸应道:“这样的廉吏,简直是官员典范,该当褒奖,通报全国也不为过?您先前,不是也表扬他了吗?”

刘皇帝笑了笑,幽幽道:“倘若,这些都是刻意表现,沽名钓誉,那此人,心计可就太深了......”

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2章 分食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68章 撤了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92章 两京并重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47章 陶谷自荐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193章 杨邠案(1)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34章 苦难第296章 反响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102章 攻心疲敌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167章弹冠相庆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416章 尾声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58章 回师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完结感言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104章 来点日常第6章 遗奏十条第296章 缺人了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11章 大典日第52章 幽燕变故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771章 襄阳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2章 王、郑二公第281章 忧国忧民范相公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56章 是非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87章 秋后算账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198章 转折点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456章 遗泽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7章 出兵争论第1779章 四王毕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70章 卫公辞世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84章 夏州降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1章 乾祐灭佛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207章 燕王心迹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408章 兄弟之间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199章 雁门大将第1767章 心头发慌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99章 北使南归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250章 大军会于威武城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6章 态度迥异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697章 蠢蠢欲动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345章 剥削者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38章 争执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19章 轻取江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