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喜讯传来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垂拱殿,刘皇帝洪亮的声音在殿梁间回荡,站在御座前,手里甩动着几道奏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尸山血海中闯出来的大将,漠北虽大虽险,却也非其陨之地!杨业、王彦升,无一不是命硬之人!倒是刘昉、刘旻这两小儿,如今当知战阵之凶险了吧!”

内心的喜悦,完全体现在刘皇帝嘴角绽开的笑容上,张雍侍候在下,道:“此皆陛下恩威照拂,将士们方才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没错,经过漫长的等待,以及不懈的遣人寻探之后,来自漠北远征汉军残部的消息,终于传到刘皇帝耳中了。

几乎是同时,有三道奏报自河西而来,分别由河西武德司、布政司、都指挥司,都是六百里加急快报,虽然汇报各依其职能,但侧重点都一样,用意都是向朝廷报喜。显然,哪怕远隔数千里,在取悦刘皇帝这件事上,内外的军政部司官僚们,都是很有共识的。

刘皇帝简单地浏览着,张雍则如常将整理提炼的主要情况向刘皇帝叙说着,包括远征军战斗经过、求生经历以及眼下将士的具体情况。

对于他们艰辛的危险之旅,刘皇帝是有所预料的,因而固然怜悯,却没有太多意外。不过,当得知两万汉骑,最终只余一成得生,仍旧不免唏嘘。

“青山处处埋忠骨啊!”刘皇帝暂时放下了奏报,发出一道深沉的感慨:“百战余生,转战数千里,远征军将士不易啊!”

当然,比起普通将士,刘皇帝毫无疑问更关心他的爱子与大将,抑制住心头的激动,直接问张雍:“杨业与二王,以及刘昉兄弟俩如何了,还有杨延昭,都还安好吧!”

张雍当然明白刘皇帝的心思,因此快速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虽不免创伤,但已休养完好,两位殿下更是安然无恙,陛下可以放心。只有老将军王彦升,年岁已长,又兼疲惫,身体有所不支!”

“没事便好,传令,让河西文武,做好接应事宜,一定要将他们平安接回大汉!其后,让杨业他们回京,朕要亲自接见他们,犒劳他们!”刘皇帝直接吩咐道。

闻言,张雍略表迟疑,而后应道:“启禀陛下,远征军栖身于金山以南,与北廷仅隔一道沙漠,得知西域的形势,主动提出,与西域大军配合,南北合击,消灭辽军余部。时下,恐怕已然领兵南下,突袭北廷城了!

另外,赵公、魏王两位殿下,已先行回到河西,但径往高昌,欲参与西域战事,于轮台、北廷接应远征军将士!”

刘皇帝眉头顿时锁起,在他看来,这样的举动,实在没有必要,又仔细阅览了一遍奏报,再度放下,轻叹道:“杨业他们此举,还是心有疑虑,想要戴罪立功啊!何必呢,不论是大胜凯旋,还是折戟沉沙,他们都是勇士,是大汉功臣,朕褒奖尚且不及,何论罪之?”

“将士们若知陛下这番心意,当更加无畏无悔,为国尽忠!”张雍说道。

顿了下,请示道:“陛下如思子意切,是否下诏,先行召还两位殿下?”

“不!现在召还他们,怕这两个儿子,都要怨朕了!”刘皇帝摇头摆手,轻声道:“他们既然去了,且随之吧,待西域战事有了结果再说吧!这么长时间下落不明都等过来了,又何虑多等一段时间!”

“拟制西北,让诸道全力支持西域大军,尽快结束战事,稳定局面!”刘皇帝吩咐道。

“是!”张雍应命。

略作沉吟,刘皇帝又道:“发文政事堂,准备一支使节,西赴高昌!”

闻之,张雍略显意外,虽有猜测,但还是请示道:“陛下意欲何在?”

刘皇帝悠悠道来:“十余载下来,西域屡遭兵燹,回鹘、辽、黑汗以及大汉之间,刀兵不息,早已是赤地千里,生民无一。大汉以数万兵远征作战,劳师靡费,收益甚微,颇为不值。

眼下,大汉的敌人,仍旧以辽国为主,却不当再起征伐,节外生枝。此番,若非辽军余众盘踞天山以北,朕也未必会下令增兵。

那黑汗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拉锯战争,只怕也不堪其负了吧!”

张雍接话道:“那黑汗虽是号称西域大国,但国弱民寡,十余载东进作战,必然也是疲惫不堪!”

刘皇帝道:“朕就先释放一点善意吧,遣使西去。两国之间,既无世仇,也无积怨,若得两国修好,交通往来,朕也愿弥兵罢战,还西域以安宁!”

“陛下心怀天下,偃武止戈,若得和议,修好相安,实在功德无量啊!”张雍道:“臣以为,那黑汗国必定不会拒绝,他们也不敢再同大汉敌对下去!”

对其恭维,刘皇帝完全免疫了,肯定地说道:“开宝八年之后,除了北方,大汉不当再有其他战争!”

说着,刘皇帝又嘀咕了一句:“大汉,也该收收摊子,缓缓步子了!”

“陛下英明!”张雍发自肺腑地说道。

这些年,大汉帝国扩张过速,朝中不乏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此前皇帝兴致勃勃,乐此不疲,虽然警示,但情况还不算严峻,因而也不敢过多谏阻。

而张雍,得益于他所处的位置,同样能立足大局看到一些问题,屡有旁敲侧击的谏言。不过,比起群臣的劝阻,还得像刘皇帝这样自我意识,开始改弦易辙,更加妥当。

“对了,是武德司的人寻到远征军的吧!”刘皇帝突然转变话题。

“正是,武德司河西都知王寅武,曾三次北出河西大漠,前往金山寻探,终有所得!”张雍道。

“这是何人,倒是辛苦他了!”刘皇帝露出点笑容。

在西北也是一方人物的王寅武,在刘皇帝这儿,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对此,同在殿中侍候着的张德钧开口了:“官家,这王寅武也是武德司下的一名干吏,当初遣卢使军西使,就是他随行,不复使命,立功归国!”

“朕似乎有些印象!”刘皇帝点点头,不由瞥了张德钧一眼:“对武德司的情况,你倒是有些了解嘛!”

闻之,张德钧讪讪一笑,说:“小的也派了些人,前往探寻远征军将士踪迹,因而下面的人有所接触!”

刘皇帝也不以为意,问张雍:“李崇矩呢,此事一直是他在负责,如今有结果了,为何不亲自前来汇报?”

张雍拱手道:“陛下,李使君病了!”

“病了?”刘皇帝眉毛一挑,然后玩味地道:“病得似乎有点巧啊!”

琢磨了下,吩咐道:“通知太医院,派人去他府上,给他断断脉,有病,总得治啊!”

“是!”张雍闻言,心头略紧。

而一旁的张德钧,则眼中异色微闪,嘴角不由的掠起一道浅浅的弧度。

“喦脱!”刘皇帝的注意力,则迅速回到收到的喜报上,急欲分享。

“小的在!”

“立刻派人去坤宁殿,将寻到二皇子的消息告之皇后,她可安心了!”刘皇帝一脸的喜悦。

“是!”

“不!”刘皇帝又很快收回成命,起身朝外走去:“朕要亲自去,再把贤妃叫上,还有,出宫把魏王太妃也接进宫来......”

278章 军务半岛史话·桓王第66章 陷河阳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60章 “暴毙”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811章 归来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0章 开拓之志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6章 遗奏十条第17章 附议第24章 人事调整第80章 京观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5章 渐不自知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68章 湖南乱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4章 君臣同心第309章 交待后事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97章 再临井陉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94章 汝公出山第65章 制举进展第191章 北巡结束无题第8章 杨苏还京第161章 折氏进宫第95章 玩阴谋第112章 整风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00章 御敌第488章 真实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278章 遣使向西,汉中战况第78章 安东这地不简单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311章 李沆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38章 赏第108 状元第133章 面圣第3章 台怀之事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半岛史话·奇葩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96章 杨邠案(4)第398章 虞美人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159章 还朝第198章 秋猎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112章 幸灾乐祸第7章 小张探花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45章 同样的选择第39章 百年大计第1750章 《桃兰赋》第60章 家事、国事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108 状元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10章 海路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