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两面三刀

“相公,兵部侍郎王景崇求见!”

府中管事的通禀声,打断了杨邠渐渐畅通的思路。闻言的第一反应,便是不耐,望了望堂外,寒霭深沉,茫茫一片,又不禁有些疑惑:“此人夤夜来访,所谓何事?”

“相公,王侍郎自侧门来,行迹隐秘。”管事补充道。

“还来得这般隐秘!”杨邠念叨一句,随口吩咐着:“引他至偏厅等着,我稍后去见他!”

“是!”

从杨邠的语气与态度可知,他并不怎么看得上王景崇,甚至有些鄙视。

杨府的偏厅有些小,对于这一次求见,连正堂都进不了,王景崇并没有多少不忿,神色很平静,毕竟,他也不是走大门来拜谒的。

王景崇穿着很清爽,袍服单薄,似乎不怕冷,屁股微撅,贴在半张椅面上,身体紧绷,显得很慎重。

人虽平静,但那双不大的眼睛中流露出的,却是狼一般的阴冷目光。讨杜之战,王景崇以水路转运使任事,立了些苦劳,回朝之后加兵部侍郎,不过未有实权,还是个虚衔。对于向有志趣的王景崇来说,这么碌碌无为下去,是绝对难以忍受的。

一直等了小半个时辰,茶水饮淡,手脚冰凉,杨邠终于现身了。手脚虽然麻木,但在杨邠出现的那一刹那,动作却十分敏捷地起身,见礼:“下官见过枢相。”

“免礼,让你久等了!”杨邠嘴里,并不是抱歉的语气。

不过王景崇显然不在意,嘴角挂着点卑屈的笑:“枢相日理万机,下官冒昧来访,实在叨扰了,内心实在不安。”

王景崇把姿态放得越低,杨邠心中的鄙意愈甚,微锁其眉,落座直接问道:“恭维之辞就不必多说了。有何要事,劳你深夜来见本相?”

杨邠没指示,王景崇也不敢跟着坐下,干脆站着,面上奴颜色重,小心翼翼地说道:“关中蜀乱,朝廷欲遣兵,下官听闻,统军人选,尚未选出,太子殿下有意明日决议主将......”

“是有这么回事!”杨邠点了下头,表情越发深沉,瞥着王景崇:“你,似乎有什么想法?”

关于出兵关中的问题,在一番争议中,又拖了几日,大概是关右那边尚且还稳得住,蜀军也没取得什么突破,故议兵之事,是一拖再拖。

史弘肇欲用白再荣为将,就是原祁州防御使,因祸害军民,被刘承祐一撸到底的那人。其人至东京后,投靠了史弘肇,还真和史弘肇看对了眼,被收容在禁军中当了武节军都虞侯。

当然,史弘肇派白再荣的目的,还是为了护持他弟弟史弘朗。他的建议,以史弘朗副白再荣,完全是想要给他兄弟刷资历......

杨邠则强烈地推荐散员都知甄彦奇,这是他前番安插在禁军的几名将领之一,直接暴露出来了。

甚至于,计相王章都举荐了太尉白文珂。白公不仅是开汉功臣,还是王章的老丈人,不过倒是稍微合理一些,就是年纪太大了。

几个人,私心都太重,让受命,一心想要早点解决此事的郭威很是窝火,“老实”人都发火了,可想而知彼辈争得有多让人不忿。还是刘承祐忍不了,给出了一个限定期限,明日定将,后日出兵,就是那强势态度,使得杨邠与他正面怼了一次。

此时,留意到杨邠的表情,王景崇脸上的讨好色愈浓了,讪讪一笑:“枢相觉得,下官领军,去关中如何?”

“嗯?”听其言,杨邠意外地看了看王景崇,但见他那毕恭毕敬的模样,不禁嘲弄道:“军议上的争端,想必你也听说了,你自认,能居帅位?”

“下官有自知之明,自然没有那等奢望,只欲随军为将!”王景崇腰弯得更低了。

闻言,杨邠沉默了,瞟了他一下,似在思索什么。

这个时候,王景崇继续谄声道:“西面兵乱,正是用武之时,下官愿为枢相经略关右......”

这一句话,让杨邠脸色变了变,凝起冷峻的目光,盯了他一会儿,只见王景崇深腰埋头,对自己仍旧十分恭敬。

想了想,杨邠冲他挥了下手:“你先回去吧。本相明日,会荐你去关中将兵!”

“谢枢相!”王景崇两眼顿时一亮,赶紧点头哈腰地道谢,活像一条摇尾乞怜的狗。

“就当在关中,埋一颗棋子吧!”等王景崇离开后,杨邠方才嘀咕了一句,不过并不是太重视的样子。

大概是王景崇的恭顺,让杨邠意识到了,他还是大汉权相,心情稍微好了些。沉下心,又开始琢磨起,即将到来的大汉变局......

第二日,在刘承祐的亲子主持下,以极高的效率定下了出征将领的人选。史、杨等人的提议,刘承祐干脆一个没允,反而提议,王峻。

王峻也算追随刘知远多年了,在大汉立国前后出了不少力,资历够,能力够,正身强力壮,也值得信任,一时间杨邠等人还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刘承祐监国的这段时间下来,他的强势已经完全收敛不住了,彼辈既然提不出反对理由,就那么由他定下来。

散议之后,史弘肇是黑着脸走的,他的提议被完全否了,哪里开心得起来。并且,他彻底明白过来,在太子这边,他真的不像在刘知远那里吃香。

危机感!

至于杨邠,好不到哪儿去,他提前做好了打算,决定退一步,不争那主将之位,欲以王景崇为都监,结果还是被刘承祐给否了。

这,还议什么,让太子自个儿做主便是了,要他们这些宰臣干什么!

相较之下,还是王章的态度平和些。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一向与杨邠穿一条裤子的王章,与杨邠减少了联系,并且在朝堂上,再不是应声虫。

定下了王峻,便不容更改。面对突然降到头上的主将之位,王峻意外之余,也有些兴奋,有些感激,此时的王峻,功业心很重,统军御敌,消弭祸患,鼎定山河,这可是个很不错的表现机会。

同郭威一道,再叫上赵匡赞那派来东京汇报情况的进奏吏李恕,一齐与王峻讨论了一番关中的战情。

对王峻,刘承祐只有两个叮嘱:其一,必不能使凤翔沦落蜀军之手。其二,侯益其心不定,若迁延顾望,可便宜行事,不要怕出事,他自东京替他兜着。

“殿下!”有点让刘承祐意外,趁着他难得的空暇时分,王景崇竟然主动找了上来,还偷偷摸摸的。

胆子够大的。

“何事?”刘承祐看着他。

在刘承祐面前,王景崇更加恭顺,不过没有在杨邠面前的谄媚之色。只见他垂着眼睑,用力地抱着拳头,小声说道:“杨邠有异,太子殿下还当小心提防!”

一句话,让刘承祐十分诧异,原本还算轻松的表情立刻阴了下来,目光淡漠地瞥着他,打量着他,脑中生出了各种念头。

此人,可一向是杨邠的马仔,怎么这回偷偷到他这儿,告主人的密?

稍作思量,刘承祐似乎想到了什么,盯着他那恭谨的样子瞧,冷淡地说道:“杨相乃是官家与孤最为倚重的宰相,你突然找到孤,出此莫名之言,孤很怀疑你居心何在!”

闻言,王景崇脸色微变,但很快一咬牙,直接跪倒:“臣不敢妄议宰相,若不是事关重大,臣岂敢直接找到殿下。”

见状,刘承祐慢慢地坐了下来,淡淡地说道:“孤倒想听听,杨相有何异状......”

刘承祐轻飘飘的话语落入耳中,王景崇紧绷着的表情明显有所放松,紧跟着回答道:“昨夜,杨邠夤夜召臣过府,告诉臣,欲举荐臣为行军副将。说京中恐有大变,让臣为其经略关中。”

“臣骤闻之下,万分愕然,实不知杨邠如此交代何意?然慑其威势,唯诺应之。回府之后,彻夜难眠,总觉杨邠话里有话,竟敢让臣为其经略关中,这简直是悖逆之言。及今日,果真闻其有举荐臣之议。臣惊恐难定,不敢再有所拖延,特前来禀报殿下。杨邠,恐有不臣之心,请殿下善加提防啊!”

听完王景崇的汇报,刘承祐眼睛微微眯起,审量着他,此人的这番话,信息量可有些大啊。

没有惊怒抑或是其他什么过激的反应,刘承祐幽幽然地说道:“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啊,举告宰相谋反,就不怕丢了性命?”

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55章 雍王犒军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38章 濮州案(1)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1768章 崩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369章 功臣宿将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国的政治生态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446章 流光园第148章 还京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316章 皇后的宽慰第91章 王峻骄狂第306章 为了统治需要第17章 鼓噪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38章 赏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472章 声势浩大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9章 公府密议第75章 恩威齐下第126章 冬至宴2第180章 踌躇满志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62章 奸宦昏主第66章 陷河阳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124章 辞表第66章 商业互吹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327章 通达馈运、泉州内乱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274章 厚葬之第313章 日常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68章 西县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63章 开封修不修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47章 高丽定安之事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311章 李沆第10章 老将出马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81章 内外变动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809章 饯行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08章 井陉第295章 难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66章 朕要亲征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270章 立场第81章 内外变动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302章 奚王来朝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01章 捐资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448章 刘皇帝:朕不需要佳丽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