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谈话

比起其他人,秦王刘煦一家抵京的时间要晚得多,一直到开宝十八年二月中旬,方才回到开封。

不只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也因为起行的时间较晚,过了新年之后,刘煦还对臣服大汉的诸部仆从进行了一场慰劳会谈,安抚其心,并对安东都督府的事务做了详细而周全的安排之后,这才匆匆南归。

为了赶速度,抛弃了缓慢劳碌的陆途,基本都选择乘船,至辽东后,更换海船,跨海抵达河南,又换汴船,走济水、五丈河一线至开封,这才把时间争取了回来。

而等刘煦返回开封时,整个东京城,已然沉浸在一片和谐喜悦的氛围中了,各处张灯结彩,东京的士民们,似乎也要趁着这个机会,好生庆祝一番,释放一下压抑了几个月的情绪。

王禹偁的那份谏表,对刘皇帝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嘉庆节的庆典,筹备多时,人事物都安排妥当了,不可能轻易更改,那样反而会浪费资源,并且也不符合刘皇帝的心意。

于是,刘皇帝便想到,在十八年新年以及上元节上,节省一些,收敛一些。过去,每到新年,朝廷都会组织两场大会。

先是新春尹始,举行正旦朝会,刘皇帝发表新年贺词,并就过去一年的军政形势、建设成果做总结议论,再对新一年国计民生以及政策调整做展望讨论。

真正的新年庆典,则放到上元节当日,宫中会举行御宴,君臣同乐,宫外则普天同庆,与民共乐。

但是在开宝十八年春,不论是正旦朝会,还是上元夜宴,都是厉行简约,甚至进入开宝年后就没那么寒酸过,在刘皇帝的意志下,所有人都把新一年的热情压抑着,等待着嘉庆节的到来。

朝廷如此,东京民间自然也大受影响,因此与往年不同,百姓们的新年也是过得没滋没味的,虽然爆竹声声,但总归少了点气氛。

一直到嘉庆节将至,整个东京,自上而下,都变得喜悦起来,民间也开始活跃了,普天同庆的事情,也没人敢不高兴。

事实证明,节日、庆典这种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哪怕是黎民黔首,生计维艰,也需要一个高兴的理由,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

而对京城士民而言,过去大概没有任何一年,能像开宝十八年这般期待嘉庆节的到来。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嘉庆节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是得到了加深。

刘煦回京后的行程,与刘昉、刘晞差不多,抵京前,太子刘旸还专门派人出城去迎接。其后,先携一家进宫觐见刘皇帝,再去拜见符皇后,又与几个兄弟寒暄一番。

不过,刘煦特殊点的地方在于,就在抵京当晚,刘皇帝专门召见刘煦。

......

已是仲春时节,与白天的和风煦日不同,春夜还是明显多了几分寒意,便衣的刘皇帝也不禁披上了一件外袍。

召见刘煦,刘皇帝只准备了一盏薄茶,以作招待。刘煦赶到崇政殿时,刘皇帝正亲自烧水泡茶。

“爹!”直接走近茶桉,刘煦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安东时的强势与锐气,在刘皇帝面前彷佛全部消融了。

“坐!”刘皇帝看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换上新水,轻声道:“坐!”

“是!”刘煦也不废话,撩袍落座,姿势很端正。

对于刘皇帝此番单独接见,刘煦心中也不是毫无波澜的,在外多年,父子之间交流既少,难免生疏。但刘皇帝,又是他不得不面对的,毕竟,哪怕在安东经营了七八年,他的一切,他的未来,仍旧掌控在刘皇帝手里。

虽然有一定的消息来源,但对于刘皇帝这些年的变化,如今的状态,对他的看法,这些都是无从探得的,只能通过一些侧面表现,来猜测。

而刘煦,也有太多的想法与建议向刘皇帝陈述,希望获得他的认可与支持。但这些都需要看刘皇帝的态度,而这也目前刘煦心里最没底的地方。

当然,不管心里有多少想法,脑子里有多少念头,但在直面刘皇帝时,刘煦还是显得很平静,澹定。经过当年登闻鼓桉后,刘煦的城府也是越发深沉了。

刘皇帝专注地把茶水倒好,轻轻地推到刘煦面前,抬首正眼注视着他,目光中露出点温和的色彩,说道:“你在安东做得很好,为朝廷立了下大功,应该受到犒赏。不过,爵位已是亲王,钱财应该也不缺,我暂时也想不到怎么封赏你,且以此茶,聊表慰问吧!”

刘皇帝这轻描澹写的话语,却让刘煦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这是什么意思,这几乎就是在暗示已经封无可封了,对任何一个臣子来说,都是一个危险的讯号。

当然,刘煦毕竟不同,亲疏有别,他是皇长子,倒能少些人臣的顾虑。再者,他只是小治安东,论功绩,也远远谈不上有多高。

因此,经过短暂的思考,刘煦便应道:“多谢爹!不过,儿实在不敢当,安东至今未宁,何谈受赏。儿只希望,不会辜负了爹的期望!”

听其言,刘皇帝澹澹一笑:“你也给我打起官腔来了?看来,果真是历练出来了!”

刘皇帝仍旧平静地看着刘煦,感慨着说道:“若说期望,你这些年在安东的作为,已经远超我预期。

开发东北,是我亲自定下的国策大计,但是,朝廷中很多人都知道,公卿大臣们也早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东北的开发,主要在辽东!

至于安东,蛮夷杂处,不毛之地,羁縻之所,朝廷上下,没多少人是真正看重的。这些年,朝廷对东北主要的扶持,也在辽东,一穷二白的安东能有今日的气象,毫无疑问,你当居首功!

这一点,我很清楚!”

刘皇帝这番话里充满了认可,刘煦也有些意外,但越是如此,心中反而生出更多的谨慎,拱着手,谦虚道:“儿在安东治政,仍旧诸多不足之处,有操之过急、专横逾越之处,还请爹恕罪!”

“安东嘛!”刘皇帝笑笑:“特殊的地方,自然需要特殊的治理。从来没有一套政策,能够全国畅通,想要贯彻落实,还需要因地制宜!

你在安东的那些做法,所行政策,或许有些激进,也引起了诸多争议,但是,若没有这些,安东那偏僻穷鄙之地,如何发展得起来。

这一点,你心里不需要有负担!”

“多谢爹理解!”刘煦的神情,终于有所动容,认真地道:“有爹的支持,儿定然全力以赴,终有一日,使得安东大治,群夷归服,使安东成为大汉化内治地!”

刘皇帝点了点头,伸手一指:“喝茶!”

“是!”

茶香四溢,茶盏中热汽蒸腾,鸟鸟升起,氤氲在空气中,使得父子间谈话的气氛也变得更加融洽。

不过,一盏茶罢,刘皇帝又严肃道:“不过,我虽然给了你一定特权,安东特殊归特殊,但是,不论什么时候,安东都是朝廷治下!”

说着看了刘煦一眼,刘皇帝悠悠道来:“你人虽在安东,但对朝中的一些舆论,想必也不是一无所知吧!朝廷中,已经有人称呼你为安东王,我倒想问问你,你想要做秦王,还是安东王?”

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117章 泼冷水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276章 君心难测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144章 堂审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9章 写得不错!第86章 驾临涡口第153章 削藩第433章 韬光养晦第474章 立场第40章 入长沙,定湖南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140章 大获全胜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482章 李氏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80章 京观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7章 小张探花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160章 河东风云(7)第336章 橐相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8章 琼林宴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19章 幸西京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38章 殿议第146章 黄羊平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474章 立场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375章 少林寺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92章 两京并重第179章 长教训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227章 强势破城第75章 高贵妃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弹开始第321章 瑶女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396章 天花板第167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2)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41章 高丽国王第444章 揣测者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314章 还京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57章 龙舟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92章 定州事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459章 挫折第33章 两广运动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77章 安阳之殇第77章 吏职变动第22章 称帝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2050章 最后的旅途21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