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两面三刀

“相公,兵部侍郎王景崇求见!”

府中管事的通禀声,打断了杨邠渐渐畅通的思路。闻言的第一反应,便是不耐,望了望堂外,寒霭深沉,茫茫一片,又不禁有些疑惑:“此人夤夜来访,所谓何事?”

“相公,王侍郎自侧门来,行迹隐秘。”管事补充道。

“还来得这般隐秘!”杨邠念叨一句,随口吩咐着:“引他至偏厅等着,我稍后去见他!”

“是!”

从杨邠的语气与态度可知,他并不怎么看得上王景崇,甚至有些鄙视。

杨府的偏厅有些小,对于这一次求见,连正堂都进不了,王景崇并没有多少不忿,神色很平静,毕竟,他也不是走大门来拜谒的。

王景崇穿着很清爽,袍服单薄,似乎不怕冷,屁股微撅,贴在半张椅面上,身体紧绷,显得很慎重。

人虽平静,但那双不大的眼睛中流露出的,却是狼一般的阴冷目光。讨杜之战,王景崇以水路转运使任事,立了些苦劳,回朝之后加兵部侍郎,不过未有实权,还是个虚衔。对于向有志趣的王景崇来说,这么碌碌无为下去,是绝对难以忍受的。

一直等了小半个时辰,茶水饮淡,手脚冰凉,杨邠终于现身了。手脚虽然麻木,但在杨邠出现的那一刹那,动作却十分敏捷地起身,见礼:“下官见过枢相。”

“免礼,让你久等了!”杨邠嘴里,并不是抱歉的语气。

不过王景崇显然不在意,嘴角挂着点卑屈的笑:“枢相日理万机,下官冒昧来访,实在叨扰了,内心实在不安。”

王景崇把姿态放得越低,杨邠心中的鄙意愈甚,微锁其眉,落座直接问道:“恭维之辞就不必多说了。有何要事,劳你深夜来见本相?”

杨邠没指示,王景崇也不敢跟着坐下,干脆站着,面上奴颜色重,小心翼翼地说道:“关中蜀乱,朝廷欲遣兵,下官听闻,统军人选,尚未选出,太子殿下有意明日决议主将......”

“是有这么回事!”杨邠点了下头,表情越发深沉,瞥着王景崇:“你,似乎有什么想法?”

关于出兵关中的问题,在一番争议中,又拖了几日,大概是关右那边尚且还稳得住,蜀军也没取得什么突破,故议兵之事,是一拖再拖。

史弘肇欲用白再荣为将,就是原祁州防御使,因祸害军民,被刘承祐一撸到底的那人。其人至东京后,投靠了史弘肇,还真和史弘肇看对了眼,被收容在禁军中当了武节军都虞侯。

当然,史弘肇派白再荣的目的,还是为了护持他弟弟史弘朗。他的建议,以史弘朗副白再荣,完全是想要给他兄弟刷资历......

杨邠则强烈地推荐散员都知甄彦奇,这是他前番安插在禁军的几名将领之一,直接暴露出来了。

甚至于,计相王章都举荐了太尉白文珂。白公不仅是开汉功臣,还是王章的老丈人,不过倒是稍微合理一些,就是年纪太大了。

几个人,私心都太重,让受命,一心想要早点解决此事的郭威很是窝火,“老实”人都发火了,可想而知彼辈争得有多让人不忿。还是刘承祐忍不了,给出了一个限定期限,明日定将,后日出兵,就是那强势态度,使得杨邠与他正面怼了一次。

此时,留意到杨邠的表情,王景崇脸上的讨好色愈浓了,讪讪一笑:“枢相觉得,下官领军,去关中如何?”

“嗯?”听其言,杨邠意外地看了看王景崇,但见他那毕恭毕敬的模样,不禁嘲弄道:“军议上的争端,想必你也听说了,你自认,能居帅位?”

“下官有自知之明,自然没有那等奢望,只欲随军为将!”王景崇腰弯得更低了。

闻言,杨邠沉默了,瞟了他一下,似在思索什么。

这个时候,王景崇继续谄声道:“西面兵乱,正是用武之时,下官愿为枢相经略关右......”

这一句话,让杨邠脸色变了变,凝起冷峻的目光,盯了他一会儿,只见王景崇深腰埋头,对自己仍旧十分恭敬。

想了想,杨邠冲他挥了下手:“你先回去吧。本相明日,会荐你去关中将兵!”

“谢枢相!”王景崇两眼顿时一亮,赶紧点头哈腰地道谢,活像一条摇尾乞怜的狗。

“就当在关中,埋一颗棋子吧!”等王景崇离开后,杨邠方才嘀咕了一句,不过并不是太重视的样子。

大概是王景崇的恭顺,让杨邠意识到了,他还是大汉权相,心情稍微好了些。沉下心,又开始琢磨起,即将到来的大汉变局......

第二日,在刘承祐的亲子主持下,以极高的效率定下了出征将领的人选。史、杨等人的提议,刘承祐干脆一个没允,反而提议,王峻。

王峻也算追随刘知远多年了,在大汉立国前后出了不少力,资历够,能力够,正身强力壮,也值得信任,一时间杨邠等人还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刘承祐监国的这段时间下来,他的强势已经完全收敛不住了,彼辈既然提不出反对理由,就那么由他定下来。

散议之后,史弘肇是黑着脸走的,他的提议被完全否了,哪里开心得起来。并且,他彻底明白过来,在太子这边,他真的不像在刘知远那里吃香。

危机感!

至于杨邠,好不到哪儿去,他提前做好了打算,决定退一步,不争那主将之位,欲以王景崇为都监,结果还是被刘承祐给否了。

这,还议什么,让太子自个儿做主便是了,要他们这些宰臣干什么!

相较之下,还是王章的态度平和些。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一向与杨邠穿一条裤子的王章,与杨邠减少了联系,并且在朝堂上,再不是应声虫。

定下了王峻,便不容更改。面对突然降到头上的主将之位,王峻意外之余,也有些兴奋,有些感激,此时的王峻,功业心很重,统军御敌,消弭祸患,鼎定山河,这可是个很不错的表现机会。

同郭威一道,再叫上赵匡赞那派来东京汇报情况的进奏吏李恕,一齐与王峻讨论了一番关中的战情。

对王峻,刘承祐只有两个叮嘱:其一,必不能使凤翔沦落蜀军之手。其二,侯益其心不定,若迁延顾望,可便宜行事,不要怕出事,他自东京替他兜着。

“殿下!”有点让刘承祐意外,趁着他难得的空暇时分,王景崇竟然主动找了上来,还偷偷摸摸的。

胆子够大的。

“何事?”刘承祐看着他。

在刘承祐面前,王景崇更加恭顺,不过没有在杨邠面前的谄媚之色。只见他垂着眼睑,用力地抱着拳头,小声说道:“杨邠有异,太子殿下还当小心提防!”

一句话,让刘承祐十分诧异,原本还算轻松的表情立刻阴了下来,目光淡漠地瞥着他,打量着他,脑中生出了各种念头。

此人,可一向是杨邠的马仔,怎么这回偷偷到他这儿,告主人的密?

稍作思量,刘承祐似乎想到了什么,盯着他那恭谨的样子瞧,冷淡地说道:“杨相乃是官家与孤最为倚重的宰相,你突然找到孤,出此莫名之言,孤很怀疑你居心何在!”

闻言,王景崇脸色微变,但很快一咬牙,直接跪倒:“臣不敢妄议宰相,若不是事关重大,臣岂敢直接找到殿下。”

见状,刘承祐慢慢地坐了下来,淡淡地说道:“孤倒想听听,杨相有何异状......”

刘承祐轻飘飘的话语落入耳中,王景崇紧绷着的表情明显有所放松,紧跟着回答道:“昨夜,杨邠夤夜召臣过府,告诉臣,欲举荐臣为行军副将。说京中恐有大变,让臣为其经略关中。”

“臣骤闻之下,万分愕然,实不知杨邠如此交代何意?然慑其威势,唯诺应之。回府之后,彻夜难眠,总觉杨邠话里有话,竟敢让臣为其经略关中,这简直是悖逆之言。及今日,果真闻其有举荐臣之议。臣惊恐难定,不敢再有所拖延,特前来禀报殿下。杨邠,恐有不臣之心,请殿下善加提防啊!”

听完王景崇的汇报,刘承祐眼睛微微眯起,审量着他,此人的这番话,信息量可有些大啊。

没有惊怒抑或是其他什么过激的反应,刘承祐幽幽然地说道:“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啊,举告宰相谋反,就不怕丢了性命?”

第76章 视察第327章 相对公平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91章 栾城之战(3)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世宗篇44 漠北风云、契丹灭国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1766章 噩耗连连,皇后病危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480章 “新对策”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18章 请愿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31章 进军令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08章 井陉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6章 进士楼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188章 后续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42章 准备杀鸡第418章 洗礼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78章 沧州府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761章 新问题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20章 威临荆南第194章 萧护思眼中的强汉第217章 李国舅治政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63章 开封修不修第85章 异心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98章 军心可用第24章 巡游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33章 东京城内第18章 侯益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33章 东京城内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775章 调整第76章 太子还京第1693章 安西王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488章 真实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261章 大捷第24章 人事调整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1769章 影响力第296章 缺人了第58章 正面互怼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188章 边将离京,再获一子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140章 大获全胜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320章 改革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