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

“高丽使节,都给我们的宰相准备了什么礼物啊?”垂拱殿内,刘皇帝以一个闲适的姿势躺在长椅上,摇摇晃晃,慢条斯理问道。

侍立在旁的乃是皇城司使张德钧,闻问,当即禀道:“据说有明珠十颗,金百斤,银万两,另有高丽美女五名......”

“呵呵,真是一份厚礼啊!这高丽人,出手也是大方啊!”刘皇帝轻轻一笑:“赵普是如何处置的?”

张德钧说道:“赵相回府之后,得知高丽使节献礼,命人将明珠金银封存,上缴国库,至于那几名高丽美人,悉数移交教坊司。所有礼物尽数推拒,高丽徐熙也未私下接见!”

张德钧语气平静而中肯,却给刘皇帝一种偏向赵普的感觉,不禁瞥了他一眼。收回目光,刘皇帝意味深长地道:“看来赵普,是越发爱惜自己的羽毛了!”

赵普在中枢与在地方为官,完全是两种表现,至少在川蜀为官时,赵普是收礼的,不至于到贪污受贿的程度,但也没有自命清高,正常的人情往来还是很从众的。

当然,赵普也不是一位道德纯臣,他也有瑕疵,也有污点。当初震惊西南的矿难大案,就属于赵普在用人上的失误,小小的矿监,居然敢欺上瞒下,愚弄朝廷。

但回朝拜为宰相之后,赵普明显有所改变,为政处事的风格,依旧强势干练,但在私德之上,也变得洁身自好。

尤其是在最容易引人攻讦的一些方面,更显得谨小慎微,大力约束亲友,在同门人、故吏、下属的交际上,也极有分寸。

这一点,刘皇帝是能够理解的,赵普志向高远,想有作为,想要在开宝朝留下属于他个人的业绩,就需要竭力避免一些无谓的攻讦。

尤其在他逐渐表露出自己的执政方针与方向之后,巨大的压力下,则更需要立身以正,否则必然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此番,高丽使者所献拜礼,可谓厚重了,但对赵普而言,也着实算不得什么。甚至于,赵普心中或许会生出少许恼怒,这不是给他平添麻烦嘛。

这不,已然上达天听了。

“都说拿钱办事,高丽使节如此厚礼相赠,赵普有心拒绝,退还就是了,这上缴国库是做什么考虑?”刘皇帝嘀咕道:“这岂不是代朝廷收受礼物了?”

眼珠子微微转动,刘皇帝看向一个卑境姿势站着的张德钧:“这段时间,那徐熙在京中活动很频繁吗?”

张德钧应道:“回官家,高丽使节抵京已然有半月了,卑辞厚礼,却始终不得门路。小的想,官家拒绝接见,让那徐熙敬畏天威之深重,内不自安,因而奔走不辍,求到赵相公府上!”

“蕞尔小国,不予教训,终难识天威!”刘皇帝淡淡道,语气依旧强势,充满蔑视。

不得不说,在过去的岁月中,高丽的一些行为表现,着实触怒了刘皇帝,让刘皇帝始终记恨着,至今未能释怀。

从开春之后,高丽国便遣使,浮海而来,千里跋涉,直至洛京。来人,算是老朋友,当初到幽州行在觐见的徐熙,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求和。

去年的汉丽战争,于汉辽战争而言,只是个小小的插曲,大汉这边君臣将帅虽然被动地分散了一些注意力,但实际情况是无关痛痒。

在汉军的主动出击下,没有投入太多的兵力,付出太大的代价,便取得了两场完胜。其后,便是东海水军对高丽国边境长达一月的予取予求。

而高丽,不只损失了数万大军,水军更是几乎全军覆没,国中精锐折损大半。更重要的,在后续汉军的肆意侵掠之中,高丽沿岸州县城镇,惨遭战火蹂躏,官民财产损失巨大。

并且,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开年之后,汉军仍不罢休。在郭廷渭的指挥之下,养精蓄锐的汉军将士,再度向高丽发动侵袭抄掠。

与参与北伐的诸多将士们不同,水军将士几乎没有丝毫的厌战情绪,相反,斗志昂扬,分外积极,他们是去高丽国发财的。

再没有比抢劫、抄掠能更快收获财富了,而在汉军开辟的济州岛水军基地,则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销赃”场所......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军不肯罢手,高丽国可就越发受不了了,其西南海岸,可是起国内精华之地,哪里能长期遭受这样的破坏。

面对“海患”,高丽国也不是没有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比如调集军队,对登陆的一些汉军,进行埋伏、围剿,这当然取得了一些战果,打退了一些汉军。

但是,治标不治本,水军基本丧失,没有制海权,来自海上的汉军,可以神出鬼没,根本没法有效遏制。逼得高丽沿海州县的官民百姓,大量内迁逃亡,也使得高丽国内难民横行,社会治安严重败坏,甚至统治都遭到了动摇。

高丽国,经过高丽王王昭的改革,王权强化,国力军备都提升不少,其统治在其强权之下也趋于稳定。

然而,就这么不到半年的时间,一朝回到解放前了。由于同大汉交恶,乃至兵戎相见,再加上两场战役,损失了大量兵马,王权不可避免地遭到削弱。

于是,那些在过去十多年中遭到王昭打压的贵族、功臣,那些在王昭改革中利益遭到严重剥夺与削弱的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兵败,损失一些兵马,州县遭受侵掠,官民收到一些损失,这些对高丽王而言,或许都不算什么。但是,自己的权力被削弱,威信被打击,王位被动摇,这可就让王昭坐不住了。

外患不休,内忧又起,内外压力之下,王昭也承受不住了,不得不寻求解救之法。而哪怕再没见识的人,也知道高丽动乱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大汉!

在徐熙的劝说下,王昭终是决定,再派使节,前往大汉,祈求大汉的原谅,希望能够重修旧好,表达永为藩属的态度。

虽然就王昭个人而言,有些郁闷,有些委屈,甚至感到屈辱,但他真的没有更多的办法,遭受过毒打之后方才明白,只一海相隔的中原天朝,真不是他们能够得罪的。

过去,也确实是王昭飘了,竟然妄图在汉辽之间左右逢源,还欲参与两国战争,最终也只是个火中取栗,国家离乱的结果。

徐熙携带了大量的宝物、美女,浮海而来,甚至于王昭把他宫库中的珍藏都贡献出不少。经过千里跋涉,车船舟马,历尽辛苦,赶到洛阳。

原本,在徐熙的预料中,他们满怀诚意,应当能够感动大汉君臣。但现实情况,让他们大感挫折,到京之后,几乎处处碰壁。

大汉帝国,头一次展现出一种小气与傲慢,对于高丽使节,除了将其撂在宾馆之外,就再没有任何招呼,几乎不理不问。

徐熙几度请求觐见刘皇帝,递交国书,都被拒绝,人见不到,连送礼物都没有机会。蹉跎日久,徐熙也难免挫败,但考虑到或许仍旧他们国境肆虐的汉军,又不得不鼓舞斗志。思虑之后,终是把注意打到了赵普身上。

结果呢,赵普礼物是收了,但似乎没有办事的意思......

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45章 中秋第55章 拉开序幕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188章 后续第228章 檀州大捷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57章 提亲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17章 鼓噪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84章 示警第428章 用心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97章 扩*整顿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167章 请辞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231章 全国大水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79章 势孤危第343章 赵府君当权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87章 琐屑第197章 开封扩建第380章 饶乐国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317章 修法第124章 辞表第162章 兵事第80章 京观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40章 恼火的赵匡胤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59章 睡王上位第67章 宿州一线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67章 遗表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56章 是非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1697章 蠢蠢欲动第251章 寿国公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11章 政治危机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40章 潞州三杰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24章 巡游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62章 二代勋贵第248章 两战破寨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75章 军略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