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

开宝九年冬季的雪很大,持续的时间不算长,但是雪霁之后那刺骨旳彻寒,却远超往年。当然,对于朝廷内部的上层权贵而言,这个冬季,也确实过于寒冷了,从脚底寒到心头。

荣国公府,内院,还是那间书房,明亮的烛火光芒映照在赵匡胤脸上,留下一半浓郁的阴影,有些看不出什么眼神,但心情显然不好,带着凉意的空气是那般地沉重,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赵德昭就站在书案前,垂头束手,不敢作话。原因很简单,今日他奉父命带着酒肉前去探监,结果被拒绝了,狱吏语气虽然柔和,但态度强硬,说赵匡美是重犯,不准与任何人见面,这背后,若没有人授意,没有人站台,一个小小的狱吏,怎敢得罪赵家。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信号,再联想到这数日间,西京出现的这股风潮,哪怕赵匡胤看得不那么地透彻,但心中那股压抑感却是油然而生。

很快,管事来报,赵匡义到了,都未加引路,直入书房,屏退左右,只剩下这父子、叔侄三人。

“匡义,事情似乎有些不对,观这几日京中舆情,勋贵请罪,朝臣投案,我越发感觉不妙,这两日,更觉心惊肉跳!今日,我让德昭前去探监,居然被拒绝了!”赵匡胤看着赵匡义,严肃地说道。

比起前几日,赵匡义也少了些从容,多了几分焦躁,不复此前那种宠辱不惊的气度,紧锁着眉头,目光中释放中忧虑的情绪。

“此事,是我失策了!”赵匡义凝声道:“万没想到,匡美投案,竟会引得这么多人效仿,而致如此汹涌!”

事实上,让赵匡美投案的建议,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就出在,赵匡义亲自送人去刑部的举动。事后再想来,赵匡义都想抽自己己耳光。

他当然暗怀私志,想要籍此再提升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与影响力,这也是他一直以来都在做的,几乎形成了一种本能,只要有机会,就不会放过。

然而,怎么也没想到,竟会因此陷自身于困窘,似这等世间,这种情况,这样威望,他赵匡义可不想要。

“现如今,连符家、高家、折家,都有人前去投案,事情是越闹越大,越来越严重了,朝廷近三成的勋贵、官员,都有牵涉!这绝不寻常,也太不理智了,太危险了!”赵匡义语气严重地道:

“二哥,我今日也听到一些流言,朝野之中有不少人都认为,此事牵连如此之广,涉及到这么多勋贵官员,为了保证朝政平稳,人心安定,朝廷便不会再放任扩大,甚至对犯案人员,有所宽免!

甚至于,已经有人在暗中串连了,想要鼓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向垂拱殿请命,以定中枢,以安天下......”

说到这儿,赵匡义的口吻已经带着些苦涩了:“这些人,实在太不智,也太天真了!他们以为,群情汹涌,就能使朝廷受迫之下,妥协放过,以为牵涉了这么多人,陛下就会有些忌惮,他们以为人多,便能获得法不责众的效果?

私下串连,更是不能再愚蠢的行为了!他们以为,通过此法,能够让陛下顾忌妥协,甚至想着以此彻底洗刷过去的罪责与犯行,殊不知,这是自献把柄啊,朝廷如欲治之,甚至只需按图索骥,而无偏差......”

赵匡义越说,心中萦绕着的那股不安便更加清晰,几乎化为实质,堵在心头。

赵匡胤可不是不晓政治的武夫,他当然也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同样沉声道:“关键是陛下如何想?这已渐成逼宫之态势了,陛下是何等样的君主,岂能为此等舆情所逼迫,越是如此,越是危险,事情,已然偏离我们的设想了!”

就如其言,事情的发展,早就脱离掌控了,甚至超出所有牵涉其中之人的想象了。到了这个地步,已不是几个上层权贵,靠其权势威望就能平息得了了。而唯一有资格、有能力踩刹车的刘皇帝,似也快成为那最不可测的变数了。

一个词,君心难测!

玩帝王心术的,心都脏,也都狠,尤其是刘皇帝这种创业之君,一人便可弹压天下。本就猜忌心重,而有些人却极不明智地,想要鼓噪大势,以此逼迫刘皇帝让步,想想便知是怎样的危险了。

而赵家兄弟,正因为有此类的见识,反而开始惶恐了。两兄弟可以极其坦诚地说,他绝没有聚势鼓噪,籍此逼迫朝廷的想法,他们的初衷,也只是想要挽救一下自己兄弟罢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就像一列偏向的火车,狂野地行驶在坎坷危险的轨道上,随时可能出轨倾覆。

而最为关键的是,引发此次投案认罪风潮的,变成了他赵家。一张庞大的网下,一个危险的局,不知觉间,他赵家似乎成为和张进一样的角色,身处漩涡,难以自拔,甚至随时可能被吞噬。

“是啊!陛下会如何想?”赵匡义满目忧虑,一脸苦相:“他若是认为,是我赵家暗施手段,推波助澜,带头造势,以求脱罪,那对我们而言,实在是太危险了!”

说这话时,赵匡义语气哀叹,仿佛遭受了莫大的委屈一般。

“我们兄弟,哪有这等一呼百应的声望!”赵匡胤不禁自嘲道。

“但是,陛下未必地不这么想!”赵匡义看着赵匡胤,提醒道:“二哥,李继勋、党进他们,似乎也参与其中了,他们与我们素来亲近。”

赵匡胤沉默了好一会儿,看着赵匡义,叹道:“你说得不错!如今我们,是自置火炉之上了!”

隔了几日回头再看,他们选择让赵匡美投案的决定,反倒显得有些不智了,甚至,还不如让三法司自己查出来,届时也好因势而动,至少不会像这般,把整个赵家都陷入不尴不尬的被动之中。明明没有那个想法,却承担着不属于他们的压力。

“二哥,必须要设法破局!”赵匡义严肃道。

“我知道!但是,如何破局?”赵匡胤很是伤脑筋。

赵匡义肯定地指出:“至少,要让陛下知道,我赵家绝无操纵舆情,造势以对抗国法,为匡美脱罪之意!”

赵匡胤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关键就在于,如何打消刘皇帝的猜忌,如何与那些鼓动造势的人割裂开来。这等时候,保护自家才是最为紧要的。

沉吟良久,赵匡胤表情坚定起来,目光恢复了锐利,瞧向赵匡义:“匡义,此事你就不要再管了!”

赵匡义回了一个“意外”的表情,似乎有些不解。

赵匡胤则很认真地道:“此事,盖因匡美而起,本与你无关,接下来,我自来应对。”

虽然有些感慨兄长的担当,赵匡义却苦笑着摇头:“事已至此,我又岂能置身事外!”

到如今,赵家的主心骨,仍旧是赵匡胤,赵匡胤若出了问题,他赵匡义又如何独善其身,他心里明白得很。

“二哥打算如何做?”赵匡义问。

冷峻的面庞间晃过那么一丝犹豫,赵匡胤坚定地说:“我稍后具折,连夜进宫,向陛下请管教不严之罪,言明,匡美罪行,任由朝廷法纪公断,赵家绝无怨言!”

“那匡美?”赵匡义问。

“只能看他的运道了!”赵匡胤不由得有些神伤,这几乎是摆明了要放弃赵匡美了。

原本,依照正常的判罚,赵匡美之罪的量刑,纵然严重,也未必不能保全一条性命,哪怕是看在他们兄弟的份上。然而,经过这么一场风波,倘若刘皇帝想要来个杀鸡儆猴,判个死都不是不可能。于赵匡胤兄弟而言,或许就是求其上者得其下,搬起石头砸到脚了。

听到赵匡胤的决定,赵匡义也沉默了,但是心中,却莫名地松了口气。

第18章 权谋手段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04章 在真定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84章 示警第172章 太子妃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39章 濮州案(2)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15章 马楚内乱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1741章 压力转移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41章 刘信遭贬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197章 财计第38章 赏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1714章 百姓苦第133章 面圣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74章 契丹高丽之事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41章 “戏言”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93章 来自地方的声音第30章 收获第263章 纵论天下第195章 王、韩遭贬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295章 难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114章 大朝会第106章 诱惑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第3章 不宜扩大第77章 吓人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281章 全军覆没?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67章 遗表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66章 蜀廷的争执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48章 老皇帝第90章 交趾收复第7章 小张探花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86章 须发花白第8章 琼林宴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88章 童谣第112章 幸灾乐祸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183章 李相为帅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42章 岭南在望第62章 难得迟疑第77章 吓人第1762章 契丹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