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尾声

垂拱殿恢复到寻常时候的平静,但大概是刘皇帝的缘故,气氛总是显得有那么一丝微妙。哗啦啦一阵响动,在安静的殿内显得十分突兀,吓了所有人一跳,却是刘皇帝一把将御案上那堆极其惹眼的奏章给推翻了。

殿内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时间也仿佛禁止了, 沉默了一会儿,喦脱小心地打量了刘皇帝一眼,却只见刘皇帝面色如常,一脸沉静,手里拿着一本不知道什么内容的奏章在阅览。

踌躇了一下,喦脱招呼着两名殿中内侍, 上前小心翼翼地将散落在地的奏章案件收拾起来, 轻手轻脚, 整理放好。

李昉那边,也默默地换了一张空白的诏书,重新按照的刘皇帝的意旨,书写诏文,此番,他需要草拟的诏书可不少。

很快,一份书面整洁、文笔流畅的诏书便拟好了,李昉亲自交给刘皇帝审阅,刘皇帝只稍微浏览了一下,便交还与他,目光落在玺盒上,李昉会意,郑重地将玉玺捧至御案边。

见李昉这当朝内阁,一脸敬畏、满是慎重地在诏书上加盖玺印,刘皇帝的心情莫名地好了一些。

沉默了许久的氛围终于被打破了,刘皇帝问李昉道:“适才你一直没有如何开言, 王溥、赵普他们都有想法,你这个内阁大学士, 就没有什么建议?”

再度小心翼翼地将象征着天子权柄的玉玺放回锦盒中, 李昉恭敬地答道:“臣这阁臣,一切当以陛下意志为先,当遵从陛下的示谕。此事,陛下已然有所决议,臣没有异议?”

听其言,刘皇帝顿时笑了笑,道:“朕的阁臣,要求也是干练,也需要见识能才,可不是木偶泥塑,你也不是没有主见的人。”

“方才殿中,王溥的态度可谓鲜明,虽然被朕压服,但朕知道,他心中的顾虑可一点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加重!

赵普,虽然没有像王溥那般, 全然一副听旨办差的态度, 但朕也明白,他心里也是有主意的,只是不知为何没有言明。

你这么多年,也辗转内外,任职多处,在此事上,朕不信你没有想法!”

说着,刘皇帝看着李昉的目光多了些几分令人心悸的强势,肃然道:“你虽不开言,但是不是同样认为,朕此次决议,有些过于强势,过于自负?”

“对于朕的决议,你是否也有些不以为然?”

刘皇帝像倒豆子一般发泄出这一番话,李昉却是反应了了,微垂着头,沉吟良久,憋出一句话来:“臣不敢!”

这个反应,显然让刘皇帝憋得不行,起身怒踱几步,呵斥道:“你们这些大臣,遇到点事,就只会说不敢?什么态度,什么想法,有什么不好说的?不敢是什么意思?嗯?”

面对刘皇帝这番呵问,李昉严肃的面庞上,终是露出少许的无奈,小心地打量了刘皇帝一眼,心中难免叹息。不敢就是不敢,至于为什么不敢,那就更不敢说出来了。

“不敢!”刘皇帝呢,一副要把胸中郁气彻底发泄出来的问题,指着御案,厉声道:“你们这些功臣勋贵、公卿大臣,一个个在朕面前低眉顺眼,嘴里说着不敢,但离开垂拱殿,离开朝堂,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

知法犯法,营私舞弊,这一桩桩案件,朕看着都触目惊心,那些谦卑恭顺,莫不是做给朕看的!”

“臣有罪!”大概实在难以承受刘皇帝这全图炮似的火力,李昉腰有弯低了些,沉声说道。

见状,刘皇帝顿时气笑了,指着李昉道:“呵!又成有罪了?你口中的罪,不会是被朕逼着说出来的吧!”

皇帝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尖酸,但李昉却是雷打不动的,一副恭听圣训的模样。刘皇帝怒斥如疾风骤雨一般,李昉倒也不是一点不怕,只是因为他心里清楚,刘皇帝并不是针对他。

“陛下息怒!”

此时此刻,李昉就是一团棉,一汪水,任刘皇帝是言语如刀,也难伤他分豪。见状,刘皇帝又笑了笑,经过这么一番发泄,气似乎也理顺了,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他终究不是针对李昉。

“朕有些失态了!”手在挥了挥,刘皇帝吐出这么一句话。

听其言,李昉也暗自松了口气,拱手道:“陛下素来爱护臣下,今发雷霆之怒,也只是爱之深、责之切,有些人,做得也确是太过,辜负了陛下信任!”

对于李昉的话,刘皇帝的反应也比较平淡,没什么表态,也不再发作了。

回座坐下,考虑了一会儿,刘皇帝问道:“刘旸有什么消息,他到哪里了?滑州案是他挖出来的,如今失态影响越发扩大,闹得满朝风雨,他倒是不过问了!”

“根据此前太子行营发来的通报,太子殿下应当已巡至齐州了!”李昉禀道,顿了下,请示道:“陛下是否有意召还太子?”

闻言,刘皇帝明显犹豫了下,想了想,摇了摇头:“罢了!让他在地方多走走看看,也不是什么坏事。这样,你拟一份诏书,发往行营,告诉刘旸,上元节前返京即可!”

“是!”

李昉是小心地打量了刘皇帝一眼,心中蓦然生出些欣慰之感,从皇帝这平和的吩咐中,他感受到了一丝关怀之意。

于太子而言,如果说挖出滑州案,可以起到立威的效果。然而,当由此案引起的后续一系列风波与朝廷震荡,对太子来说,就未必是件好事了,如今西京就是一片漩涡,大量的勋贵、官僚卷入其中,可以想见,很多人都会因此而问罪抑或遭受利益损失。

刘皇帝,大概没有人敢怨恨,然若是有些把这一切原因归咎于太子的不容情,那么对太子而言,就难免有些不好的影响。

李昉毕竟是刘旸的老师,涉及到他的事情,难免多些谨慎的考虑与关怀。在李昉眼中,让太子上元节前还京,就是一种保护,到那个时候,朝廷这场风波,也基本平息了,即便没有,也该处于收尾阶段了。

刘皇帝自然不知道李昉那发散的思维,正坐在御案后,取出一份本章,拧着眉头、冷着脸阅览着,朱笔不时在上边圈圈划划。

这是一份名单,一份到目前为止,投案自首以及有司调查审问出的所有犯罪人员及其犯行。悄然之间,对于这些人事,刘皇帝这边早就收到了一份汇总了。

此时的刘皇帝让人看不出什么情绪,但是,朱笔每圈划一下,垂拱殿中的寒意似乎就要重分,那轻盈的笔锋,就如尖刀一般锐利。

在开宝九年进入收尾的时候,随着刘皇帝诏旨齐下,这场因滑州张进案引发的政潮也同样迎来一個收尾。这也意味着,朝野持续了近一月的震荡,终告平息。

事实上,当刘皇帝的态度表明之后,所有人的非议、喧闹、挣扎、奔走都停止了,所有人都沉默了,由积极,转为等待。

一言以静西京,这就是刘皇帝如今的威势。

当然,伴随着的,是三法司两百多名执法者,对大大小小数十起案件以及近千名所涉罪臣人等的审断、判刑,这个过程,足足持续了十日。

经过大理寺最终核议,足有七十三名勋贵子弟以及内外官吏被判死,余者,或贬、或流,抄家免官或许都是一种宽容的处罚了。

第195章 辽帝第86章 驾临涡口第340章 定论第343章 赵府君当权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176章 去邺都第37章 朝堂上的纷争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18章 侯益第265章 杨无敌第78章 南北并发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677章 军议与战争利器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257章 龙舟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178章 祭拜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297章 新山阳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49章 南国风起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庆,巡幸西南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277章 闲有目光向河西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114章 大朝会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85章 安心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06章 敲打第48章 瑶蛮的格局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120章 征服者刘承祐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136章 迎奉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85章 赵砺案第79章 “抚远之战”半岛史话·奇葩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69章 虞国公也走了第59章 病榻陈情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380章 饶乐国第185章 赵砺案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409章 两千贯也能扯出天大的干系?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308章 新贵第321章 瑶女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274章 厚葬之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94章 善后第134章 回府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22章 连锁反应第484章 不对劲!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240章 家宴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480章 “新对策”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406章 调任第163章 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