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太子妃

基本所有的方镇节度在东京都有府宅,置有产业,平日里由其亲戚、幕佐甚至家仆经营照看,以便其入京觐见、述职抑或进行其他什么活动。

符彦卿在东京,自然也是有宅邸的,并且是几十年的豪宅。自唐至如今的汉,历朝历代,符家都是受到当政者优渥恩待的。

出宫,回到府邸的时候,符彦卿的脸上,仍旧带着一些肉眼可见的复杂。脱去厚实的官袍,落座仍旧琢磨着,他当然清楚刘知远的意图所在,建国之初,这大汉江山并不平稳,联姻他符家,稳固其政权。

就符彦卿而言,能与皇帝联姻,自然是乐意的,不会也没必要做什么矫情的反应。只是此前已将长女许给李守贞之子了,而偏偏刘知远看上的,还就是长女。

“爹爹,你回来了。”思虑间,清亮的声音响起在耳边。

抬眼看,正见着长女一身罗裙,出现在眼前,靓丽的面容上,挂着一点温雅的笑容。漂亮,长得好看,只是大符最基本的素质。身上那股温良自信,落落大方的气质,才是最动人的。

“嗯!”符彦卿应了声。

大符悠然坐下,给符彦卿奉上一盏茶,恬然浅笑道:“天子对爹爹,定然十分看重,百般拉拢吧。”

见长女这聪慧像,不由抚须答道:“是啊!不止如此,还给为父出了一道难题!”

大符有些惊讶:“什么难题?皇帝还会为难爹爹吗?”

看着长女谦和聪敏的模样,符彦卿却是越发觉得,那李守贞之子,配不上自家小娘子。当然,若没有刘知远突然来这么一遭,估计很快他便派人将大符送到蒲州去成亲了。

迎着长女好奇的目光,符彦卿说道:“你的婚事,将出现变故!”

白皙的面孔上流露出一丝愕然,随即有点紧张地问道:“怎么了?难道与天子有关?”

这小娘子,真的十分聪慧,反应很快。符彦卿低头喝了口茶,方才说道:“天子,有意以你为太子妃!”

此言一落,大符顿时面露惊愕,不过很快回过神来,垂下脑袋,蛾眉微蹙,陷入了思索。见她这个反应,符彦卿问:“你有什么想法?”

大符抬起脑袋,表情已恢复了平静:“爹爹恐怕也不好拒绝天子吧。”

符彦卿苦笑道:“皇帝虽让为父好好考虑,但实在没有给一点考虑的余地!”

这个时候,突闻大符低声呢喃道:“女儿听闻,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正直孝顺,为世人所称道......”

听大符这么说,符彦卿便明白,自家这个女儿,显然更属意刘承祐。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左右都是嫁人,一边是区区州镇节度之子,一边是堂堂太子,随便换个女人都知道怎么选,何况是大符。再者,他们貌似也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对长女的表现,符彦卿也没有太过意外,他素知此女,向有志气,胸怀开阔,素养好,见识高。都是素未谋面,比起太子刘承祐的名传天下,那不名一文的李崇训,实在没有一点可比性,毫无吸引力。

“皇帝宁肯强解婚约,惹人非议,也要以你配太子。我猜,当日那术士之言,已传入其耳中了!”符彦卿以一种猜测的语气说道:“不过,如今看来,吾女当真有那个命!”

听符彦卿这么说,大符也反应过来了,秀眉一挺,说道:“那河中李守贞父子,岂不是很危险?”

“是故,我等虽为方镇,节度地方,但实不可肆无忌惮。而今,天下越发朝着归治的方向发展,与朝廷相抗衡,终究是不智之举!”符彦卿却是莫名地发出感慨。

“河中那边,为父却得主动发文,解除婚约了。这毁约者,还得为父来做,总不能,真让皇帝下诏......”

对大符,符彦卿显然是很宠信的,更甚于几个儿子,有什么要事要务,也不避讳与其商议。父女俩聊着天,时间流逝地很快,稍晚点的时候,仆人来报,太子殿下来访!

这,可让父女俩都格外诧异,都亲自上门了,这么急的吗?

匆忙迎接。刘承祐带了一对玉珪,算是提亲的聘礼,不过提出聘符家二娘子的时候,让符彦卿错愕不已,脸色阴晴不定,隐隐有种被戏弄的怒气。

不过,接下来,刘承祐竟然更过分地提出,要见见他未来的太子妃。这刘家父子,太不守规矩了!

然后,符彦卿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太子殿下竟然是想要姐妹通知,让他两女仿效娥皇女英。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甚是可行。两个女儿,双重保险!

与大符娘子的初次见面,就不水了,否则本章就这么给彻底水过去了......

————————

正月九日,卧病许久的刘知远,再度现身,视朝。将一个还不错的气色展示在群臣面前,但刘承祐知道,老父是擦了些粉,只是为之傅粉的宫侍技术很高,常人肉眼竟察觉不出异样。

刘知远视朝,除了接受群臣朝拜之外,便是改御名刘暠。毕竟“知”、“远”两个字,官士民之间太过普遍,都需避讳,实在太扰民了。当然,改个名字,说不准就转运了呢。

然而,刘知远的身体,真的是扛不住了。理政不过三日,便又去养病了,再度由刘承祐监国。

在老皇帝理政的三日内,只降下了一道诏书:诸道行军副使、两使判官并不得奏荐。带使相节度使许奏掌书记、支使、节度推官;不带使相节度使,许奏掌书记、节度推官。其防御团练判官、军事判官等听奏。所荐州县官,带使相节度使许荐三人;不带使相二人;防御、团练、刺史一人。

这是一道“限官令”,以天下官员泛滥而致常有滥竽充数,各道州节度、军使肆意发掘提拔亲私之故。

当然,这道诏旨,仍旧只是表示一下朝廷的态度,明令在此,日后等朝廷腾出精力,便可依此清除那些不符合程序,未得到朝廷认可的官员。前提是,大汉朝廷得有那个实力,基本上,得轮到刘承祐日后去头疼。

“殿下,这些人?”政事堂内,宰臣李涛看着刘承祐给他的一份名单,目露迟疑。

中原两畿,属朝廷直接控制的地区、州县,尚缺不少实职官员,朝廷有意提拔空缺。但一时间,哪里能找出那么多人来,刘承祐有意开科考,但那不可一蹴而就,故短时间内,只能内部提拔了,各臣都推出了一些人选。

这种机会,刘承祐怎么也得安插点人......

“以上的官员,相公但可使人考察,量才提拔任用!”刘承祐坦然地说道。

“是!”

刘承祐提供的这些人,可是这一年多以来,小本本上记录的“白名单”。从河东到潞州,再到成德,直至东京、邺都,就那么二十来人,或许没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但能做事。如今这天下,就却能踏实做事的人才。

“殿下,关中有消息了!”郭威亲自来报。

“讲!”刘承祐精神大振,开年以来,基本就盯着关中局势了。

“蜀将李廷珪率军攻子午镇,欲袭长安,王峻亲率骑兵,绕袭其后,连同晋昌军节度赵匡赞两面夹击,大败蜀军。斩首两千余,子午道蜀军溃败!”郭威汇报着:“陇州、散关的两路蜀军,闻败讯,按兵不进,凤翔节度侯益上报,其闭壁以拒蜀兵,恐兵少,请求朝廷支援!”

“这是今岁以来,孤听到最鼓舞人心的消息了!”刘承祐的表情没能绷住,难得地喜形于色。

“范质!”

“请殿下吩咐!”已经被刘承祐调到政事堂的范质立刻应道。

“拟一份嘉勉诏书,发传关中!”

“是!”

事实证明,派王峻统军西去,确实是用对了人,这个人真的有几把刷子。在子午镇击败李廷珪之后,应侯益之“邀”,火速领军西进,直抵凤翔,入驻陈仓。

从禁军进陈仓始,原本危如累卵的关中局势,一下子稳定了下来。虽然蜀军仍未甘退,但是,已不似此前那么让人感觉危险,蜀军的战斗力,实在难使中原强兵忌惮......

关中局面好转,东京这边,刘知远的病却有恶化的征兆,偶染寒风,竟至昏厥。

二十日,刘知远下诏赐婚,册封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侍中、岐国公符彦卿长女为太子妃。

算是以太子纳妃,为其冲喜。

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7章 国舅劾郭荣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16章 新勋爵体系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谈一谈本书的一些问题第137章 后宫那点事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93章 噩耗连连第267章 仁厚太子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99章 北使南归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296章 缺人了第91章 王峻骄狂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64章 沉默第216章 马政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402章 太子有后了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64章 杨业却敌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9章 新官上任第304章 楚州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170章 御宴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306章 北面事务第148章 还京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18章 诏议国策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74章 万岁呼声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47章 战略所向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405章 即将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33章 面圣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391章 暗箭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39章 百年大计第148章 教诲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时代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196章 战略之议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340章 定论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117章 机会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285章 家务事第195章 杨邠案(3)第180章 赏功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64章 边事不宁第345章 剥削者第192章 刘铢案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381章 功臣阁第148章 养残的顾虑第43章 东京声色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25章 李史合谋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97章 决断!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76章 太子还京第38章 赏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