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辽国新君

由于前半程的耽搁,哪怕过长安后轻装疾行,等刘皇帝赶回西京时,也已是二月下旬了。不过,在这段时间内,从刘皇帝这边,驿骑陆续出动,大量的军事命令向屯驻于北面大汉边军传达而去,为了抓紧时间,越过了政事堂以及枢密院,由皇帝直接下达命令。

在此事的反应与处置上,其他人不敢说些什么,倒是太子刘旸,少有地主动向刘皇帝进言,指出其中不妥。

在长安时,父子俩已然做过充分沟通,刘旸也知道刘皇帝北伐主意已定,轻易更改不得,也没有多言劝阻的意思。他只是提出,北伐大事,需以举国合力,调动内外力量,更需中枢臣僚紧密配合,方能顺利奏效,发挥充分的实力。

因此,越过中枢直接下令,固然求得一个速度,却也容易在下面引起一些混乱,也会打击到中枢臣僚们......

不得不说,随着年龄阅历、能力见识的增长,在很多事情,刘旸都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与思想了,并且也开始敢向刘皇帝进言。

就拿此事来说,虽然只是个诏旨传达的问题,刘皇帝是强势惯了,且一心扑在北伐大事上,不会顾及那许多,而中枢那边就算得知皇帝越过他们直接下达诏令,也是不敢多说什么的。但是,刘旸却能注意到这些细节,并且主动进言,这便是成长。

看到了这一点,刘皇帝非但没恼,反而对刘旸表示赞赏。太子这些年的表现,自然一直在刘皇帝眼中的,进步也是一点一滴的,但或许是自己威势太强了,“慈父”的形象装都装不像,使得刘旸压抑得很,少有主见。

如今,看到他又有了进步,并且敢于向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刘皇帝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作为储君,在大政上自然要迎合刘皇帝的想法,追随他的脚步,但也要有自己的思想认识,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当一个木偶,否则时间久了,终将泯然众人......

当然,这种变化,也确是刘旸的成长,也是心理上的一种成熟。从事太子这个职业十多年了,刘旸的经验也是在不断丰富中,就像走钢丝,要注意平衡,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也是最难的。

在刘皇帝的阴影笼罩下,太积极了不行,消极就更不行;强势了不行,软弱则更不行;锋芒毕露不行,深沉韬晦似乎也不可取......

至少到目前为止,刘旸表现得确实不错,已经到刘皇帝不刻意挑错,就挑不出错的地步了。比起皇帝,显然太子要更难做!

采纳刘旸的建议后,刘皇帝适时地做出改变,向西京朝堂主要是政事堂以及枢密院两机构下达了一份诏令,直接告以北伐之志,让他们全力筹备。而通过中枢进行战争动员,一旦开始了,就是坚决彻底了,停下来的可能再度降低。

宽阔的直道上,行营匀速前进,上千大内宿卫严密地拱卫着銮驾,气氛很严肃,哪怕洛阳已近,所有人仍旧默默地保持着赶路的姿态。

明媚的春光不时透过帘幕晃动的缝隙钻入车内,刘皇帝倚在一张靠枕上边,打着瞌睡,春暖花开之际,也是犯困的季节。

“官家,武德使求见!”行进间,喦脱在外边禀报道,声音很小,似乎怕惊扰到了刘皇帝。

但刘皇帝闻之,却还是惊醒了,掀开车帘,注意到策马在御驾外围的李崇炬,问道:“北面又有新情况了?”

李崇炬点点头,异常严肃地拱手应道:“陛下,辽国新主已立!”

“这么快!”残留着的困顿消散一空,刘皇帝难掩诧异,吩咐道:“上车说话!”

说完就卸下了窗帘,李崇炬也很快,登上銮驾。免了他毕恭毕敬的行礼,刘皇帝让坐近了,严肃地问道:“是谁继位,耶律必摄,还是耶律贤!”

闻问,一向以沉稳严肃示人的李崇炬,此时也不禁露出一种意外的表情,应道:“是耶律贤!本月初五,齐王耶律贤与辽国宗室、贵族、大臣歃血盟誓,于柩前继位!”

“没人反对?没有内斗?没出乱子?”刘皇帝一连几问。

虽然知道刘皇帝的期待,但李崇炬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耶律贤似乎与辽国上层达成了共识,虽有争斗,但终究没酿成内乱,耶律贤得以平稳继位!”

“嘶......”刘皇帝忍不住抽了一口气,毫不掩饰其失望,紧接着眉头深蹙,急声问:“有没有搞清楚,究竟怎么回事?前两日,你不是还上报,上京暗流涌动,争斗不休,局面为何会这般快便安定下来?”

刘皇帝的语气中已然带上了几分怒意,李崇炬头也不由得低了几分,沉声应道:“回陛下,关键在于辽南院大王耶律斜珍,耶律贤得到了此人支持!”

“耶律斜珍......”刘皇帝面色阴沉,呢喃了句。

李崇矩禀道:“耶律斜珍回朝奔丧,当夜,耶律贤亲自登门拜谒,在府门前等候了两个时辰,方才得见,二者会面说了些什么,不曾探得,但随其后,在辽廷推举新帝的朝会上,耶律斜珍便亮明旗帜,支持耶律贤继位!

耶律斜珍是辽国当下声名最盛的统帅,他表明立场后,辽国军政中持摇摆态度的贵族大臣,也都转而支持耶律贤了!

汉族大臣中,韩匡嗣,高勋、韩德枢等人也相继的表示支持耶律贤!兼耶律贤适、萧思温等掌握实权的文武大臣保驾护航,大势所逼下,耶律贤得以继承帝位!”

闻之,刘皇帝的怒意稍微平复下来,仍觉不对,说:“耶律璟的兄弟们能同意?那耶律必摄呢?他难道就没有任何作为?”

对此,李崇矩露出一种疑惑的表情,叹道:“这就是令人不解的地方了!初时,辽国朝堂支持他的人并不少,安平王耶律敌烈更是努力为之奔走,然而耶律必摄似乎却没有谋求帝位的野心,一心操持耶律璟丧事。

后来,群臣推戴耶律贤,他也没有任何抗拒,而是带头向新主臣服,大局由此得定!”

“不堪大用啊!”听到这样的结果,刘皇帝终于按捺不住了,以一种怒其不争的态度骂道:“这个耶律必摄在想什么?他能眼睁睁看着父兄的基业被旁系占夺而无动于衷,不加抗争?皇帝之位,就这么拱手让人?他的双膝,就如此软弱?”

见刘皇帝这义愤难填的模样,李崇矩有些不知道说些什么,垂着头等他发泄结束了,方才说道:“陛下,辽国新君立,在众臣推戴下继位,辽国新旧交替间内乱,怕是机会不大了!”

刘皇帝略微平复下心情,说:“他们那个太平王呢?不是说他上窜下跳,分外积极吗?”

“耶律贤继位之后,封其为赵王,以作笼络!”

“耶律敌烈呢?”

“封魏王、侍中、太尉、保国军节度使!”李崇矩道:“另外,辽国大臣,多有加官进爵以及财货赏赐,耶律必摄也被加官北院大王,辅政......”

“这个耶律贤,很有手腕啊,也兼具魄力!”终于,刘皇帝感慨了一句:“不只能聚拢人心,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对皇位的直接竞争者,还能如此大方,难得啊!”

第57章 七月大朝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2章 登闻鼓响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42章 岭南在望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243章 总结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19章 难审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167章弹冠相庆第172章 潦倒的钟谟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142章 铁索横江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256章 打仗打的还是后勤第47章 应对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66章 陷河阳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35章 杨村第158章 善后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66章 朕要亲征第24章 人事调整第375章 少林寺第255章 “社会实践”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362章 权宜之计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256章 进击的蜀军第91章 吉兆动兵,再临寿春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19章 赵匡赞北上世宗篇45 汉金冲突第27章 西京风波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1809章 饯行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175章 军略第2045章 最后的旅途16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无题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217章 幽州行营第47章 陶谷自荐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93章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200章 谁能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