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还京

开宝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卡在新年到来之前,经过一段漫长而冰冷的旅途,御驾终于抵京,时隔近半载,刘皇帝再度回到洛阳。

在南渡黄河之前,刘皇帝原本是打算去开封的,毕竟自从西迁洛阳之后,刘皇帝就没有正式地回过开封。

不过,稍加考虑,还是放弃回开封的想法。如今朝廷的主体在洛阳,国家又处于需要稳定休养,一系列北伐的善后事宜需要处置,他若是待在开封,就显得不那么恰当了,毕竟若是再让朝廷暂迁东京,又是一堆麻烦,完全没必要。

说起来,虽然已经在洛阳待得习惯了,但对于开封,还是时不时地生出些想念的,毕竟是待了近二十年的地方,难免有所眷恋。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乾元殿前,在宰相赵普的率领下,文武百官齐聚,以迎銮驾。

虽然如往常一般,刘皇帝降诏,不做大举迎奉,但皇城之内,赵普还是组织起了一场迎驾仪式,在京诸部司主官以及公卿们皆在。

近半载未见,再看这些大汉的高官重臣们,刘皇帝有种陌生感,不过这些人对自己的敬畏,还是熟悉的。汉宫还是如此,只是时值深冬,更加冷肃了,但随着主人的回归,终将会回复如初。

“众卿免礼平身!”刘皇帝自銮驾而下,扫了一圈,摆摆手。

“谢陛下!”

“陛下躬亲视事,北巡督战,如今载誉归来,满朝振奋,内外臣民,也可安心了!”赵普上前陪着刘皇帝,当宰相后一向以冷面示人的他,此时脸上带着谦恭的笑意。

“哦?朕不在京中,让臣民们不安了吗?朕收到的消息,在赵卿的带领下,朝廷可是安好,运转良好,井然有序!”刘皇帝笑着对赵普道。

刘皇帝可知道,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赵普在京中,可是意气风发,纵然谈不上骄横跋扈,也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大权在握,宰执天下,或许就是他过去真正追求而难得的事情。

不过,随着刘皇帝的归来,一切又得回到过去的状态了,即便刘皇帝大胆放权,但只要他人在宫中,对于这些大臣而言,不论你权势多高,都要笼罩在刘皇帝施以的压力之下!

闻言,赵普立刻开舔,道:“陛下才是大汉的主心骨,臣蒙陛下不弃,委以朝政,却也只能勉力维持,如履薄冰,如今陛下归来了,人心立定,臣也可稍释重负!”

“哈哈!赵卿谦虚了,将朝政交在你手上,朕很放心!”刘皇帝抬手,亲和地拍了拍赵普肩膀,爽朗一笑。

巍峨雄壮的乾元殿如山岳一般矗立于北风之中,刘皇帝望了望,目光中闪过少许亲切,不过,并没有入殿坐朝,沿着梯级御道,往垂拱殿而去。

东京崇政殿,西京垂拱殿,都是刘皇帝日常所居的寝殿,而从这两者之间,也可以看出刘皇帝的变化。

“不让你们迎,你们也迎了!”大马金刀地坐在尚冰凉的龙座上,群臣参拜,刘皇帝很是干脆地道:“赵卿说你们心中难安,如今,朕已回朝,你们也见过了,可以放下下了吧!

京中一切如旧,尔等各归本职,不要朕回来,反而骚动难安,徒生波澜!朕旅途疲惫,也有些乏了,你们先退下,朕翌日再升殿坐朝!”

“臣等告退!”刘皇帝这番话,让一干臣工有些失望,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地应下,告退而去!

“赵普、宋琪、石守信、潘美留下!”刘皇帝又多了一句,这四人,乃是留京最主要的人重臣。

“是!”

“朕不在的日子里,辛苦诸位了!”众臣散去,刘皇帝也收起了他的威风八面,看着几臣,面容和煦,说道:“尤其是赵卿、宋卿,总领朝政,调理阴阳,不易啊!”

“臣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刘皇帝的褒扬,赵普立刻躬身表示道。潘美、石守信也是一般。

这四臣中,也就赵普,最显意气风发,权势仿佛有滋补效果一般,繁重的政务,非但没有压倒赵普,反而使他精神而具魅力。

相较之下,宋琪的气色就要差一些,面容间仿佛萦绕着少许的晦色,他可算是忧国忧民了,多虑多劳。

“有几件事,朕交待一下!”看着几臣,刘皇帝抬指。

“陛下吩咐!”听此言,赵普几人顿时肃然。

刘皇帝言语,简洁有力:“其一,南郊设坛,敬拜天地,祭告祖宗;

其二,大军凯旋,准备一场进城献俘仪式;

其三,关于北伐,帑藏所用钱帛,官仓所耗钱粮,武库所费军械,各地抽调民力,前线所损将士,朕需要一个详细的汇报,朝廷也需要做一个总结;

其四,朕打算奉行与民休息之政,中枢这边,当拿出一份养息的政策来;

其五,北伐议功,兵部尽快议定功勋,将士官民赏赐抚恤,准备措施,以慰功臣;

其六,快开年了,西京准备一场庆典,这一年,朝廷上下,官民百姓,日子都不好过,以一场庆典,迎接新的一年。”

刘皇帝的语速并不快,甚至显得有些慢,但一口气吩咐下来,显得十分顺畅。而听在赵普等人耳中,却大感压力,皇帝一回来,却是千头万绪,虽然有些事情,他们已经做在了前头,但被刘皇帝这么淡定地一逼,也有种手忙脚乱之感。

不过,没有反驳的余地,赵普牵头称是。对他们的态度,刘皇帝自然是满意,语气也转缓,轻笑道:“事务或许繁重,但都是急务,还要辛苦诸卿了!”

“岂敢言苦!”赵普应道,对他而言,或许有这些事,才越有动力,若是干得漂亮,则更加显出他赵相的本事,赢得刘皇帝的欢心。

交待一番,刘皇帝也没有多留他们,吩咐退下,回到京城,刘皇帝下意识地觉得释然,但一放松下来,此前身心之疲,也一下子向他涌了来。

刘皇帝是真的感觉到自己有些精力不济了,实在不堪其负。

“爹,既已还京,还当好生休息,保重身体!”太子刘旸是见刘皇帝未加掩饰的疲惫,温言劝道。

刘皇帝朝着龙椅靠了靠,看着了刘旸,吩咐道:“朕也给你一个差事,这半年来,中枢处理的公务奏章,你去审阅一番,不求有什么问题差错,总要了解一番北伐期间国家的朝政情况!”

“是!”刘旸答道。

“还有!”刘皇帝又补充了一句:“既然回京了,你也不再是北伐主帅了,身份、思维要及时扭转过来,立足全国,总览大局!”

“儿明白!”

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国的棉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171章 东京火灾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35章 降将→良将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45章 移镇之议第134章 东路军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27章 父子座谈第97章 扩*整顿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374章 善待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67章 刘煦娶亲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78章 召还二郎?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第418章 洗礼第4章 西南事务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370章 国法为大第92章 两京并重第175章 在滑州第21章 西巡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1752章 放手第97章 再临六合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101章 乱情控制第83章 抉择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27章 皇城司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13章 杨业述职第389章 分封与否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133章 面圣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155章 河东风云(2)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207章 还京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499章 有些事从未改变第11章 局势变化于未测之际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44章 个中弊端第59章 病榻陈情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180章 赏功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148章 教诲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5章 恶劣的处境第365章 看衰第48章 耿崇美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118章 商贾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188章 后续第1775章 调整第364章 沉默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