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

“就从朝廷纲纪开始整饬起,规矩还需重新肃立,过去这些年朕虽在潜邸,对朝廷的风气也有所了解,却未想到情况如此严重,办事迟误,为政散漫,此风必须严厉整改!先帝为政以宽,对大臣们放得太宽了,十数年未加更新,朝廷上下岂能不生懒惰!”耶律贤看着韩德让,严肃道,语气中透着股强势。

见耶律贤一副下坚决的模样,韩德让从容一笑,应道:“陛下,臣这些年修文习政,也在关注南朝之治。臣发现,汉帝御极二十三载,每隔三五年,就会对朝廷与地方进行一次整治,或清正政风,或治理贪腐,或完善制度。

在推行制度与治政理民的过程中,如若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及时改正,甚至加以总结形成定制。

而南朝这二十多年间,也是在这持续的调整变动中,不断发展,至今仍旧保持着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国力不断上升,威压四海,使大辽也不敢贸然与之争锋。

汉帝的权势与威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提及此,耶律贤显然兴致很高,谈道:“朕也知道,也有所观察,闻南朝之治,心中既是敬佩,又是忌惮啊!汉帝其人,实在是个难缠的对手,自他扬名开始,大辽就屡屡受挫!若无此人,或许今时之天下,早已是大辽入主中原,甚至统一天下!”

语气中满是感慨,回顾历史,总是带有无限遗憾,也免不了做一些假如当初的畅想。而站在辽国的立场,一改南北形势,奠定当下华夏格局的关键人物,唯有刘皇帝。

当然,历史早已经历转折,走上如今这样一条崭新的道路,对辽而言暗淡,对汉而言辉煌。辽国君臣不明白的是,即便没有刘皇帝,辽国入主中原也只是妄想,哪怕是其极盛时期,面对“弱宋”,都难以成功。

“泱泱中国,源远流长,人杰地灵啊,每逢危难,总有英雄出世,豪杰并起,力挽狂澜!”耶律贤又是感慨:“一直未得知,汉帝名字如何?韩卿博学,又深悉南朝情况,你可知晓!”

迎着耶律贤好奇的目光,韩德让微笑着说来:“汉帝原名承祐,字元吉,登基之后,更御名灏!”

“韩卿见闻果然广博!”说着,耶律贤目光中流露出少许向往,道:“大辽如欲进入中原,定鼎天下,还当深彻改革,积极融入!”

耶律贤看了韩德让一眼,这是又一次表露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当然,这是经过深入研究,仔细考量后得出的结论。

在耶律德光建辽以前,契丹也崛起的三十年间,在中原乱到那个程度的情况下,都难以有所突破,李存勖在灭梁之前更是以一隅之地正面回击,强势地打消耶律阿保机南下的野心。

逼得耶律阿保机不得不调转向兵锋,向渤海国动手,即便吞并渤海国对辽国而言是一个战略性的进步与提升,然而如果不是在南边吃了亏,又岂会有这样的决策。所谓的海东盛国,还能同广袤富饶的中原相比。

即便耶律德光灭晋,那也是几经征伐,穷耗国力,还是在后晋自身出问题,还有个石敬瑭割让幽云的前提。

因此,在耶律贤初继位,便表现出改革进取、雪耻复仇、南下中原的志向,韩德让只能表示欣赏与感慨,也会尽力辅助,出谋划策。

然而,若说韩德让心里的想法,绝对是不看好的。想要占领进占中国,逐鹿中原,远远不是自己做好,自身足够强大就行了的,最重要的,还得南边给机会。

但是显而易见的,以当下南朝大汉帝国的情况,辽国想要图之,基本是妄想,甚至于在大汉这些年一贯的强势姿态下,能够做到守国,保住大辽基业,就算是很难得了。

这一点,韩德让没有表明,以免扫了耶律贤的兴,这个青年天子,有改变的决心,进取的雄心,对于辽国的发展是有利的。

就如其言,大辽这些年是日渐沉沦了!

看着耶律贤,韩德让想了想,拱手进言:“陛下有刷新朝政之志,臣感佩不已。不过,臣以为,时下陛下初御极,上京初定,而国内未宁,不宜操切。最要紧者,南朝大汉,不得不严加警惕,提高戒备。如外事不宁,内事难安!”

韩德让言落,耶律贤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表情也变得十分严肃,凝声问:“韩卿以为,南朝会有所动作?”

韩德让轻轻摇摇头,沉声说道:“臣不敢定论,然不得不防!臣观南朝开宝年以来的举措,西进南征,扩张不已,故唐旧地,余者皆为大辽臣属,以汉帝志气与野望,岂能坐视。

眼下,南朝四境,也唯有大辽与汉有矛盾冲突,唯有大辽能对他们造成威胁,以汉帝刚愎强势的性格,又岂能容之?

此前大辽虽政事糜顿,然国家尚属安宁,汉不敢动。今先帝遇弑,陛下御极,新旧交替,此为动兵良机,以汉帝过去对时机的把握,他未必不会动北伐之念!

并且,以汉帝在南朝威势,他若决心,那南朝没有人能够拦得住!”

听韩德让这么说,耶律贤的背下意识地挺了起来,面色逐渐凝重,喃喃道:“此事不得不慎重,去岁先帝与汉帝会猎后,便直言南朝有谋我之心。先帝崩,并未通报丧讯,却主动遣那王昭远前来拜祭,前者皇叔也报,上京南朝细作活动猖獗,频繁刺探......”

“听闻汉帝仍在西巡途中,纵其有意,短时间内又岂能发动?据说其素来谋定而后动,每逢战事,往往做足准备!只要给朕与大辽一定时间......”

耶律贤话还没说完,便见一人急匆匆地现身,几乎是不顾内侍的阻止强行闯进殿来。来人正是新任的南枢密使高勋,见其状,耶律贤眉头不由蹙了下。

高勋此人,家世出身很好,其父在中原时地位崇高,而他本人,也是文武双全,入辽二十余年,也颇受重用,并在辽国建立了不少的功劳。

不过才高往往气傲,高勋就是这般,为人处事,强横而无礼。此番,因扶立之功,升官晋爵,仍不满足,在面对自己之时,态度上都有些无礼。

高勋没有顾忌耶律贤的表情,而是直接禀道:“陛下,南朝北伐了!”

“什么!”耶律贤与韩德让同时色变。

“此前,边州来报,南朝北边有异动,臣便已下令多加侦探,适才,收到急报,汉帝正式下诏北伐!”高勋禀道。

深吸了一口气,耶律贤尽量稳定心绪:“多少人马?进展如何?”

“步骑五十万,分四路进兵,南朝显然早有准备,不动则已,一动则雷霆万钧,汉军兵马调动或许早在半月之前......”

一时间,高勋说些什么,耶律贤都没有听进去,脑子里反复地闪动着“步骑五十万”这个信息。哪怕城府不浅,但此时表情也有些绷不住了,面色明显发白,而掩在袖下的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一旁,韩德让此时也没了他沉稳有度的表现,真是说什么就来什么,还来得这么突然,这么令人窒息。

“陛下!”发现耶律贤异状,韩德让小声了唤了句。

回过神,耶律贤哆嗦了一下,看向韩德让与高勋,露出一道苍白的笑容,道:“汉帝果有图我之心,传诏,大殿议事......”

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141章 祭关公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第30章 湖湘之治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47章 应对第416章 尾声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20章 威临荆南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78章 火油弹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345章 剥削者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30章 “宽刑简政”第9章 写得不错!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52章 巫宦之国第330章 最后一次东进第127章 不允第110章 议取淮南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48章 接纳回归第43章 事毕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8章 琼林宴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381章 功臣阁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125章 颂公亭第132章 做媒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68章 婚宴第42章 天上掉下来的禁帅之位第115章 瀛州第117章 机会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118章 蒲阴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97章 隰州第284章 影响第29章 独眠孤馆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第115章 瀛州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261章 大捷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33章 两广运动第349章 边情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243章 不自知第177章 耶律妃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119章 难审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26章 名将第1694章 盐州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