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

针对河西事务,君臣二人在这关楼内已经谈了不少了,刘皇帝谈话的兴致明显也没剩多少了,卢多逊虽然察之,但还是忍不住开口唤道:“陛下!”

闻之,刘皇帝注意力也从那迸溅的火花中转移开,再度投向卢多逊,见他小心翼翼的样子,不由摆了摆手:“卢卿是言犹未尽啊!还有什么话,直接说吧,朕听着!”

“谢陛下!”卢多逊赶忙表示道。

长在地方,少有与皇帝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若不是此番刘皇帝西巡,大概也只有等到将来回朝述职之后了,因此,卢多逊还是很重视与刘皇帝的谈话的。如今就君臣二人,自然要说个痛快。

稍微组织了下语言,卢多逊继续道来:“臣此前放出豪言,要率领河西官民,再现往昔之繁荣,但臣实则也清楚,这并不容易,甚至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

河西内部的问题,臣当着手缓图,逐步改善解决,但外部的掣肘,却非河西一道所能左右了!”

听其言,刘皇帝顿时提起了兴致,问他:“你所言外部掣肘,指的是什么?”

迎着刘皇帝审视的目光,卢多逊道:“陛下,千百年来河西之盛,除了本地的水土文化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其地利。走廊绵延千里,当东西交通联系之要冲,各国商旅纵横,往来密切,交流频繁,由此催生了河西的辉煌繁荣!

然而如今,河西复归大汉治下,商路却萧条冷清,来自关内、中原的商旅,往往至凉州即折返,不欲深入。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西域沦落于辽国的附属,任其盘剥。辽军西征之际,西域痛遭兵燹,生灵涂炭,城镇堕毁,战争使得丝路衰落,几乎断绝。

这几年,西域局势暂宁,商道虽然重开,但受限颇大,一则契丹阻道,商旅顾忌,二则西域始终不见复苏之态。

因此,臣以为,辽国占据西域,隔绝东西,已是河西恢复,走向繁荣最大的阻碍,也是整个西北地区发展的掣肘!”

卢多逊陈述完见解,刘皇帝突然呵呵呵地笑出了声。见状,卢多逊脸上闪过少许尴尬,疑问道:“陛下,臣所言,有何不妥,引您发笑?”

刘皇帝摇了摇头,说道:“朕笑的是,似乎有找到了一条北伐契丹的理由啊!”

闻言,卢多逊神情一动,眼神却显得很平静,拱手说道:“汉辽一南一北,同为当世大国,虽则弥战十载,但实则暗中敌视,相互戒备。大汉籍驱逐契丹、收复中原以立国,两国积怨,已如东海之深,既不可测,更不可解。

时下,风平浪静之下,必然潜流暗涌,两国之间,必然还有大战,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臣以为河西之事,只是汉辽大局之下的一小部分,可随朝廷大略进展......”

“要知道,今秋朕还同辽主会猎于塞北,相谈甚欢呐!”刘皇帝这么说。

卢多逊拱手说:“臣自然有所耳闻,但以为那不过是两相试探罢了!”

“能够看出朕有北伐之意的文武不算少,但能结合河西发展,联系国家战略,这样的人可就不多了!卢卿,看来朕还是小看你的大局观了!”刘皇帝淡淡一笑。

对此,卢多逊终于谦虚应道:“陛下缪赞!臣只是久在河西,平日里多琢磨了些!”

“还是让你琢磨出了点东西啊!”刘皇帝喃喃道,一双眼睛变得深沉起来了,其间仿佛隐藏着刀光剑影。

“河西马政情况如何?据说胭脂山那边,每年都能出产不少军马?”沉吟几许,刘皇帝突然提道。

卢多逊解释道:“陛下,胭脂山地境,水草丰美,实宜牧养,甘肃收复之后,河西便根据朝廷马政条令,圈地豢养马匹。

虽然只数年,但如今胭脂山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马场,除上贡中枢及满足河西驻军之外,还能向整个西北驻军输送军马!”

“好!”刘皇帝简单一个字,掷地有声。

“要北伐辽国,各种马匹将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刘皇帝说道:“胭脂山,朕定要去看看!”

闻之,卢多逊当即道:“陛下,听闻那里有一匹汗血马,堪称马中之王,本待上计,便觐献宫阙,如今陛下亲至,可先行试骑了!”

刘皇帝笑了笑,对卢多逊这种逢迎并不感冒,而是说道:“宝马良驹,若是养在宫厩,可就浪费了!”

说着,刘皇帝对喦脱吩咐着:“通知赵国公,让他准备准备,明日随朕胭脂山马场。告诉他,要是能驯服那批汗血马,朕就赐给他了!”

“以赵国公之英武,再是马中之王,桀骜不驯,也当臣服了!”卢多逊道。

在姑藏城郭巡视了足足一个多时辰,纵然内侍不提醒,刘皇帝也得回去歇着了。为示荣宠,刘皇帝还是让卢多逊随驾。

回到行在,卢多逊正欲请辞,宫人来报,甘肃将军折逋思忠奉诏来见!折逋思忠,便是六谷吐蕃部族的大首领了,标准的亲汉派,甘为朝廷奴仆的一个人,人如其名,这么多年了,始终兢兢业业,不曾有一丝一毫违逆,对朝廷更是毫无保留。

六谷吐蕃在他的率领下,也格外顺服,在收治河西的过程中,也是出了大力,立下汗马功劳。而作为大首领的折逋思忠,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与信任,职居甘肃将军,负责回鹘的军务。

用一个吐蕃人去约束回鹘人,显然其中有刘皇帝的意志。当然,如今的折逋思忠,可是时时以汉人自居,谁敢说他是吐蕃抑或温末人,他就跟谁急。

对于这样一位忠仆,刘皇帝长居深宫,都有所耳闻。因此,得知其回凉州觐见,表现得自然也足够热情,当即命令宣见。

“你的奏章中提到过,这六谷吐蕃占据凉州深谷要隘,对境内影响很大啊!”召见之前,刘皇帝却先和卢多逊谈及六谷部的事情。

“不瞒陛下,确是如此!”卢多逊解释道:“六谷吐蕃,结成联盟,主政凉州长大百余年,在凉州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不提其他,如今凉州管辖部民,超过半数都是六谷吐蕃之民,他们都是先听部族首领之令,再遵朝之制。

虽然在折逋嘉施、折逋思忠两代大首领的领导下,对朝廷日渐恭顺,勤恳纳税,但仅靠一两代首领,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因此,臣接下来,打算逐步拆分六谷吐蕃的这个联盟,此前,在扶持折逋思忠上位之时,其内部争斗矛盾已现,有分裂趋势,这可供行事。

最主要的,是要改变他们以谷为聚,自成一体的生存状态,需要在六谷吐蕃部民之中建立权威,减少贵族、首领的影响,编户齐民,不能只落于形式......”

卢多逊又是一番侃侃而谈,提到他准备向六谷吐蕃的动作,更是眉飞色舞的,这些可是他极其擅长的。当年,在针对夏州党项人的分化、收买时,他可是其中的主导。

对于卢多逊的干练多谋,刘皇帝印象更深了,他只提到六谷部,他就能整出这么多想法来......

而听其见解,刘皇帝实在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看来你在河西,有的是事情要忙了!朕期待着河西大治的那一日!”

第13章 杨业述职第43章 “梳理”、“优化”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25章 李史合谋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121章 登乾元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06章 诱惑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178章 祭拜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86章 驾临涡口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381章 功臣阁第148章 还京第1760章 无聊的雍王第429章 远遁的契丹第84章 无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0章 潞州三杰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172章 太子妃第399章 还债第22章 称帝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365章 看衰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328章 决议横涉流沙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88章 赵思绾有远谋第7章 小张探花第461章 癫狂?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61章 赵二为官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47章 诱其北上第230章 边情暂解第81章 厮杀汉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285章 胃口极大的反击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1755章 良平岛第50章 南汉来使,庆功宴第179章 榆林杨重贵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1746章 需要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62章 二代勋贵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19章 幸西京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696章 藏兵于民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3章 真正目的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231章 主动调整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291章 酬功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92章 栾城之战(4)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331章 泰来楼第444章 揣测者半岛史话终 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