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安东国王?

等刘煦向刘皇帝告退,离宫返府之时,夜已深了,浓浓的夜色笼罩在开封城,空气中隐约可见缕缕薄雾,那丝丝凉意几乎能透入心房。

春夜静谧而祥和,但万家灯火,星星点点,点缀着东京城,尤其是靠近皇城与天街的坊里,朱门贵族,扎堆聚居,那灯火大都是夜半方熄,更有彻夜长明者,大汉不夜城,就是对东京最直观的描述了。

不过,刘煦却没有任何兴致去留意东京的夜景,景色再美,也耐不住那患得患失的心情,回府途中,端坐在车驾内,刘煦脑海中反复地闪现着适才与崇政殿中的场景,回味着与刘皇帝的谈话。

那是时隔多年,父子俩之间再一次的交心之谈了,不过,哪怕对面而坐,刘煦看刘皇帝也彷佛隔着一重山,山间还笼罩着迷雾,让他难以捉摸。

最让刘煦感到患得患失的,还是刘皇帝那意味深长的态度,那意味深长的问话。整个谈话,刘皇帝并没有就安东的情况,刘煦的作为,多说什么,而刘煦提前准备的安东形势、内外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报告,也没有说出口。

对刘煦而言,他也面临着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一个关乎他未来人生,甚至关乎他这一脉至关重要的选择。

虽然话说得不是那直白,但刘煦还是隐约窥探到了刘皇帝的想法。要做秦王,还是做安东王?

这就是刘皇帝摆在刘煦面前的一个选择?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都是个很容易做的选择。

秦王,这是大汉份量最重的秦王爵位之一,超品亲王爵,非直系皇亲不可授。安东王,不伦不类,勉强能算个郡王,两者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但刘煦毕竟不是一般人,他能看到的,不只是两个王爵地位差异,同样看到了背后的政治意义。

安东王,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安东国王,如果改封,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君主”了,将真正拥有安东地区的一切军政大权,而不用像过去那么多年中始终受到诘难与指责。

刘皇帝没有明说,但这个意思,刘煦是领会到了的。然而,问题也正在这里,他这么多年,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就是为了区区一个安东国王吗?

分封国王的想法,估计到如今,刘皇帝都还是犹豫不决的,因此也没有对刘煦明言。但是刘煦也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事情真如自己猜想的一般,一旦接受了这个安排,那他此生此世,甚至他长子一脉,就再没有染指大汉那至高宝座的可能了。

当然,哪怕没有此事,他继承的可能也是十分微小的,但再微小,那仍旧抱有一丝丝的可能。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呢?如果朝廷中发生什么变故呢?

刘煦此前,心中大抵就抱着这么一丝丝期待,可以说设想,甚至可以说是妄想,但他愿意去努力,也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但是,如果刘皇帝真封他为安东国王,那么毫无疑问,就要从法理上彻底断绝他争储的可能。

刘煦过去,在安东那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目的是什么,养望、聚势,等待时机。虽然朝廷稳定可怕,刘旸的太子之位稳固得让人绝望,但刘煦的名望、实力、势力都是有显着提升的。

但是,区区一个安东,哪怕军政大权在握,与大汉的帝位相比,那同样是萤火光与皓月之辉的差距。

当安东王,哪怕把境内所有的蛮夷都算上,人口都未必有一百万,地方又偏远,又苦寒,与坐朝当国,统驭大汉天下亿兆子民相比,其中的差别悬殊,也实难让刘煦心平气和地去接受。

刘煦甚至不禁心想,是不是哪里又做得不对,引起了刘皇帝猜忌,方才有如此想法,要把他永远发配边陲?

然而这样的猜测,很快被他自己否决了,看刘皇帝谈话的态度,显然不是这个原因,也不是因为他在安东那些大胆激进的政策,任意自专的做法。

从登闻鼓桉后,刘煦就再没有任何“小动作”了,甚至很坦城地面对刘皇帝,没有保留,刘煦也知道,他夺嫡的心思,是无法瞒住刘皇帝的双眼了,既然无法瞒过,那就干脆不瞒,大方磊落地展示给刘皇帝看。

刘煦在安东那么努力认真,也是为了向刘皇帝展示自己的器量与才干,希望能够获得认可,取得信任。

但是,今夜这场谈话,几乎使他所有的设想与愿望落空,他的努力与成就,终究是有一个上限的,而这个上限如果是安东国王的话,实在令他心伤。

或许是想得太多,但在他看来,刘皇帝就是在告诉他,无论你如何挣扎,都没有继承帝位的可能,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竞争过刘旸。

虽然这就是现实,但至少过去,刘皇帝没有如此向他“摊牌”过。事实上也是如此,过去刘皇帝对刘煦,还是信重有加,对他的培养,也是没有保留的。

念及此,刘煦也不由得暗然神伤。

当然,刘煦对刘皇帝的了解,如果真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很困难的。刘皇帝经历了怎样的心里路程,方才生出分封的想法,刘煦不得而知,他也顾及不了了,此刻,他只是满心的彷徨。

而即便是分封,这样结果,同样也让刘煦难以接受。他是亲王,倘若真要分封,那该让他驻国的地方,当是关内、是秦陇才是,安东算个什么?说他穷乡僻壤,都算是高抬了......

靠一个安东来争天下?脑袋清醒的人,都不会有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

不过,对这一点,刘煦自己心里也有数,分封秦陇,那是不可能的,被说关内陇秦陇,就是河西,也不可能,那也是大汉帝国核心利益所在,关乎到整个西北边防安全的地方,中央高度集权的大汉朝廷,是必须要有强大掌控力与影响力的。

刘煦也是在朝中当差多年的,对刘皇帝,对朝廷,这点认识,还是有的。

心中纠结万分,脑中一团乱麻,刘煦知道,自己此次算是迎了人生一个最大的关口,关口背后,是两条路,一条朦胧混沌,充满不可测的风险,一条未来清晰,但前景有限。

刘煦并没有直接向刘皇帝表明他的想法,当刘皇帝问到他是想做秦王还是安东国王时,他只是含湖地回答说:不论秦王还是安东国王,都是爹的儿子,都是大汉的臣子......

刘皇帝并没有直接强势地定下,而是询问他的意见,也给了他选择的余地,只是从刘煦的视野来看,这个余地实在是不充分。

刘煦也在想,如果他拒绝呢,刘皇帝又会如何安排他?对此,他同样有些迷茫了。

虽是深夜,秦王府内还没有安歇下来,随从回京的仆从们,还是打理安顿。这一次回京,说准要待多久,对王府,自然也得做些细致认真的清理。

不过,刘煦并不在意这些了,回府之后,避过所有人,直接把自己关进书房,一人独处,迫不及待上门拜谒的舅舅、表哥、妻兄等人,也都不见,连王妃白氏,都不敢去打扰他。

刘煦,也确实需要好好地思考一番,这未来的路,究竟怎么走。

第157章 刘老四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荆湖第154章 灭门第254章 应州大军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7章 小张探花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10章 契丹乱政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96章 言官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31章 边公在任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200章 御敌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76章 视察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69章 夫妻密谈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297章 新山阳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3章 新皇诏制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121章 道士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13章 考校第162章 晋公南游见闻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世宗篇24 老贵新贵,宗王大会第9章 凤翔战况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1714章 百姓苦第401章 老郭威第82章 瓦桥关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议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66章 朕要亲征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第488章 真实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129章 勋贵与官僚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10章 一锤定音的人第53章 兵临删丹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2章 分食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17章 鼓噪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90章 老将可用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90章 老将可用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73章 纸上谈兵第43章 东京声色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1675章 血战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84章 灭佛伊始第111章 暂息伐蜀之心第225章 光靠水军也不行第189章 燕王南来第492章 事发第95章 玩阴谋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83章 小城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