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幸灾乐祸

“陛下,武德使李崇矩求见!”内侍前来禀报。

闻之,刘皇帝立刻来了精神,伸手示意:“快请!”

“莫非是辽国那边有新消息了?”李业下意识地说了句废话。

回程这么赶的原因,随驾的大臣们当然也是知道的,而在赶路的过程中,来自北方尤其是辽上京的消息也陆续传来,但始终没有确凿的情况。但也正是如此,对于刘皇帝而言,那种不寻常的气息也越发浓厚了,东归也越发地匆忙。

很快,李崇矩入内,向皇帝与太子行礼毕,平复了下呼吸,干练地禀道:“启禀陛下,情况已然探明,辽主遇刺身亡了!”

此言一落,满堂皆惊,刘旸的城府还不够,诧异之情都写在脸上,不由脱口问道:“辽国异状,根由竟在于此,消息确凿吗?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辽主身边护卫重重,谁人能刺杀之!”

“辽上京那边,已然正式举哀治丧了,消息确凿无疑!据闻,刺辽主者,乃是其贴身侍从......”李崇矩禀道。

闻之,几个人还是感到意外,此事也确实带有一定戏剧与荒诞,一时让人不敢相信。倒是刘皇帝面色如常,消化这个消息后,略显感慨地道:“果然是这样!”

见状,李业惊奇地问:“莫非陛下早就料到了?”

“有所预感罢了!”刘皇帝悠悠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最难预防的,还是爆发这等肘腋之患。耶律璟对身边的内侍,过于苛暴了,当初,朕就说过,长此以往,必然生乱,如今辽主遇刺身亡,虽属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了......”

“陛下明睿,洞若观火,臣拜服!”闻言,李业当即对刘皇帝大唱赞歌。

刘皇帝摇了摇头,以一种惋惜的语气说道:“耶律璟执掌辽国近二十载,虽然面对大汉,屡遭挫折,但也不失一代帝王风采,就这么稀里糊涂,死于内侍之手......”

“陛下,辽主遇弑,辽国突逢巨变,定生板荡,大汉的机会或许来了!”赵匡胤也在场,冷静下来之后,立即提醒道。

点了点头,刘皇帝瞧向李崇矩:“临潢府如今是什么形势?”

对此,李崇矩脸上闪过一抹迟疑,禀道:“回陛下,如前报,生此变,辽国似乎并没产生多少动荡,上京戒严依旧,没有出现任何骚动,一切仿佛都在控制之内,以越王耶律必摄、北府宰相耶律贤适、北枢密萧护思为首的一干大臣,主持着大局!”

听此言,刘皇帝当即道:“不可能!”

停顿了一下,抬指自信铿锵地说道:“辽国不乏能臣,当此剧变关头,或许能够做到维持局面,但辽帝这等死法,以其过去的军政态势,若能毫无波澜,我不信!

最重要的,耶律璟无子,生前又未定下储君,如今暴亡,辽国帝位由何人继承?辽国帝位之争,由来已久,屡发政变,此番定然难以平稳度过!”

对于刘皇帝的判断,在场众人也都觉有理,赵匡胤道:“陛下说得是!或许,辽上京如今的平静,只是假象,为了帝位,或许已是明争暗斗了!”

“还有没有其他迹象?”刘皇帝盯着李崇矩,问。

李崇矩稍作思吟,严肃回道:“陛下,有一点或许值得思量。据报,在辽帝遇弑的一日之内,率先进入行营,把持军队,率众还都,主持局面的,乃是南府宰相耶律贤适,另外,齐王耶律贤以及侍中萧思温也参与其中。”

闻报,刘皇帝露出了点笑容:“这就对了!依照辽国上层情况,出了此等大事,纵然要收拾残局,也还轮不到耶律贤适吧,不提耶律必摄,那萧护思都比他更合适!”

“这其中,必然还有缘故,甚至于,辽主之死,都没有那么简单!”刘旸听了这些消息,思忖过后,向刘皇帝道。

摸着自己稠密的胡须,刘皇帝陷入了认真的思考,突然道:“宣王昭远!”

作为大汉对辽事务的“专家”,这有了新的进展,刘皇帝怎能不听听他的想法与意见。

很快,王昭远奉诏觐见,刘皇帝也干脆,让李崇矩把情况给他讲了讲。而后,直接问他:“王卿,如今辽主暴亡,以你之见,谁能成为继位者?”

虽然已是仲春,天气已不那么地冷了,但得知消息,王昭远还是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沉吟良久,王昭远表情郑重地说道:“陛下,以臣浅见,若是寻常情况,辽国帝崩,继位者当在其三个兄兄弟之中。

而那三王之中,最有可能的,便是越王耶律必摄,为何,此人性情宽厚,有容人之量,人望不俗,并且受到辽主重视,委以辅政大权,由他继位,于情于理,都是没有问题!”

紧接着,转折来了,王昭远继续道:“然而,听李公所述,那齐王耶律贤,只怕也有机会了!”

“两个人?”刘皇帝眉毛微挑,有点幸灾乐祸地说道:“两个人好啊!若只一人众望所归,辽国此番危机得以顺利度过,朝局恢复稳定,这对大汉可就不是好事了!”

没有人对刘皇帝这包藏祸心的想法表示反对,也不敢,国与国之间,自然是利益当先的,两强并立的局面,平衡尚未完全打破,辽国自身先出了问题,对大汉自然是利好消息,甚至地盼望其越乱越好,推波助澜都是必要的。

“这二者,孰优孰劣?”略加思索,刘皇帝问道。

对此,王昭远侃侃道来:“以臣之见,自然是越王耶律必摄占优。他既是辽主之弟,又辅政多年,有治理国家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也唯有他能够安抚人心。

相较之下,那耶律贤不过弱冠之年,养于深宫,此前虽有些贤名,但终究少不更事,这等紧要时刻,也是难以服众,难以支撑大局,更遑论执掌国家了!”

听其言,刘皇帝笑了笑,笑容显得有些玩味,别的事情刘皇帝或许忘得差不多了,但耶律贤此人,他多少还是有些印象的。正史上,此人算是辽国的中兴之主了,辽国对大宋的全面压制,似乎也正是从他开始的。

虽然这些年,在对辽的情报刺探中,刘皇帝并没有专门关注耶律贤,毕竟汉辽的国情国势都有了根本上的变化。

但是,历史进展到如今这个关头,耶律贤也正式冒头了,有走上这个大舞台的可能,哪怕冲着那飘渺的名声,刘皇帝就不会小瞧他。

“你们也是这个看法?”刘皇帝问李业与赵匡胤。

李业虽然有些看不上王昭远这个降臣,但还是点着头:“王学士所言,臣觉得有理!”

赵匡胤显然更机灵一些,主动问道:“莫非陛下觉得,那耶律贤有什么奇异之处?”

“奇异之处谈不上!”刘皇帝摆了摆手:“但是,倘若此人真能够与耶律必摄争一争,对大汉,自然更好!”

闻之,王昭远当即道:“倘若如此,辽国两脉帝系之争,必然复起,因之而生出内乱,也不是没有可能!”

“彼若生乱,朕自然期待,不过,却也不能仅仅拭目以待!”刘皇帝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阴险的意味,对李崇矩吩咐道:“把辽国内的密探都发动起来,散播流言,就说有人为夺帝位,串谋暗害辽帝!不必明确指出是谁,给足辽国朝野想象的余地!”

“是!”李崇矩当即应道。

“辽国若生内乱,大汉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不只要加把火,还有添盆油!”刘皇帝这么道:“持续关注辽国局势,不得遗漏任何消息!”

“是!”

随着辽帝耶律璟身亡的消息传来,刘皇帝那颗逐渐沉寂的心再度躁动起来,那股火热,有许久没有感受过了。

幸灾乐祸,只是一种态度,但针对辽国此番变局,除了那些阴谋乱辽,大汉还当有什么应对,刘皇帝已然在构思了......

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52章 对峙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1809章 饯行第380章 开宝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14章 腹黑之谋第1752章 放手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53章 有诗云世宗篇41 帝国之法第73章 纸上谈兵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41章 探监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43章 事毕第461章 癫狂?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54章 应州大军第397章 指点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18章 权谋手段第110章 议取淮南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365章 边事结论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408章 蠢儿子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1818章 慈母败儿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85章 少壮派第104章 平息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3章 新皇诏制第101章 大整军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上)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118章 蒲阴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125章 冬至宴第195章 辽帝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338章 争执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47章 战略所向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158章 河东风云(5)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79章 大获全胜第90章 关右节度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64章 孺魏王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276章 玉如意第78章 南北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