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开宝九年末的大调整

不得不说,赵老三的政治嗅觉,确实异常灵敏,基本一语成谶,西苑御宴过后,刘皇帝的后续动作果然来了。

在开宝九年的最后一天,刘皇帝起了一个早, 有违寻常地驾临乾元殿,举行大朝。这也是时隔已久之后的一次大朝,在此之前,刘皇帝已然三月不朝了。

皇子勋贵、文武将帅、诸部司衙职掌吏臣以及在京述职官员上千人,正坐乾元大殿,恭听圣训。这么大的阵仗,最顶级的精英上层, 一堂,所议着自然是国家大政、朝廷大事。

wWW⊙ TTkan⊙ c ○

当然,懂的都懂,所谓商讨,也只是走一个形式,真正的决策,早就由主要大臣们细致讨论过了,大朝所议之事,实际上就是一场大场面的通报。

刘皇帝并没有多作话,太子不在,主要由赵普主持,持续的时间不算短,自辰时起至午时为止,足足两个时辰。

朝会主题有二,其一回望过去一年内大汉的发展, 总结在财政、军政、民政等诸多事宜上的得失, 重点回顾了开宝九年中大汉朝野民生中发生的几件大事, 嘉奖榜样,牢记教训。

其二自是展望未来, 开宝九年,乃是大汉国策改变、战略转型的第一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虽然不乏一些问题,但已然形成了一個不错良好的基础。

赵普则代表朝廷,向刘皇帝做出保证,当矢志不移,继续执行养息之政,为天下百姓的安康,为国政国民的发展,保驾护航。

对开宝九年的各项政策改革措施,继续深入完善,发扬良政,弥补过失,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实现对疲敝国力的恢复。

在这个前提下,赵普又代表政事堂,向刘皇帝汇报朝廷所制定的,来年政务工作安排。当然,那一项项计划中, 明显体现着刘皇帝本人的意志。

赵普着重强调了,接下来朝廷将加强吏治治理,培养官吏政务能力的同时,增加操守、品行等精神建设,加强监督,明确完善升迁制度。

吏治建设,从来都不只在于打击贪腐,也不是处置一些污官墨吏就行了的,相反,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从人才选拔培养、升迁考核、官员任用、监察监督,涉及到方方面面。

刘皇帝过去,也是花费了十多年,方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为朝廷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官僚管理体系。

但是,完整不代表完善,过去的这些年,刘皇帝在打击贪腐上,确实少有遗力,态度鲜明,也取得了不少建树,乾祐至开宝二十余年间那一桩桩轰动朝野的大案,对于犯官罪臣严厉的垂直,就是证明。

但同样的,在其他方面,虽然有政治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但仍是有不足与缺失的,而此番,赵普也打算在这方面费些心思了,继续改良匡补。

朝会的收尾,最终以两项决策的宣布而告终。其一,便是一些人有所预料却不愿面对事,限勋贵策。

这道在朝廷内部酝酿多年,引发诸多非议,甚至几度难产的政策,在经过开宝九年冬季的大纷扰后,终于正式出台了。

当然,刘皇帝吃相没有那么难看,赵普手段也从来聪明,并没有赤裸裸地宣告天下,朝廷要削减功臣勋贵的俸禄,限制其特权地位。

名义上,是因为朝廷俸禄体系有诸多不合理之处,针对于此,由赵普领衔财政司,制定了一整套的针对大汉官僚、军职、吏职人员的薪俸水平的调整。

仅以大汉各级官僚职吏的规定俸禄来看,在过去,整体水平都是偏低的,尤其是那些品秩较低的基层官吏。

以京城为例,诸多下级官吏,以他们每年的俸禄,哪怕加上职司每年的福利补偿,都是难以让他们在京城过一个滋润的生活,甚至比不上一些从事商业、手工业的平民百姓。

因此,也就难免有些官吏,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些体制外的利益,还有话可说,为了生计。针对此点,朝廷此番是大幅度提升官员俸禄了,越是低品低阶,幅度越高,同时,针对各级职司所拥的职田、职产,也开放了一些,都是为了提升官员职吏的待遇。

当然,朝廷在财政情况并不良好的情况下,如此厚待官僚,自然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明令禁止,有职务在身的官僚及其直系血亲经商。

虽然想要真正禁绝,困难很大,甚至不现实,但是,一条可以参考、可作执法依据的法案,是明确了,这无疑是给天下官员脑袋上了一圈紧箍咒,多少能给权力腐败降降温。

整体而言,此番天下官僚,都是得了实惠的,尤其是那些本分为官做事的官吏。另外,由于大汉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极其不均衡,有鉴于任职贫富的差异,各地官吏的职俸水平,也随之更改。

此一条,同样形成条文政策,指示诸道州府,进行调整,不再似以往那般,完全依照官吏品级来制定发放。

与之配套的,则是对偏僻、贫穷地区官吏的考核升迁上,吏部将有大幅度的放宽与优待,并且鼓励有志官员,前往偏鄙为官任职。

至于军职人员,自不用多说,在过去二十年,刘皇帝从没亏待过的,就是军队了,此番亦然,哪怕是调整过的职官俸禄,也只是与军队薪俸水平相当罢了。

而针对军队俸禄的调整,则局限于军队内部薪资体系的完善,加重边军、戍卒待遇的提升,维持宿卫、禁军水平,削减地方道司卫戍,使差异化、层次化更加明显。

至少,哪怕国家基本进入和平年代,当兵仍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样的,比起吏职与军职,对勋贵待遇的调整,就更加具备针对性了,针对性的削弱。完全按照赵普筹谋的条文,由刘皇帝稍加修改,即行颁布。

最直观的,便是自王爵以下,每年薪俸,皆有所削减。以亲王为例,每年的俸禄从八千贯钱、一千两百石粮,降为六千贯钱,八百石粮。

如今大汉的亲王,也就是那几名皇子,从儿子开始开刀削减,还真就能堵住不少人的嘴,让人无可辩驳。

相比之下,勋臣人员的待遇,则保持不变,毕竟他们的职阶无法传承,也都是为国建立过汗马功劳的,刘皇帝没有必要以此亏待。当然,这也是一种安抚的做法。

从最直接的爵禄开始,贵族免税田产的额度,也大幅度缩减,国公五百顷,直接减为一百顷,余者都需向各地官府重新备案。

直接利益之外,对于勋贵其他显性、隐性的特权,都有所限制,当然,最终还要落实到执法上来。而执法队伍的建设,也是接下来赵普主导的朝廷重点工作。

若是过去,朝廷出台这样一份恶意满满的政策,大汉的勋贵们,只怕早就闹翻了,那不服绝对会写在脸上,表现在言行上。

但此番,一个个都沉默了,南市的血还没有人去擦拭,西苑的御宴更冷得惊人,再是不服,最终也只能憋在心中,不敢发作。

而符、李、赵等权贵家族,更是带头表示,响应接受朝廷的政策,也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监督,上报土产。赵匡胤甚至还提出,愿意补缴过去的田税,但都不需刘皇帝发声,赵普便表态,过去的恩典符合朝制,不需从后补收。

最后一项举措,则是朝廷的人事调整了,滦国公慕容彦超正式退了,工部由侍郎潘佑代管,这是个南臣,也是个改革派,更是赵普手下的干将。

同时,崔周度拜相,兼管刑名、监察,成为负责大汉司法工作的宰相。另外,赵匡义为期不足一年的洛阳尹生涯结束了,被调到荆湖南道任主官。

第32章 天子上门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67章 遗表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492章 事发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16章 态度迥异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1771章 襄阳王第28章 澧阳之战第2044章 最后的旅途15第16章 态度迥异第71章 北齐镇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第384章 反响第79章 父子问对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296章 缺人了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311章 旧识第34章 崇元殿中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60章 皇后进言第511章 最后的旅途10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403章 抓起来!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11章 大败蜀军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12章 整风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66章 请辞?不许!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11章 旧识第41章 刘信遭贬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357章 国灭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国第184章 刘承赟也来了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87章 亦有其忧第252章 面圣第66章 商业互吹第19章 武夫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93章 辽国上层的忧患意识第243章 总结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398章 虞美人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132章 做媒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41章 小风波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半岛史话·桓王第40章 濮州案(3)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159章 乱情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48章 处处矛盾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